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语文情感教育分析

中职语文情感教育分析

一、新编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出台背景及课文内容构成

为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教材进行了统一规划并组织编写,从2009年秋季起,国家规划新教材将陆续提供给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选用。“基础模块”分为上、下两册.每册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习板块。三个板块的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呼应,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阅读与欣赏”部分一至四单元为现代文.以人文主题为主.力求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阅读与欣赏”最后两个单元选编古今中外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上册第五单元编排古代诗词,第六单元编排小说和剧本,下册第五单元编排古代散文,第六单元编排诗歌和散文。“表达与交流”安排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项内容。写作分为现代文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两类。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些实用的口语表达类型,通过情境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新编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的情感教育

众所周知.“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母爱常被描绘成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是无私、伟大的爱。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所以,无论是小学课文,还是初中课文,甚至是2009年刚刚使用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都巧妙地选入了关于“母爱”的课文,并且把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我的母亲》作为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人母爱主题课文,体现了教材编写在小学、初中、中职学校的一贯性和连续性。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作者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怀念母亲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时品味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所达到的真情实感.感召心灵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为此.我在教授课文时采用了联想法——联系学生们在小学早已耳熟能详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生共同背诵古诗,师生互动,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增强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野骆驼母子的故事》一文中写道,“那是1995年,我和英国专家简•海尔博士等人深入到阿尔金山地区考察。一天,我们发现500米以外有一个小黑点,职业的敏感使我们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野骆驼。可当时有些奇怪的是,这只野骆驼为什么不跑呢?野骆驼的嗅觉和视觉都特别发达。一般在二三十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人,并且马上就会快速跑掉。看这个黑点没动静,既兴奋,又纳闷的我们偷偷地向黑点靠拢,200米、100米、5O米,直到走得非常近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母骆驼身边,还依偎着一只还站不稳的小骆驼。看样子,小骆驼出生还不到一小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母骆驼冒着被杀的危险,没有逃跑。小骆驼走两步,趴下歇一会儿,然后起来再走。当时母骆驼那镇静的目光,安详的步伐。让我们当时在场的几个人无不感到心灵的震撼。”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引入初中课文进课堂,达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作者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文字,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强大的爱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这样的讲授方法,教师由中专语文课文中的“母爱”主题又引申到学生熟悉地初中课文,既达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又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也使学生在真、善、美的情感教育中得到陶冶。

三、母爱教育的延伸——和谐教育、挫折教育

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凄美故事。“基础模块”,下册中的《藏羚羊跪拜》课文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凄美故事。一个老猎人正要捕杀藏羚羊的时候,藏羚羊用哀求的眼神望着他,双腿扑通地跪倒在地.流出了眼泪,可是.老猎人还是硬下心肠扣动了扳机。第二天老猎人发现母藏羚羊的肚子里面竟然还有一只已经成形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的跪拜是求放自己孩子一条生路!面对自己亲手杀死藏羚羊母子的行为,老猎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从此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我通过教授这篇课文启迪并引导学生:首先是母藏羚羊为救自己的孩子而向老猎人“跪拜”时所表现出来的悲壮的母爱,给我们以深深的感动。其次。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生命是宝贵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人类仅仅是自然怀抱中一个特殊的种族,他没有权力去伤害其他生命,要爱护动物,尊重一切生命。第三,作者在课文中还鲜明地表现出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忧思,召唤人类良知的回归。挫折教育。《石缝间的生命》也是新教材里一篇有关情感教育的好文章,也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激情勃发的抒情散文。石缝间的生命所面临的生存条件异常艰难、严峻,但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顽强而坚韧的意志、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师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说,这是一篇开展生命教育的好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导人部分让学生欣赏一组长在石缝间的小草、小花、小树,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对石缝间的生命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抛出话题,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上逆境,但是,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让我们珍惜生命、敬重生命,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锤炼自己、升华自己。因为困厄的境遇会使你的生命变得更为坚强,也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感受生命的伟大。通过“阅读一交流一畅谈”三个环节,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一步步认识到作者所要告诉人们面对困厄境遇的态度和方法。最后,我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苏轼:“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高尔基:“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马克思:“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进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基础模块”中的语文决不是学生茶余饭后消遣的东西,它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趣味的人、纯粹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