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设计能力

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设计能力

一、主题墙创设的类型

(一)学子风采主题墙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前儿童各方面都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和儿童智能的多元性。幼儿教师多元智能观只有在能充分施展个性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有学者认为教育可分为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教育两种,而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不过是教育现象的一部分,人们不断地从无意识中感到某种长久的教育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环境”[3]。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在成为教育者之后,也会给自己的教育对象展示个性的空间。学子风采墙是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汇报演出、社会实践活动、美术作品展、创编的故事、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模拟教学等等都可以纳入学子风采墙的内容。学子风采墙,要鼓励学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合格幼师。

(二)反思主题墙

反思主题墙,可以给学生提供检视自己行为、理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主题墙,学生可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反省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儿童身心需求。这类主题墙可以分为三大块,一为礼仪镜,正言行;二为阅读书目,如“这些书籍你读了吗?”;三为发问栏:“儿童是什么?”、“儿童教师是什么?”、“你爱儿童吗?”和“你有童心吗?”,让学生在这种强迫性地不可选择中不断拷问自己和检视自己的言行。

二、主题墙凸显的特点

幼师生在主题墙创设中应凸显出专业性、教育性、动态性、主体性的特点。

(一)专业性

众多对“专业性”的研究文献表明,所谓专业性,就是独特性、可区分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如教师的“专业性是表征教师之所以是教师的根本属性,是用以描述教师职业本质的一个概念”。主题墙的设计,应使师生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方向,使来访者一目了然地明确本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如“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把校门口设计成会“说话”的长廊,用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校的访客、每日接送孩子的家长传达了学校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培养0-6岁儿童的专业老师。主题墙的内容应涵括与0—6岁儿童学习发展相关、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相关、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人和事物。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浓浓的专业气氛,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专业精神,树立专业理想,具备专业情怀。

(二)教育性

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信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学习产生刺激。在创设专业主题墙时应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内涵”。让墙壁“会说话”,达到支持和鼓励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限制或禁止另一些行为的出现,并要以其特有的象征性符号或语言及其形成的氛围和环境,表达某种“意义”,或者是反映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或者是阐明某种思想和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化,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儿童谋福利的专业,学前教师是儿童幸福的奠基人。我们要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精心选择内容,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作用。以一种强迫接受地不可选择性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对学前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学、通过单纯地讲授学不会的知识、理念以环境创设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当中去,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主题墙“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

(三)动态性

隐性课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主题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要与历史对话,前可见古人,后可鉴来者,……让人们明白它从哪儿来的,又要往哪儿去。”主题墙应该承载着这样的功能:使人们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学子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主题墙承载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应根据专业发展要求更换内容,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她们通过这面墙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之河静静地流过主题墙。

(四)主体性

主题墙的教育性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理所当然地发生的,只有当主题墙所传达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或生活世界发生意义联系或者这种信息的强度打破了原有的认识,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结果。我们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自己的教育。”在创设主题墙时,我们应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学生是环境创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体。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需求作一预测,对学生在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细化。然后,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主题墙的规划到内容的选择以及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应把主题墙的创设变成与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三、对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

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活动设计意识指引下的活动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多方协同作用的结果。主题墙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主题墙对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动设计意识的激发和活动设计知识的增加。

(一)激发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包括对教育活动设计本身的认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儿童发展、教师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比较低、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旷课、迟到、玩手机、做与活动设计课程无关的事情的现象严重;迟交或不交作业、“百度”抄袭现象严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的极度匮乏。为了满足迅猛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幼师生的招生门槛,致使一大批并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求学无门的学子都涌向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幼师生除了在课堂上从专业老师那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所了解之外,无意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专业发展。要激发幼师生的活动设计意识,单纯依赖专业老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学生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幼师生的活动设计知识储备

活动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活动设计所需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标准的了解,必须依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选择活动方法、确立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来达成其目的。设计的活动方案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五领域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必须掌握的活动设计知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法性的知识以及儿童五领域发展知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规律及速度的知识等。《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纲要》、《指南》的知识不太熟悉。对学生的教案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处于一种纯粹经验的状态,所学过的知识在活动方案中根本体现不出来,《纲要》、《指南》的知识根本在活动方案中找不到痕迹。《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而这些知识、理念单纯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单纯靠学生一次性地背诵是难以掌握、难以领会的。如果我们创设这样的主题墙,让这些内容以恢宏的气势展示在学生每天必经之地,学生每天偶尔顿足品读,与它进行的无声对话;或者,设计活动方案时临时借助,都能使这些内容慢慢渗透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能使它的理念潜移默化为学生专业精神的一部分。

(三)提高幼师生教育活动方案的质量

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最终体现为活动方案质量的提升。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活动方案,必须体现出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尊重,对幼儿文化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以对幼儿主体性的认同为前提。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对幼师生主体性的尊重自然而然会影响幼师生对幼儿主体性的认同。幼师生会把这种尊重传递给幼儿,这种尊重的传递渗透在文本方案的字里行间。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活动方案,应是活动的,不仅使幼儿的身体处于活动状态,还能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一个高质量的活动方案内容应与时俱进。主题墙的动态性传递了这种信息。幼师生透过主题墙不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把变化渗透到活动方案当中。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还是个性化的,体现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以及对幼儿个体独特性的尊重。高质量教育活动方案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发展。只有受到尊重的、具有反思能力的幼师生才能设计出好的活动方案。主题墙给了她们这种可能。主题墙,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对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影响是潜在的、巨大的,我们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在培养幼师生的活动设计能力中的作用,重视主题墙的创设。

作者:周端云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