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留守儿童教育强化思路

留守儿童教育强化思路

一、摸清底子、健全档案,增强关爱工作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才会有所获。各班主任要在学校领导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在校表现和思想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

二、加强交流,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学校要实行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交流制度,详细登记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年老或文化较低的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孩子。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放学这些有利时间段,争取机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校时段内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

三、用爱心弥补残缺的亲情,感化脆弱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关爱,长期处于思想与情感的“孤城堡”中,对他们而言,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把爱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与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多爱护、多照顾、多理解、多鼓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欣喜的眼光、微笑的脸庞、赞赏的语言去肯定他们,使他们获取进取的动力。在生活上,多提供帮助,在心理上,多留心观察,多渠道沟通,在学习上,多方法指导,在安全上,常提醒,在交往处事上,多鼓励让他们融入集体中,减少其心灵上的孤独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学校要建立师生帮扶制度,学期初给每位教职工确立帮扶对象,定期组织开展关爱帮扶,具体内容为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与“留守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每年陪“留守儿童”欢度一次“六一”儿童节,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享受“家”的温馨,这样就会视教师为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父母情感的同化,逐步成为他们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领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引导关爱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最欠缺的是亲情,学校要努力给孩子们在校园乃至社会营造一种温馨和谐、乐观向上、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氛围,开展校园广播站“留守学生风采”专栏,并定期或不定期展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风趣。安排专职或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知识讲座,针对儿童存在的内心孤独、自卑、失落或偏激思想及心理现象进行及时指导。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教育效果,组织留守儿童坚持写日记,倾诉内心愿望和想法,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共性心理问题强化指导。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障碍,从而走进学生心中,与他们真诚的对话、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素质。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

“家”的温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经常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人文关爱活动,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一是开展班团队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中有意让他们担任重要角色,使他们深有感触,早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组织观看成长励志题材的进步影片或资料展,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影片中进步人物树立的榜样,如:《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纯真的亲情、雷锋的大公无私、《暖春》中所透射出无私的爱及自立自强的小姑娘,犹如—盏明亮的航灯,指引着孩子们前行的方向。学校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广泛开展春季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演讲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他们的“温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