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现如今,众多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来推进国家教育改革进程,如此创新式教育浪潮的推进,不仅仅是改革标志,更是高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适应的“教学反应”,如何基于创新创业来对民办高校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等进行改革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力争使民办高校在“双创”教育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传统的教学管理虽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的产物必然要代替旧物,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些冲突,而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才是最终培养的目标,作为新一代的高素质人群,大学生以高学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具备较好的条件但仍需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因此,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十分必要,高校应该对大学生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也是基于创新创业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探究。

一、“双创”背景下教学改革应具备的特点

(一)教学理念多元化

高校教育理念是对于教学教育未来引导的一个指向标,形同与人才培养的指南针,人才培养的形式源于教育理念的设定,现如今大多高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有滞后的现象,结合现如今创新创业的教育大背景趋势,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应该进行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就是整个教学的“魂”,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可以营造多元化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是铸造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是激发潜在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能力。很显然,单一化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满足不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故需教育教学理念要把多元化式融入进来。

(二)教学手段信息化

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已然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校园生活也处处充满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师通过一定方式传授知识于学生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所以教学手段也要具备创新形式,利用学生对于信息化的感兴趣点来切入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授业解惑,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型学习。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培养和评估,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辅助性作用。

(三)实践课程丰富化

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趋于多元化、实践化的信息时代,特别是对于财经类和工科类院校来说,实践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比重应该比较大,在教学课堂改革方面,根据社会根据时代演变的产物来优化课程,增设的实践课程较为丰富和多元化,课程实践课程不仅仅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更是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模拟基地,是学生们达到学以致用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双创”教育离不开仿真的实践类教学课程,所以,在众多高等学校的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展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与社会“零接轨”的环境中来进行培养的。

(四)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

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是通过教学理念的灌输,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取决于一个优秀的教学师资队伍对其辅佐,“双创”背景下,要想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式人才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双师型”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对于师资方面提升的一个方向,不仅仅限于教学职称方面的进取,教师要深入企业实践,然后结合实践进行案例教学是高校需要加强的方向,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保持科研与教学相对均衡的良好比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人才的培养得益于一个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时还应该注重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

(五)丰富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校学生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方面,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质性环节,建设丰富的校内外基地来进行实习与实践,此环节能够使学生实战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精准的对接社会需求,对性的培养与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给予学生难得的实践经验,使高校学生获取实用性的知识与能力,进而为对接社会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双创”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在教学改革措施

河南民办高校性质不尽相同,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本文以财经类院校为例来针对高校教学教育改革措施。

(一)将“创新”注入教育教学理念

抛开传统的固有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变观念,将学生“一味附和标准答案”学习思想转变为“发散寻找更多答案”思想,使教学理念新起来,个性化起来,改成重点就是建立和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取消60分及格”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试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使学生们不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考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多少知识。另外,可以将传统的课程学分制毕业模式转变成多元化学分转化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维度。积极将“创新”融入教育教学的理念当中,根据“钱学森之问”的方向来制定教育目标导向,实施改革方法,时时刻刻将鲜活的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当中,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发掘学生潜力的第二课堂,变“灌入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秉持“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二)多元化“艺术”教学

在教师授课时,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所谓多元化“艺术”教学,笔者认为或可利用信息化辅助,通过一个实物来引发思考行为,通过情景式思考达到解惑的目的,“艺术”教学可以分为肢体艺术、视觉艺术与行为艺术。以河南民办财经类高校为例,肢体艺术可以是教师在授课前,先引入一个互动游戏或活跃气氛环节,使学生们得出一个概念性的结论或结果,此结论是课程的内容的引子,间接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课程教学;视觉艺术可以的通过PPT“艺术”性展示给学生们观摩,在引入学生兴趣点基础上配合课件的美观的视觉辅助,学生的记忆点就会增加;行为艺术可以是在枯燥的专业理论课程中,适当的以“反转课堂”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讲解某知识内容,这都是艺术化教学的形式。当然“艺术”教学概念很广泛,不仅仅是几个例子中的列举,需要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来实施。

(三)丰富实践课程,培养“三个能力”

应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以契合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社会担当的三个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实干的能力,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最近采取了一个“推倒重建式”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创新式思维教学,突破原有的“单一接受知识”模式,变为“用知识去创造式知识”的模式。有关研究得出,在国外财经类人才培养方面,其开设的实践课程学时比重几乎高达百分之五十,而国内大多财经类高校开设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平均数仅为20%左右。笔者建议,在增大实践课程占比同时,还应将一批针对性的专业选修课转为必修课另外还要加大理论课程中附带实践课程的学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开设实践课程,一定要结合学生专业及水平,应当合理地规划,根据学生四年人才培养方案循序渐进,适当的集中实习或分布几个学期的实训,不能仅仅满足学时的安排要求,多元化创新式考核方式不但能精准的反映学习培养效果,更能提高学生创新式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此依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可通过加设发散思维式提问增加考核分值比重来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可选择反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目前,大多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依然以撰写实验报告、测试软件操作的正确性等考核方式来评判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程度,在此考核形势下,易出现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与积极性的现象。所以,丰富的考核方式也是培养人才的手段之一。当然,也要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正确认识,在大多学生的认知当中,实践课程总是带有娱乐性,往往不是过于重视,理论课才是重中之重,不能掉以轻心的“考试课”,实则,实践课与理论课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拓展性补充,二者缺一不可。

(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

对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结合专业特殊情况,努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来优化师资结构。在教师绩效考核方面,要重专注教学和一线教师,如今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获得科研的成绩或者满足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要求,出现“七分科研,三分教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学校可以自审下,对于每学期的科研要求是否过于繁重,并积极开展有关教育教学师德方面的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在教学、师德、创新方面突出的一线老师,使得教师们将人才培养、教学任务放置首位;对于教师晋升职称有一些激励政策,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此外,在国内外重点高校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流学习平台,使各专业教师能够实现外出进修交流学习自由。在科研方面,努力将科研教改项目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并努力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编写对应专业学习的优秀教材。使得教师利用自身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全新创新型教学模式,将专业内容微妙的与教学手段融为一体,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五)全方位条件保障

硬件条件的保障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大学是学术殿堂,这应是师生或生生随处切磋知识,思维碰撞的环境,创新思维总是都能潜移默化地被激发出来。对此,学校可以学生们提供较多的环境供他们交流与探讨。另外,在学生们实践方面,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仿真演练与实战经验的累积,在进行体统化的学习之后,还要进行实践检验与进一步的历练。如果说实践课是一个仿真的练习,那么实习则是对于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实战性练习。因此,高校不仅注重课堂建设,还应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来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此外,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师生“双创”的制度体系,给师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对规范、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进行良好的创新式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现如今,各高校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式教学课程的改革,满足社会新时代下经济的发展。这种创新式人才的改革是社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创新式人才的培养都将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方面,它将是我国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创新的工作,且一直以“双创”为引导,全面系统的进行深化改革,号召各组织、各项工作都以一种全心投入的态度去对待,相信就一定能办最好的本科教育,来迎合创新创业这个大时代!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山西经济,2016(14):114-115.

[2]王方国.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5(03):64-67.

[3]苏志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12-16.

[4]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05):33-35.

[5]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72-75.

[6]杨德传.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J].管理观察,2009(02):96-98.

作者:李嘉慧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