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村消费信贷困境及策略

乡村消费信贷困境及策略

本文作者:宋晓桐1郭婧2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中国人民银行晋中中心支行

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最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信贷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主要是农民自身观念落后、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外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全,消费信贷供给体制不完善等。

(一)内因

1.传统观念约束、消费意识落后

目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消费习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民已经养成了“收入-消费-储蓄”这种量入为出的生活消费方式,中国也成为了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而农民的储蓄率更高。此外,从银行借贷消费这种“寅吃卯粮”方式也有悖于中国的传统美德,往往会遭到周围人的鄙视。

2.收入水平低,而且波动性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消费信贷水平和收入水平成正比,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消费信贷能力就越强。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第一产业收入占收入比重较高,部分出外务工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少专业的职业技能,工资收入也偏低,此外,由于城市内大型国企职工下岗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空间。因此大部分农民不愿意进行短期消费信贷,而更倾向于储蓄。

(二)外因

1.消费信贷供给机制不完善,金融环境差

当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只有农信社,邮储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数量少,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只能提供房贷、助学贷款等少数几种信贷产品,且需要品质极高的抵押品,这些都为农民贷款消费设置了障碍。此外繁琐的贷款审批手续、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以及有关规范农村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阻碍了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发展。

2.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落后

国家虽然连续出台医疗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养老、上学等体制仍相对落后,农民主要靠储蓄来应对疾病等意外因素,造成农村消费信贷需求不足,阻碍了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拓展消费信贷市场对策

(一)加强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宣传,倡导新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消费信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金融基础知识宣传,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消费信贷,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信贷观,支持有条件的农民进行消费信贷,对有还款能力的农民提供担保。

(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农民增收创收水平,提高农民承贷能力。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农民进行消费信贷的根本动力,国家应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长期重点工作来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第一产业收入;拓展农民收入来源,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农民进程务工。

(三)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应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优化农村地区消费信贷环境。一是制定有关农民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二是要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制定适合农民的消费信贷产品;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和个人征信系统,夯实信用基础,引导农民重视信用记录;四是简化农村消费信贷手续,降低抵押品要求,对信用等级高的农户给予信贷优惠。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消费信贷后顾之忧。近年来,尽管新兴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推广,义务教育也基本实现了全免费,农村“低保”制度也逐步完善,但农民仍没有彻底从“看病贵、上学难、存钱养老”的顾虑中解脱出来。只有建立起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行消费信贷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