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微课(MOOC)、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的概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出现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对传统理论和实践生产进行全面冲击与挑战,并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将导致教育发生整体性和根本性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担负着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等各方面工作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应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我国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实验、实践,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导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伴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名字和概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教育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定义。最初出现“教育技术”的定义是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委员会在给总统和议会的报告中写到:教育技术既是一种媒体技术,又是一种系统技术,即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技术。1972年和1977年,美国教育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AECT)又先后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修改,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以某种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1994年,AECT重新界定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下位概念,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现代”一词上,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更注重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问题,注重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注重吸收系统科学和系统思维的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其目的就是实现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效益、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育最优化。那么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1]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突出“现代”,具体体现在:首先,更多地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其次,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最后,吸收科学和系统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国外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实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在教学中发挥实际操作水平,进而发展自身的实验、实践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国外更是发展得早,并且在一些高等院校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也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例如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方面、校园网改制工程、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等,他们带给学习者的有利条件是无法计算的。总之,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2]: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切学习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主要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教育技术则关注一切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学与教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3]。

3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育领域的发展

3.1微课

进入21世纪,学习似乎不再囿于学校、教室这些固定空间。同时教育技术发展速度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微课、慕课出现了。“微课”一词最早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大卫•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并将“一分钟微视频”应用于本学院的“职业安全”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微课的定义[5]: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本文通过对各种文献的研究,对教育领域中各种微课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现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列举如下:(1)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6]。(2)微课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课在美国又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7]。(3)微课是一种由PPT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一般没有解说的声音,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甚至可短至一分钟左右[8]。(4)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或主题类课程,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学习内容[9]。所以综上所述微课的定义为:课程学习时间尽量控制在10min以内,课程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课程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境而展开,是具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短小的学习资源的有机组合。

3.2慕课

慕课(MOOC)[10]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员Bryan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至今虽有几年的历史,其教育思想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初。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并对当前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命”。“慕课”的视频课程被人为分割成了10min左右的“慕课程”,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观看和学习,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慕课的特点: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教学体系与传统课堂基本一致、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学分及证书还不完善。慕课的理想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到任何知识”。“任何人”,是指不受国别的局限、学校规模的制约和年龄的限制,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得到满足;“任何地方”,是指不管你是在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还是在贫困的中国甘肃乡村,只要有一台连上物联网的电脑,就能学到你想学的课程;“任何时候”,是指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用碎片时间学到你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是指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有关工作和个人兴趣的知识,甚至能学到目前用不着的知识。

3.3翻转课堂

紧接着微课、慕课的兴起,促使教学改革,原来的教师可以凭借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教学,而现在学生也同样可以接触到这些教学内容。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所以翻转课堂出现了,这与教育技术学中远程教学思路不谋而合。翻转课堂[11](Flipped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指在信息化环境下,老师提供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如平板电脑等,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则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促进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诞生,如翻转课堂,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了解并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创新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及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发挥。总之,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汗学院(KhanAcademy)、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微课以及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教学视频风靡全球,技术与课程逐渐走向了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与学形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4虚拟现实(VR)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虚拟现实[12](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计算机技术,能生成一个模拟真实世界的虚拟环境(或者直接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用户能在这个具有沉浸感的环境中进行各种交互式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一种虚拟的环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13]。它的本质是仿真,具有4个主要特征: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自主性(Independence)和想象力(Imagination)。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操作者能够真正进入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三维虚拟环境中,与之产生互动,进行交流。通过参与者与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借助人本身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启发参与者的思维,以全方位地获取虚拟环境所蕴涵的各种空间信息和逻辑信息。沉浸、临场感和实时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的实质性特征,对时空环境的现实构想(即启发思维,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虚拟现实的最终目的,应用到教学中有无限可能。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它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使学生似乎已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作者:梁丽丽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