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建筑墙体纠偏技艺研究

古建筑墙体纠偏技艺研究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世德堂第六幢南墙。建于明代,该墙体眠砖高2.06米。眠砖之上也是空斗砖一斗一丁。三层望砖,压小青瓦做墙脊,金字顶。长29.4、高8.0、厚0.50米,呈东西走向。西至东5.8米(下厅)处设0.6米高台阶,西至东15.70米(中厅)处设0.6米高台阶,西至东25.6米(上厅)处设0.6米高台阶。经测量墙体向外倾斜0.30米,该墙体纠偏难点是:呈梯形,最高处近2米,眠砖埋在地里,形成一条很深的壕沟,不知眠砖是否有风化,这是纠偏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该墙体又高又深,空斗砖一斗一丁衔接沙浆已流失,眠砖部分已风化(图二)。

泰宁县尚书第一幢后墙。建于明代,该墙体眠砖高1.00米,眠砖之上也是空斗砖一斗一丁。墙顶三层望砖,压青瓦平顶。长13、高7、厚0.5米,呈南北走向。南至北1.60米处开设天井,长9.2、宽0.75、深0.42米,底铺青砖,规格26×18厘米,三面砌石条。经测量墙体向外倾斜0.40米。该墙体纠偏难点是:该墙中间呈凹形向外倾斜大,眠砖有一部分风化,前几年已维修过,造成墙体纠偏难度加大,对纠偏操作带来不便(图三)。

以下是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三处古建筑墙体纠偏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现场观察,设定方案。认真观察分析墙体内外砖的倾斜位置,从墙角的立面可以看到倾斜的砖位从而确定取砖点。首先将最底下开始倾斜的即要取出的第一块眠砖做好标记;其次在要取的眠砖上方1米多、间距3米左右设定好第一层滑轮(俗称葫芦)点位做好标记,将每两个第一层滑轮点位的中间上方3米处设定第二层滑轮点位并做好不同的标记,这关系到整体受力的程度。建筑物纠偏要在充分分析原因、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纠倾方案。接着用棉线做好垂直线,以便观察回位尺度多少。

第二步:加工备料,选好器材。准备好木料、葫芦、脚手架等器材。外墙用木材夹墙,保护墙体受力(图五)。要以墙体高度定木材长度,如木材太短,在实施中会造成上部分墙体开裂。根据点位备好滑轮的吨位和数量,确定钢丝绳的号码长短用来拉墙归位。将脚手架搭在木材的中间以便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取卸葫芦点位的砖块。

第三步:确保安全,清除障碍。察看紧靠墙的梁架福建文博/063出隼处是否有木梁顶住墙体以及紧靠墙体是否有90°墙以防无法拉动墙体,画好垂直线,用专用工具锯片开锯凿沟等等。认真清理木构及后期填塞物。用刷子刷净尘土,清理干净垃圾。从墙角的立面可以看到是否墙体归位后能成垂直线,再认真检查障碍物是否清除干净。

第四步:巧工细作,先取眠砖。从倾斜处取第一块砖是关键,用锯片小心取眠砖,清理上下层泥浆,顺着沿线一路将眠砖取出。施工人员要认真专心松动眠砖,用力点要到位,用锯片把眠砖上下泥浆锯松,要做到轻敲、轻拿、轻动、轻放。不能用力过猛松动上层砖以免上层砖往下掉。取出眠砖要按顺序存放不能拿错,否则归不了原位。

第五步:拉动滑轮,细致观察。几个葫芦同时拉,操作葫芦是关键,要拉一下观察一次,边拉边观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监控,严格控制纠倾速率。在接近纠倾目标时,要考虑微调过程,速度要慢,不能着急,中间还要留有让墙体有自然休整稳固时间,以慢慢让其归位,直至到位后再让墙体休整十几个小时。

第六步:墙体归位,垫基加固。墙体达到纠倾目标后,还需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后续回倾发生(图六)。在纠偏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大面积倾斜、扭曲的墙体进行矫正,及时用旧锅铁片加以填充。将取出的眠砖又放回原位,尖上二、三层旧铁锅片,因为旧铁锅外有烟垢内有油污,它们层叠在一起,相互粘合,时间一长还会膨胀,若用熟铁会生锈风化,导致一层一层脱落松动,所以在古建筑维修中不管石质、木质材料,还是砖都用旧铁锅做垫片。毛师傅介绍说:“采用这种传统的工艺对古建筑墙体进行矫正,不用拆除墙体重砌,完整保存了古建筑墙体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第七步:确保无误,拆除器材。待墙体稳固后,先放松葫芦,在松动葫芦铁索时就能感觉纠偏是否成功,若有问题葫芦绳松动墙体就会跟着再次倾斜。要确保墙体回位牢固后,才能彻底松开葫芦绳,再拆卸夹墙木料。施工人员要相互配合,有人在内放滑轮,有人在外墙脚手架上对应扶住木头慢慢往下降。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多为梁架结构,由于没有坚实的基础,几乎绝大部分的古建筑都由于年久失修倾斜十分严重,有些古建筑甚至已经达到倾斜四十多度。墙体倾斜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地基浅、土质松、年代久、雨水多、砖风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智慧的先人,巧妙利用墙、柱分离的原理,寻找精准的着力点,在不拆除墙体的情况下,在墙体纠偏前,先把梁架结构纠正(打牮拨正),再用绳索及各种特殊工具和传统工艺将墙体纠偏,以避免在某个节点失去牵制平衡,导致墙体垮坍。对于大面积出现倾斜、歪闪、扭曲、鼓涨等变形的文物古建筑墙体,最通常的做法是拆除墙体编号重砌。由于古建筑墙体经常有砖雕、彩画和灰塑等装饰物,加上墙体本身也属于保护对象,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拆除墙体重砌,常常对文物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造成损害。因此采用以上纠墙技艺既保证了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古建筑的历史性,达到了“修旧如旧”,最大保留了古建筑的原真性(图七)。古建筑墙体纠偏技艺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对面临倒坍的古建筑,哪怕还仅存一丝挽救的可能,决不能一拆了之,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其回归往日的风貌。而解决这一古建筑倾斜修复难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采用传统的技术,用最小代价的纠偏,尽可能保持原貌,保持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和整体的历史风格,以体现修复文物古建筑修旧如旧的真谛。

作者:黄富莲单位:光泽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