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思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强,但在古建筑档案建设上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档案记录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建筑研究保护中也开始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尤其是随着数字化建模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日益成为古建筑资料保存的常用技术手段。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通过数字化档案建设能够避免传统档案再次遗失或损坏,对古建筑档案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应用手段

唐代以来,北方汉族大规模南下迁移,为南方地区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和建筑技术。以云南为例,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是古滇文化的起源地。云南古建筑的建构技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与本地文化、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等融合,同时也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特点等,形成了一种独特且极其丰富的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与北方建筑的凝重不同,也与江南建筑的清秀有异,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保护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人文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档案类型包括图纸、文字、照片、录像、录音等多种载体,具有极强的保护价值。通过古建筑档案的记载,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保护,对古代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具有与文物一样的不可再生性,若受到破坏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作为历史的见证,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这些信息是我们认识、研究、保护、修缮、欣赏古建筑的基础。为了避免收集到的资料再次遗失,就需要做好档案资料的保护,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最佳的保护手段,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这些资源,还能提高保护效果。

一、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应用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给予扶持。我国在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一法案的颁发就预示着我国开始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随后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文物、古建筑方面的保护政策也越来越完善,给予的保护资金也越来越多。地方文物的保护法规也随之得到完善,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出发,地方文物保护政策也开始重视对建筑档案的保护和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也成了最佳的科技保护措施。

(二)我国部分城市古建筑保护成功案例。在我国历史名城建设中,有很多古建筑保护成功案例,例如皖南古民居现状保护及开发利用、河南千年古寺整体迁移、无锡曹家祠堂古建筑保护、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等。不过在古建筑保护对策上不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异,受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古建筑保护、开发等工作开展进度各不相同。北方城市对古建筑保护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通过多年经验积累,有着非常丰富和完善的古建筑数字保护对策,例如故宫博物院、云岗石窟等,广东省也率先根据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出台了《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规范》。

(三)古建筑档案的重要作用。云南省文物众多,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就有132处,对文物的保护一直高度重视。但意外难免会发生,如2015年大理巍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振楼发生火宅,造成大面积损毁,恢复重建工作就是基于199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拱振楼的测绘图纸和照片等档案资料以及2012年修缮工程的勘察测绘资料及图片档案综合分析对比才制定出灾后抢救性修缮及复原重建方案。此类案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因此可见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保护、修缮的重要性。

二、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开展的意义

(一)更全面地记录古建筑的信息资料。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古建筑信息保护也开拓了全新的路径,数字化档案建设有利于资料长期保护、利用,也为古建筑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创造了有力条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信息保存中存在短板的问题,同时还具有极强的高还原度和精准度,从而能够全面、有效地记录古建筑的各方面信息。将数字化技术联合应用,让研究者在尊重古建筑原型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建筑的修复、信息资料收集等工作。通过对古建筑资料的保护和收集,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集成。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将档案管理提高了一个档次,为我国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奠定基础[1]。

(二)有效提高古建筑档案构建的工作效率。相比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建设能够为古建筑资料的保护、修复等提供更为便捷精准的数据支持。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文字档案记录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点云扫描、倾斜摄影建模、全景摄影、视频等方式综合进行保护,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提高古建筑档案信息记录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管理及利用效率。

三、古建筑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数字化档案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压缩、转换、扫描等及时将古建筑信息转变为声音、图片等电子文件,然后通过优化的储存技术进行保存,利用计算机还能做到快速查询和应用。计算机查阅也能减少对纸质档案原件的损坏。

(一)纸质档案扫描。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化档案的方法就是通过扫描仪扫描资料,形成数字资料。在进行档案扫描前,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数据准备、拆除装订、分类资料、页面修正、档案记录、装订等准备,提高档案存储的质量。

(二)档案拍摄。摄像机是采集数字化信息的主要设备之一,通过成像原理、A/D转化器件等,将拍摄到的影响转变为数字化信息进行保存。古建筑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扫描起来非常复杂的资料,因此可以通过拍摄的方式进行保存,这种保存方法简单易操作,资料质量也比较高,损耗性小。

(三)音频、视频等资料采集。磁带中的音频、录影带中的视频,属于用模拟信号来进行档案保存。通过数字化技术针对这些音频、视频资料进行处理和保存,然后针对资料进行分类和保护,提高其应用效率[2]。

(四)古建筑三维扫描技术。激光三维扫描属于先进的数字采集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尤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档案管理中,这一技术在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能够深入到一些复杂的地区中,快速地扫描并且测量建筑物表面的一些数据,最终获得精准的整体数据。将收集到的分段信息输送到电脑中,则可构建建筑物表面的三维点云模型。这一技术能够精准、完善、永久地保存古建筑信息,同时可以把不同年代同一古建筑的三维模型进行叠加对比,方便观测古建筑的整个历史变迁信息,也为古建筑的宣传、应用提供了便利,不过由于技术性强因此运行成本很高。古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文化、历史、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完好的古建筑对研究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古建筑也是历史变迁、时代变化的见证和体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的破坏,一些古建筑正处于逐渐消失的过程中,而通过数字化档案建设能够对古建筑资料进行保护,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泽金.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建设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古建筑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04):115-122.

[2]佘利莉.古建筑档案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以广东省潮州市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6):42.

作者:李灵索 单位:昆明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