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精选

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越是喜爱课外阅读,写作水平就越高。《教学大刚》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内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知识丰富,提高写作水平。目前,多数学校没有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统一的阅读指导,对课堂教学研究得较多,对课外阅读的研究几乎很少。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最富有好胜心、进取心,学习兴趣很浓,我们应从有兴趣入手,向乐趣、志趣发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在阅读中,我时常采用表扬、鼓励、比赛等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阅读。比如,每当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我都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的欢乐,这样一来不光是这个学生感到光荣和高兴,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激情,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

2.拓宽阅读面

有些老师要求边读书边做笔记,这种做法当然好,但如果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写一点东西,那实在是太烦了,反会影响阅读兴趣。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只要不是坏书,只要学生有兴趣,读也好,似读非读也好,日积月累,各方面的知识沟通起来,形成迁移的能力,量变总会发生质变。当然,有时可以适当点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课堂上理解词句、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的能力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律,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比如学过《乌鸦和狐狸》一文后,要求学生课外搜集阅读童话故事;学过诗歌后,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成语故事,浅显易懂的诗歌;学过《詹天佑》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后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并做读书笔记或写出一些内心的感受。

3.教给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老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经常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方可自学。首先,教师要上好自学方法课,进行阅读方法简单训练。如怎样查字典,怎样划分段落层次,怎样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怎样概括和总结课文,并进行严格训练,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法,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吸取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为学生的自学方法。最后要教给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方法。如对一篇课文,必须从读懂全文入手,理清文章思路,再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细读深思的自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4.处理好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关系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2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接受信息)、写作能力(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改革切入点

1、课前查阅搜集资料。

2、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三.实施要求、方法、途径

(一)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练习查阅的习惯。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如上网、去图书室、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二)阅读教学

1.课堂阅读教学

突出以读为主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本训练之一,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动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

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

(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3).调动情感参与,深化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2,课外阅读

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

课外阅读,重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分阶段作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按每学年40个标准周计算(两学年80个周,以下相同),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100字左右。第二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700字左右。第三学段,《标准》就阅读总量作了大幅度的提升,规定不少于10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在1800字左右。当然,上述日平均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受识字数量,阅读能力、兴趣,文本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呈“波浪"状推进,这些都是正常的。《标准》除了在阅读数量上给出了具体要求外,还就阅读兴趣、习惯等综合阅读能力的形成分年段作了一些要求:低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使用普通话,一年级时能由图读文,二年级时学会默读并在阅读中尝试积累。中年段除了“普通话”、“默读”等基本要求外,还要注重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领悟。高年段则在中年段的基础上,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注重了阅读速度的培养,并强调了阅读的选择性,提倡广泛地应用现代资源“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单从数量的安排上看呈递增状,所以我们在内容的确定上也应有个层级性。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适宜从简单的趣味性的配图注音读物开始,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每天一则小故事。阅读的内容以童话、儿歌、民谣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篇幅力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画面的设计要求鲜艳、漂亮、直观。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应逐渐由“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注音读物过渡到纯汉字读物。内容应以童话、寓言、浅显的古诗文及反映儿童生活的现实作品为主,同时,我们还要更新阅读观念,适当指导学生浏览(含视听)有关的新闻媒体,把阅读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倡学生订阅或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报,并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对于尝试阅读长篇小说的学生,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对于学生阅读不适合的课外书籍时,应给予引导,切忌方式简单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确保学生健康地进行课外储存。,至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既可依托学校的图书室,也可向当地的图书馆去借,当然更要发挥学生家庭藏书的功能。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桥梁。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亦如此。首先校内要开设好阅读指导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的品质。其实,有些课外阅读内容本身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学习了《景阳冈》,安排学生尝试阅读《水浒传》……。第二,自读与交流相结合,课外阅读虽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一周一次的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有话可言,而未读或少读的则有口难开;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体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益性循环,又促使客体对相关文章或书籍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三是通过交流,能澄清一些较模糊的认识,引导学生健康的读书和读健康的书;四是通过交流,一些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能得到张扬。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交流的机会,从量到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把握课外阅读的状况,以便指导和调控。第三,课外阅读要讲究因材指导。,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读有所获。总之,课外阅读,既要保证一定的阅读总量,又要通过对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资源的深刻领会与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形式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必须完成三至五项学习活动。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越是喜爱课外阅读,写作水平就越高。《教学大刚》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内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知识丰富,提高写作水平。目前,多数学校没有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统一的阅读指导,对课堂教学研究得较多,对课外阅读的研究几乎很少。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最富有好胜心、进取心,学习兴趣很浓,我们应从有兴趣入手,向乐趣、志趣发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在阅读中,我时常采用表扬、鼓励、比赛等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阅读。比如,每当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我都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的欢乐,这样一来不光是这个学生感到光荣和高兴,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激情,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

2.拓宽阅读面

有些老师要求边读书边做笔记,这种做法当然好,但如果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写一点东西,那实在是太烦了,反会影响阅读兴趣。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只要不是坏书,只要学生有兴趣,读也好,似读非读也好,日积月累,各方面的知识沟通起来,形成迁移的能力,量变总会发生质变。当然,有时可以适当点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课堂上理解词句、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的能力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律,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比如学过《乌鸦和狐狸》一文后,要求学生课外搜集阅读童话故事;学过诗歌后,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成语故事,浅显易懂的诗歌;学过《詹天佑》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后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并做读书笔记或写出一些内心的感受。

3.教给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老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经常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方可自学。首先,教师要上好自学方法课,进行阅读方法简单训练。如怎样查字典,怎样划分段落层次,怎样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怎样概括和总结课文,并进行严格训练,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法,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吸取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为学生的自学方法。最后要教给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方法。如对一篇课文,必须从读懂全文入手,理清文章思路,再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细读深思的自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4.处理好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关系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方法落后

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学生的阅读积累少,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阅读环境欠佳

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电子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广。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影响更大,有的学生甚至沉迷于这些电子产品,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阅读质量欠佳,难以满足学生课外知识学习和作文素材积累的实际需求。

(三)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滞后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所占的比重较低,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能够起到的影响有限。在某些学校,虽然也建有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教师并没有应用新教学方法来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只是在学生寻求帮助时,才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应对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要想将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必须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强化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是以学期为整体,以周为基本单位,在明确作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衡量课外阅读活动效果的标准。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分解,不能单纯为提升阅读效果而增加阅读量。此外,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适当拓展参考书目的范围,而不是局限于名著。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对课外阅读实效及写作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应当借助各种条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学生在自习课堂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尽量避免学生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学生在自主进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尽量给学生以细节方面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课外阅读情况,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家校合作平台,分析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课外阅读水平。

(三)转变教学形式

转变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形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分析的答案是开放式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阅读材料,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摘抄好词好句,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积累,并且将自己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四)分享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5篇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基于自身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读本,理解读到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和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充分有直接关联。为了让学生读的过程更加轻松高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悦读。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选定相应的阅读范本,让学生明确阅读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TheRailwayChildren这本读物。这个故事一共有九个章节,如果在每个章节的阅读中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方法,并且投入同等精力,这显然不是合理的方式,还会让学生感觉阅读的压力较大。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章节采取差异化的阅读策略。有的章节可以利用“扫读”来快速获得特定信息。比如,在阅读第一章节“HowItAllBegan”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扫读”前先确定需要寻找的信息,可以是时间、地点、名称和数据,先思考它们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可能会出现在这一章节的哪一部分,然后再进行寻找,快速且有效地找到信息后,其余内容可以快速浏览。这个阅读过程是为了将学生迅速引入故事情境中,丰富学生对于整个背景内容的了解,学生会认识到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其中有哪些关键人物等,为后续的阅读提供铺垫。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略读”和“细读”的方法,对于有的章节内容,不能仅仅依靠扫读完成,要让学生更细致地去阅读。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会让学生阅读时重点清晰、方向明确。这可以消除学生阅读时的很多潜在障碍,让阅读的推进更为顺畅,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体会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非常重要,这会是让学生读的过程更加轻松,并且加深学生阅读的理解与体会。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觉得课外自主阅读难以推进,或者是感觉到阅读过程的乏味,是因为学生阅读的习惯不良,文本阅读的连贯性不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AliceinWonderland这个故事的课外阅读为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将悦读融入课外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状况,在给学生提出课外阅读任务后,随之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不懂的生词可以做标记,不要马上查字典,可以读完段落乃至篇章后加以推断,实在不懂再来查找字典等。考虑到这个阅读范本是一个典型的童话故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读完每一章节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故事内容,或者是写一段简短的总结。这些都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体现,这些习惯既能够辅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也是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学习依托。

三、构建开放性的阅读评价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