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辩证思维下的课堂教学论文

语文辩证思维下的课堂教学论文

一、教与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教是为学而教,学是从师而学。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教”的主体,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则是“学”的主体,教学之间具有导学和自主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师生关系的融洽会对课堂的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独裁型和民主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会有极大影响。教师应学会改善课的堂气氛,和学生融洽交流,尊重学生情感,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努力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能直接、简捷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接受迟缓,自主学习能力丧失。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多种教学方法、多种组织形式相结合,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既析又论,多读多写,敢问敢答;在“导”字上下功夫,点拨学生在已有知识层面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体现在“教是为了不教”。教与学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围绕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教法与学法放在一个平面上设计,教给学生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教师应当使学生的理想思维过程和实际思维过程两相对照,并从中获取一些建设性收益,教师的因材施教转化为学生的因材适教。

二、聚与散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聚”是指教学内容的高度集中性,“散”指教学形式方法的多样化。“聚散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两者关系上。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根据教学内容系列确定每堂课必须完成的定向指标,当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就要求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它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精心选择和优化组合的问题,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及教师自身特点等要素关系。“聚散统一”还体现在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统一。语文学习领域宽广,知识体系庞大,若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必将使语文教学失去魅力,学生也很可能成为高分低能,毫无实践技能可言。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真正做到“聚散统一,学以致用”。

三、张与弛

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能否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节奏是否协调。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时教与学、讲与练、问与答等因素的调整搭配和穿插交错,协调好教学内容的详与略。在多数学生疑惑的重难点处重拳出击,精雕细琢。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传递较多教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千万不能搞“狂风暴雨”式的灌注教学,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好教学节奏上的“弦”。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根据学生能力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适量的、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预习练习和巩固练习。教师在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时,也不可忽略教学中意外情况的出现,要尽力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导致教学节奏失常。教师应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敏的态度有节制有分寸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巧妙变通,在最短时间内扭转教学秩序和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四、动与静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一言灌的课堂教学是静的,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充当忠实的听众,甚至连坐姿都要很规范,回答问题时都是很机械。相反,现在的一些创新课,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教师近乎不讲,完全是学生在表演,学生备课,学生设计问题,学生讲解,学生提问,学生评价,掌声、歌声、笑声此起彼伏。两种课型,两种极端,缺的是平衡,缺的是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科学而严谨的,生动而活跃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千万不能丢掉,他们应用精确简炼的语言,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语文学科最重视“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其实这四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中就蕴含着动静统一的辩证思想。“读”和“说”自然要求学生要动“,听”和“写”则是静的,“写”其实也是动静的结合,它要求学生脑动、手动,气氛则要求静。

作者:李呈霞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