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必要性实施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必要性实施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先论述了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再从德育校本课程性质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阐述了德育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思考实施

一、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提出立德树人的德育任务,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素养的提高。

2.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颁布,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响应。为了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特色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3.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让德育真正走向生活,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开发校本德育特色资源,为学生营造向生活开放的德育大课堂,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这种超越学习书本知识局限,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活动,很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德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探究过程中,关注区域的文化特色、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使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

4.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让德育工作系统化、人性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主题,德育活动就变得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实现四种课堂的结合,即以“品德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校本课堂”、“少先队活动”为活动载体,点面结合,全面开花,使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德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后,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让学生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获得精神享受,形成他们所特有的道德精神,实现德育工作的人性化。

5.进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优化办学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使校本课程更加科学完善,更具个性特色,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同小学将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班主任工作、品德学科教学、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科德育的渗透、团队建设及社区德育实践等)进行优化整合,对学校、社区、家庭德育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构建具有本土、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逐步使德育工作走向整体化、序列化、科学化的轨道,最终形成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全覆盖。

1.课程性质与理念。

课程定位为人文素养类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四个立足于:一要立足于学校,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充分调动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等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挖掘学校办学经验,力求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贴近学生。二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育人以德为首,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首位。因此,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注意日常行为的规范性和生活的实践性。所在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所有师生的生活,就是校本课程的生长点。三要立足于周边资源,将学校周边自然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等融入学校德育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德育就在身边,实效性强,也很自然。四要立足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德育素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倡导研究实践、体验探究和综合性学习。可淡化教师单纯的讲授,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情感,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程理念是: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2.课程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3.课程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每月一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新德育”探索的一个重要举措“每月一事”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养成一生有用的良好的习惯,形成一定的素养,促进学校以“小事”来创造丰富的学校文化。我校试图通过以节日纪念日为主要线索设计“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方案,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年级主题活动手册,从节日纪念日溯源、主题阅读文化设计、活动与学科整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活动成果展示反思等方面对学校的“每月一事”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实践,努力将以节日纪念日为主线的每月一事课程的开发真正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体系中的富有特色的构成元素。走进“东涌岭南水乡名镇”特色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番禺东涌镇是广东创建名镇名村的重点项目之一,穿行东涌水乡中,处处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息。驿站风格各异,在此游玩,切身体会梦里水乡,让人心旷神怡。通过开发与实施“东涌岭南水乡名镇主题系列活动”,激发小学生们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回报家乡的德育情怀。围绕东涌景区交通、五大驿站特色、瓜果长廊、水上绿道摇船听歌、水乡特产、水乡美食、水乡粤剧、水乡咸水歌等栏开发出《走进东涌岭南水乡名镇》德育特色校本活动课程,努力把东涌岭南水乡名镇的研究特色打造成学校德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2)“好习惯伴我行”主题班会课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受到习惯的规训,学校首先把学生的行为、学习、生活等习惯逐个解析,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分解到每个年级,让每个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都有所侧重,并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然后,通过主题班会课这一德育阵地,采用“做一做”、“读一读”、“考一考”、“评一评”、“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另外补充一些行为故事、名言佳句等,深入阐述每一条习惯的内涵与意义。结合开展的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经年累月,持之以恒,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4.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由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外辅导员等组成。

(2)实施的主要途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为辅。

5.德育校本课程评价。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德育课程评价的最高准则。一是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参与德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重视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学生参与度、参与积极性、目标达成度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二是注重鼓励与评优。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德育校本课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年龄段,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以鼓励为主。其方式可以是知识竞赛、作品展示、节目汇报、个人评优、先进集体、评奖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M],2007.11。

[2]周平儒:《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J],2009.12。

[3]刘电芝:《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2009.3。

作者:梁金彩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