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变化探索

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变化探索

1.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分析

信息需求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作为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反映了一种需要。[1]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虽然是属于不同的专业、不同年龄,包括个人性格、爱好不同,但是不管有什么差异,只要有信息需求行为就能找到他们共同的心理规律。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的共同特征

网络信息技术为信息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需求也产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心理的共同特征:选择信息资源受易得性、准确性、实用性的影响,有一种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的心理趋向,即用最少的时间、精力获得最多的相关信息资源,而且要求知识含量高。[2]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心理的变化不仅仅是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快速的、准确的服务,而且还能提供主动、交互式的信息服务,实现服务形式多样化。

1.2在校学生信息用户心理特征及变化

1.2.1在校学生信息用户心理特征。所谓阅读心理是指读者在从事阅读活动时所具有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能力、性格等的总和,是阅读这一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3]高校学生信息用户主要表现为:好奇心理、求知心理、应用心理、从众心理、娱乐心理,这些基本心理已经有不少专家进行了论述,就不做专门论述了。

1.2.2在校学生信息用户心理变化。首先是大学生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的人才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他们的成才目标指向了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才。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就促使他们按照社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他们的信息需求范围不断扩大。其次是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择业上开始逐渐重视经济因素。公司企业、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成为他们倾向的选择对象。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将自己所学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结合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去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最后是大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当下信息网络飞速发展,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开始多元化,因此他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的倾向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1.3教师和科研人员信息用户心理特征

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主体。他们针对课题研究,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和最新成果,需要借阅和复制众多的中外文资料。他们的阅读需求面不太宽,但专业、系统、时效性强。阅读范围相对稳定,目的明确,而且在质的方面,要求准、快、全、新。教师经验丰富,业务扎实,对专业的知识、文献信息熟悉,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图书馆能迅速提供所需领域全面的、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帮助他们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等,从而解决科研中的难题或探索新领域、攻关创新。针对这类读者,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可为他们建立信息用户需求档案,开展跟踪服务,使图书馆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前沿。

2.满足信息用户心理需求,主动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

2.1根据信息用户的心理需求,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用户是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的特点是人员比较集中、稳定。在校学生和教师受所学专业、教学内容等因素影响,这类用户信息需求专业性较强,而且比较集中。同时他们还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信息需求多元化。高校科研人员专业性很强,他们的信息需求专指性强,而且学术素质高,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图书馆采购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与各院系、教研室、职能部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切实了解各学科的教学、科研特点、文献需求及其最新动态。采购工作采取专家意见与采编部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争做到有效利用采购经费的每一分钱订好书。

2.2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

图书馆员要更好的掌握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规律,为其提供信息服务、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有必要分析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用户心理因素、知识能力、认知能力、信息素养、环境因素等。

2.2.1知识能力。知识能力是获取、检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用户实施信息行为最基本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要想从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中获取到所需的有效信息,用户必须具有快速听说和阅读的能力。另外对于高校图书馆用户而言,他们还应该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基本知识,能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基础知识自动获取信息。

2.2.2认知能力。这个因素是知识能力更深一层次的因素。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们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帮助信息用户快速发现、学习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

2.2.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4]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在实施信息行为时,面对冗余的信息,会运用自如,能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2.2.4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学科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它们相互联系影响着用户信息行为。

3.结语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仅有良好的为读者服务的意愿而没有为读者服务的本领是不行的。美国图书馆学专家MichaelStephens指出,图书馆员只有利用今天那些新的协同和交流工具(如博客、及时讯息、维基、播客等),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5]高校图书馆应该与用户沟通,它的未来取决于是否能满足今天信息用户的需求。

作者:郭云鹏田子兰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