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钢琴基础教学中问题探思

钢琴基础教学中问题探思

【摘要】我国钢琴基础教育规模十分庞大。钢琴基础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水平以及钢琴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因此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和实践,较为深入地思考了钢琴基础教育这一环节中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就钢琴演奏基本功、基础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如何平衡掌握演奏技巧和音乐引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钢琴基础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钢琴基础教育;演奏手型;基础教材;音乐与技巧

随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普及,我国的钢琴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几代音乐教育家努力探索和辛勤付出,钢琴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连续不断地培养了许多世界级水平的钢琴大师。与之相关联的是,我国钢琴基础教育规模十分庞大,这为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钢琴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在若干年的钢琴教育工作中,笔者日渐感觉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就像很多专业老师们所讲的,好的演奏习惯、对于音乐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是演奏者刚开始学习钢琴时所形成的。也有许多实例可以证明,很多不好的演奏习惯、对于音乐的误解和不喜欢多数也是因为演奏者刚开始学琴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结合现实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对钢琴基础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所持的观点仅仅是个人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钢琴基础教学中要不要强调手型?

谈到学习钢琴的基础,很多人会强调学习钢琴需要掌握基本功。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即钢琴表演艺术涉及的所有演奏技巧。苏联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对钢琴演奏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进行分类和说明。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认为,钢琴演奏所包含的演奏技巧是建立在良好的手指支撑能力上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本质来看,手指支撑能力对钢琴演奏的音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这件乐器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其演奏技巧已经由早期单纯使用手指来弹奏转变为结合手臂乃至身体的重量来弹奏。人们普遍认为,现在这种结合手臂乃至身体重量来弹奏的方式既科学又合理。因此,手指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手指具有两个功能,即击键与传递手臂及身体力量。手指支撑的质量决定了力量传递的效率,也影响了钢琴演奏的声音。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手指支撑状态,钢琴就有可能产生多少种不同音色的声音。在钢琴基础教育中,笔者认为,对于手指的支撑训练是演奏者在学琴初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重要课题。“初学者要不要强调手型?”是一个经常会被讨论的话题。这分两种情况:一些老师是非常强调初学者手型的,例如,在训练过程中,一些老师会提出握鸡蛋、要用靠近指甲的指尖弹奏、训练高抬指、手指关节要隆起等要求。而另一些老师则认为,只要能把琴弹好,手型不重要,况且启蒙的孩子年龄都小,不要太过强调手型,不然,孩子会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如果能够意识到手以及手指对于钢琴演奏发音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对于钢琴基础教育来说,掌握基本正确的钢琴发音是至关重要的,而手指的支撑能力则是决定钢琴声音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具有支撑力的手型是演奏钢琴所必备的技巧之一。很多伟大的钢琴教育家都曾把手指在钢琴上的演奏和人的直立行走相联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演奏者的手型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演奏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不利于演奏的手型动作都是要纠正的。过分强调握鸡蛋的姿势,强调手指高高抬起时必须要向后勾起,手腕一定要低于手掌骨等动作要求,演奏者不仅不能演奏出圆润有共鸣的钢琴音色,而且会导致演奏时手部肌肉过度紧张,因而这些姿势已经被更为放松自然的手型所取代。良好的手型应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仅仅保留必要的支撑和挥动即可。就钢琴基础教育而言,那些强调只要演奏的声音好听,不必对演奏手型提出具体要求的人,怕是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大量事例已经证明,业余琴童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声音极小、声音模糊不清、没有层次、跑句等技巧完成困难的情况往往都伴随着不规范的手型。因此,在学生初学钢琴演奏时,出现类似于指尖关节的折指、掌关节的塌陷、手指演奏过程中的伸直和卷曲等问题,教师必须要指出并给予纠正。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学琴初期手型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对于手指还没有建立足够支撑力和挥动速度的学生,可以等待一定的时间。

二、初学钢琴的学生是否要弹练习曲?

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会涉及四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它们包括:练习曲、复调作品、大型作品、中外乐曲。练习曲,主要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合的练习曲。相对于其他三个类型的音乐体裁,复调音乐创作手法大不相同,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多声部思维以及对手指独立性的掌控能力。大型作品,主要指古典奏鸣曲这一类,通过学习奏鸣曲,学生逐渐掌握古典主义时期规范的演奏风格。在初期,学生通常会学习演奏小奏鸣曲。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生会慢慢接触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舒伯特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外乐曲是范围最广、数量最大的一类作品,这些作品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对于后面三个音乐体裁的教材,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同时对学习这些类型作品的重要性一般不会存在异议。然而,对于练习曲的训练,有一些老师会觉得中国孩子学习练习曲的时间过长。他们认为经常使用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等教材过于守旧,或者认为车尔尼时代的钢琴演奏技巧已经过时,完全不适合浪漫主义时期以及之后钢琴音乐的表达,甚至认为这些练习曲过于枯燥,没有艺术性,长时间练习会阻碍学生良好音乐乐感的培养和建立。因此,他们最终的结论是,不要练习类似车尔尼的练习曲,而应该练习更多的乐曲,通过演奏乐曲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这一观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思考。笔者认为,其表述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至少对于钢琴基础教育来说,是具有危险性的,需要给予明确。我们先来看看练习曲的作用。所谓“练习曲”,从狭义角度来说,是一种为乐器演奏技术训练而写的乐曲,常常带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技术是音乐内容表现的手段,因此,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演奏技巧,音乐的完美表达才能实现。那么,练习练习曲正是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捷径。著名的练习曲作曲家车尔尼觉得,要想克服贝多芬作品中艰深困难的技术片段,有必要把这些技术段落挑出来。以此为基础,他编写了一些专门的技术练习曲,训练手指灵活跑动技术、手指独立性的技术、双音八度技术以及专门训练左手的技术等。当人们通过练习这些练习曲而掌握了演奏技巧之后,再去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就会容易得多。由此,练习曲作为一个专门的体裁而独立于传统的音乐作品之外。在钢琴基础教育阶段,目前常规选用的练习曲教材基本上包括拜厄、车尔尼、莱蒙、克拉默等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演奏者练习这些作品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钢琴演奏的技巧难题,从而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取消这一类别曲目的练习,就相当于让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不练压腿、下腰和弹跳等,这个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有些老师会引用某些外国著名钢琴大师的学习经历,认为大师不练习这些枯燥的练习曲。但问题在于这一观点没有表述完整,钢琴大师更愿意从乐曲作品中选择一些困难片段,把他们当成练习曲进行练习,甚至还会根据这些片段自己编写一些练习曲,训练演奏技术。这样看来,这些大师做的事情不就和早先车尔尼所做的一样了吗?况且,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能解决技术训练问题,同时又能使训练循序渐进的中外乐曲,需要依赖极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很显然,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琴童,在目前的中国钢琴基础教育中要实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笔者认为,练习曲的训练在钢琴基础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有些人认为练习曲的训练会损害孩子们的音乐感觉。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就看老师如何把握。首先,从类别上来看,之前我们讲过一个孩子会学习四种类型的作品,练习曲只是其中一种,因此,只要老师搭配好不同类型的曲目,让孩子均衡发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练习曲——包括车尔尼的练习曲在内,也是非常具有乐感的作品。因此,在早期基础钢琴教育中是否要训练学生弹奏练习曲,笔者觉得关键在于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在训练技术的同时,是否也会对学生演奏的音乐形象、音乐性格提出要求。

三、钢琴基础教育中是先教技术还是先教音乐?

技术和音乐哪个更重要,在钢琴基础教学中应该侧重于哪一方面,这个问题似乎经常困扰我们。在初学者刚开始学琴的时候,老师们也常常因为一些因素而迷失方向,不再坚持应有的教学态度。音乐的学习永远围绕着以下三个因素进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表演者、表演的乐器。简单来说,音乐学习是内容(音乐形象)和形式(演奏技术)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对音乐本身的内容不够重视,过于强调纯粹的演奏技术,或者仅仅强调音乐内容,而忽略了实现完美的音乐内容所需要的演奏技术。只要关注一下目前的各类钢琴比赛或者业余考级,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问题在目前的钢琴基础教学中是常见的。音乐和技术的学习就像人走路一样,没有人认为用两条腿走路是大孩子或者成人才会的,从一开始学走路时我们就已经是两条腿前行了。从根本上来说,人们是通过学习演奏一件乐器(钢琴、小提琴等)而深入了解音乐这门艺术,乐器只不过是一种音色(或者说是媒介),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而最终需要表达的音乐属性则是完全相通的。因此,在教学时只注重表演技巧而忽略音乐表现,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在演奏时就没有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相反,如果一味强调音乐表现,无法良好掌握乐器演奏技能,再好的乐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而表现出来。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但昭义老师曾经讲过一个辩证的观点,依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来处理这一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笔者想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件事情让笔者体会到音乐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微妙。笔者在德国莱比锡音乐戏剧学院学习的时候,导师教笔者演奏舒伯特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笔者的老师从头到尾都在讲音乐,包括如何正确地读谱,如何表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和性格以及如何注意音色和声音的平衡等。他似乎从来不单独说手指该怎么动、力量要如何传达等。但是当笔者学完整首作品以后,笔者惊奇地发现演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音乐修养、整体风格把握的变化,笔者的技巧也发生了大的改变,例如,笔者的音色概念发生了变化,运用踏板更细致准确,能在钢琴上演奏歌唱性的乐句等。这一件事给笔者的启发是,要从音乐的角度解决技术的问题。很多老师从技术的角度解决音乐的问题,其实会造成很多孩子不知道技术练习的目的何在。孩子们学习了技术,却没有感受到音乐。所以,如何结合音乐和演奏技术,这个课题仍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实践。

四、总结

钢琴基础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普通但极其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奠定了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根基,决定了专业钢琴教育的质量。因此,很多与此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思考和总结,唯有坚持实事求是和兼收并蓄的态度,才能使我们的钢琴基础教学活动更有效,培养出更多具有音乐才能的好苗子。

作者:孙刚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