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育与思政教育比较分析

德育与思政教育比较分析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有学者认为,在学校既存在德育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中小学校中一般主要是指德育。很少在中小学阶段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而在高等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既有德育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当我们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时我们称这种教育为德育。当我们开展三观教育并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政治信念和信仰时我们称这种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学者认为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阶级属性,而德育又怎能脱离这个阶级属性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人的本质,就很明显地表明,道德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必然会受社会背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目标与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当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特别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内容,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德育目标基本一致。根据《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德育内容涉及到十个方面,包括德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与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的规定相差无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规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并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等。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更为广泛,除了包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还涉及到诸如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同时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在价值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是,价值的侧重点和内涵有所差异。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德育的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其个体性价值很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整体认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主动性,所以,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要保证正确的价值方向。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都蕴藏着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在功能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功能的侧重点和功能的内涵上是有差异的。德育的功能在于个体品德发展、个体享用性功能等,其功能侧重于个体品德发展、智育发展等个体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性功能,具体地表现为保证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个体功能是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而实现的。

教育过程及方式比较研究

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个体的内化和外化才能完成,即经过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其教育载体大体都依靠教学载体、网络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等。但是以这些载体所提供的方式和渠道却不同。德育主要依靠日常生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宣传、社会舆论、自我教育而完成。两者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德育从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角度出发,以塑造、教育、培养为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从政治高度出发,以纠正、矫正和转变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政治思想为主,主要通过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手段,通过实践锻炼、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进行。

本文认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相似规律可循,都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规律、教育环境、教育主体等各个要素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锻炼、说服教育以及榜样示范等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德育中。综上所述,通过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本文认为,大德育包括小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在德育中。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在目标、价值取向以及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有很多相同之处。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避免教育方式方法上互相替代,相互越位的现象,但同时又能够相对吸取好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各自的效用。

作者:鲍敬敬尚成园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