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分析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案及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创新,点燃激情,使学生想创新,巧妙构思等方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符合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介绍。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创新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试验操作,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甚至可以找出老师的口误、笔误等,这样,学生不但认真听,而且认真看,认真想,起到及时消化知识的作用。严禁热嘲冷讽、摒弃“你真是个笨蛋,就这都不会”,“别耍小聪明”,“不要张狂”等扼杀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

二、点燃激情,使学生想创新

首先应精心设计导人新课的环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新。课的导人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来设计,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以达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这节课时,先出示这样一个例题:“在一块大草地的中央有一棵树,想要在树干上拴一头牛,让牛可以吃到树桩周围28.26平方米的草地上的草,问这根绳子至少应多长?(绳两端打结部分不计入)。”这是一道由数思形、算术问题几何化的应用题,可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使学生心中有“数”,脑中浮“形”、数形结合,这样,会使学生领悟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成功的感受又会使学生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巧妙构思,使学生会创新

训练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观察,培养他们直觉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的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观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观察前要有目的、有计划。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如在教学“已知大米的2/5和小麦的1/3相等,那么大米与小麦的比是:”这道题时,可以这样提问:“求大米的2/5和小麦的1/3各是多少?应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得到两个算式:“大米×2/5,小麦×1/3”.联系题目,不难得到一个积的等式:“大米×2/5=小麦×1/3”.多数同学看着等式无从下手,而少数同学则通过细致观察,联系“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ab=cd”,那么由“某个积的等式”倒回去想,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比例式,即“比例的性质”可以逆用。由此可知,相乘的一对数要么同为外项,要么同为内项,于是就得到比例式:大米:小麦=1/3∶2/5,再经化简即为5∶6.

训练小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二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切新的活动都是以创新性的想象开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教学中,除教给学生一般分析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联想等推理方法,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

如在教学:“下面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同,你能填出来吗?”

口÷6=口…3①

口÷7=口…4②

口÷8=口…7③

口÷9=口…3④

在老师的诱导之下,有的同学采用假设④中商为l、2、3时,得到的被除数对于①式或③式不成立,从而很快找到了④的商为4,被除数为39符合题意。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独立自主地从新的角度,寻找解题方法。

动手操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活动的结果物质化,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

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教材中仅让学生模仿实物图,沿圆柱的高剪下商标纸得到一个长方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教学:当学生理解了侧面积含义后,让学生沿一直线将商标纸剪下,看看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也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引导观察这两个图形的底与高,分别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从而通过不同途径得出圆柱的侧面积。来源于/

在比较中鼓励学生创新求异。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沟通所要学习的对象,把握知识的属性、特征和相互联系,并运用“比较”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在解答:“甲乙两粮库存粮吨数的比为4∶3,已知甲库存粮32吨,乙库存粮多少吨?”时,有以下解法:

解法一:按“份数”解。把甲库存粮数看做4份,则乙库存粮数为3份,运用“归一法”列式为:32÷4×3,再解答。

解法二:按“分数”问题解。“甲乙两粮库存粮吨数比为4∶3”可看和:“甲库存粮吨数是乙库的4/3倍,运用分数解法解可列式为:32÷4/3.

解法三:按“求比例中未知项”的问题解。设乙库存粮x吨。则可列比例为:32∶x=4∶3然后解比例。

此外,还可以运用正比例等方法来解答。以上几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法的认识差异。这样不仅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照顾了各种程度的学生。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新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和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心理特点,对具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表扬评价,或物质奖励,或眼神暗示,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求知产生欲望,以攻克难点产生百折不挠的进取心。表彰了一个学生,将激起全班学生的创新热情和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教师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之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快。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创造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把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能够在繁杂的数学世界中分离出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经过提纯,获得必要的已知条件,联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学生,使之受到感染、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