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为了更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进行适当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相关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飞速发展的趋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均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其主要目标便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专业教育工作者,强化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发展速度较快,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类课程重视度不够。师范教育专业化倾向已经存在多年。大多数学生认为,考到师范类高校的音乐专业就是为了学习钢琴、声乐等其他相关音乐专业技能,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热衷于参加舞台表演和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将自己等同于音乐专业学院的音乐表演类学生,却不太重视教育学、心理学、音乐课程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因此导致其学习重心不明确,出现重实践轻理论学习不平衡的情况[1]。

(二)实践能力片面化,重视舞台实践忽视讲台实践。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概述为两大方面,即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和讲台教学实践能力。学生应该在舞台上能表演,在讲台上会教学。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的锻炼不足,演讲、三笔字、讲课比赛、说课比赛、同课异构研讨等都很少开展。相比之下,舞台实践方面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因此出现实践不平衡的情况。

(三)专业技能超高标准化,脱离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中小学校所需要的音乐教师除了过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即兴伴奏、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和声、音乐鉴赏等能力。通过实践分析可知,这不需要音乐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多高的造诣,而需要音乐教师能够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并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2]。但是,目前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以能够演奏和演唱大型曲目为考核优秀,教师也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音乐教材来制定培养内容。因此,很多学生钢琴能够弹奏肖邦、李斯特的作品,却弹不好一首四年级歌曲《小螺号》的伴奏;声乐演唱花腔或歌剧咏叹调等音乐会的高难度曲目演唱得很好,却不能够很好的自弹自唱。

(四)教育实习形式化,实习效果不达标。结合现状分析,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安排在大三、大四时期,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能力、教育技能、音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在中小学进行检验和实践。面对中小学生,我们的学生能否驾驭并上好音乐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近年来,大部分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的实习基本上以分散实习为主,受交通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实习指导教师无法真正深入全面了解每一位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效果。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要求

目前,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不能够为中小学输送全能型、专业性音乐教师人才,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刻不容缓[3]。同时,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一次机会,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参加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做好准备工作。面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新形势,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上建立具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考核制度,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与中小学校接轨,为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铺平道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目标:第一,应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融合性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第二,需要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的比重,设置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相符合的课程。第三,需要加大对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力度,增加教育实践课程以及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第四,需要做好教育实习工作,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加强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4]。

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合理设置教学法课程,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目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采取传统宣教式教学模式,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没有教授学生具体的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结合现状分析,当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所设置的音乐教学专业课程中,虽然有较多的理论方面课程,但是关于教师教学法以及符合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内容的课程较少,因此需要提高该类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夯实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师范性,师范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将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进入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那么仅仅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5]。音乐教学法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应加强师生对其的重视,以提高毕业生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高等师范院校需严格贯彻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一方面是为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做准备;另一方面是建立与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相适应的、具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考核制度。

(二)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对音乐教育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重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强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实践课程便成为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拓展,是教学实践的平台。对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单单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巩固理论知识。艺术类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实践课程和课外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主要为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舞台,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观念的发展,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开始举办艺术实践活动,开设艺术实践周等校园专题活动,为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并且还会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举办相关音乐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同时,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一些专业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做好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其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正式工作的衔接桥梁,也是学生日后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教育实习也属于一种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需要有效连接课内学习以及课外实习,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实习机制。院校需要加强与中小学的交流和沟通,安排学生前往中小学实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感受教学环境、参加教学管理工作,真实地感受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不但积累教学经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进行音乐教育教学相关研究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6]。

(四)增加教育技术类课程比例,积极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教育技术类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音乐微格教学、计算机音乐制作、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课件制作等相关课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高等院校的广泛应用,并且也是目前广大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为今后学生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基础。

四、讨论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培养基础音乐教师的重大职责,需要满足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课程设置需要与国家规划相符,不仅需要紧跟最新发展潮流,同时还需要结合音乐教育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

作者:庞懿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