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和谐构建教育

校园和谐构建教育

摘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和谐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是:①相互依存,同舟共济。全体师生是一个互尽义务、互享权利的命运共同体。②既有民主,又有制度。师生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大家共同参加学校管理、依法治校,一切按照制度办事。③公平正义,效率优先。公平正义是大家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分配上实行效率优先。④隆礼重法,德法并重。师生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道德与制度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道德管人的思想,制度管人的行动。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每个人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能够做出的最大贡献,同时也能得到充分的肯定。⑥既有个人自由,又有统一意志。⑦安定有序,环境优美。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守纪乐学,校园秩序良好,幸福的生活与优美的校园环境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该抓住核心价值观、制度、风景、情感和发展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关键

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服务、合作、发展、和谐”的办学理念植入脑中,把教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学风“勤奋、求实、明礼、诚信”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把“能不能独当一面,会不会开展工作,有没有解决问题”作为培养、评价干部工作的基本标准。努力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以核心价值观的重新提炼,凝聚人心,引导师生认可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让成员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畅所欲言,又必须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维护形成的决议和决定,自觉维护团队的和谐。团队成员既分享发展成果,又共同承担责任。这样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动的团队。

二、制度的和谐是保证

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提炼学校管理制度。校级领导,每个部门应根据工作的实际,创新一项制度;班主任要推动和谐班级构建。抓好班风、班规建设,学校建立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制度,建立定期向退休教师通报学校工作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度,科学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校务公开栏,公开校长电子信箱。制度是商量出来的,制度完善的过程是民主集中的过程。

三、风景的和谐是窗口

这里的风景指的是校园的人、事和物。它是和谐校园的外在表现形式。师生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我们必须继续抓好文明卫生工作,要抓出成效来。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和谐的窗口,希望师生的形象是“衣着整洁有教养,满怀激情负责任,充满智慧求实效”。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一张和谐的流动名片。

四、情感的和谐是基础

坦诚的品质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对人最大的褒奖。宽容是智者的境界。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推动工作非常重要。当然,不忠诚的行为是不能宽恕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知道对方所需,才能和他相处融洽。我们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感恩的注解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一个人拥有感恩的心,那么他就会少一点抱怨与牢骚,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少一点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多一份对大自然的感激。因此,我们如果能以坦诚赢得信任,以平和赢得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知恩、感恩、报恩,那么,人的情感就是和谐的。

五、发展的和谐是根基

学校的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只有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和谐。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广大师生全面参与。聚精会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的科学工程,唯有全校师生齐心合力方能实现。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校园,需要用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师生各守其则,自觉遵循社会规则及各项制度;构建和谐校园人人有责,既要有理性的思考,更要有扎实的行动。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笔者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参考文献:

[1]孙佳炎.关于校园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2001(4).

[2]孙宝元,刘春玲,李士杰.对校园文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