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精选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唐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学习目标:

1、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4、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5、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类别和任务:

1、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4)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调入教师培训期为一年,期满经考核不合格者延长一年培训期。

2、教师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程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突出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培训要求: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5年内累计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学校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规定,每年将教师岗位培训情况进行记载

3、骨干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25名骨干教师,其中的部分教师将分别参加省、市级培训。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全区乃至全省和全国较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科研专题、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

4)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培训要求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要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

学校积极向市、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人选,并保证骨干教师按时参加培训。

4、计算机全员培训

1)培训对象: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和有关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部分教师具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培训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3)培训要求:学校先全部轮训,培训结束后,接受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核验收。

5、提高学历层次培训:

1)培训对象:已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

2)培训目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教学计划》要求对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育。

4)培训要求:今年,我校教师达到专科水平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提高学历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助学自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课程班以及教育硕士的学习。

五、继续教育的方式

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平均每年不少于48学时。本着统筹管理、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集中培训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每年要组织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校每年组织不少于18学时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把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每年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区继续教育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切实搞好校本培训计划,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要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本周期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条件保障

1、依法治教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2、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学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条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期间,仍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实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继续教育证书》是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凭证,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使用与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能参加职称评聘,不能续聘教师职务。

4、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

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实验课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县市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5、保证继续教育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负担。

6、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开放高效的培训系统。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使站全体工作人员普遍受到教育,提高对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危害性的认识,守法、诚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使市场环境继续净化,公平竞争原则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畜牧业发展环境,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作重点

重点治理对20*年以来发生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开展自查自纠,同时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具体内容如下:

1、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2、在物资采购和工作行为中,给予或收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3、其他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4、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5、工作人员利用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从中谋取私利的问题。

四、自查自纠工作的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中旬-5月底)。认真组织全站工作人员学习我市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文件,把握政策要求,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开展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全站工作人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自我检查纠正阶段(5月初-9月底)。各科室对照本《实施方案》自查自纠的主要内容进行自查。要求坚持原则、严肃对待,认真开展自查,做到不掩不盖,实事求是地反映自身存在的问题。站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可运用审查营销费用、营销项目,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要查找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查找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重点岗位人员的问题。查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进行纠正,对突出问题要坚持原则,依法依纪、实事求是的作出处理。

(三)集中整改阶段(10月)。对自查出的问题,要认清危害,找准根源,认真整改。站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纠风工作,拿出有效纠正办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要落实整改责任,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四)总结评估(11月)。站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自查自纠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从严处理;对只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自查自纠流于形式的,要督促其尽快复查;复查仍不认真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自查自纠工作完成后,要向局纪检部门报告。

五、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各科室要按照“坚持严格执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宽严相济,惩处与保护并重;坚持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积极协助站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要广泛动员群众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行为,鼓励我站内部人员和其他人员主动举报投诉。站设立举报电话(*),对发现的的商业贿赂问题,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予以查处。

要重点查处在商品交易、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物资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处工作人员在商业活动和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过程中索贿,受贿的行为。

六、切实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第4篇

1叙事医学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人文课程,引导学生从人本主义角度学习这门课程,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未来成为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丽塔·卡伦于2001年提出,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郭莉萍教授将该概念引入国内[1],它是指具有叙事能力的医生提供的具有人道主义,且有效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模式[2]。本文在叙事医学视角下探讨医学心理学教学策略的作用与意义。

(1)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人文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生培养方式。叙事医学将医学人文以行为的方式表达出来,协调了人文与技术、医生决策与患者感受之间的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医学生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素质教育,对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优化其诊疗思维,使其不断反省诊疗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成为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知识型训练的补充,有助于丰富医学实践经验。医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叙事医学训练强调专注、再现和接纳,注重由变化串联而成的事件时间顺序,叙事医学强调临床事件的因果关联及具体变化,为传统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实践工具。(3)促进学生养成反思意识,改善医患关系。叙事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通过问诊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医患沟通,使临床医学更富人性与温情。

(4)弥补医学教育的人性缺失,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叙事医学本质上改善了未来从医者的观念,使其工作态度及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医学生学会用叙事性的语言书写病历,其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及遭遇,帮助医务工作者审视自身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叙事就是对于故事的描述,叙事医学指有能力认知、消化吸收、理解他人的故事和困境,而且采取相应行动[3]。正如丽塔·卡伦所言,医学人文是可以说的概念,而叙事医学是可以做的事情[4]。叙事医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医患关系中主体角色的转变,患者要参与其中,主角不只是医生;二是治疗的对象是全人,不仅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有心理上的痛苦,最终实现尊重患者,医患一体,共同面对疾病,医生和患者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结合叙事医学理念思考医学心理学教学思路如下。

(1)优化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重点是围绕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的理念塑造,在教学实践中,协同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优势及联动作用,改善传统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

(2)丰富情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领悟好医生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通过职业角色赋能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医学职业信念,为今后能成为有爱心、有道德的医生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

(3)内化行为,指导“怎么样”的问题。从个体、整体、系统多层面、多纬度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整体医学观念,培养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学以致用的内在动力,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3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路径

(1)结合教学大纲,讨论叙事医学视角下教学内容框架。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可分为9个部分:绪论、心理学基础、心理发展、心理评估、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心理干预、患者心理、医患关系。按照叙事医学的视角,将教学内容整合为5个专题:叙事医学视角下的医学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基础与心理发展、心理评估与干预、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针对每个主题搜集教学资料,包括文学作品、案例、视频片段、临床病历等。

(2)根据教学内容,探索叙事医学视角下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结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教学方法。根据搜集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在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境中,比如医患关系、医患沟通、临终关怀、情绪管理等,归纳方法(案例分析、观影体会、角色扮演、平行病例书写、分组阅读等)。所有方法都围绕专题按照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展开,即关注、再现与归属。

(3)以模块为单位,形成叙事医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内容结合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再现与归属)设计教学方案,运用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解决自身及未来职业角色中面临的问题。选择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问题,转换身份,以患者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行为层面的解决策略。具体步骤:课堂讲授阶段,教师通过引入故事、案例呈现、观看视频等形式,从患者的角度说出该病的症状和对生活造成的困扰,从医生的角度关注患者心理,目标是由内及外,关注患者,倾听患者的故事,注意患者的情绪;医生通过查体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接受患者看似与症状毫不相关的“抱怨”,通过共情再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压力;最后是患者和医生的感悟,医患之间建立关系,患者真诚地感谢,达成归属目标。

(4)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学生叙事医学实践能力的差异。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平行病历分析3个渠道,定性与定量数据交叉运用、相互支持。使用南京医科大学开发的初版叙事能力量表作为量化工具;采用统一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录音;整理分析学生的平行病历,总结共性问题,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5)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形成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思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未来需要整改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形成操作性强的叙事视角下医学心理学教学路径。

4存在问题与启示

(1)按教学主题及内容搜集意义深刻的教学资料,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建设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抓住知识要点,结合社会热点,收集文学作品、案例、视频、平行病历中的医疗冲突和困境、医患矛盾和问题等,有效融合医学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

(2)教学中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观,进而影响其认知乃至行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临床情境中,针对不同的叙事对象,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用直击学生内心的导入及讲授方式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争议性问题,对学生的启发及影响尤其深刻。

(3)综合多学科特点,拓展课程模块的学科领域。面向伦理学、生命教育、社会学等,结合临床实践,拓宽医学心理学教学思路,为现实医疗问题的解决带来多种可能,分析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叙事习惯、叙事方法和与叙事对象的关系。

5结语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受到高度关注,医生的专业性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人文关怀缺失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人文精神缺乏会导致医患沟通不畅,医患矛盾加深。而要解决医患关系紧张这一问题,则需要从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入手。

参考文献:

[1]郭莉萍.叙事医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J].医学与哲学,2020(10):4.

[2]岑珏,王道珍,李萍.叙事医学视角下的临床医学人文实践与思考[J].叙事医学,2019,2(4):260-263.

[3]刘联,蓝云.叙事医学训练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6):634-637.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叙事医学;家庭医生;社区卫生;人文关怀;家庭病床

随着基层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正在实践和持续探索中,而居家养老理念的传播,使得家庭病床管理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叙事”是一种以“讲故事”为代表的思维方式。近年来,“叙事”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以叙事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或叙事医学的文章显著增多。笔者尝试借助叙事医学的方法,在家庭病床的诊疗和管理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理念,弥合医患知识结构、对疾病认知和对疼痛感知方面的视域差异,实现医患共情和医患对话的视域融合。

1叙事医学发展和国内现状

1.1叙事医学起源

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丽塔·卡伦(RitaCharon)2001年提出,叙事医学指具备叙事能力以及拥有对医生、患者、同事和公众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主要用于探讨文学与医学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探讨文学叙事能力对于医学的积极意义[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丽塔·卡伦发现文学与医学实践存在着某种联系。她认为,技术日益复杂的现代医学是冷漠的学术学科,是以牺牲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为代价的医学[2]。叙事医学的价值在于通过疾病的叙事化将患者、疾病、病痛折磨联系起来,将生物学世界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疾病得到阐释而产生意义,通过将疾病置于生活语境中而赋予疾病以意义、重构患者的身份意识[3]。

1.2国内现况

在广泛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全人医疗”以及“鼓励患者参与”的社会背景下,国内部分医院开始探索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的有效整合[4]。以“叙事医学”“人文关怀”“家庭病床”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0年至2020年的文献。发现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22244篇,其中2019年有3080篇,说明人文关怀是学术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叙事医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622篇,其中2019年有208篇,说明叙事医学的理论研究近几年持续升温。以“叙事医学+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79篇,其中最多的2019年仅有24篇,没有检索到以“叙事医学+家庭病床”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显示学术关注度非常有限。王一方[4]认为,2011年是叙事医学正式进入我国的时间。当年,学术期刊上出现了论述叙事医学的原创性成果的论文,如《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叙事革命:后现代“生命文化”视角》[5]等。2012年8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开始了叙事医学的探索,医生们撰写了两份病历:一份是传统的医学病历,一份是有温度的叙事医学病历,开启了国内将叙事医学运用于病历书写的先河。医学实践表明,在医患沟通互动中,叙事无处不在。2018年下半年,随着安宁疗护在上海的全面试点,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开展了“安宁病房故事征集”活动,征集到两百余篇“叙事日志”文章,出版了《阳光下的告别》一书。通过对生命关怀医学叙事故事的赏析,探索其在医疗服务主体中推广的意义和体现价值的路径[6]。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十三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叙事医学》立项,标志着叙事医学和叙事医学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7]。学术界的一个共识是,学科的建立有三大标志,即大学教席、学术团体和专业期刊。根据这个标准,叙事医学在西方用了大约30年完成学科建构;可以乐观估计,中国内地医学界的这一过程会更加迅速[8]。

2家庭病床管理中叙事医学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地推进,如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和质量是当前基层医疗行业的关注点。引入以人文关怀为目标的叙事医学,成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亮点和突破点。通过研究叙事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能从情感上帮助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建立医者仁心的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1叙事医学和家庭病床服务

叙事医学指的是具备叙事能力以及拥有对医生、患者、同事和公众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是研究和教育叙事价值的一种医学方法。通过医者共情、沟通、有效倾听的专业能力,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而家庭病床是家庭医生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一项利民举措,主要服务于活动不便、长期病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失智的特殊家庭。近几年,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家庭医生对建立家庭病床的失独老人和建立家庭舒缓病房的晚期肿瘤患者尝试通过建立平行病历,运用叙事护理的有关技术———外化、解构、改写等,明显感受到家庭医生在家庭病床的服务管理中,以“共情”心理,更好关爱家庭病床患者,对患者在建床阶段产生明显的良性影响。

2.2叙事让全科医生从关注“健康因素”到关注“社会文化因素”

叙事医学就是用“讲故事”来实践人文关怀的新型医学,当家庭医生和服务对象开展叙事治疗时,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患者的健康状态,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健康故事,“故事”后面映射的是患者健康需求和社会文化因素。患者对健康和生命状态的不同诠释,会释放出不同状态的能量。而家庭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解构”,就是关注生命状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病床患者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失独老人对已逝子女的怀念、肿瘤患者对生命的渴望,都会影响到家庭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家庭医生运用适宜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真挚且有温度的关系。案例1:老年男性患者,82岁,家庭病床患者,上海本地人。自诉在口腔科拔除了右后牙的残根后,一直感觉拔牙处的前一颗牙有松动,怀疑医生操作有误而来中心医务科投诉。分析:调解员第一时间关注患者情绪背后的担心,联系了口腔科医生,分析了患者投诉的原因:由于患者说了一口上海郊区方言,沟通很困难。医生接诊后没有告知患者的整体口腔情况,只专注那颗需要拔除的牙齿。调解员用本地语言向患者耐心解释如下:残根后的那颗牙本来已经松动了,但由于那颗牙有炎症,暂时不适合拔除。患者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之后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这个案例,调解员使用了叙事护理理论中的“解构”技巧,发现了投诉背后社会文化的原因,也就是语言障碍造成的误解。家庭病床患者以60岁以上本地老人居多,一些年轻的全科医生与本地老人之间的言语交流存在一定困难,很容易造成误解。

2.3叙事让全科医生从关注“生理因素”到关注“心理因素”

家庭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学习和培训的全科医生,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经济、整体服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生。近年来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医生数量逐步增加,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同时,全科医生的心理关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共情”和人文关怀来感染患者[9]。案例2:女性患者,81岁,在家庭医生开具处方后想起自己鼻炎又发作了,于是询问:“医生,有没有治疗鼻炎的药?”医生回答:“我们这里没有治疗鼻炎的药物”。老人生气了:“这个药以前我在这里开过的,怎么会没有?”。医生不耐烦地回答:“以前开过的不代表现在还有,没有就是没有。”老人非常气愤,到医务科投诉医生。分析:对于这个案例,一般是按照院内医患纠纷处理流程进行调解处理。但是,从叙事医学的观点来看,程序化的简单处理并不能完全改变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负面看法。调解员让医生和患者面对面坐下,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理解话语、语气和身体语言带来的情绪和影响。医生察觉到刚才话语和语气给患者带来了不悦,当场向患者表示歉意,患者接受了道歉,双方很快达成了谅解。这个案例,调解员发现医生关注的重点是疾病和药物,而没有“关注”处于痛苦中患者的心理状态。这提示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全科医生的“共情”和人文关怀能力。事实上,不仅仅是患者,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同样也是受害者,也需要提供心理关怀。

2.4叙事让全科医生从关注“疾病状态”到关注“精神状态”

家庭医生对患者的关注,不仅仅在于患者的身体疾病,还在于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家庭医生的工作涉及身、心等多个层面,所以,家庭医生在开展家庭病床管理中应顾及患者的尊严。权威的医学关心治疗的过程是否合规,“人的尊严”在它的视野中易被忽视[10]。但家庭医生在开展家庭病床的诊疗中,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家庭,家庭医生通过叙事,可以看作是对患者或家庭的现况调查,患者或家庭的每一种状况都可能成为决定个体生命状态的决定因素。家庭医生开展叙事医学就是把患者的生命引向新的方向。作为家庭医生,不能只关心疾病的治疗,而应将力量放在改变疾病的发展方向、放在去创造精彩的幸福生活、放在去充分展示生命的内在本原并享受爱和喜悦上[11]。医学有着强烈的排他性,是一门专业性要求很高的科学。家庭医生不仅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还要在面对疾病时保持客观、冷静。通过叙事医学,让患者了解医生、了解医学,叙事医学在医患关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更能激发医者的人文情怀。医务工作者通过讲述亲身经历,让公众切实体会到人性的力量,尤其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生对待疾病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公众的情绪。案例3:“老陆,你去哪里了呀,我怎么都找不到你了?”“我就在你斜对面的房间呀,我没有走远,昨天不是还来看你的么?”“老陆,我想你了!你还好么?”“我也想你的!我很好,你怎么样?”这是中心家庭病床患者———87岁的曹阿婆和她的88岁老伴陆老先生在住院期间的真情对白。由于肺炎病毒肆虐,病区实行临时封闭管理,家属不能探视。医务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他们和女儿联系,还提供机会让他们“约会”。虽然俩人都戴着口罩,依旧可以看出他们幸福的面容,曹阿婆眼眶有些湿润,好像经久未归的爱人终于回来了,既欣喜又激动。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进窗内,老夫妻紧握着对方的手,这一刻是那么的温馨和浪漫。为了让老夫妻经常能见面,病区医生把他们安排在同一个楼层。陆老先生在护工的搀扶下可以走几步,但曹阿婆因下肢骨折,无法下床活动,且患有老年痴呆,记忆力明显减退,所以陆老先生每次去看她,她都以为是第一次,每次听到曹阿婆说“你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啊?你是不是把我给忘了?”陆老先生都会流露出无奈又悲伤的表情。分析:在封闭的日子里,老夫妻能见面诉衷肠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我们医务人员能帮助他们的,除了关心他们的基础疾病,减轻他们身体上的痛苦,还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约会”,抚慰他们因隔离造成的心理上的孤独。我们也觉得这种“成全”是美好的。“叙事”作为一种讲故事的隐喻,实际是通过关注,与故事主体中的人和命运产生连接。这种连接,可能是一个眼神,是一段彼此被懂得的对话,是一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反思和觉察。“特别约会”的良苦用心,医护人员搭建的是“暖心之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