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特色学前教育

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特色学前教育

一、掌握适龄儿童数量,合理规划布点

深入地方实际调查,统筹规划,灵活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应打破行政区域的严格划分,根据适龄儿童数量,按就近方便原则,实行合办、独办、联办布点。就县城而言,当前全州18县各县均有幼儿园,对现有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其设施设备配置所需,根据各县城适龄儿童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数量状况增加或缩减园点,有针对性地补充、改善、完备,命名为/幼儿院。而对于村、镇来说,适龄幼儿的数量和分布是影响镇园、村园布局的最重要因素。乡、村人口密度小,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可实行镇独办、镇乡合办、乡独办,设为/幼儿所,大村独办、小村联办,设为/幼儿点。对于那些生活在高海拔且交通不便的高原山区零散住户,俗话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特例农牧民,单例为/幼儿户。于是在各县、镇乡、村、户之间形成幼儿院、幼儿所、幼儿点、幼儿户的幼教格局,因地制宜地采取定点、移动幼教形式,设置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幼教模式。

二、深入幼儿家庭,转变农牧民教育观念

在甘孜州还存在明显的传统家庭教养世俗和宗教文化教育。尽管从213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州将全面启动实施保教免费学前教育、免费午餐补助、校车免费安全接送服务等公办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会激发群众送幼儿入园的热情,但甘孜州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性生产生活方式,使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高。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当地民众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农牧民养育孩子只求保障孩子生存和身体健康足矣。农牧民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相当部分农牧民群众不重视现代文化教育,把孩子留在身边看护或送进寺院学经,不愿意送孩子入园校、,有的群众虽然把孩子送到学校或幼儿园,但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愿配合、投入,对幼儿的教育不热心、不积极。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学前教育重要性以及甘孜州学前教育惠民性,提高群众认识,转变农牧民教育观念,调动其送子女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入园率、巩固率,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民族幼儿教育的良好社会态势。在各县、镇乡、、村、户之间形成的幼儿院、幼儿所、幼儿点、幼儿户等幼教机构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机构,所进行的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业性和基础性。各种幼教机构培养人才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性的比较全面的教书育人。

三、开展幼儿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

应了解州内各地语言、文化使用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双语教育,进而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加快双语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不能简单复制内地、大城市的课程内容,而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土文化,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主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有机地融合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把博大精深的藏彝、族文化传承融入幼儿教育,使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美国学者沃尔特F.Walter、说:/不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会丧失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于是组织相关人员开发适合本民族幼儿的乡土教材和园本课程以及编写、编译幼儿教材、教辅资料实在必要而急迫。同时甘孜州实施幼儿园观摩式教学,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藏语远程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步伐,重点开发好幼教基础课程、汉语学习和藏彝、族特色文化三大课程资源,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紧进行汉语、藏语或彝语动画片工程项目。开设甘孜州学前教育网,包含众多栏目及专题: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所管理、幼儿早期教育、幼儿教学及教案、优生优育、保育与成长、分科教育等等,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四、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甘孜州实际,切实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加强全州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对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甘孜州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幼儿教师数量缺口大。全州29年幼儿园28所,幼儿园教职工419人,专任教师358人,加上21-212年每年招聘的教师,目前全州幼儿教师大概近千人,但对于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2458个行政村建园所需师资而言,幼教师资缺口仍然很大。怎样实现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的目标,改善教师队伍/量少质弱的现状呢?可通过培训教师、定向培养教师、招聘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措施,充实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1.充分利用好本州现有幼教师资,培训上岗。加大对现有幼教师资的免费培训和中小学富余教职工转岗培训合格后转入学前教育的力度。利用现场定点集训、远程教育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设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培训、非少数民族教师或特岗教师彝语、藏语、康巴方言培训。充分发挥这部分幼教师资的/种子/燎原效应,发挥其/传、帮、带的辐射作用。

2.挖掘本土人才,聘请地方人士参与办学[9],逐步培训强岗。动员当地有名望、有知识的民众进行幼教有偿服务;选聘具有深厚民族感情、了解民族文化、懂得民族语言的社会人士协助办学,让其担任促进当地幼教发展的名誉院长、教师;聘请有特长的艺人,带动幼儿园形成办学特色。通过选聘当地育儿经验丰富的老百姓为保育员,动员当地有一定文化的育龄群众成为有偿保育待岗员等措施,有助于幼儿入园率和巩固率的提高。对这些人才逐步进行幼教职业培训,强化相应职业技能,提高其素质。

3.在高校师范毕业生中招聘特岗教师。参照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学校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启动省级、州级特岗计划,公开招募高校师范毕业生,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工资待遇。针对甘孜州农牧区很难招收到/双语教师的实际,对民族院校双语毕业生采取适当放宽报考条件的办法。特岗教师聘用期满后,考核合格且愿意继续留在当地幼教机构任教的特岗教师可在编制内正式聘用。

4.加强园幼儿园、校中等学校、大学、合作,争取送教上门。利用国民教育寒暑假空挡,采取奖补学费等措施,招募各地大、中专师范学生为幼教志愿者,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中专学生在幼儿园顶岗实践,以此暂时缓解幼教师资紧缺之急。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大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甘孜藏区幼儿园为常态化见习、实习基地,在此/学以致用、从理论走向实践。同时争取这些学校支援,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对口师资培训基地,/从而推动幼儿园和高校-反哺式.流动,探索高校教师下园流动、调研、考核评价等新机制。这些学校通过深入甘孜藏区幼儿园,通过调研、专题报告、座谈、参与管理、培训以及送教活动、观摩学习等形式,帮助幼儿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合作共享的资源平台,全面开放本校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相互交流的有效载体,助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

综上所述,尽管甘孜州面临/海拔高、地域广、交通差、民族多、人口分散等特殊实际,但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关数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稳定与未来,正在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力量,按照5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实施方案6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全域甘孜/广覆盖、保基本免费公办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致力于实现/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这一目标,打开了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沈群英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