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

1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现状

1.1高校教师教育改革培训工作滞后我国高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几类:一是非师范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二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等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员:三是留学归国的高学历人才。他们虽然具有相对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大都缺乏系统的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对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理论都缺乏了解。何况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呢7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岗前培训虽然大多数老师都接受了岗前培训.但收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理论性过强

岗前培训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讲授。很少有课堂实况录像、示范课或体验课。

(2)培训时间短

在短短的一两周内,学习多门课程.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条条框框,起不到理解的作用

(3)教学改革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多数高校往往也会请专家来学校传授教学前沿的理念和教育改革的理论。但是可能不同的专家持不同的观点.教师也不可能照抄照搬。因为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多数教师不能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改革思路。多数教师还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慢慢的推行教学改革,难度大,配套体制不健全,挫伤了不少教师改革的积极性。

1.2高校教师授课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教师是教育理论者.与教育成果的实践者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高校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从自己的经验中设计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主观确定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而这门课在社会实践中如何应用:应该掌握哪些理论识才能更好的参与实践.这些只有实践者才最清楚。

2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工作重点

2.1学校对教育理论培训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师必须持续地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不能仅靠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教学经验作支撑.只有把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深入下去。因此,学校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对本校教育教学的成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理念。教学改革的大讨论,来统一全校的思想和认识。

(2)组织各种活动.倡导教师重视教学环节,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如举办教师说课大赛,绪论课比赛,教学改革成果评选,教育教学研讨会等。

2.2发挥基层教研室的作用

教研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层组织,同一教研室的教师针对的是相同的或者相近的专业学生授课,因此其开设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教师们可以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具体的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2.3充分发挥高教研究所的作用

高教研究所一般都配备有教育科研专业的工作人员.有能力为高校的教研工作提供帮助,我们应充分发挥高校的高教研究所的作用:(1)通过高教研究所,邀请教育界的专家为教师讲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倡导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2)通过高教研究所搜集的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传播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3增加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机会

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是指高校派教师到专业相关部门顶岗锻炼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能够把挂职部门的实际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相融合.更加深刻的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改革授课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构建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3.1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这些教师缺少其他工作经历,社会阅历浅,在专业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多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从理论到理论.授课内容过于抽象.特别是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薄弱、知识和技术能力脱节的问题即使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可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其缺乏对市场和相关政策的了解而未能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也造成科研的大量浪费。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谓的创新包括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而实践是人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外部现实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所以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实际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者是统一的。现今的高校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求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校的优势是理论研究水平较高,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在实践方面强于高校.这些单位在一些技术性课题方面也希望与高校合作,希望获得高校在科学技术以及专家人才方面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高校选派教师到其他部门挂职锻炼能够实现“互惠双赢”的效果。

3.2高校教师挂职锻炼体制的构建

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单位部门挂职锻炼,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作要实施好这一工作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挂职锻炼工作首先.高校领导应重视教师挂职锻炼工作,充分认识教师挂职锻炼的重要意义.给予挂职教师稳定的收入保障和专门的考核机制;其次.在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当协调配合,加强对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配合和监督,比如人事部门对教师的工资、人事关系的管理,教务部门配合挂职单位对教师挂职的成绩进行考核;再次.学校应该建立挂职教师选拔机制,选择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工作展教师挂职锻炼的宣传工作。

(2)建立有效的引导与奖励机制,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首先.高校在制定教师的业绩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文件时,应该考虑教师的挂职经历和挂职成绩,这样才能增加教师挂职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挂职锻炼.推动地方高等院校与政企相关部门的合作;其次,高校应当制定有关制度,对挂职锻炼过程中表现突出,为挂职部门做出贡献,受到挂职部门好评的教师给与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最后,学校也应该出台某些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其专业的实践能力,帮助年轻教师教学上取得更大突破

(3)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加强对挂职教师的督导为确保此项工作在运行中具有实效性,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对挂职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表现以及在工作中的困难,学校相关负责机构应当定期列入教师挂职档案,以便对挂职教师的工作分阶段给与客观评价。相反,对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挂职教师挂职期间经常不在挂职单位工作.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和不负责的工作态度等问题也应该杜绝,这需要从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挂职部门有权利和义务对挂职教师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汇报,而学校也有义务不定期的抽查教师挂职锻炼的工作情况.保障每一位参与挂职的教师都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利用挂职单位的资源和经验服务教学工作。

3.3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重点

(1)选择合适的挂职单位和部门要选择合适的挂职单位.首先要明确挂职的目的,挂职的目的是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缺失.深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应根据教师所授课程以及授课学生的专业来选择对口的单位和部门确定挂职单位之前.高校应当多次考察挂职部门,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项目等基本情况。才能确定是否开展合作,同样,只有对挂职单位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选派合适的相应专业教师参与挂职锻炼。

(2)帮助挂职教师转换角色积极投身于挂职工作高校教师到挂职部门挂职锻炼一般时间为一年左右.由于教师在高校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已经习惯和适应,而挂职部门的工作可能与此有很大不同,对于教师而言从高校到挂职部门应当能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习惯调整.尽快适应挂职单位的工作.并且在挂职过程中,要注意由教师角色向相关人员的快速转变。

(3)挂职锻炼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珍惜机会、积极开展实践挂职教师在挂职部门的工作表现、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展示出其所在高校对外的形象。因此,挂职教师应该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勇于创新,保质保量的完成挂职任务。除了制度上约束以外,学校和挂职单位都应该加强对挂职教师的关注,避免其消极怠工或急功近利.对挂职教师多一些指导和鼓励,保证其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挂职教师也应该深刻认识到挂职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珍惜机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4)对于挂职锻炼的教师应要求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挂职不是最终的目的.将挂职的所得应用于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才是目的。对于参加挂职锻炼的教师应要求其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督促其将挂职锻炼的成果转化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从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其教学改革的成绩进行考核综上所述.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要保障教师能够有精力.有能力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并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通过加强实效性的培训和选派教师挂职锻炼的方式都能够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才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