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支柱功能

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支柱功能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环。目前,“两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人民币力量仍显不足,但疫情后美元霸权的三大基础可能丧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国内经济贸易平稳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为此,宜在有效管控资本账户的前提下,构筑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功能”“交易功能”“计价功能”三大支柱,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元霸权;三大支柱;发展战略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认可度逐步上升,国际化进程稳中有进。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起,人民币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一直稳定在第5~6名。2019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升至3.03,同比增长13.2%,亦处于震荡上升通道。十四五期间,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国内外形势分析

(一)国外形势严峻多变,全球金融格局面临突变

美元等主要货币使用惯性依旧,人民币力量仍显不足。长期以来,全球货币体系呈现“两超多元”的格局,美元和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力量,占全球支付份额的70%以上。尽管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有所进展,但实力增长远不如预期。当前,从交易属性来看,人民币国际支付比重仅为1.8%;从价值属性来看,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也仅为2.0%;从准备金属性来看,人民币在SDR中的份额为8.3%。同时,人民币对大宗商品的结算能力偏弱、人民币回流循环不畅。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加剧世界经济萎缩和动荡。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形势紧张多变。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更让不少国家雪上加霜,陷入经济困境,加上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贸易摩擦升级,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进一步上升,全球性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损伤中国金融体系,同时也让作为避险资产的美元垄断地位更加巩固。后疫情时代美元霸权的三大基础可能面临崩塌。一是美元资产不再“安全”,美元逐步丧失价值属性。全球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美国无限货币宽松和国内实体萎靡,美国经济脱实向虚严重,导致泡沫不断累积,美元资产可能不再成为真正的“安全资产”。二是石油美元联盟出现裂痕,美元逐步丧失结算属性。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加上美国能源革命使得石油输出国和美国之间形成了战略竞争关系,石油美元联盟难以为继。三是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美元逐步丧失交易属性。中美经贸斗争影响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往来,中美金融脱钩意味着美元将丧失大部分贸易交易份额。美元的安全资产、石油交易、贸易交易三大支柱都会受到严重打击,可能会出现类似70年代的美元货币危机。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货币危机是其他货币崛起的好时机。1931年由于难以偿还巨额战争债务,英镑放弃金本位,使得美元迅速崛起。1971年美元危机,英、法、德开始建立货币联盟,由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等12种货币组成的“欧洲货币单位”填补了美元霸权削减后的权力真空,“欧洲货币单位”最终在1999年演变为“欧元”。一旦美元霸权进一步衰落,目前只有人民币具有填补权力真空的条件和基础。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吸引力带来契机。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和疫情的肆虐,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启新一轮降息浪潮,无限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屡见不鲜,社会救助规模空前,国际货币、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大幅上升。一方面,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尤其是离岸汇率、股市、债市的震荡有加剧风险。但另一方面,我国在宏观政策调整方面力度小,政策空间充足,经济也迅速恢复至正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持有的信心,提升我国金融资产的国际吸引力,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二)国内形势稳定,金融开放大有可为

国内经济贸易平稳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最重要的条件和基础是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和领先的国际国内贸易份额。前一时期,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运行,经济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进出口贸易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显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赋予人民币资产更强的国际信心,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坚实力量。金融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助力国际化进程,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自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以来,新一轮金融开发的格局俨然成型。金融开放政策的实施和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打造坚实的政策和市场基础。但与此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众多跨境资金池。这些资金池在促进金融对外开放和双向资本流动便利化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风险的爆发都可能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责任与使命。202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不仅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更需要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对外循环的重要助推剂,如果人民币能够在国际市场承担一定的角色,其国际货币的定位和属性有助于拓展我国对外循环的辐射空间。

二、重点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支柱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一定挑战,但机遇更多,应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契机、新路径和新战略,全面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夯实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功能”“交易功能”“计价功能”三大支柱,力争人民币国际化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新突破。

(一)巩固“价值功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建立人民币安全资产体系

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打造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在推动人民币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使用的过程中,依然首先要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支持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中资企业经营发展为本,把贸易和投资相关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避免出现人民币境内外“空转”。建设人民币安全资产体系。在香港、海南自贸港等地试点开放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业务,定点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大力发展QFII、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我国国债收益率较高,开放债券市场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对境外居民的吸引力。建立全球人民币债务体系。在中国对外债务中,增加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贷款比例。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建立美元债务与人民币债务的互换机制,鼓励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债务。通过人民币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把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形成体外循环,让大部分境外对人民币的供应和需求在离岸市场上对接,完善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通过多元化本国资产储备的方式推动相关经济体增加人民币资产储备。一方面,要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扩大包括其他国家外汇和债券、IMF储蓄头寸、SDR以及黄金储备在内的资产比例。多元化的国家储备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遇到重大非系统性风险或者部分国家重大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不会面临过高的汇率波动等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贸易协议,增加人民币资产在有关经济体储备中的比重,做到互利多赢。

(二)畅通“交易功能”: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资金循环体系,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循环的空间

加快推动人民币在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循环。应从周边及一带一路国家入手,逐步扩大形成人民币国际使用网络。利用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增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比例,形成人民币的区域循环;加强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加强国际援助等方面的人民币使用比例,培养惯性更强的人民币境外使用用户。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升级CIPS交易系统。成立国家项目攻关CIPS交易系统的基金,建立部级金融交易和基础设施协调机构,统筹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内部结算、国际金融交易、国际贸易投资等业务的CIPS结算。继续优化CIPS配套设施建设,完善CIPS系统有效运作,提升跨境资金汇划效率,为人民币外汇交易和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提供配套的流动性安排机制。鼓励更多海外国家地区建立本国、本地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并建立与CIPS之间的系统连接。促进境外投资者更广泛地参与人民币投融资和金融产品交易,便利外资流入,强化人民币业务优势,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援。利用金融科技带动形成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新场景。疫情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推动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远距离、无接触、个性化的中国式现代商业服务模式可能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实践走在世界前列,有电商、物流、外卖、移动支付等成熟的金融场景,普惠金融、数字货币等创新服务也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推广以及数字货币的运用,预计能带动更多的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需求,促进人民币使用场景的拓展。继续降低交易费用,鼓励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自2020年8月1日起,外汇交易中心暂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等十二个直接交易货币对竞价和询价交易手续费,暂免期三年。事实上,除金融政策支持以外,还应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政策激励,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人民币境外需求。推动SDR发挥积极作用,扩大SDR发行量。可逐步增加SDR作为计价单位的使用,提高各国市场主体对SDR的认可度。将SDR的定期常规发行与逆周期发行结合起来,在危机期间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量,为陷入危机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从而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国际化渠道。利用支付手段、支付体系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增添新动力。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渠道,中国应该发挥自身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在金融基础设施落后、交易繁琐的东南亚、非洲地区突破,抢占新兴金融市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全球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并主导电子商务中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的全球标准制定,从技术层面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三)提升“计价功能”:建立人民币与大宗商品的计价体系

利用市场规模优势提升大宗商品交易中人民币的定价能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占全球原油进口的70%,人民币成为重要的计价货币具有天然的市场基础。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需求方,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能力、增加人民币金融服务品种,对人民币跨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人民币计价功能应考虑扩展至大宗商品的现货市场,继续提升人民币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定价的影响力,以能源等相关产业和金融行业有机融合应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挑战。维持汇率机制稳定,逐步打造人民币避险货币新功能。国际货币兼有计价、结算和储备功能,在支付、结算市场上稳步前行的同时,人民币也应该发展储备功能,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减震器”。成为避险货币的重要前提是维持汇率机制和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应继续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强化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双向联动;通过利率变动对汇率变动的有效传导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同时,保留人民币汇率的政策管控能力,稳定人民币市场预期;适度提高做空成本,遏制做空力量;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的风险对冲工具及其流动性。严格监管体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金融市场的安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和有力保障。应构建优化本外币全口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构建完整的统计监控机制,推动监察系统的平稳运行。增强驾驭国际金融体系、防范和解决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能力。建立贯通外交、金融、商务等领域的经济金融预警机制,构建信息系统共享平台,及时互通信息并协调措施方案,完善境外资产分散投资、安全转移的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程贵.新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0):23-28.

[2]翁东玲.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及其发展策略[J].亚太经济,2020,(5):25-34+149.

[3]王晓红.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思路[J].全球化,2020,(4):24-49+133-134.

[4]董剑波,陆江源,李世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改革展望[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4.

作者: 陆江源  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