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可以先给学生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并且急切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是否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学生们此时对数学课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会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新知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由此可见,读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围绕知识要点,创设情境,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非常适宜学生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们数学组要求每个教师自己都要掌握一些数学阅读方法,并通过自己从课本选取一段学习内容、告诉学生自己是怎样阅读的,再让学生也阅读相同的内容、模仿老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从而逐渐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学生能独立阅读后,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首先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对每个字词、每个句子都要细致阅读、分析,对新出现的数学概念要反复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力争弄懂含义;其次要读写结合,一方面是把重要内容做好记号,另一方面是把阅读时的想法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用注脚的形式写在课本上;最后是灵活进行语意转换,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也就是要把阅读内容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问题。学生阅读时,我们进行巡视,对学生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给予指导或解释;对学生不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中体会,力求理解;对学生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要求他们做好笔记,等待讨论或请教同学。

不同的阅读内容,我们会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自主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再结合具体内容适当指导或是让学生进行适当交流,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阅读内容;有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老师进行精心指导、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就会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提供阅读提纲、指导阅读方法、调控阅读过程、交流阅读收获等途径和学生一起阅读。

三、拓展阅读材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哪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丛书和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期刊、报纸,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把他学习到的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等知识讲给老师、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发现、探索的喜悦。久而久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使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总之,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基石,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