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邮储银行内控优先管理措施

邮储银行内控优先管理措施

把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全面性是指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银行业机构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中,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和操作应当有案可查。审慎性是指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原则。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以“内控优先”推进邮储银行的风险管理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独立性是指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报告的渠道。邮储银行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转型不够

邮储银行获取牌照资源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金融专业管理能力与之匹配。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关于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没有引起一些基层网点的足够重视,局部地区还有违规所致的案件发生。这充分说明,当前邮储银行的重中之重是高管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内控管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懂风险的人经营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观念转型要从高管做起,切实改变业务发展优先于内控管理的做法,把“内控优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2.内控覆盖不全

对邮储银行而言,除了传统的储蓄业务之外,现在开办的所有业务都是新业务,这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现象。按照现代银行的管理理念,新业务的准入就是新增了特许经营权。新增特许经营权必然会产生风险,这就需要有一个对冲的变量,才能使业务稳健发展。这个变量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是内控;其次是市场的力量;再次是监管的力量。其中内控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现在新业务的开办,制度来源于总行,但在一级分行以下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有些业务开办,总行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比如票据业务,需要各开办行自行制定,这就难免存在制度覆盖不全的问题。

3.内控执行不力

再好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不加以贯彻执行就如同一纸空文。邮储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不是制度覆盖的问题,而是制度执行的问题。这与邮储银行的历史有关。因为从过去邮政储蓄转型而来的各级管理人员,对新业务风险点的认识存在知识盲区,也缺乏经验储备,在没有现成经验和案例警示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麻痹思想。比如,三级权限管理、印押证三分管、贷款三查、银企对账等,本应是银行业务最基本的准则、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落实且屡查屡犯,长期得不到整改。这些问题反复暴露和警示,仍然得不到基层行的重视,就会形成一种十分危险的惯性思维,令管理层陷入另一类路径依赖,即负面的自我强化,使管理者认为“不执行制度也会没事”,由此为邮储银行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4.内控评价不实

从严格意义上讲,邮储银行还没有开展真正的内控评价工作,现在所开展的内控评价,基本属于对全部业务的常规检查,缺乏对整个内控环境、内控体系、内控管理的全面评价。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内控评价应严格按照业务活动过程和支持保障活动过程,分具体的业务品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按照授信业务、资金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计划财务、会计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管理、监察工作、综合行政工作、计算机系统与管理、安全管理、产品开发等1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反映一家银行的内控管理全貌。

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途径:

1.坚持“内控优先”的理念

转型内控体系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特点,从贯穿整个邮储银行的角度看风险,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就是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元以及多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都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标准进行管理。邮储银行的内控体系就是要基于以上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对各个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2.切实加大内控制度建设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办银行好比是开火车,必须沿着事先铺设好的轨道去运行才会安全。银行的制度设计就是“铺轨道”。在邮储银行不断获得业务准入授权的情况下,制度建设应成为准入的前提条件。对已经开办的业务,要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不能以任何理由拒不执行或另搞一套,要形成良好的内控风气。

其次,强化领导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根据邮储银行的机构设计特点,要从各个业务条线自上而下实行纵向监管,层层签订岗位履约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督检查作为业务条线履行职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履行好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职责。具体来讲,一是把信贷管理责任分解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以便风险暴露时能区分责任;二是对会计管理实施后台和一线质量双线考核,严格一线的自律监管,努力防止和克服时断时续、时紧时松、时密时疏的粗放格局和短期行为;三是建立诚信合规举报制度,在严格保护举报人的基础上,倡导诚信合规实名举报制度,使隐患及早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处置。

第三,强化制度的执行,实施再监督工程。检查要形成制度,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要定期或不定期全面实施监督检查,但不可流于形式,要重点突出,努力增加广度、挖掘深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揭露隐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检查要有回访制度,对未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存在问题的,要有严格的问责约束。

3.努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使内控制度覆盖所有风险点,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重点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衡,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要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管理网络。二是运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提高风险识别与检测水平。从仅仅关注信用风险逐步向各类综合风险同时关注的方向转变。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也应逐步运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进行科学测算,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4.持续开展内控评价

内控评价对于邮储银行而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新生的邮储银行从一开始就能够按照一家真正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行事,建立起适应银行商业化发展的可持续赢利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对内控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邮储银行在开展符合监管要求的内控评价后,还需要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如建立动态差别授权管理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授权、准入、高管升迁、年度绩效等多方面挂钩考核,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促使各分支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内控执行,使内控制度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保护神,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目前普遍存在于各基层支行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使业务发展更加稳健,更加符合银行业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