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研讨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研讨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各种诱惑的充斥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他们对金钱、名车、豪宅狂热崇拜,互相攀比家庭环境,“拼爹”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大学生不满生活现状,又不愿付出努力,违法犯罪就成了他们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捷径”。

2、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第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养成了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惯,因此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第二,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和工作繁忙等原因,加之父母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培养,很少与其子女进行沟通交流。有些大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生活习惯,更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误入歧途。第三,有些学生家庭生活困难,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正确认识差异以抵制物质诱惑,为了满足虚荣和物质欲望走上歧途。

3、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法律基本知识并不关注,对于宪法、民法以及刑法,一些学生只是“听说过”,却不觉得与自身息息相关,对于学校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能从法律视角进行反省的学生甚少。当学生自身受到权利侵害时,往往束手无策,真正能拿起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的很少。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此淡薄、法律知识也不够充足,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觉得周边事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有人在。

二、高校法制教育存在问题

1、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只是传播一些空洞缺乏实用性的法律知识,并没有实现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目的。很多高校把《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当成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来对待,还有些高校把开设这门课等同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形成除此之外的系统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的本专业相去甚远,只要事不关己,学习法律就与自己没有关系。在这种错误观念的误导下,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不断攀升。

2、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程除专门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只选修《法律基础》一门课程,再无其他法制教育而言。学习《法律基础》这门课,其教学形式仅限于简单的教授,学生写写笔记,期末进行考试,没有任何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考试及格即可,追求的仅仅是分数,并不能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并应用到实践当中,使高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3、高校从事法制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高校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教育,而很多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匮乏,严重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的进程和效果。甚至一些高校任用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更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步履维艰。

4、高校心理辅导资源匮乏。高校心理辅导资源匮乏,缺少资深心理辅导教师和专家,导致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效果不明显。加之高校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对此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有潜在或已经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优化社会大环境

首先,政府要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让人民充分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项事务中来,保证人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让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充满信心和希望。其次,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鼓励文明竞争、公平竞争,树立诚信楷模,坚决打击违法乱纪、投机倒把等不良经济行为,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科学发展观,牢记八荣八耻,以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高雅的、健康的、进步的文化浸润大学生的心灵。社会还应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可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以“法”来净化社会环境、普及“绿色网吧”等,致力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在法制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文明的言行,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教育子女,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还应配合高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掌握其子女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及时与其子女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并针对其子女在校期间存在的问题,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家庭教育应始于沟通、巧妙引导、愉快启迪、爱而不溺。

(三)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公民

大学生应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培养法律信仰,做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要不断树立权利义务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没有什么知识是一劳永逸的,法律知识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会根据不同的时期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高校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培育自觉守法公民

1、加强高校及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法制教育目标。高校应明确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是简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应是法制观念的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精神的剖析及法制观念的启蒙、培养,树立起大学生的现代法治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修养。高校还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把其等同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应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让他们熟悉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的校纪校规,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时效性。法制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但由于大多数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形式仍比较单一,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如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案例教学,选用社会治安、违法犯罪等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犯罪问题。与校外法律机构联合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开设“模拟法庭”,制作法制宣传展板,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利用假期开展法制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定期邀请校外法律专家、顾问等相关人士来高校开设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3、不断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法律素质,增强其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使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法制教育工作中来,确保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和课程顺利有效开展。

4、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减少和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2)开设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展板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查,掌握大学生总体的心理状况。设立供学生进行宣泄的的场所、开设心理辅导中心,聘请有从业资格和丰富经验的心理辅导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以对存在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矫正和治疗,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和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5、高校要加大力度依法治校,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校纪校规和重大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来,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做自觉守法公民创造良好的氛围。另外,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进行法制教育已显得势单力薄,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同心协力,并在合力下,构筑起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另外,高校还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立与其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例如: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加强其对经济违法现象和活动、经济犯罪行为的了解,还应把会计法、税法作为其必修课。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要学习本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求其掌握国际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等等,以此提高大学生职业法律素养,确保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知法、守法,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婷婷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