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语感规律教育

幼儿语感规律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所以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幼儿时期是培养语感的基础阶段。本文从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培养语感的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幼儿语感培养进行探究。【关键词】幼儿;语感培养;习得规律

正文:

所谓语感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语境等,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自动地做出判断的一种能力。换言之,语感是“如水到口,冷暖自知”似的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语言的心理直觉。有了好的语感,就可以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轻松地驾驭语言文字表辞达意,才可以成为一个会使用语言的现代人。

培养会使用语言的现代人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这样的人:能感悟别人所表达的,自己所表达的也必然能让别人感悟。读,要读得声情并茂;听,要听得清楚真切;说,要说得头头是道;写,要写得充实得体。但是,我们花了很大功夫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往往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时费时费力,辞不达意,语言的工具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语感的培养起步太迟,对早期阅读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很多人认为幼儿阶段奢谈语感为时尚早,以至错过了语感培养起步的黄金阶段,造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感培养的困难。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一个正常的儿童来讲,到了学龄阶段,已经能够听得懂别人的话,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如果培养得法,他们将开始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书面语言,所获得的早期阅读经验不光对幼儿的口语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特别有利于幼儿词汇的增长,有利于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掌握,所以学龄前是语感培养的好时机,此时动手,将会终生收益。有人会说给三四岁的孩子谈语感,能懂吗?能!只要我们做了,尝试给他们耳濡目染,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大脑就如同一张洁白的纸,你最早描上去的色彩将会留下最深的印记,那么往这张白纸上最先画上什么,怎样画?除了对大自然的感认知识,对动作的模仿掌握,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发展,即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此时的语言发展大多是口头语言的发展,但绝不可掉以轻心。这就给我们的家长和幼儿老师提出了要求: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用准确、生动、形象、易懂的语言感染教育他们,及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于不动声色中培养孩子的语感,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早。语感的培养早到什么时候?这个没有严格的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早越好。孩子的语言发展感知是第一性的,而理解是第二性的。说起来你也许不会相信,就我自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也绝对不会相信: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居然能将一本《卖火柴的小女孩》连环画一字不落地讲下来,那本连环画大概有十几到二十页,每幅图旁边都配有一两句话,全书少说也有二十多句话吧,当我看到她用小手指着一个都不认识的字,用稚嫩的声音念着“在旧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女孩红红的脸上……”心中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惊奇:孩子太能干了!我们耽误孩子是不是太多了?

尽多。研究表明,三岁左右是孩子词汇数量增长的高速期,是词汇发展的飞跃阶段。所以幼儿阶段语感的培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多,和孩子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必不可少,还要给孩子多讲故事,多教儿歌,让孩子多讲故事,多背儿歌,多看书,还要让孩子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和小伙伴交往……有人会问这么多内容孩子受得了吗?不用担心,实践证明只要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们会很欢迎的。我曾经教过一个课外阅读广泛、语感很好、语文学习轻松愉快的学生,经过了解这位同学的家长确实下了一番苦功:从一岁半开始《半小时妈妈》天天讲,所有为孩子买的、订的、借的书都和孩子一起读,还经常有意识地放录音让孩子听儿歌、学讲故事,到上小学时,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已超出同龄人许多。这位家长的做法看似辛苦,但事实却证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孩子学得轻松,这位家长也比别的家长轻松得多,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尽好。为了提高语感培养的质量,必须严把质量关。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保证色彩鲜明、图案清楚、内容生动,另外字迹一定要大一些以利于孩子阅读。此阶段的孩子注意的时间短、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如果强制性地让他们看书,不仅不能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相反还会扼杀他们的读书积极性。而一本好书将会为他们展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激发起他们对图书的无穷兴趣。

另外,给孩子听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好的语感及良好的语音面貌都离不开好的语言环境,学龄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最后,还要为孩子选择接受语言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很多时候,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来源,家长和老师要么无所适从不知道为孩子选择哪一种接受语言教育的方式,要么以孩子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而大多数孩子会选择看电视,因为电视色彩鲜艳,内容直观,看电视又不需要过多地动脑筋,所以孩子都喜欢看。而这种方式似乎也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不是有很多孩子爱看电视结果普通话也说得不错,还不时冒出一些让人料想不到的话语来吗?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不爱看书,语感的发展也不尽人意,原因就在于孩子在被动接受的时候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天长日久,还会养成孩子懒惰的习惯,到那时你再要求孩子听故事、看书,他还会嫌麻烦。与此相反,“听读物”倒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有助于提高幼儿文学欣赏能力”。

动听的故事能把他们带到很久很久的以前,带到异国他乡或动物世界。在虚构的世界里,他们被那动人的故事所吸引。“听读物”可以是听家长和老师给他们讲,而且还可以听录音磁带。“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儿歌、古诗、故事,尤其是内容短小、有趣的故事等内容,这些录音首先发音标准,其次用词生动、准确,故事叙述有条有理,有利于孩子语感的感性培养,还有听录音这种有声而无色无形的方式反而有利于孩子积极思考,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还发展思维,稍加坚持你就会发现孩子不光语言有发展,而且听录音的兴趣也日渐增长,过一段时间他还会讲出让你惊讶的话,甚至会一字不差地讲故事、背儿歌,而且语音标准、表情丰富。

总之,在围绕“早期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语言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敏锐的听力,把握住正确的发音,掌握常用的词汇,逐步领会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达的技巧,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将极大地帮助语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津婴.幼儿听读物的心理分析.学前教育,1996,(7、8).

[2]马以念.幼儿与阅读.幼儿教育,1997,(7).

(作者单位:甘肃定西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