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为了提高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就业择业能力,笔者开展了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提升关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发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辅助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将人才培养的过程看作是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补充和图书馆专业教改的新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业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产业的发展呈现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但同时也为图书馆专业教育敲响了警钟。在我国加大对图书馆建设与投资的同时,高校对于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却出现严重的“不合格”现状。为此,有关单位对接市场,开展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学生的相关调查。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回收问卷中的有效数据,发现在当下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对专业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思维较狭隘、兴趣缺失、就业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1]。基于高校学术研究层面分析,当代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已认识到了图书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为此也纷纷开展了对此专业的教学改革。然而,从改革整体层面来看,大部分措施均从教学内容层面入手。尽管此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人才综合能力,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仍无法做到学生的普遍就职。因此,本文将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提升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2],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教学改进方向,从而改善图书馆专业人才就业的问题,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一、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

由于图书馆岗位在市场中本身具备一定公益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图书馆专业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随着国家对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产业急需专业人才为其填补空白。例如,读者咨询与服务岗位、图书馆资源管理岗位、图书馆阅读推广岗位等。尽管大部分学生不认同此类岗位,但这些岗位仍要求就职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群众服务意识,并保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3]。此外,在这里此类岗位工作中,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可正确地处理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关系,并具备与其他员工的合作意识及团队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图书馆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至少为专科学位起步。随着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意识到此专业人才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当下社会可提供给图书馆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是充足的,但在市场实际调查中发现,图书馆专业人才在实际就业中,仍存在较多的就业问题。具体表现为:人才与岗位需求不适配、无法顺利就业、工作中无法完成上级领导为其提供的工作。因此,目前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是存在显著问题的。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有关单位开展了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工作,并提出了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了明确提出教改手段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本文将持续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提升关系放入深入研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提升关联性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在社会图书馆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已成为教学工作实施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不仅从侧面体现了高校在市场的竞争能力,甚至还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是否可持续进行。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应用图书馆理论学等专业知识,探索图书馆岗位的发展规律,并通过组织管理图书资源,推进市场内图书馆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图书馆知识与应用技能[4]。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服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搜索平台来查明知识点和人才市场需求,这一过程也是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的关键环节。同时,在人才培养行为实施过程中,需要辅助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这些教学技术均是为学生在就业中的“附加项”。例如:就业择业过程中,具有信息能力的学生可在面试时,使用计算机设备向面试官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为此进一步地证明了,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精品课程、实践课程、在线开放教学课程不断得到改善。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专题》《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与《图书馆学五定律》等专业课程在不断改革,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已逐步被完善[5],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部门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对学生或教师进行调查时,均表示高校传统的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向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其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因此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工作的全新改革,拓展了图书馆专业的教学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将就业择业相关内容一同融入其中。可将此过程近似看作是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补充,可也将其看作为图书馆专业教改的新方向。图书馆专业是高职院校现下的重点研究分支,也是为社会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核心专业,本课程是市场中复杂人才领域的关键。特别是在课程中有关组织信息的培训课程的内容,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起点,也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关键要求[6]。在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计科及相关专业课程融入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避免了长时间学习学生感到枯燥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总之,在图书馆人才培养领域,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同时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教学的质量。因此,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压力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面向相同服务对象。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或是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以学生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的概念有些相关。在教授专业人才时,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充当知识传播的载体。就业能力提升培训中,高校作为承载学生的载体,教师作为教学的传播者,学生仍作为被服务的客体。这证明了师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特征,但在实际学习中,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习过程可以客观地反映事物和就业的本质。能力的提高过程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或信息的体现,但仍可以假定服务提供者及其事务的性质对师生而言是相同的。目前,大学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培训仍在离线进行。基于图书馆市场发展的不断变化,“信息化”教学法已成为优化教学整体结构的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改善学习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机会。为了全面实现“教学”与“就业”的一体化发展,将在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合就业指导资源,并整合学生在学习中对就职岗位与薪资的实际需求,适当拓展教学任务与课后工作,这些均是非人才培养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此外,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人才学习模型,团队的老师实现了紧随市场行业发展的能力,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专业教材,录制微型课程视频,制作和随后维护教学网页等。当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使传统的定向工作得到了改善,为全面提高图书馆人才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为了在市场信息的背景下满足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已经开发出一种培训专业图书馆专家的综合模型。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图书馆的教学现状,实现图书馆专业知识的扩展深度和广度。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耦合关系,已成为高校教改工作的必经之路,这一现象的发生也表明了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才能解决市场图书馆产业发展与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出现的综合问题。

作者:李红玲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