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

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问题也日渐为人们所关注。如何管理好这些经费,在确保合法合规的条件下使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对科研院所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因国家财政、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智能化、云计算等的应用及普及,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时代已经到来。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现状、转型的必要性等几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财务转型的方向和途径,希望对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提供新的思路或借鉴。

关键词: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

一、当前科研院所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职能局限日益突出

目前大多数科研院所的财务会计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对经济业务的结果进行核算和反映,认为管好“钱、帐、税、内控”这四大块便是做好了财务会计工作,而没有更多的发挥其财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在现行科研管理体系下,财务会计发挥财务核算职能较强,但发挥参与单位管理及决策方面的职能较弱。要使财务会计注重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从普通的财务数据中挖掘出问题的苗头和倾向,帮助科研院所做好分析和预测,使财务管理在制度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求财务会计从本位向大局出发转型。

(二)财务会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科学研究,领导大多是科研骨干,重科研,轻管理是普遍现象。财务会计的职能在科研院所一般首先被定位为服务,其次才是管理。领导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态度是不重视、不支持,但也不抵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务管理、项目验收等各个板块相对独立,财务会计人员只负责财务管理,很少参与到其他板块的实际工作中去,使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科研活动脱离开来,很难发挥其监督、决策的作用。这种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科研院所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会淡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影响他们转型的积极性。

(三)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由于科研院所一般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相对企业来说是铁饭碗,基本没有危机感,感觉不到失业的风险。且大多毕业于财经院校,长期从事单调的财务核算工作,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思维方式固化,综合能力有所欠缺。日复一日的财务处理、报表填制、纳税申报以及对账、关账和决算,使他们很难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特别是2016年国办、中办的50号文出来以后,提出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这对科研经费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应的,国家、地方也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审查,甚至是政治巡视。财务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去为转型做自身能力提升方面的准备。

二、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并要求科研院所大力增强其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此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要求科研院所立足于市场,研发成果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增加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增强科研院所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保证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财务会计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基础记账工作将逐步被现代化的电子工具所取代,财务核算工作将朝着信息化、精细化发展。可以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倒逼着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

(二)科研院所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前所述,科技体制改革成为科研院所发展的动力,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保障科研院所的平稳运行,同时还能在降低成本、管控风险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取得科研成果并在其产业领域占领一席之地,是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目前,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使科研院所的项目总量、研究范围都较以往有增大的趋势,然而因为财务管理能力与资金总量不能科学匹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只有转变财务管理模式,让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模式中解放出来,用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决策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决策层作出科学决策,才是科研院所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三)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加强会计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科研院所财务会计人员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银企互联等工具之所以很快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工作效率更高,能把相关财务资料进行归集、分类处理,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二是能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人工处理财务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出错,量越大,出错的机率越高,三是不受劳动强度的影响,可以长时间工作,这显然是财务会计人员无法比拟的。综上所述,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因循守旧,不随机而动,再不转型,终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三、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的方向选择

(一)向战略财务转型

战略财务的定位是控制和管理,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更要具备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风险评估、资本应作、资源配置、税务筹划等多领域为科研院所创造价值的能力。他们不仅要安排年度预算目标,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分析决策,牵头做好长期性、全局性的宏观规划,同时还应将绩效评价贯穿于战略管理应用过程的每一步,关注外部环境,研究市场动向,对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导向作用,参与科研院所的未来规划和战略决策,为科研院所的发展、决策建言献策,最终实现为科研院所创造价值。学历层次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完善,沟通协调能力强的财务会计人员是战略财务转型的主力军。

(二)向业务财务转型

业务财务的定位是业财融合。科研院所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是,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经费的核算、报表填报等工作,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相对独立。财务会计的功能仅仅是对整个科研活动的收支进行记录和反映,至于经费的开支与科研活动相不相关,合不合理,基本无法判断,仅仅发挥核算中心与数据中心职能,注重的是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但同样的数据对不同使用者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科研人员来说,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科研目标的实现,资金的使用情况只是他们判断科研目标完成进度和计划的指标之一。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相互的工作不了解,常常造成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之间的矛盾。业务财务的主要职能是以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为指引,深入到科研一线,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特别是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使财务与业务相融合,为项目负责人或管理层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向业务会计转型,不但可以综合财务信息与科研实际情况,为战略财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能以财务支持业务,确保战略财务制定的战略与规划能够在科研院所得到高效执行。新入所财务人员,或者年富力强,还不能上升到战略财务,但具备了较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学、计算机知识,能够将理论和系统工具相结合,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财务会计人员适合向业务财务转型。

(三)向智能财务转型

智能财务的定位是财务共享。智能财务为业务财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它一方面通过财务共享,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完成原始单据审核、会计记账、凭证录入、交易结算、资金收付、对账、报表填制等传统功能,大大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提供数据查询及分析服务,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反馈并优化管理流程,使业务财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智能财务作为财务管理层次的起点,能源源不断地为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输送人才。掌握一定财务知识,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财务实务操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可选择向智能财务转型。

四、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的条件

(一)转变认识

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要转变自身认识。以前我们都认为,会计越老,经验越丰富,在业界越抢手,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新的税收办法等等层出不穷,互联网+、财务机器人、银企互联等工具让人应接不暇。只有调整心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转型已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积极面对转型,否则越老越容易被淘汰。另一方面管理层也要转变认识,应当充分重视财务会计转型的重要性,为财务会计人员转型提供学习、培训等必要条件,并制定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人才转型的积极性。

(二)知识更新

财务会计人员是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实际执行者,也是实现转型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转型的重要前提。财务会计人员要摆正心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转型的到来。一方面,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班等形式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学习如何通过财务数据对业务进行精确的判断和预测,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努力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学习和掌握数据的采取、整理、提取和相应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做到既能准确地提炼整合数据,还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软件完成财务方面的各类业务,又能解决财务软件的程序设定问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后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更新财务领域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如价值管理、金融、法律、内控、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通过构建综合型的管理知识架构,以适应财务转型要求。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会计处理,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从传统财务管理到价值创造的突破和跨越。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财务会计转型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现有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基础核算业务中解放出来,分流出一部分人投入到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中去,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信息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对科研院所来说,财务信息化就是针对单位的发展状况和财务管理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核算和管理进行有效统一,从而对科研院所的资金流、物流、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为科研院所的发展布局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能真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与集中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错误,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业财融合与战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支撑,从而加快财务转型。

(四)建立会计人才绩效激励机制

科研院所的财务会计人员基本属于在编职工,除非主动辞职或退休,不会有失业的风险,因此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以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为主来确定劳动报酬,工资薪酬较为稳定,工作干多干少不与薪酬挂钩,评职称、干部选拔论资排辈,原有人才管理体制不利于激发会计人员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根据会计人员工作特点,制定对应的考核指标,比如业务财务,可以将其绩效与科研目标的完成直接挂钩,采用提成的方式进行奖励,更容易提高业务财务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一套会计人才的绩效激励机制,用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质和量的考评,结合绩效激励办法,最大程度地激发会计人员为单位创造价值、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才能顺利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财务会计转型不仅是科研院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所有企业、事业、政府机关的共同问题。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解放财务人员,并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培养,使财务管理的职能更快地向管理和决策转化,才能实现财务会计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Z].2016-10-0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Z].2015-09-24.

[3]佟梅.浅议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2):14-15.

[4]高婧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转型问题及对策[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作者:杨会 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