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琴学年总结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精选

钢琴学年总结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系统、全面地地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琴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因学生在入校时各自音乐素养、钢琴基础各不相同,并且音乐素养差异较大,所以说,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地对策,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当前,艺术教育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社会上急需大批钢琴专业人才。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艺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便是钢琴教学,因此应当因材施教,制定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鼓励特色办学。

二、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实施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钢琴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钢琴训练,即便受训多是艺考时象征性的突击。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让学生熟悉钢琴的弹奏技巧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高校的扩招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就业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层次、师资力量存在差距,因而,培养的学生多是从事音乐教师,因此,教师教授学生钢琴基础时,应当利用钢琴参与伴奏,进而注重相应地实践。

三、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钢琴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中,钢琴教师对钢琴教学没有一个详细的课程规划目标。此外,每学年的钢琴教学中也没有制定出各个阶段内应当解决的技术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总结。高职院校中,钢琴教学目标同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目标本身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师范院校顾名思义培养的是音乐教师,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性的音乐人才。基于目标的设置而言,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目标应达到一定高度,需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此外,教学过程中需要在钢琴的技术、技巧及能力上进行培养,因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了教学速度,造成学生只会弹奏有限的钢琴作品,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教材选择不合理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中,教材的使用过于盲目,因教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相应地教材体系,所以各个教师所使用到的教材各部相同,所以,同一所高职院校中会教出各式各样的钢琴人才。此外,盲目的选择钢琴教材,使得部分学生仅会弹奏少数的独奏曲,不会即兴弹奏,更别说在键盘上的移调了。可以说,这些都反映出教材选择不当对钢琴教学效果所造成的影响。

(三)钢琴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仍旧属于普通高校,与艺术院校相比,缺乏相应地学术氛围,正是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钢琴教师讲课仅是一味的传授演奏技法,没有意识到钢琴训练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结合理论与实践,因此,学生自身也没有进行自主充分的学习。最终造成艺术专业学生严重缺乏钢琴理论知识,只是禁锢在自我的钢琴练习中。

(四)钢琴教学方法不恰当

高职院校中,教师与学生追求是钢琴考级,因此,忽视钢琴基本功的练习,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单调的动作记忆,使得演奏变得粗糙,缺少音乐感,并且毫无表现力,最终造成演奏的毫无生机与艺术性,不少高职艺术学生虽然达到了钢琴考级,但并没有真正享受到钢琴音乐的美妙性。事实上,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造成一定的负担。

四、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班为单位,忽视不同学生钢琴基础的差异,该教学方法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基于此,构建大班上课、小组指导、个别辅导与个人独立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所弹奏的不同曲子进行轮流的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钢琴兴趣,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及毛病。钢琴教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观摩课效率,每个学生利用观摩课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同时还应当看到别人的不足。此外,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基础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并采用多层次的交叉组织进行教师,并且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分别对集体课、小组和进行多层次的教学,最终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教学。

(二)举办活动,提高艺术氛围

只有将学生置于浓厚的艺术氛围,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钢琴的魅力。作为一门专业的技巧课,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让学生重视自己专业技巧的提升。高职院校钢琴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探究钢琴教学法,把握钢琴教学的内在,多多举办钢琴比赛、表演活动,提高高职院校的艺术氛围。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学的改革仅仅依靠教师观念是行不通的,同时还需要各种方法进行配合改革,其中,选择适当的教材是钢琴教学的关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钢琴教材缺乏特色,教材内容陈旧,其中教材内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特征,最终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钢琴学习质量,因而,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教材的选择。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材内容,应当注意钢琴的演奏技巧及演奏方式,注入新的音乐作品,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此外,注重学生钢琴鉴赏力的培养,选择一部分辅助性的鉴赏教材,强化舞蹈动作情感的表达效果,进而增强作品情感的感人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钢琴教学的改革中,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应地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模式及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最终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郑毅峰.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7).

[2]邵海波;李志弘.高职钢琴教学在实践中所需解决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3]赵嘉.高师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领域,钢琴是一门必修课,但目前的中职钢琴课堂教学情况并不理想,来自学生、教师、学习资源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教学方法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领域,钢琴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技巧、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弹唱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为走上幼儿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13年我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之风在我校盛行,钢琴教学改革也蔚然成风。在此形式下,钢琴的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我校学生基本是普通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因为湘西州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教育,甚至对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钢琴是书本上关于音乐的美好描述,是第一次看到、摸到,更何谈基础和专业技能。学生普遍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音乐感觉都比较欠缺。

(二)学生缺乏自信。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普通高中“抛弃”的学生,在中学时期他们因为文化成绩差、考分低而被逐渐边缘化,慢慢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一无是处”。到了中职学校,这种心理也如影随形。再加上这时候的学生都已经超过了学琴的最佳年龄,骨骼关节都已经定型,弹奏起钢琴来手型不标准、手指坚硬,身体协调性不好,识谱慢,弹奏有困难等等,各种不适应使得学生的不自信心理加重,让学生产生畏缩心理,阻碍了钢琴的学习。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这一专业,一些是因为家庭、父母的选择或者说强迫,一些是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就业,他们并不是带着对音乐的兴趣来学习。所以在因为基础差、身体不适应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遭受了严重打击,学习态度不积极,对钢琴不感兴趣,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

(四)学生练琴时间短。

学前教育专业其实是一门很辛苦的专业,因为学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必须样样都会、门门都精。除此之外,学生还有语、数、外等文化基础科要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课上练习钢琴的时间很不充足,等到下一周再来练习的时候已经忘得所剩无几了,这样很难把握课上所学知识。虽说学生可以自己抓课外时间练习,但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允许人手一台钢琴,因而学生的练琴时间屈指可数。

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要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定位。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6周岁,从理论上讲,他们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钢琴学习启蒙阶段。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培养专门的钢琴演奏人才,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两到三年的在校学习掌握钢琴基本的演奏技法就可以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加大课程优化的力度,尽量减少高难度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两年半,在第一学年里,主要先安排学生熟悉简谱、五线谱、键盘等基本乐理知识,再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上做到手指独立、手臂自如,不断强化双手和身体的协调性,能弹奏各种节奏型的乐曲;在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学习伴奏,重点强化指法设计、原谱移调学习、简谱旋律视奏、有伴奏意义和弦连接等,加强对伴奏的弹奏与分析;在最后一学期里,在第二学年的基础上,再自配伴奏中增加移调和自弹自唱的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幼儿喜爱的儿歌,如《小红帽》、《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等,为学生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二)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钢琴教学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音乐教育,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同时钢琴技能又是学生立足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所以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幼儿的心理需要,方能真正有效、实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相对于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钢琴更多的会运用在伴奏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伴奏的曲目,并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伴奏的机会和平台;二是多样性原则。在钢琴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应从练习曲、乐曲、流行钢琴曲、儿歌弹唱四大板块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弹奏技能,三是贴切性原则。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水平不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首先,在初学阶段采用小组教学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小组课、集体课虽然不能像“一对一”的小课那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去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但它在解决学生初学阶段的共性问题时还是具有独到的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解决弹奏手型、姿势、方法和键盘的认知、乐理知识、和声知识与读谱能力的获取、听觉、节奏、音乐创编等方面,它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作;其次,采用互动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应以培养“能弹会教”“边弹边唱”的毕业生为目的,把钢琴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下园学习中“学以致用”,并不断体验、巩固、反思与提高,在互动实践型的教学模式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另外,开展模拟情景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景,感情教学可以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的场景,分组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小组选派学生模拟教师进行弹奏,其他学生扮演幼儿做律动,模拟真实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感情演奏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钢琴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而且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方法,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有效的成绩。首先,眼在手前,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看谱弹奏,练琴和识谱同时进行,这样学生的识谱能力就在弹奏中不断地得到的练习和加强,久而久之,他们的视奏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提高了练琴效率,同时也养成了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其次,重复练习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通过练习,应当使学生在接触乐曲开始就走上一条正确演奏的轨道;第三,分解细部练习,在练习中把音乐分解为细部,一小块一小块地练习。练习中对那些经常不得不停、断的地方也就是难点,不断地重复练习。同时,还可以进行分手练习、分段练习、分乐句练习、分“点”练习;第四,数拍子、唱旋律练习在初学阶段,有些学生的节奏感不好,速度不均匀,这就应当时刻用心数拍。唱旋律可以培养弹奏的歌唱性。把我们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同时,也为以后的自弹自唱做准备、打基础。

三、结语

钢琴教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既遵循着一般科学规律,与一般教学具有共性,同时又遵循着钢琴教学的特殊规律,具有自身独立的个性。学前教育钢琴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伴奏水平和欣赏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线教师应在这条路上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陆正英.如何有效实施中职学校音乐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2]胡水静.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探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刘春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探索[J].时代教育,2013(24).

作者:谭霞林 单位:湖南省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职钢琴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

【内容摘要】钢琴是学习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优雅动听。在物质贫乏、经济尚未发展的过去,钢琴这门课程教学并没有过多的普及。如今经济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在不断进行艺术的熏陶,钢琴开始慢慢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后来,钢琴对教育事业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更是成为一门艺术课可以加分。本文就对中职钢琴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媒介,优美的旋律能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而钢琴则是学习音乐最常见的乐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钢琴教学也在中职学校逐渐普及,使钢琴课变成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学习钢琴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钢琴教学是很需要受到教师、学校的重视。

一、中职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忽视了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受到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学习好主课,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管”、“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等这一系列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思想根深固蒂,中职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钢琴教学上,对钢琴教学并不上心,忽视了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2.学生基础薄弱、基础较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及小学阶段没怎么太过于注重学习钢琴,在学生的意识里钢琴课程不是主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只要学习成绩好跟名列前茅就好了。所以这种潜意识的认知会导致学生缺少对学习钢琴的重视感,有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

3.教学方式千人一面

一般中职学校由于生源关系,导致钢琴教学在中职学校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而且钢琴教学课时普遍来说少之又少,甚至在高年级时期经常会被语文、数学、英语和化学等奇特主课所替代,学生就更没什么机会去接触钢琴了。

4.忽视了素质培养

部分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手指技能和演奏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素质的培养,也没有将文化素质培养贯穿在专业教学与实际生活中。对学生钢琴学习目标和联系指导不到位的现象也是在中职学校出现最多的现象,教师们也存在着一种功利倾向的心理。

二、改进中职钢琴教学问题的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

对于教学质量来说,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和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中职钢琴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秉持情理交融的教学态度,要记住学生才是钢琴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带领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陈旧的教学观念会束缚人的思想发展,是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所以更新教学观念是势在必得的事,也是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不断学习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2.改变教学方式,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陈旧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了,虽然这些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心理思想扎根营,但为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制造一个良好的、热闹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快乐的进行钢琴学习。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触钢琴,对于乐谱、指法等方面不懂的,教师要手把手教会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对钢琴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有些学生钢琴基础较差,导致不敢弹钢琴也不敢开口唱,长期下来会有自卑的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弹自唱的习惯,对学僧要有足够的耐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根据学生的独特性进行教学

职业教学是社会就业教育中的一种。作为专门给中职学生开设的课程,中职钢琴课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就业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了解学生之前掌握的钢琴知识有多少,还有学生在学习钢琴中遇到的困境,了解的愈多就能够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熟练的掌握学习钢琴的技巧和理论知识,

结语

终上所述,钢琴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不足,这需要教师和学校尽心尽力去改进这些问题,教师要学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了解科学的正确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变成合格的专业人才,回报社会。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有着他对音乐独特的认识:“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震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会有快乐”。音乐无处不在,一直生活在我们生命当中。音乐是门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激励人们奋斗努力,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听觉上的玄妙。钢琴作为音乐的媒介,钢琴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课程,可以传扬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妍.中职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174-175.

[2]袁帅.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园,2013(23):184.

[3]杜汪军.中专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0):84-85.

作者:梁小雁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钢琴教学心理浅谈

钢琴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构成了自身的教学要素,课程以培养学生钢琴弹奏技能为主要任务,形成了钢琴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技能形成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开发等都存在一系列心理准备、心理调整、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的过程。笔者就钢琴练习曲、复调作品、大型乐曲、歌曲即兴伴奏等弹奏技能的形成与综合运用、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主要以集体课为主。高中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生的文化素养、理解能力都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素质千差万别,因而在钢琴教学中,一切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科学施教。

一、钢琴初学者基础心理意识的培养

首先,新生入学要进行钢琴基础心理意识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分为两大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是什么”,所有的音乐定义、音乐概念、音乐理论都是陈述性知识。明确学习观念,准确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理论,在学生的脑海里构建钢琴弹奏正确的基本理论,作为弹钢琴的理论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如钢琴练习曲和复调作品就是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所谓程序性知识指“怎么办”,弹钢琴属于精细的动作技能,这一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过程。如大型乐曲的弹奏需要一定的综合技能,没有一段时间的技能练习是不可能弹奏出大型乐曲的。陈述性音乐知识和程序性音乐知识总是相互伴随,贯穿于整个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基础心理意识是学习钢琴弹奏的前提。其次,在职业高中三年的钢琴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弹琴这种精细动作技能的形成,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学的基本原则,遵循弹奏技能形成与迁移的一般规律。

二、钢琴基本弹奏技能的学习

高一是钢琴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钢琴教材从识谱、键盘认知入手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弹奏能力为目的,建立基本的音乐观念,充分认识钢琴弹奏这一技能的基本特征。即弹奏动作对象客观性、弹奏动作技能外显性、弹奏动作结构展开性。结合教材的基本内容:音符、键盘认知、固定五指训练、音域扩展、指法转位、和弦运用、简易调练习、简易切分、速度训练、基本伴奏型的运用等,明确认识钢琴弹奏这一动作技能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封闭性与展开性、手指精细技能与肢体粗大技能等特征。在钢琴教学中,认识弹奏信息、掌握弹奏技能。从练琴时最初的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到有意识的控制、自觉协调的动作系统,从而形成稳定、协调、连贯的动作技能,逐步形成整个动作系统转向有自觉意识的弹奏。弹奏动作信息由外反馈转向内反馈,进一步增强动作技能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形成连续统一、协调、灵活的弹奏模式,最终形成系统的钢琴弹奏技能。起步阶段教学内容应该以技能性练习曲为主,再加入一些简单复调作品以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科学的练琴,在弹奏技能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练琴次数的增加使得弹琴熟练性增加、弹奏效率提高、错误率下降。只要练琴,弹奏技能就会随提高。开始时学生受新鲜感、好奇心、随机兴趣等强烈动机的驱使积极性高、干劲大,因而进步快。在不断的学习中,新旧技能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后期技能增长较为缓慢,会出现练琴中的高原现象,即虽然练习了却还是很难提高,这时不要丧气,继续努力,度过高原期,弹奏技能将会有一很大的提高。提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存在个体差异性。练琴时要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意志,适时调整练琴目标,灵活运用整体练琴和分解练琴,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多进行自我反思,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注意适时调整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复杂弹奏技能的掌握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因此学生具有顽强、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高一时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弹奏技能,认识这种弹奏动作技能的基本属性,为进一步学习钢琴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弹琴的自我心理认识水平至少应确定为一个当前发展水平和一个未来发展水平。高中生的思维很活跃,自主性、独立性占主导地位,学会这一阶段内容就会产生新的学习欲望,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三、钢琴进阶弹奏技能的形成与迁移

在高二的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钢琴弹奏水平和教材内容在学生现有的钢琴弹奏技能水平上,创设未来的发展水平。为学生创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最近发展区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最近发展区所要完成的知识与学习任务,达到技能训练的目标。最近发展区中强化训练非常重要,教材从简易调性训练、两升两降练习、不同歌曲弹奏开始,到复杂调号的弹奏训练、五声调式弹奏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高级智力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练习曲、复调作品、大型乐曲、歌曲的不同题材。展开、分解它们的弹奏技能,仔细体会每个弹奏技能具体的操作程序,体验这一精细技能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操作程序和步骤,训练学生掌握弹奏过程中每一个阶段上的最佳心智动作方式和可能心智动作方式。再将它们连贯起来,更能促进学生建立子目标学习的能力,增强实际弹奏能力。变式练习是智力技能获得的唯一条件。高二的学生弹奏技能已有了自己的特点,运用已有的方式,进行变化练习非常关键。它是规律性音乐陈述形式转化为程序性音乐形式,以支配弹奏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弹琴智力技能自觉意识化的唯一方法,因此教学时应提供数量充分、难度多样的变化练习。将复调作品中双手的独立性、大型乐曲的综合性进行变化练习。双手独立性可以进行不同题材的复调练习。同一综合性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大型乐曲练习。变化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学生理解音乐概念和规律,促使音乐概念和规律在不同情境中迁移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音乐材料和艺术方式,判断基本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选择典型的变化训练,效果会更好。练习中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心智技能操作过程,辨析自己的错对,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弹奏技能在适当条件下,正确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需要时能够讯速、准确提取智力技能的运用条件。学习掌握新的弹奏技能,这一阶段非常重要,随着弹奏技能的形成,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造条件,进行弹奏技能的迁移,不断的向前发展。每一种弹奏技能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训练,改进心理官能非常重要,所学习的弹奏内容不谌重要,重要的是难度和训练价值,形式训练帮助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桑代克曾指出,两种训练技能具有相同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的习得。如奏鸣曲、回旋曲都是大型乐曲,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要素,会弹奏鸣曲技能经过变化也就会弹回旋曲。注意发现弹奏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是新的心智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中概括是非常必要的。贾得指出,两种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是新技能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是非常有用的,及时概括、总结所学过的弹奏技能会有利于新技能迁移的形成。及时的领悟是提高智力技能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格式塔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的要素之间或者原理之间的关系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条件,领悟新旧弹奏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掌握本质技能的关键,在原有音乐知识结构层次上,学习新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结构特征,有利于新的弹奏技能的形成。奥苏泊尔认为,先前的认知结构可以间接的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的可利用性、可控制性、巩固性,间接的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弹奏技能和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包括知识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同化新的音乐知识,越有利于弹奏技能的迁移。如果原有的弹奏技能掌握的越牢固、音乐知识层次结构组织的越严密越有利于促进新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在弹奏练习曲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流畅练习、快速练习、灵巧练习等,越有利于促进新技能在弹奏大型乐曲中迁移的形成。综合上述,钢琴弹奏中技能技巧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训练,陈述性音乐知识在人们的脑海中大都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来表征并存在,其层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的弹奏技能的获得。学习和迁移非常密切,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调整音乐知识层次结构会有利于弹奏心智技能的形成。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原有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重组知识结构、总结知识经验、因势利导促进弹奏技能,实现质的飞跃。

四、综合弹奏技能与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三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知识来解决音乐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弹奏能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音乐创造能力,这已成为毕业生的中心任务。教材以大调、小调正三和弦编配与伴奏为主要内容,从简易流动低音的编配与伴奏、简易三层次织体的编配与伴奏、属七和弦和终止式的编配与伴奏、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声的编写、综合音乐题材训练等方面入手,进行音乐表现心智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创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就大调、小调正三和弦编配与伴奏来说都属于结构良好性问题,和弦的运用与编配都需遵循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律。奥苏伯尔认为,问题的解决都须经过问题的情境命题、明确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解答验证四个阶段。正三和弦是已知条件,大小调是命题,根据大小调的正三和弦,运用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律和歌曲旋律发展来填补编配伴奏非常关键,调性决定着和声材料的运用,也就是和弦的选择与运用,旋律的发展决定着和声进行方式的编排,歌曲的风格与织体色彩联系在一起,制约着歌曲的艺术魅力。编配完成后,弹奏试听编配伴奏效果,及时调整才能完善的解决问题。在实际中应注意:动机状态、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的影响,灵活的运用和声知识处理好低音的流畅性,调整和声运动的平衡与不平衡性,丰富和声织体色彩,达到增强艺术感染力的目的。简易三层次和声编配是培养学生音乐创编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的最好题材。所谓创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吉尔福特认为创造能力是人的七种基本能力之一,它具有结果性特点,它是指运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创造力的结果具有新颖性,通过富有新异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观点、见解或者产生新的产品。它的思维过程具有新颖独特的方式,又称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三层次和声编配与伴奏,需要创造性的运用正三和弦的进行式,处理三个要素,即旋律、和声、低音,在高、中、低音区上打破原有的双手高、低音区观念,建立高、中、低三层次观念,创造性的运用有规律的和声进行,尽量保持低音的有力支持,使伴奏音响更为浑厚,低音一般以纯四度、纯五度方式跳进,因此要将和声声部保持在各自所在的音区内,使高、中、低层次分明,流动、跳跃、具有弹性和活力。选用恰当的伴奏音型,编配三层次模式结构,明确织体层次结构,验证与修改,完美的形成和谐、优美的声部,使得音乐进行、发展、终止具有艺术魅力。这种创造性音乐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学生需要适应这种创造性的独立思考、需要适应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主的去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大胆创造。威廉斯认为,仅仅局限于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强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行为的训练。高度的创造性主要是具有丰富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坚毅的挑战性、高度的冒险性。只有去大胆实践,才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形成超凡的音乐创造能力。总之,经过三年的钢琴学习,学生的整个心理发展、心理成长、高级弹奏技能的形成,都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学的基本原则、遵循弹奏技能形成与迁移的一般规律。只有科学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沿着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的自身发展规律,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开拓自己的一片音乐天地,才能成为合格的艺术人才。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呼吸;发声;技法;作品风格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1呼吸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声乐的基本功,除了声音技巧、歌唱语言、表现能力的严格训练等,还需要学习视唱练耳、民族音乐、音乐史、音乐理论、钢琴等必修基础课程。对青年歌唱演员来说,决不要满足于个人初步的点滴成就,更不应把歌唱视为轻而易举的事,而应使自己具有较扎实较广泛的基础,这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正确的声乐,是呼吸、声门、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也就是说,发声要有:第一,动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统;第二,振动部分——声门,也可以说是喉;第三,扩音部分——胸腔、气管、咽和头部诸腔体;第四,语言部分——舌、腭、牙、唇。这四个部分的联合,组成了发声机能。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发声的四大要素吧!在这四大要素中,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可以单独改变的。而这每一个因素的改变,又影响着整个发声状态。因此这四大要素,在其各自不同状态下的互相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声法。

声乐的发声体是长在人体内的生理器官,它不是乐器厂出产的成品,不经过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优良乐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我们的发声器官才能具有适应演唱各种风格、内容、形式的曲目的能力。好的演唱,除了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声音技巧运用自如。一首音域宽、句式长、力度大、感情炽热、强弱和音色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演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必然会破坏原作的完整性。即使演唱一首音域不大、句式不长、内容优美、曲式活泼的小曲,如果声音缺乏训练,也同样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诚然,发声技巧只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但它在歌唱艺术中,却具有独特的作用。

西洋唱法可以吸取的一点就是它的发声方法。经过一定时期的正确训练,它可使人的声音变得圆润、洪亮、统一,有共鸣,能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歌唱时高音不是刺耳的尖叫,低音也不是强压硬“挤”,而是靠训练有素的良好的技术方法自如地“唱”出来的,这种声音是富有表现力的。

1.2发声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们通过口,鼻吸气,使自己的肺叶充满空气,当人们呼气时,由于声带闭合阻气,使声带产生震动我们称它为基音,这时的声音力量小,音色也不好听。只有经过身体的共鸣腔体的共振,才能产生自然优美而响亮的声音。歌唱是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协调,科学的运动。

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喉头,会厌,声带等。喉头也叫喉结,是重要的发声器官,会厌是长在舌根与喉咙之间的一块半圆形的叶状软骨,它的作用是保护气管与声带。声带是位于喉咙中间的两条白色韧带,当人们吸气时,声门打开,声带自然分开;而当呼气发声时,声带自然闭合靠拢,成水平状,气息穿过两条声带间的缝隙,使声带产生震动,产生了声音。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咽腔,鼻腔,窦腔等。歌唱时依赖人体的这些器官的共鸣作用来扩大,修饰,润色声音。

1.3声乐训练的基本技法

(1)坚持母音要纯净。

母音不纯,是由于有喉音、鼻音等错误发声的干扰所致,因为“错误的声音的发出,必定伴随着有错误的生理动作的原因”。坚持母音的纯净性,就是坚持发声的正确性,也就是字正才能腔圆。

(2)先想好再唱。

“在发一个音之前,先要在思想上把它成型,并赋予它适当的色彩、音色和表情。”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先想好了再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先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正确的发声的条件发射,然后让这些概念条件反射,自动地来调节,平衡人体的发声器官来发声和歌唱。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达到下意识的或半意识的自如歌唱。按吉利的话来说,每一个人的“说话和歌唱只是有声音的思想;讲话时没有人想有意识地去摆弄嘴、舌和上颚的动作。他们自己会自动调节”。“从从一个母音过渡到下一个母音,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去做。”“当思想的根据是正确的时候,生理部分就会以同样的准确性,相应正确地反应和调节。我,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我的歌唱。”“完全必须预先在心理上想到所希望,或即将发出的母音。”

(3)保持声音的连贯。

“当必须在同度音或某个音程上作母音变换时,为了避免口内形状和声音结构的任何突然和粗暴的改变,其动作必须是平稳的。”“也就是在口咽腔中,对每一个母音所进行的形状变换是如此轻微,以致只要想到稍微改变一点点,就足以产生所需要的生理效果,这就是连贯地歌唱的秘诀。”

(4)音色变化。

“一个正确平衡的发声机能能准确地教育着歌者本人,使他知道可以或不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开放''''、''''集中''''或''''关闭''''(变圆)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成为喊叫。”美声学派所需要的音色,并不是越明亮越好,也不是越厚、越圆越好。理想的音色,应是历代美声学派大师所提倡的''''又明又暗''''。所谓的''''暗'''',实际是母音变暗,母音变圆(即唱a时带点o等)这样的母音变形就可以使声音变得更为圆润,宽厚,可以使声音避免因过份明亮靠前而变得刚硬、尖锐、刺激,并使声音具有天鹅绒般地柔和感觉而仍不失其明亮

(5)呼吸需要有弹性。

当完成下肋两侧扩张,小腹微向内收的呼吸动作后,腹部“不能有任何僵硬或不舒服的感觉而只是具有有弹性的柔韧的坚定。”而且“在我一开始歌唱的时候,我就把横膈膜、肋骨及呼吸机能的一切动作,全都置之度外。”呼吸吸得过满,腹部肌肉过份僵硬、缺乏弹性等弊病,必然会带来喉部肌肉紧张、僵硬。

(6)音乐表演的适度感。

某些因强调语气而做的柔和且又稍微延缓一些时值的“延缓重音”(Tenuto)。“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如果延续得太长,就会流于粗俗;如果太短,就会发挥不出其真正的表现力。”这种适度感,只能是歌唱家自己“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经验,而获得的一种艺术和美学的感觉。”

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咬字的气官包括口腔,唇,齿,舌等。它们是我们演唱时表达感情,传达歌曲内容的重要器官。

因此,对专业歌唱演员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极端重要的,而且一定要精益求精。

2大量学习中外声乐文献

在声乐训练中,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演唱曲目,学习一定数量的音乐文献。经典的中外音乐文献都有一定的规格(内容、风格、速度、句法、段落、高潮等艺术处理),学习、掌握、分析研究并演唱这些经典文献中的规格,是学生在具备一定声音技巧后必须十分重视和努力的。在接触不同中外文献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不同时期不同声乐品种、流派的艺术风格,掌握不同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在涉猎和演唱大量文献中增长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期间基本功训练与声乐文献学习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重视基本功训练是应该的,但决不能忽视对声乐文献的学习,这两者皆不可偏废。过于强调基本功,易养成重技术轻艺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练好发声技术,是为艺术地表现歌曲内容服务的,并且通过演唱一些声乐作品还可以促进基本功的提高。因此,基础训练与文献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献的选择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教师在每个学期或学年的开始,都应在为每位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时,选定适合该学员发展的各类曲目和曲目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个学期或学年曲目学得太少,教师一味强调少而精,实际上就会妨碍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一定要重视曲目的数量。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学习的曲目多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量中求质的教学效果,反过来,有了质,量才会有意义。人们常说要提高质量这句话,可见质与量本来就是不可完全分离的,而是紧密相依的关系。

3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学习方法

声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科学性。但人在歌唱时有关器官的活动,不能进行明确无误的人体解剖,把发声器官的活动规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声乐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尤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不断发生新情况,如心理的、生理的、性格的、领悟能力的、文化素质的、学习态度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影响学习进度。教师只能在“教中学”,不断探索、钻研出新的办法,去适应新的情况,去解决新的问题。往往很多声乐教学论著中写在纸上的东西不能代替教学实践,真理只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因此,教师与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例,共同摸索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取得进步,获得很大收获。而学生除在课上直接接受教师指导并能较好完成课上作业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自主地选择一些自己喜爱且程度适宜的作品自学,或作为浏览曲目试唱。这样做,既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加强其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演唱作品及理解作品的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4逐渐培养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艺术贵在独创。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必须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个性,具备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演唱风格。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解和掌握中外声乐文献曲目规格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及对作品的理解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使演唱具有自己的风格。但这种创造性一定要在尊重作品原有规格的基础上发挥。

同时,我们也鼓励歌唱者之间互相学习,但不能提倡对别人的简单模仿。应该在学习、借鉴前辈及他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自身的条件、特点,培养和创造出自己的演唱风格来。

总之,“艺无止境”,声乐学习也是学习一种艺术,同样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是学哪种唱法的,应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健.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王如湘.声乐教育的个性发展[J].云萝学刊,2004,(5).

[3]李晓贰.关于美声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2001,(5).

钢琴学年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呼吸;发声;技法;作品风格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1呼吸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声乐的基本功,除了声音技巧、歌唱语言、表现能力的严格训练等,还需要学习视唱练耳、民族音乐、音乐史、音乐理论、钢琴等必修基础课程。对青年歌唱演员来说,决不要满足于个人初步的点滴成就,更不应把歌唱视为轻而易举的事,而应使自己具有较扎实较广泛的基础,这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正确的声乐,是呼吸、声门、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也就是说,发声要有:第一,动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统;第二,振动部分——声门,也可以说是喉;第三,扩音部分——胸腔、气管、咽和头部诸腔体;第四,语言部分——舌、腭、牙、唇。这四个部分的联合,组成了发声机能。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发声的四大要素吧!在这四大要素中,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可以单独改变的。而这每一个因素的改变,又影响着整个发声状态。因此这四大要素,在其各自不同状态下的互相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声法。

声乐的发声体是长在人体内的生理器官,它不是乐器厂出产的成品,不经过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优良乐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我们的发声器官才能具有适应演唱各种风格、内容、形式的曲目的能力。好的演唱,除了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声音技巧运用自如。一首音域宽、句式长、力度大、感情炽热、强弱和音色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演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必然会破坏原作的完整性。即使演唱一首音域不大、句式不长、内容优美、曲式活泼的小曲,如果声音缺乏训练,也同样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诚然,发声技巧只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但它在歌唱艺术中,却具有独特的作用。

西洋唱法可以吸取的一点就是它的发声方法。经过一定时期的正确训练,它可使人的声音变得圆润、洪亮、统一,有共鸣,能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歌唱时高音不是刺耳的尖叫,低音也不是强压硬“挤”,而是靠训练有素的良好的技术方法自如地“唱”出来的,这种声音是富有表现力的。

1.2发声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们通过口,鼻吸气,使自己的肺叶充满空气,当人们呼气时,由于声带闭合阻气,使声带产生震动我们称它为基音,这时的声音力量小,音色也不好听。只有经过身体的共鸣腔体的共振,才能产生自然优美而响亮的声音。歌唱是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协调,科学的运动。

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喉头,会厌,声带等。喉头也叫喉结,是重要的发声器官,会厌是长在舌根与喉咙之间的一块半圆形的叶状软骨,它的作用是保护气管与声带。声带是位于喉咙中间的两条白色韧带,当人们吸气时,声门打开,声带自然分开;而当呼气发声时,声带自然闭合靠拢,成水平状,气息穿过两条声带间的缝隙,使声带产生震动,产生了声音。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咽腔,鼻腔,窦腔等。歌唱时依赖人体的这些器官的共鸣作用来扩大,修饰,润色声音。

1.3声乐训练的基本技法

(1)坚持母音要纯净。

母音不纯,是由于有喉音、鼻音等错误发声的干扰所致,因为“错误的声音的发出,必定伴随着有错误的生理动作的原因”。坚持母音的纯净性,就是坚持发声的正确性,也就是字正才能腔圆。

(2)先想好再唱。

“在发一个音之前,先要在思想上把它成型,并赋予它适当的色彩、音色和表情。”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先想好了再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先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正确的发声的条件发射,然后让这些概念条件反射,自动地来调节,平衡人体的发声器官来发声和歌唱。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达到下意识的或半意识的自如歌唱。按吉利的话来说,每一个人的“说话和歌唱只是有声音的思想;讲话时没有人想有意识地去摆弄嘴、舌和上颚的动作。他们自己会自动调节”。“从从一个母音过渡到下一个母音,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去做。”“当思想的根据是正确的时候,生理部分就会以同样的准确性,相应正确地反应和调节。我,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我的歌唱。”“完全必须预先在心理上想到所希望,或即将发出的母音。”

(3)保持声音的连贯。

“当必须在同度音或某个音程上作母音变换时,为了避免口内形状和声音结构的任何突然和粗暴的改变,其动作必须是平稳的。”“也就是在口咽腔中,对每一个母音所进行的形状变换是如此轻微,以致只要想到稍微改变一点点,就足以产生所需要的生理效果,这就是连贯地歌唱的秘诀。”

(4)音色变化。

“一个正确平衡的发声机能能准确地教育着歌者本人,使他知道可以或不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开放''''、''''集中''''或''''关闭''''(变圆)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成为喊叫。”美声学派所需要的音色,并不是越明亮越好,也不是越厚、越圆越好。理想的音色,应是历代美声学派大师所提倡的''''又明又暗''''。所谓的''''暗'''',实际是母音变暗,母音变圆(即唱a时带点o等)这样的母音变形就可以使声音变得更为圆润,宽厚,可以使声音避免因过份明亮靠前而变得刚硬、尖锐、刺激,并使声音具有天鹅绒般地柔和感觉而仍不失其明亮

(5)呼吸需要有弹性。

当完成下肋两侧扩张,小腹微向内收的呼吸动作后,腹部“不能有任何僵硬或不舒服的感觉而只是具有有弹性的柔韧的坚定。”而且“在我一开始歌唱的时候,我就把横膈膜、肋骨及呼吸机能的一切动作,全都置之度外。”呼吸吸得过满,腹部肌肉过份僵硬、缺乏弹性等弊病,必然会带来喉部肌肉紧张、僵硬。

(6)音乐表演的适度感。

某些因强调语气而做的柔和且又稍微延缓一些时值的“延缓重音”(Tenuto)。“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如果延续得太长,就会流于粗俗;如果太短,就会发挥不出其真正的表现力。”这种适度感,只能是歌唱家自己“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经验,而获得的一种艺术和美学的感觉。”

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咬字的气官包括口腔,唇,齿,舌等。它们是我们演唱时表达感情,传达歌曲内容的重要器官。

因此,对专业歌唱演员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极端重要的,而且一定要精益求精。

2大量学习中外声乐文献

在声乐训练中,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演唱曲目,学习一定数量的音乐文献。经典的中外音乐文献都有一定的规格(内容、风格、速度、句法、段落、高潮等艺术处理),学习、掌握、分析研究并演唱这些经典文献中的规格,是学生在具备一定声音技巧后必须十分重视和努力的。在接触不同中外文献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不同时期不同声乐品种、流派的艺术风格,掌握不同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在涉猎和演唱大量文献中增长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期间基本功训练与声乐文献学习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重视基本功训练是应该的,但决不能忽视对声乐文献的学习,这两者皆不可偏废。过于强调基本功,易养成重技术轻艺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练好发声技术,是为艺术地表现歌曲内容服务的,并且通过演唱一些声乐作品还可以促进基本功的提高。因此,基础训练与文献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献的选择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教师在每个学期或学年的开始,都应在为每位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时,选定适合该学员发展的各类曲目和曲目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个学期或学年曲目学得太少,教师一味强调少而精,实际上就会妨碍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一定要重视曲目的数量。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学习的曲目多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量中求质的教学效果,反过来,有了质,量才会有意义。人们常说要提高质量这句话,可见质与量本来就是不可完全分离的,而是紧密相依的关系。

3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学习方法

声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科学性。但人在歌唱时有关器官的活动,不能进行明确无误的人体解剖,把发声器官的活动规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声乐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尤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不断发生新情况,如心理的、生理的、性格的、领悟能力的、文化素质的、学习态度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影响学习进度。教师只能在“教中学”,不断探索、钻研出新的办法,去适应新的情况,去解决新的问题。往往很多声乐教学论著中写在纸上的东西不能代替教学实践,真理只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因此,教师与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例,共同摸索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取得进步,获得很大收获。而学生除在课上直接接受教师指导并能较好完成课上作业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自主地选择一些自己喜爱且程度适宜的作品自学,或作为浏览曲目试唱。这样做,既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加强其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演唱作品及理解作品的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4逐渐培养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艺术贵在独创。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必须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个性,具备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演唱风格。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解和掌握中外声乐文献曲目规格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及对作品的理解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使演唱具有自己的风格。但这种创造性一定要在尊重作品原有规格的基础上发挥。

同时,我们也鼓励歌唱者之间互相学习,但不能提倡对别人的简单模仿。应该在学习、借鉴前辈及他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自身的条件、特点,培养和创造出自己的演唱风格来。

总之,“艺无止境”,声乐学习也是学习一种艺术,同样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是学哪种唱法的,应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健.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王如湘.声乐教育的个性发展[J].云萝学刊,2004,(5).

[3]李晓贰.关于美声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