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思潮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追捧。仔细审视建构主义理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看出两者在课程意义、课程特征等方面拥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本文尝试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示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强调生成性

所谓课程目标的生成性,即课程目标不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计划,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断调整活动,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体验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与教学情境之间的互动是无法事先预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与教学情境互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开展课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强调意义建构性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的过程不是向外界汲取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主动构建。这一课程观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示在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虽具有稳定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的心理活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强调创生性

不同于传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我—它”关系,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创生性,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新教育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课程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相吻合,它是一种过程开放、重体验的心理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即课程参与者之间能动、互助的精神建构过程。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强调情境性

建构主义强调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多元性评价的重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围绕真实情境展开,体现了动态、持续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就是要“提倡在真实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来进行教学的真实性教育和基于胜任能力的教育”,因此,学生评价理应以高度情境化的操作任务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一)课程设计要突出建构生成

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线性的、固定的课程运行程序,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为,课程目标和内容并不完全是事先设定好的一成不变的文本,而是在活动中经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课程目标越来越清晰。与此同时,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是进行课程目标调整的一个重要支点。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目标,为学生体验、感悟和心理建构创造条件。学生的心理建构过程和自我生成过程密切联系,循环往复。

(二)课程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

建构主义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就是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心理知识支架,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这突破了传统静态学科课程的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课程,体现了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经验这一内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十分吻合。

(三)课程设计要突出体验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它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也就是说,衡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经验与直觉的内在熏陶,是情境陶冶、内心感悟的有机融合。正因为如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感悟、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建构,从而促进心理发展。

(四)课程设计应回归生活世界

长久以来,我国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至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课程与学生生活呈现“两张皮”的现象。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生活中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组织学生在生活化的心理活动中得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寓教于乐,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下进行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品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别于传统的追求完整知识体系的心理健康课程,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课程重点关注的是心理场景的建构与渲染,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从当前常见的心理问题看,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管理问题、恋爱问题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因此课程设计应当紧密围绕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有效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袁维新.认知建构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丁邦平,顾明远.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离还是融合——兼论“学生本位课程”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02(10)

作者:钦爽 解波 侯灵华 单位:宁夏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