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路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路

1就业者的职业变迁是经济社会的常态

在首次就业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业后再次择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据《报告》嘲的统计,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5%,远远高于“211”院校的22%,非“211”本科院校的33%。“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88%,在离职毕业生中,有3l%的人是因为感觉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而辞职,有25%因为薪资福利偏低辞职,还有l3%因为想改变职业和行业。此外,离职理由还包括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等。2010年年初“用工荒”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据报道2010年珠三角缺工的人数激增到了200万,缺工的种类从技工蔓延到普工,缺工的区域也深入到了内地甚至边远的省份。然而据多家专门机构的深入分析,“用工荒”其实正在促使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8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都积极应对,中国在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同时,提出了加快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于企业而言,面对“用工荒”必须提高工人工资才能招到人,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为了保证利润,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减少用工人数,两者都逼迫企业技术升级。特别是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许多企业,乃至行业都在进行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加快加剧了就业者的职业变化和岗位变化。据《报告》,200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个数这2.2个,每个单位平均工作时间为1.2年,可见职业转换比较频繁。无论是由于个人的选择,还是环境改变所导致的离职换职,职业或岗位变换作为一种社会常态而存在,尤其在经济社会有较大波动时,表现尤为明显。由此,我们必须思索一个问题:怎样的职业能力才能支撑一个人,使得在较长一段甚至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能适应其主动或被动换取的岗位?笔者认为,一个人要适应职业岗位的变换,要拓展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就必须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而这主要依赖于个人自身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支撑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是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是职业者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职业环境是发展变化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是不断提高的,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发展而更迭变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行业也会随之变动,如金融危机的出现,迫使许多金融业领域的职位数锐减,许多从业者不得不另谋出路,再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又使许多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不得不转行。要适应变化,就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岗位与新环境,而此时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业人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效率与质量,所以学习能力就自然成为职业能力的核心。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变化,这种倾向可能是能力提高,也可能是态度或兴趣或价值的倾向变化(加涅)口】,按照加涅的学习理论,学习的结果具有五种性能: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学习能力是指衡量通过学习导致这种变化的效率。显然,凡通过学习一定会发生变化,但所发生变化的程度与侧重各不相同。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环境,所得的学习结果在这五种性能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职业院校中的学生与一般的普通本科学校或普通中学是有不一样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环境,因此他的学习结果侧重也不一样。学习能力是个人发展的核心能力,也决定了企业单位的发展。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新的知识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而且传播与更新的速度也快,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同时由于人本身经历的局限性,所拥有和掌握的知识也是沧海一粟,况且在职业生涯中会不断变动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会不断要求新的知识与技能,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有较好的学习能力。

3职业技能教育中需要职业核心能力

正如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OLO一2020年1》(下称纲要)中所提出的:“要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通过“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来培养技能人才。非常明确,职业院校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门场所,是获得与提高技能的专门场所,学生抱着学习专门技能而来,学校为培训专门技能而配置环境(包括设备及教师等)。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促进人们有目的的学习,职业教育也如此: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教育想在上述三个方面为学生的学习作出努力,为了实现这一努力,“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一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一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一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一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显然重点放在了针对现有的工作岗位与工作技能上了,更多地体现了掌握与运用现有专业技能的方面。

4职业教育应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有的职业教育多数纯粹地以现有技能为培训内容,且占据绝大部分教学时间。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看,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都是以技能掌握为主,是以针对现有工作岗位为培训目标,针对现有技能为培训内容,从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内容中可以看到,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上,确保能以“零适应期”状态进入岗位,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等手段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按照加涅的理论,这种习得的结果中动作技能的性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的铺垫准备,相关人的各种素养如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学习时间比较少,而这些是作为人终身发展所需要不断积累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另外,这种技能教育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一,学校的教学中所教授的技能是以现有的成熟技能为主,这是因为这样做的教学成本比较低,大多数学校不可能有这个技术与资金的实力来为学生创设领先于企业的学习环境。其二,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技能的变化是比较快的,因为企业为了保持它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一直在进步,学校总是赶不上它的发展。其三,虽然职业院校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一种培养模式,但真正有多少企业愿意或有能力将它的先进技术教给基础尚未打好,经验尚未获得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未来的劳动者很难获得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是基础,创造性劳动才是根本,而创造性的能力不是靠单纯的技能训练所产生的,它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并归结为“1221”模式,即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平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两个系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两张证书,一个终身学习的培训基地。可以认为,这是在重新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中过分重视职业技能的倾向。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从业者,会更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能促进技术进步与发展。因此学习能力才是促进人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空洞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载体,而载体形式的不同,学习能力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学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应该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职业院校以技能培养为取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以技能为基础,因此,在进行专门技能的培训中要加强关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其它的知识与能力项目,要在动作技能训练之外,特别注重提升学生认知策略水平,加强智慧技能的学习。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设计时,要以专门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以提高认知策略水平为目标来设计。要提高学习能力,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者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学习者的意愿决定了学习能否成功,是否有效,只有学习者具有了强烈的学习意愿,才能刺激学习行为的产生。第二,正确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和发现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第三,要加强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是体现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的载体有关,但不被学习载体所完全决定,职业院校在技能训练中应该加强上述三个方面。不可否认,当前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与为企业快速培养技能型劳动者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但对于从根本上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来看,如果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这会隐藏着较大的风险。面对未来社会,职业教育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