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管理工作对钢琴教学质量的影响

学生管理工作对钢琴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学生管理工作对钢琴教学工作的影响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发展,社会上的独生子女数量不断攀升。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学生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本年度,独生子女约占艺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师院校钢琴专业学生大多具有自我意识较强、个性鲜明等特点,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叛逆性和反抗性的性格特点。因此,在钢琴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凸显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现象:

(一)对专业学习抱以拖沓消极的心态

在高师院校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因为摆脱了繁重的中学学习课程,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从而产生了对待专业学习拖沓消极的心态。很多以高分入学的学生,都不能保持足够的练琴时间,使得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平平。

(二)对于教师抱以口服心不服的态度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使用训斥的口吻来与学生沟通,有的教师甚至采用责骂的方式来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沟通方式尽管能在表面上使学生服从教师安排,但是,他们却会在内心中对专业教师产生抵触心理。

(三)重视钢琴专业演奏能力,轻视钢琴科研能力

事实上,对于高师院校钢琴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钢琴演奏技术之时,也有必要学习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师院校学生唯一能亲自参与的科研活动是撰写一篇数千字的毕业论文。这一要求显然无法让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反而会让学生对科研工作产生误解和厌烦的心态。很多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无法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只重视钢琴专业演奏能力,而轻视钢琴科研能力。殊不知,钢琴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这也是钢琴艺术发展和流传了数百年的关键。

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高师院校钢琴教学质量

笔者立足于现实,结合实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以保证钢琴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沟通,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度

高等师范学院中的钢琴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属于外向型性格,他们的感情十分丰富,喜怒哀乐的情绪容易溢于言表。故而,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把握课间休息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与学生聊天、谈心,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其思想动态,把握好“倾听艺术”,使他们能放松平时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畅所欲言,以此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服的心理,那么,在专业学习上也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效果

(二)重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有重要作用,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成效。为了更好地开展钢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心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三)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高等师范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外向型性格。由于竞争激烈,部分学生具有争强好斗的心理,他们对情绪的把握能力较差,再加上多数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很强,因此,学生之间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产生摩擦,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气氛,影响到学习心态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应当在学生中充当调解人,协调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以便促使学生能够尽快回归到正常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以保证学习效果。

(四)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对于钢琴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其综合能力,指导其参加社会活动,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成长为素质全面的多面人才。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创造机会让其参加演出、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对专业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对于专业技术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挖掘其个性,使其能够在钢琴演奏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演奏风格。

(五)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作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科研能力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它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都有着深远意义。作为高师院校钢琴专业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教师可以围绕钢琴专业学习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会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课教师,不仅仅应该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在加强个人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将“教书”和“育人”真正落到实处。专业教师惟有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宽容他们的过失,坚持教育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才能与学生融合为一体,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余施洁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