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精选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前言

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并不重视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导致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期间非常混乱,这是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并未做到位的重要表现。最近几年,尽管医院对科研经费渐渐进行了规范化的预算管理,然而其中依然存在不少显著问题,不仅能制约着管理进度,同时还对管理成效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医院需对信息时代下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的策略展开探究,这样才可实现持续发展。

一、关于医院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的概述

现阶段,多数医院对于科研活动都非常重视,使得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变成常规性预算管理这一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在科研活动实施和经费运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预算管理能够给科研活动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通常而言,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就是对经费进行分配以及使用过程实施管理。当管理状况比较好之时,科研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然而,当管理能力比较低之时,经费实际运用期间极易出现问题,多数经费都处在浪费或者闲置状态当中。所以,怎样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这是医院必须思考以及探究的重要课题。

二、医院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伴随国家逐渐加大了科研投入,很多医院当中的科研经费整体规模快速增长。科研经费乃是确保医院内部科研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的一个基础条件。现阶段,科研水平已经变成医院竞争力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怎样强化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这项工作,确保科研经费被高效、安全的运用,这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伴随医院当中科研经费整体规模不断增长,经费来源日渐多元化,各类科研经费有着不同的报销规定,而且科目运用也不尽相同,致使科研经费方面管理变得非常复杂。如果医院并未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那么会导致科研经费被浪费,导致医院资产不断流失。而且,近些年来,频频发生问题式科研经费这类事件,经费管理逐渐被政府以及社会重视,对于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逐渐增多。所以,医院应当注重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这项工作,把科研经费对应的预算管理当作财务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不断提高医院整体科研水平,促使医院持续发展。

三、医院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期间现存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少全面性

如今,尽管多数医院可以正常的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然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局限性,预算管理缺少全面性这个问题非常显著。第一,很多医院都没有重视科研经费方面的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同时对科研经费方面的预算管理整体认识非常有限,致使预算管理仅关注了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第二,多数医院依然继续沿用着以往管理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实际管理期间会产生一些留白现象。当预算管理具有的全面性不高之时,重视管理制度的构建,轻视预算执行;重视预算执行而轻视费用具体运用分配这些问题就会出现。除此之外,管理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机械性之时,极易导致预算管理存在局限性。

(二)执行效果比较差

多数医院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期间,并没有对于执行事宜加以有效控制,预算管理缺少规范性。尽管在预算制度构建方面做出很大努力,有些医院甚至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体系当中添加了科研经费有关预算管理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执行期间,依然无法切实落实。这个问题的出现和预算指标难以较好量化、细化存在很大关联。当医务人员对科研经费加以运用之时,自然很难受到预算的有效指导以及规范。而且,多数医院没有确立和科研经费有关的预算执行的管控机制,导致预算管理看上去在正常进行,然而综合管理的规范程度较低,没有把预算使用和科研成果进行联系,致使科研经费方面的预算管理没有有效支撑以及保障机制。

(三)管理缺少有效评价

当前,很少有医院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进行全面并且有效评价,预算管理有关活动进行开展期间,通常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看上去比较稳定的管理体系其实包含不少问题。比如,最近几年,武汉市某一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整体规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进行预算管理这项工作期间,所用方法发生调整变化。医院知识机械的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尽管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然而也很难有效提高预算管理这一能力。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缺少有效评价。就实际情况而言,医院是在以往理念以及方式方法这一基础之上对科研经费进行的预算管理,无法有效评价实际管理状况,只能机械的进行预算管理,但管理效果并不好。

四、信息时代下医院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把信息技术当作依托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如今,医院除了要积极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之外,同时还需把信息技术当作依托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进而促使预算管理整体有效性逐渐提高。比如,长春市某一三甲医院自身非常重视科研活动,每年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在总经费当中都高达9%。为对这笔庞大经费实施科学预算管理,医院于2017年构建全面预算管理这一体系,同时在这个体系当中添加了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有关内容。该医院凭借购买的专业化的财务软件,对包含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的多想预算管理实施信息化调整,在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当中个融入信息技术。最近几年当中,该医院的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这一目标和实际达成之间差异率基本上控制在3%之内。鉴于此,其他医院需要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之上实施信息化的建设,把预算管理实际效率与全面性提高进行联系[1-2]。

(二)强化预算执行期间的监督工作

医院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期间,需强化预算执行期间的监督工作,以免预算管理这项活动变成带有明显形式感的管理活动。医院在在强化预算执行方面,需发挥出信息技术具有的作用。比如,南昌市某一大型医院就专门成立预算执行这个小组,主要对包含科研经费有关预算在内的很多预算执行实际状况加以管控。对科研经费方面预算进行执行监督之时,该小组创设了信息化的监督平台,同时把科室当作单位,对于科研经费的具体消耗状况实施全程记录,所有科室全都需要在内部针对科研经费的具体运用以及执行事宜实施自我监督。借助实时展开的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情况的监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下发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有关要求这种形式,给科研经费方面的预算管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额外保障,有效提高了医院在科研经费这个方面的预算管理这一能力。

(三)通过大数据评价管理状况

实际上,针对科研经费方面的预算管理实施有效评价非常必要,尤其是在多数医院对于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非常僵化之时,把大数据当作依托来对科研经费实际预算管理情况实施数据分析形式评价,这样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具有的精准度。具体而言,医院可对以往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的实际状况展开数据分析,同时通过分析管理目标和实际之间具有的差异率,对既有管理模式以及方式方法的运用状况加以评价。而且,在此基础之上,医院还需把按照不同科室以及人员在经费方面的总量大小对管理重点重新进行调整,保证管理策略可以和实际情况相吻合。此种通过计算机展开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到广泛运用以后,医院当中科研经费方面预算管理成效有了大幅提高[3-4]。

(四)构建线上报销系统

医院还可构建网上报销这个模块系统,当项目审批以后,可以到财务部申请报销。财务部通过网络数据对消费信息进行查询[5]。而且,为提高工作具有的便利性,医院还可让报销人员自主登录网站,进行自动化报销,当输入信息以后,系统可以按照信息内容进行自动提示,进而对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结论

综上可知,不同规模以及类型的医院除了要对科研经费实际预算管理这项工作加以重视之外,同时还需保证管理活动能够切实贯彻以及落实下去,以免先进的管理理念流域形式,难以取得较好成效。如今,多数医院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期间都存在着管理缺少全面性、执行效果比较差以及管理缺少有效评价等问题。为此,医院需把信息技术当作依托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强化预算执行期间的监督工作,同时通过大数据评价管理状况,进而让科研经费有关预算管理的措施变得更加可行以及科学。

参考文献:

[1]公立医院科研经费高效管理和使用[J].王爱青,关婷,毕春梅,田园.中国医院.2016(06).

[2]刘旭刚,邢珂铭.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4).

[3]高校国家科技主体计划项目经费管理问题探析[J].王薇.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第2篇

1.1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领导人认为国家专项经费可以与企业其他资金一起统筹使用,只要没装进个人腰包就没问题,不认为国家对专项经费管理的要求是正在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机会,所以在科技项目具体实施中,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的要求不闻不问,导致大量科研工作审计时无法分清哪些地方使用的是专项经费,哪些是自筹经费。

1.2预算开支范围无法囊括所有费用支出

为了保证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和项目顺利开展,国家不断修改完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开支范围和核算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完善。但是,项目实施的实际总是与预想有一些偏差,即便考虑得再周全也很难预计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往往预算的开支范围不能囊括实际的费用支出。

1.3立项与项目实际实施有时间差,立项前期费用不能进入项目经费

众所周知,国家科技项目立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从准备至立项至少都会经历1年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能争取到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大部分企业都会在立项前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基本上项目在实验室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时才有可能取得立项,而这部分前期投入根据目前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是不能调整进入专项经费的。

1.4科技项目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

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技项目的立项、资金争取,企业对其考核只注重争取的项目级别、数量、到位多少经费等方面。所以,为了争取到高级别的项目,争取到多的专项经费,科技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经费预算的审核、使用管理,对课题组申报的项目资料、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书等审批不严。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参与不足,造成非财务人员编制的经费预算科学性较差,从而出现有些科目经费不够,有些科目经费又出现冗余的情况。

2加强管理的建议

通过反复研究国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认真学习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吸取一些企业退回国家专项经费的教训,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国家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2.1预算编制尽可能科学合理,严格经费调整程序

一是要认真学习理解国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理解吃透办法的核心,确保预算编制的政策相符性、目的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二是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不断提高测算的精准度,不能拍脑袋、估比例,只预不算。比如材料费预算时,应该严格测算材料最少使用量、一般材耗,调研市场价格,据实进行预算。专家咨询费预算时严格按照国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测算好可能需要专家提供咨询的内容,专家咨询的形式、时间、次数,邀请专家的职称等,在标准范围内据实预算。设备费预算时,把握重要性、必要性和现有仪器设备升级改造的可行性、社会资源共享的可能性等原则,对确需购买的设备做好市场调研,尽量保证预算的准确性。三是严格经费调整程序。由于预算与实施的时间差和预算的不可预知性,专项经费出现调整在所难免。在总预算不变的前提下,对国家允许调整的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如需要调整,课题组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企业的计划、财务、科技管理等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或在中期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预算一般不予调增,需要调减时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予调整。

2.2做好立项前后国家专项经费的调整工作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电子系统进行会计核算,一般跨年度核算凭证无法进行调整,但当年的核算凭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如果项目立项和相关费用的发生在同一个年度,可以考虑进行费用支出渠道的调整。当然这样会给核算工作造成一定麻烦,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2.3理顺管理关系,提升经费管理水平

科学理顺课题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的经费管理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提升经费管理水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科技管理部门要组织好课题组、财务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立项、经费预算和合同签订工作,提前测算好经费来源渠道、各科目预算数,监督项目经费使用。财务管理部门在配合做好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的同时,完善经费管理和核算制度,单独按项目设账,做好独立核算工作。课题组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要服从制度要求,服从管理大局,严格执行预算,及时报账。需要进行经费调整时按要求和程序进行调整。总之,课题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各司其责做好工作。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研管理经费;监管平台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而与此同时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为响应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杜绝科研经费管理漏洞,提升科研经费投入效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对经费制度、管理理念和监管手段等多方面的改进,于2009年在全校推广使用了经费监管平台。此系统提供信息化的监管平台,从预算监管、执行监管和经费公开等方面为经费合理使用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本文将对此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结构进行全面详述。

一、财务经费对接科研经费监管的前提

必须实现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系统对接,只有科研和财务实现系统的对接,才能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财务经费严格按照预算使用,杜绝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科研腐败现象发生。

(1)经费预算监管

通过经费预算控制系统可对经费报销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所有的经费必须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配。如预算经费需要变更,必须提交预算变更申请,经经费来源部门审核后方能生效。预算控制系统可从根本上杜绝执行预算和批复预算存在偏差的可能,杜绝执行预算不在批复预算范围内的可能。预算执行和任务进度不匹配与当前经费拨付的现状有关,在经费及时拨付的前提下,可通过经费执行进度预警来督促科研人员经费的及时使用。

(2)预算科目定义

针对不同来源的项目设定不同的预算科目,并按照经费来源部门的相关经费管理规定,设定每个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比例,实现对不同来源项目预算的监管。

(3)批复预算科目和执行预算科目关系对应

针对项目立项的批复预算设定对应可报销的执行经费科目,可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设定其独有的预算执行科目,各项目类别均可结合来源部门的经费管理规定和校内经费执行科目进行关系对应。见上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

(4)经费报销经费报销时,根据经费报销的科目自动匹配批复

预算科目,获取批复预算科目上剩余经费金额,根据预算科目的设定,自动计算各批复预算科目经费的可超金额,保证经费报销金额在预算设定的合理超出区间内执行。

二、经费执行监管预算监控

可从根本上杜绝预算的违规使用,然而在预算按规定支出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保证经费执行进度的合理性,避免结项突击花钱等现象的出现?如何降低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任务执行进度的偏差,进而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为此经费执行尽管应运而生,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经费执行监管平台了解各类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结合经费预警功能,督促科研人员按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进度,提高项目的按期结项率。

1.项目经费执行进度监控

可针对项目分类和项目的立项年度有针对的展示特定批次的经费执行情况,针对特定批次的项目可进一步的钻取数据,显示该类项目每个预算科目的经费执行进度。针对存在问题的立项批次或预算科目可查看相应的每个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经费执行预警经费执行过程中存在经费执行进度落后

任务执行进度、项目结项经费未执行完成、经费执行完成项目未结题等情况存在。为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顺利结项,系统可针对不同类型经费执行情况设定相应的信息预警,督促项目负责人使用经费、加快任务进度、准备结项材料等工作的推进。

(1)经费执行进度预算在项目计划结项日期前特定时间范围内,核查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如经费执行进度低于额定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2)经费完成未结项预算经费使用完成后,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发送结项预警,提醒负责人准备结项材料办理结项手续。

三、结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经费监管体系包括预算监管、执行监管和经费公开等几个方面,在六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用户体验。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将不断响应上级的管理要求,收集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地改进和扩展,以达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与时俱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60-61.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第4篇

1.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的含义

1.1零余额账户的概念零余额账户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来,财政实行国库集中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制度下开设的一种账户,它包括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它与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设的国库单位账户相配合,构成财政资金支付过程的基本账户,财政资金的收入缴库和支出核拨均通过单一账户体系进行[1]。在这种单一账户支付体系下,财政对预算单位的预算拨款只是下达一个用款额度,并不是实拨资金,并且由银行监督管理。财政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付,财政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对实行直接支付方式的预算单位的支出,财政将直接向商品和劳务供应方支付款项,对实行财政授权方式的预算单位,财政将用款额度下达到单位在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中,预算单位在额度中申请支用。

1.2财政实行零余额账户政策的用意对财政而言,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通过国库单一银行账户体系来完成,这种支付制度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原来分散支付下的预算资金拨付方式和程序,采用一种直接形式的拨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财政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增强了单位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保证了从预算分配,资金使用,资金拨付,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的账户全过程都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剖析

2.1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及性质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财政性拨款,按来源不同分为中央科研经费拨款、地方科研经费拨款,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归国留学基金、省(市)科委、各部委、厅、局级科研经费等。(2)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获批的科研项目经费,经有关部门的批准或合同约定转拨到高校的项目经费。(3)高校自主预算安排的科研基金横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协作等服务而获取的具有创收性质的资金收入等等。随着高校科技工作和社会各界科技合作的逐步增强,科研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已越来越高,并且形成了纵向科研经费专项化,横向科研经费多元化的新格局。

2.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失科研经费的取得往往要通过立项、申报、批准、项目下达、实施、结题等多个环节,时间跨度较长,一般都在一年或几年以上,伴随此过程的经费管理也要通过预算,批准预算,经费下达,支用,决算等多个步骤。就高校内部管理上来看涉及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系)部门及课题组成员。很多高校还将科研成果与履职考核、教学考评、职称评定、绩效奖等挂钩,涉及的管理部门更多,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这些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相互之间很少沟通配合,比如,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成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把管理和责任全部推向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也没有把考评情况及时反映给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管理缺乏统一性,制度没有约束力。

2.3科研经费编制不科学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重立项,轻预算,项目经费编制不科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2]。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研成果转化等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带来的问题是课题负责人全权管理、指挥实施课题一切活动,包括项目经费的预算、支用等;由于高校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知识储备不足,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楚、不重视,因此,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科研人员没有正确的经费预算,完全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的预测划分,审批机构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造成课题经费的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把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多少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师的重要指标,与关键岗、重点岗、职称评定等紧密相连。受利益驱使,科研人员想方设法争取项目,他们注重立项、申报,并不注重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审批单位在审批时主要注重上报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前期研究成果、学术积累及项目名称等,并不重视上报项目的预算编制。

2.4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支出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审批实行项目组负责制,即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自行计划开支。而有的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项目的资金是自己通过课题申请争取到的,只要能够按照立项单位的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按照规定缴交各种税费和学校管理费用后(有的高校根本没有上交这些费用),其余资金就可以完全由个人支配,至于是否按照项目预算要求的范围和内容使用,则不是什么问题。因此,科研经费在使用上存在随意性,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支出存在不合理开支。由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标准很难界定,学校对于用在人员经费、差旅费、招待费、礼品费等相关费用上的支出比例没有具体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在具体审核时不好把握,只要票据合法均予以报销,使得这部分费用在科研经费中的开支比重日益增加,而真正用于科研研发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等所占用的比例较低,致使支出结构不合理。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不自觉地去开具一些不是用在科研项目方面的发票报销,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第二是项目结题不结账。高校科研经费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项目完工“结题不结账”,即科研项目完成后,已下达验收评估通知,但在项目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对项目资金超支还是结余没有结论,更有些项目组对原先预支的项目经费长期不到财务部门作结算处理,使项目经费长期处于预付款科目之下,造成学校资金结余虚增。导致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主要原因是现有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首先,课题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造成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太大。为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其次,项目组对财务预支的科研经费使用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特别存在结余时更是长期拖着不来结账,形成结余资金长期挂账状态,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是资产不共享,使用效益不高。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项目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都归属于课题组成员或项目负责人。许多科研人员认为这些资产应该项目组独享或视为私有,项目结题后也不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固定资产仍然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甚至有些人员工作调动时,也不办理资产移交,物随人走。对这些资产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难以发挥其使用价值,效益不高。

3.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近年来,国家财政推行了五大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财政实行单一账户支付体系制度开设的一种账户,规定实行授权支付的单位全部财政性资金的拨付都必须通过该账户进行,这种单一拨付账户对资金来源逐步多元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对项目科研经费更为突出。

3.1支付程序繁琐复杂,审批环节增多按照单一账户管理的要求,平时财政只对高校经费下达一个用款额度给银行,不是实拨资金,并由银行在下达额度范围内先行垫付,然后再与财政国库清理结算。如此规定,高校在使用国库资金时,必须按照用款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局申请用款额度,经审核同意后,再按两种不同管理方式进行支付,一种是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单位用款由财政直接替单位向商品和劳务供应方支付款项,另一种是实行财政授权方式的单位用款由财政将用款额度下达到银行开设的高校零余额账户中。这样的支付程序变得繁琐复杂,增加了审批环节,延迟了付款时间,增加了管理难度。

3.2与项目经费管理要求脱节,使高校财务管理走入自相矛盾的“怪圈”实施零余额账户支付后,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或是授权支付方式,所支付或下达银行的资金均只是一个用款额度,不是实拨资金,并且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里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按照国家财经相关规定,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3]。然而,科研项目实施计划是按年度进行,有的项目需一年,有的跨几个年度,并且按项目进度使用资金,其操作过程也很复杂,如金额较大的科研项目经费在使用时要通过项目认证、政府采购、招投标、审计、验收等多个环节,完成这些过程需要很长时间,通常超过一年或几年。同时项目经费申请批准实施时间与项目经费批复下达时间相隔较长,一般项目申请批准时间是在上年的9月至10月份,而下达经费批复文件在当年的10月至12月份,时间间隔长达一年多。在这一期间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高校要按项目批准实施时间进行项目实施而无项目经费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是到年终下达的项目经费来不及支用而被注销(年终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按规定要注销,待下年申请后才能使用)的现象。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按财务管理规定,在项目未完成之前,又不能把所有项目经费支付给对方,并且由于种种原因(项目组织者长期不来结算,课题结题不结账等),部分资金只能作为预付处理,挂在预付款科目上,年终高校账务上没有形成事业支出。基于上述原因,实行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后,高校科研经费的结余数额越来越大,年终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一方面是基本支出出现入不敷出,事业基金出现赤字;另一方面高校的专项经费存在大量的经费结余而被注销,使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入自相矛盾的“怪圈”。

3.3项目经费下拨滞后,影响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经费下拨具有滞后性。首先,项目计划批准实施时间与项目经费批复下达时间相隔一年多,造成实施计划批准后开展的很多工作没有资金支付,项目实施组也没有更多资金垫付,很多按进度需要完成的工作难以完成;其次,年终被注销的金额,下年度还要通过申请、审批、文件下发、资金下拨等多个环节,一般在下年五、六月份才到账,科研课题上半年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3.4项目负责人对改革的不认识,产生对财务管理质疑科研项目负责人多数对账务管理知识不太了解,对财政实行的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资金管理模式上。他们认为财务就是应该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认为科研项目实施计划一旦批准实施,财政就应尽快下拨项目资金到学校账户上,学校财务部门对项目实施支出费用应立即支付,这样才能保证科研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这种观点从协调的角度看是对的,比如一台大型机器运转时各个零部件应协调工作才能使整个机器进入很好的工作状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财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内部,学校外部,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财务部门不可能去决定学校外部的事,也不可能不按规章制度办理,然而,有的项目负责人根本不理解,认为财务部门工作没有做好,甚至认为是在刁难,对学校财务工作产生质疑。

4.创新适应零余额账户拨款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4.1加大对财政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高校大部分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了解较少,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不熟,特别科研项目人员对科研经费需要按专项资金管理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对经费具有审批权或被赋予了部分审批权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处,二级学院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要求也了解不多。由于这一现实的存在,使高校财务管理难度加深,造成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理解在所难免。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零余额账户体系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及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相关人员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既要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又要遵守财务相关制度的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质疑。

4.2建立适应财政改革的高校科研经费综合管理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经费来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支出管理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特别是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情况复杂,支出和使用管理不规范,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时间跨度较长,以及财政拨款体制改革给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认真思考,制定适合高校多部门共同管理的、适应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的,能推动高校科研持续发展的综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4.2.1明确管理职责职责分明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中必须明确高校内部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职责,才能保证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科研处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以及科研项目实施的管理过程,有责任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包括做好科研经费收支的核算工作,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宣传,解释相关财经法规,要求项目负责人按财经法规使用科研经费,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时清理,反馈给科研处及项目负责人;纪检审计部门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相关要求使用资金,特别对长期结题不结账,甚至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科研经费的行为要严肃处理;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上级和学校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相关责任。

4.2.2完善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要协同配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并不断完善。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充分论证,核实项目成本,认真编制预算;在项目实施阶段应根据项目预算,保证项目开支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项目结题阶段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结题三个阶段中,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各负其责。立项阶段,相关部门(包括科研处、财务处、纪检审处、项目组)要对立项项目充分论证,既要重视项目立项,也要重视项目的预算,对立项项目的审核,不仅要强调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金额,更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纪检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以项目预算为依据,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纠正,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实施组要认真按照要求组织实施,并且接受相关监督检查。项目结题阶段,相关部门要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对科研经费使用实施有效监督,防止违规现象发生,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特别对长期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惩处规定,保证项目经费结账工作的时效性和规范化。

4.2.3控制开支范围,推进成本核算科研经费的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开支范围,进行成本核算是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另一方面,要推进科研课题的成本核算,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课题的成本,特别是对开展科研课题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水电费、实验耗材、实验设备、固定资产损耗、科研人员经费等相关费用,应该按科学合理的比例分摊。这样既能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科研经费中存在隐形支出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应引入成本核算机制,严格控制开支范围,进行成本核算,提高科研效益。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第5篇

一、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

(一)完善市级科技计划及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新设立的市级重大科技计划以及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项,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报请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或市政府决策。

(二)建立市级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部门年度重点科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分散和浪费。

(三)加强对县(市、区)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构建全市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联合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二、优化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四)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建设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公共科技活动。

(五)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优化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市级科技计划经费。主要支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

——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维修和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

——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从事科技研究机构的运行保障,结合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公益性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市属社会公益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环境科学、计量检测、农业等社会公益专项研究。

三、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推动产学研结合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市级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应当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建立健全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七)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财政的原则,主要用于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式补助、后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四、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八)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以及重大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九)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全面实行网上申报,逐步推行网上评审,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

(十一)建立全市科研项目数据库。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条件下,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同时,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全市科研项目的信息。

五、强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十二)建立和完善市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

(十三)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层层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健全科研项目经费报账制度。

(十四)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管理制度。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市财政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不得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十五)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财政科技经费监督体系,建立对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