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关专家和学者基于核心素养大背景和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现状提出来的一个学科发展教育理念和改革目标,具体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植入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口语课;教学设计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基层教育课程与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关专家和学者基于核心素养大背景和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现状提出来的一个学科发展教育理念和改革目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组成,简称“两品两能”[2]。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3]85。在中国知网上输入词条“学科核心素养”,检索到文献结果7770条。同时输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检索到1360条文献结果。而输入“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后,检索到的结果显示是141条。由此可见,虽然英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其表述甚至已经运用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表述当中,但是对英语核心素养展开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只占所检索论文比例1%多一点。这说明目前对于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大多数还侧重于理论研究。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英语口语”是为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输出理论等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英语语言表达素材,达到能够运用英语语言,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口语,具有顺利完整地讲授小学英语课程的能力。该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的课程中被定位基本素质能力课程。“英语语音”课程是基础,“英语听力”课程是先导,这两门课程为英语口语的顺利输出做好了铺垫;“英语语法”课程是骨架,为语言表达的正确和标准保驾护航;“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等这些课程就是躯干,为语言表达积累素材,提高层次。英语口语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方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能力直接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2015年,全国开始实行小学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证面试部分要求学生用全英文进行10分钟的小学英语片段教学的展示,随后要在5分钟内对面试考官的两个英语即兴问答题进行回答。这一测试环节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深入展开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笔者曾就《英语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时长90分钟的讲座。讲座对象为40名中职英语教师、6名小学教育专业任教教师和82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2018级学生。本次讲座采取边讲边访谈调查的形式进行,在讲座的不同时段设置了6个问题。通过学习通软件当场进行,因此问卷回收情况为100%。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情况不难看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十分认同的,也十分期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老师和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虽有过耳闻或者了解,但是对于其内涵的准确描述却很有限,能说出英语素养基本内涵的比例非常低。有趣的是,10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英语素养”的理念指导,而只有2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英语素养”这一概念。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对“英语素养”这一概念的解读还不够清晰和到位,致使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可喜的是,在讨论“英语素养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问题时,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积极热烈,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方法,因答案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例

不少学者认为核心素养具有“可教性”,这反映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核心素养如何教的问题也受到了学界关注[3]81。成尚荣指出:“只有将上位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并真正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走进学生的素养结构,成为学生的素养[4]”。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载体,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方式的选取与变革等内容进行有效探索[6]。本人将以教学中以英语素养的训练和提升指导的教学设计为案例,来探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有效结合英语素养进行教学。

(一)思维品质

如果在思维能力上没有创新,这一主题内容将因“陈词滥调”而变得毫无意义。英语素养中关于思维品质的描述为:用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的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能力[3]8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呢?笔者在课的开始设置了三个小活动。这样几个活动下来,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闹,同学们感觉脑洞大开,原来一个“自我介绍”也可以通过猜和选的方式来实现,而且实现的方式只是把大家平常这么熟悉的选择题移换了一个场合,只是把平时的猜答案变成了猜问题反转了一下思维。学生感觉到呼吸了一丝新鲜空气,兴趣大发,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3]84。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听读课文时,除了梳理语言知识外,还布置了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找出文中人物在做自我介绍时说到了哪些与学生们自己在做自我介绍时的不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很容易从语篇中得出结论: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职业等情况下做的自我介绍是不一样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从而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场合做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绍。以语篇为基础,不仅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对语篇进行挖掘和探索,提取有利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信息。很明显,经过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5]。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7]76。既然“文化是可以教授的”,那么作为课堂设计者的老师就应该去挖掘文化点。本篇教材内容的四个介绍者分别谈到了自己的家庭、学习和成长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将要共同合作的项目上,却正好能够各显神通,相互补充。笔者在教学设计上,以此为“文化品格”的教育点,让学生学习和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有不同,没有优劣,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宽广心胸和“君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格局和理念。

(四)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的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种空谈,也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是身处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我们必须学会的能力和每天实实在在要做的事情。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是实践。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对接的是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因此课堂上,我们分小组进行了讨论和设计如何在第一次跟小学生上课时做一个有吸引力的自我介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展示了他们在本次课上的收获以及杰出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布置了作业:为你将要加入的一个社团设计一份有创意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活动,进一步通过实践检测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笔者发现,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内涵指导的教学设计,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活动体验,既有语言学习又有思维训练,既有文化欣赏又有职业体验,课堂的容量和丰富性大大增加。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牌。

四、结语

英语教师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将英语素养的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培养出具有实用语言能力、创新思维品质、优秀文化品格和恒久学习能力的合格人才。

作者:吴海明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