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用型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应用型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笔者对日汉翻译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译工作坊式”、依托众包翻译等教学形式,希望为促进日语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汉翻译;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译工作坊式;依托众包翻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对高等教育提出,要“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同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遴选10所左右高校先期开展学校转型,沈阳师范大学便是其中之一。沈阳师范大学是辽宁省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多为简柏特等驻大连的中日合资企业(学校于2014年简柏特与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日汉翻译是日语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之一,翻译能力是衡量日语人才是否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指标之一。为适应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笔者从2017年开始对日汉翻译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希望为促进日语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一些参考。

1目前日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的日汉翻译教学大部分是以讲授翻译知识以及翻译技巧为主,讲解教科书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后,布置翻译作业,偏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知识面单薄,思维单一,学生基本上发挥不出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授课和市场需求脱节,在实际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不能有效解决和及时应对;授课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翻译教学难以满足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程介绍

课程开设在三年级,共两学期。上学期是“日汉笔译实务”,下学期是“汉日笔译实务”,共66学时。2017年,日汉翻译课程由“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更名为“日汉笔译实务”和“汉日笔译实务”,更加强调了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笔者在开展翻译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内容上减少文学翻译,增加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在形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译工作坊”,“依托众包翻译促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教学改革,试图采用一种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性、实践性及职业化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学生日汉翻译的应用能力。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我校生源虽然是零基础,但是经过了两年的学习,阅读基本可以达到中级水平。学生都是95年以后出生,是伴随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数字互联网的应用相当娴熟,没有违和感。

3教学方式和内容

3.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刘利国教授负责的“日语翻译”是部级精品课,2016年,我校进行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校际间学分互认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继续实行了“课前线上自学听讲,课堂线下教师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基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通过学生的线上听课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作业进行发表,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评价译文,包括翻译中出现的错译、漏译、多译,也包括措词、句子结构以及翻译风格方面等。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各教学环节时间、空间分配的转变,即“课堂听老师讲”,用“在课前在线视频学习”代替,课堂上开展作业,讨论,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每学期用12学时左右的时间完成翻译技巧、字词、句子层面的翻译,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2“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

所谓“翻译工作坊”指的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李明,仲伟合,2010:32-36)。“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强度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围绕任务开展翻译实践活动,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等一系类环节,掌握与翻译相关的技能或技巧,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实战能力。具体的操作步骤分为组建团队、分配任务、小组讨论、课堂发表、修改译稿。我校现阶段每年招生人数为45人左右,分成两个班,每班22人左右。将每个班分成5组,每组4-5人。给学生分配的任务主要是应用类和信息类的文章,比如产品说明书、商业合同、新闻报道等,1千字左右。鉴于学生日语水平只有中级程度,教师事前会将专业词汇的翻译信息和一部分常用句型发给学生;接到任务后,小组成员利用辞典、网络等工具开始初译,然后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沟通交流,然后加工修改,共同商讨出一个翻译作品;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用PPT的形式对翻译成果进行展示,最后对各个小组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人是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

3.3依托众包翻译促教学

众包翻译,是“把某项翻译任务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众多译者”(马旭燕,2014:47)。“对于翻译教学来讲,利用众包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翻译活动中,或是小范围的组织学生完成某个有意义的翻译项目,不失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陆艳,2012:78)。现在网络上播放的日剧、动画片大都是以众包的形式,由网络翻译志愿者(比如人人字幕组、猪猪字幕组、日菁字幕组等)共同完成的。积极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字幕组的翻译,把译文上传,会有他人审校,使翻译真实化。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有数名学生参加字幕组的翻译工作,虽然他们只能做初稿的翻译,但是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参与过程中,体验到了职业译者真实的工作,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了翻译兴趣。

4效果与问题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种翻译的教学模式效果良好。首先,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初步掌握了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然后在“翻译工作坊”中,他们开始自觉反思汉语和日语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联系之前线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内化,对学生实际翻译水平的提高有着意义重大。字幕组的参与,可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习和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的尝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学生日语水平高低不同,在知识结构与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看懂文章都存在困难,更不要说翻译。第二,教师对学生课堂外活动监控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滥竽充数。第三,现行教学评估体系中,虽然加入了过程评估(30%),但是比例较低,学生最终的成绩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体现,这种评估体系不太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关照到不同水平的日语学习者,调动全员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深度的合作学习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2]马旭燕.网络翻译社区初探[J].上海翻译,2014(2):44-48.

[3]陆艳.众包翻译应用案例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翻译,2013(3):56-61.

作者:吴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