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改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应对策略

1.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

2.教参、教具、学具的缺乏,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制作课件。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在探索学习的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如果老师启发、诱导不够,他们或者缩手缩脚、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毫无头绪、或者乱七八糟,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二、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

1.推崇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而言,传统的大纲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强调大量的知识灌输,使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而新课程强调老师不仅要教英语,而且要育人,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上课,而是老师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习。教师要面对全体,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而言,新的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方面的综合发展。而传统英语教育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把学生当容器,大量灌输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的只是一些机械呆板的语法条款、词汇、句型和语言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低下,外语教学始终未能摆脱“老师教,学生记,学生背”的怪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德育、美育等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既强调英语知识技能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关注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从而发展了个性,提高了人文素质。

3.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对于学生所学知识范围而言,新课程强调实现课内知识的理解到课外知识及教育资源的广泛运用的转变,从而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学中,学生除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强调学生课外多收听和观看英语节目,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朗读、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坚持用英语交际;搞好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利用机会勤于练笔,如写英语日记、英语小作文,办英语板报,写明信片等,以加强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广泛利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开发智力启迪思维,进行有效地学习。

4.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对于学习方式及学习反应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注重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应达到的学习策略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也相应地带来了学生学习反应的变化。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反应转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目前,对于许多农村初中学校来说,英语课程的学习还处于起始阶段,学生刚刚起步,自学能力不高,但他们对英语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内,增强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种意识,学生才可能会变被动为主动,才可能养成自学的习惯,从而培养起自学的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双向性教学模式,即由“灌输———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这是新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发生的深刻变化。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能及时得独立得获取处理信息,必须使学生在学校就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老师不但要会教,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凡是比较浅显的、经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自己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课后独立作业,自己组合,扮演角色,进行口语操练,复习巩固。总之,新课程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课程改革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变化,它的核心思想是:英语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为纲,做到“Allforstudents,forallstudentsandforstudents’all”

作者:姜纪元单位:江西省樟树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