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探索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实行素质教育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得以全面发展的保障。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教育方法,从而展现语文这一学科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话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教师不要贪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突出教育的重点,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语文学习,绝不是简单地认识几个汉字,背诵几篇文章,而是要让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真切地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做到这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例如,《背影》一文描绘了父子两人在车站分别的情景,作者描写的父亲买橘子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这篇文章,让学生正确地划分文章的层次,了解正确的朗读课文的语气、停顿等,只有正确地朗读,才能更好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即知意。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了解,毕竟学生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而不是急着给学生讲解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理解得不透彻的部分及文章的重点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还掌握到了读书的精髓,学到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改变教育模式,教材联系生活

素质教育讲究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而要想更好地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模式,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目前,在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例如,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大量地背诵范文,记忆答题模板,忽视了根据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原本应该充满乐趣、创造性、思维性的语文学习变得机械、枯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行。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善教育模式,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诗中描写了冬季北方大雪纷飞、万里苍茫的美丽景象,在学完这首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在作者的笔下那么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生活、进行实践,获得学习的灵感。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没有经过真切的体会,看似十分认真,实际上却完全是应付式的学习,将学习当成了任务,而不是乐趣。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原来的工作重点向提高学生素质、学习能力上转移。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工作才会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融入课堂

当前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开展,最为关键的是把握课堂,把握教师的教育工作。学生的发言是对课堂效果的反映,可以方便教师发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故而在今后的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桃花源记》一文讲述的是一个渔民意外发现一个美丽的村庄,里面的村民和睦相处、与世无争的故事。教师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讲解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个故事,真的有世外桃源吗?为什么后来渔民又找不到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课堂情况。且学生敢说,积极地与教师、其他同学互动交流,才能形成思考—交流—再思考的循环,才能启发思维,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令课堂氛围变得轻松热闹。只有形成这样的学习环境,素质教育的推行才会成为可能。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效率、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行的有力保障,广大语文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地使学生投入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强大的支持。

作者:刘洋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汇文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