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阅读课文五步教学

阅读课文五步教学

一、“读”即粗读课文

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文中的主要人物。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二、“思”即细读课文

扫清文中的拦路虎——生字词,学生通过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疑难句子,自己思考、理解,对一些生字采用“以熟带生”法,认识,记忆,拓展学生思维,“识一字忆形近记多字”一举几得。既学会了新字又复习了熟字,加深了记忆。至于生词,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跟同学讨论,向老师咨询。如“鼎鼎大名”颇负盛名。老师只需让学生点字“颇”“鼎”,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学习过程中,解放了学生的嘴,眼睛。手,头脑,解放了时间和空间,学生参与整个认字解词的过程,进行了思考,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增加了知识、掌握了词汇。这个时候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练习片段写作,他们得心应手,顺手拈来,80%的学生都能栩栩如生的描述,说明文具体翔实,记叙文情节生动,描写细腻。

三、“拨”即答疑解惑,适时点拨

扫清了文中的拦路虎,理解课文顺理成章。重点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有的学生爱钻研,喜深究。如《梅花魂》一课,有的学生读到“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不理解,问道“女儿们回国,他为什么伤心的哭呢?”由于时代的关系。学生理解困难,疑惑的目光注视着,显得很迷茫。我因势利导,适当举例“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如果你一人常年在外,回不了家,现在亲人要离开你回家去。你会怎么样呢?”“当然想回去了”学生异口同声,“是啊。—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辈子在外漂泊。风烛残年之际,儿女们回到他梦寐以求故乡,而他却因年龄大不能成行,心里酸楚,难道他不难过吗”,一句话,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联想到以前老人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句黯然泪下的情景,至此,水到渠成,他们顿悟,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念家、爱国的情怀。四、“理”即了解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在了解文章的结构时,不能采取简单、肤浅的方法,硬性让学生接受。他们是人,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说话。先让他们再读课文,进行分段,思维方法不同,出发点不同。思考的结果截然不同。如《景阳冈》一课,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白话古文夹杂,文章段落长,结构复杂,学生在理清层次时,对“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不敢上”一自然段,有归上段,有归下段,当时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看到他们激烈的辩论,面对他们希冀的目光,我微笑着,没有说出孰对孰错,只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弄明白这段主要讲什么。并让学生自己谈自己这样分的理由,甲乙双方进行辩论,学生热情空前高涨,议论纷纷,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心服口服,受益匪浅。

五、“悟”即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赞扬什么,鞭打什么,让学生从中学习什么,只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文的分析过程,此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学生自然明了。

学习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在写作时更是如鱼得水,学习了《梅花魂》一课后,我让学生借鉴这课的表达方法,借物抒情,写出自己对亲人朋友的情感,题目必须有新意。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作文摆脱了以前老一套的写法,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细小的动作描写,绘声绘色的场面描写,看着作文,我的眼眶不时的湿润,被孩子那真挚的情感所感动。《花布鞋》、《背影》、《粗糙的手》……看着催人泪下,一颗颗真挚的童心,朴实的情感深深的打动着读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是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此方法就是叶老这段话最好的注释。“方法是奇迹的母亲”多年来这个教学方法得到了学校老师的认可,他们也屡试不爽。经常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趣味浓厚,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师生的双边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摘要:独立阅读课文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它的教法值得重视。本文阐述了独立阅读课文的“五步”教学法。

关键词:独立阅读读文;“五步”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