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课程栏目设计管理

网络课程栏目设计管理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被教育部专家点评为“文科模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制作者对网络课程的准确定位,表现在课程制作上就是各个栏目的设计以及栏目之间的有机配合。本文从网络课程要借助互联网的四大优势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的栏目设计,包括主栏目设计和辅助栏目设计。【关键词】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栏目;设计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得到全国高校的热烈响应,近300门课程中标,陆续于2001年~2002年制作完成,供全国高校使用。在2001年10月~11月“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批项目的阶段检查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担制作的“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评审为“文科模式”。专家们认为网络课程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学习媒体或手段,而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的教学全过程,包括教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业、测试与评估,还有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同时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个性化等特点。中央电大的“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被专家评定为“文科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制作者对网络课程的准确定位,体现在作品上就是它的栏目设计。“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以朝代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分成14章,分别讲述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课程组经过反复推敲、论证,最后决定设若干栏目,这些栏目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主栏目,用来传送教学内容,分别是本章概述、学习要求、系统学习、视频课堂、重点提示、法典学习、案例教学、历史人物、习题作业、综合测试、内容搜索;一类是辅助栏目,包括参考资料、书签、笔记本、学习跟踪、课间休息、讨论区、教学动态、相关连接。一、主栏目设计“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的主栏目相互配合,完成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从课程的预习开始(“本章概述”),先了解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求”),再进行自主学习(“系统学习”、“重点提示”),为避免枯燥乏味的自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自学(“法典学习”、“历史人物”和“案例教学”),同时辅以教师生动的讲授(“视频课堂”),然后进入到练习、复习阶段(“内容搜索”、“平时作业”和“综合测试”)。教学规律在“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运用了多种课堂教学不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计如此多的主栏目,一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必要且不重复的多个模块;二是充分考虑到远程开放学习者具有足够的自主性,他们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教学内容,所以应为他们准备充足的组合方式;三是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分解细化,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最大的便利。本章概述“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不同于其他法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法律放在历史中讲授。因此,在学习每一个朝代的法律制度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等各个方面,这虽然不是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当时的法律制度有一定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查阅资料,提前预习这部分内容。为满足教学需要,网络课程将此栏目定为默认状态,即从首页进来就是此栏目的内容,同时配以图片资料和配音。“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通过这些手段来完成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学要求对于远程开放学习者而言,在没有真实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明确教学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它在学习前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学习者有的放矢地学习;在学习结束后又具有复习提示的功能,学完本章全部内容之后,再返回到教学要求栏目,检验自己是否按照要求掌握了有关知识。此栏目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将教学知识点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划分成了解、领会和掌握三个层次。相对而言,掌握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反复强调这部分,网络课程以它特有方式——超级链接提醒学习者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可以协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系统学习网络课程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归纳、编写,一般会设计成几个模块,缺少文字教材的系统性优势。为了弥补模块化设计的不足,保留文字教材的系统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系统学习”栏目。称它为“系统学习”是相对于网络课程的一般设计而言,因为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有意地回避系统学习,认为有文字教材翻版的嫌疑,但是网络课程要尊重教学规律,应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当然这首先要将网络课程定位在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上,避免重复,同时充分体现网络特点。“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中的“系统学习”相对于文字教材而言要精练得多,并没有照搬文字教材,而是经过了慎重和科学的筛选,将教学内容编写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点。“中国法制史”讲授几千年的法律制度,有很多生僻的字词,通过热字形式进行解释,同时用图片再现古时的法律制度。通过此栏目,学习者可以得到最基本又足够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学。视频课堂远程开放教育是在教师与学生分离的条件下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缺乏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指导,就教学规律而言是不科学的。同时,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历史上的不同于现代的法律制度、法律名词、法律术语,甚至有个别的生僻字,从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需要教师对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计了“视频课堂”栏目,目的之一是考虑课程特点,请国内著名的中国法制史专家、学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理解难点;目的之二是尊重教学规律,通过视频课堂缩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习者较易进入角色。在制作这个栏目时注意了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特点,集中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学习者进行辅导;二是避免课堂搬家,严格按照栏目设置的宗旨进行制作,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将时间控制在20~60分钟不等。重点提示“中国法制史”课程讲述四千多年来中国法制的历史发展,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史料的缺乏,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考虑到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缺乏教师的直接、系统指导,很有必要设计一个有关重点内容的栏目,对重点问题进行提示和归纳总结,提供给学生,以使之学习便利。如果按照栏目设置的顺序进行学习(有些学习者会自主选择栏目的先后顺序),“重点提示”栏目相当于一节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对本节教学重点的提炼。法典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法典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学习法典本身的内容,还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到的法律制度、重要的历史人物、立法指导思想等教学内容,所以法典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点。在这里,不仅要让学习者学习到应掌握的重要法典,还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即利用发散性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制作上,为体现课程特点,将所列法典作成古代线装书样式,再现历史原貌。

案例教学根据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掌握,但案例教学是法律制度史课程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经常被课堂教学使用,对学习者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表现形式较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图片、声音、FLASH动画等,这也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要求。但是此栏目是一种学习方法,最终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应该由案例引申到教学内容中,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案例后面提供给学生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历史人物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分不开,他们不仅提出了立法指导思想,对当世和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某些立法活动,制定了当时的法律制度。在文字教材中,历史人物没有作为重点问题讲述,而是在讲到法律制度时,提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考虑到它对学生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比较大,网络课程将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栏目设计。一来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法制史的相关知识;二来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此,采用了图片、声音、文本及超级链接等表现形式。内容搜索“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每一章教学内容是由无数个知识点构成的,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点也有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能力,就知识点进行回顾、比较和总结,在没有教师的网络课程中,同样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这个学习环节或学习方法。搜索是网络特有的显著功能,因此设计了“内容搜索”栏目,借助这一栏目实现知识点之间的非线形联系。网络课程的内容搜索实现技术是关键字搜索,可以通过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形式、立法概况、刑名、罪名、经济立法、婚姻家庭制度、司法制度等贯穿全课程的知识点为内容进行搜索,也可以是每一章具体内容的搜索,还可以是某一法典、某一刑名和罪名、某一个历史人物等概念的搜索。学生借助此功能既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前后对比,还可以随时复习。习题作业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督促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通过作业形式加深记忆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远程开放教育缺少教师对学习者的直接监控,从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条件考虑,必须在网络课程中设计一个栏目,以帮助学习者养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和随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计了“习题作业”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及时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作业和测试是不同的两个教学环节,作业仍属于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另外的角度掌握学习内容,而测试则是教学过程的完成阶段,属于评价环节。“中国法制史”在每一章设置了“习题作业”栏目,在首页设置“综合测试”。为达到设计效果,“习题作业”栏目打破以往只简单地给出正确或错误信息和参考答案的办法,对于每一道题学习者有两次机会,根据每一次回答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提示,帮助学习者回答正确。若两次均没有答对时会给出学习建议,建议学习者重新学习这一章的哪一个问题。综合测试全部教学内容学完之后,进入综合检测阶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综合测试不同于每章的习题作业,学生从试题库中自主组成一份标准试卷,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鉴于测试评价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随时查阅参考答案。二、辅助栏目参考资料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给学习者提供参考资料目录,让学习者查阅以扩大知识面,网络课程同样可以做到,并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能够直接连接到相关网站,非常便利地找到相关资料,减少了查阅的麻烦。课间休息教育专家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应该在40分钟左右。“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在学习45分钟后提示学习者需要休息,可以自己寻找休息的方式,也可以进入“课间休息”栏目,听一会音乐,看一段幽默,欣赏一幅图画。书签使用书签,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找到上一次所学到的地方,网络课程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的学习便利。“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置了“书签”功能,一个虚拟的“书签”,增加了网络课程的人性化。笔记本在书本上写写画画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保留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每一个进来学习的学习者都会有自己的笔记本,将自己所学所想记录下来。网络课程虽然是开放的,但仍然有属于自己那一份空间。学习跟踪利用文字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很容易知道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踪迹,便于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进行控制。“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计了“学习跟踪”栏目,借助网络技术留下学习痕迹,教师就很容易地知道每一位学习者已经学过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没有看过,根据连续跟踪情况,为个别学习者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讨论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或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会进行交流,网络课程没有这种真实的空间,但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是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网络课程通过“讨论区”可以营造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让教与学、学与学之间交流变成可能。网络课程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向对方留言,等待回答。相关连接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方方面面,要让它足够的开放,就必须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站,供学习者连接。综上所述,“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符合了以下设计原则:教学设计为主,技术设计为教学设计服务的原则;多种教学媒体一体化设计的原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资源共享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