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实训报告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精选

建筑实训报告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实训一开始,就开展了动员大会,上午我们领取了要用的仪器:水准仪,经伟仪,两水准尺,两花杆,一卷尺,

做这行最深的一点感悟就是要好好的保护好仪器,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方面,我们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每次测量开始都小心翼翼地把这方面做好了,所以在之后处理数据的时候没有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了。这些都多亏了大家的细心与努力的配合还有就是团结合作。

在这次实训内容中我们主要是将学校的宿舍楼地形图测绘出来,在测量过程中,我担当过跑尺员、立杆员、测量员等等。

本次实习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六名组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各自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于是我们将六人分成了两组,前几天,一组测高程、碎步点,另一组测控制点之间的角度、点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分工合作让我们的效率更高,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因为以前人家说测绘专业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我开始还知识以为他们只是随便说说,在我们面前显摆显摆的,都没有能够完全了解。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经伟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经纬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训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4)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5)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

(6)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当我们完成了测图的工作,并且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时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中尺垫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大家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顶着大太阳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有必要的就不厌其烦的进行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碎部点的简化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XX这次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常亲自为我们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授以工作中的经验,激发我们的兴趣,使在实习过程中不再盲目。当然天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期间,有下雨和大晴天,我们都需要认真处理这些工地测量中经常遇到的气候条件变化。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二、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动画;实训条件

一、背景

技能型人才短缺一直是动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科技水平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及疫情影响,国内动画市场呈现快速多变的发展,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给予高度的重视,2019年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并在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将扩招百万,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大力扶持。

二、实训条件现状及问题

高职教育曾经一直被诟病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与本科教育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其主要手段就是实验实训场区的使用——即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训室的建设和实际管理运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实训效果,高效的实训室管理水平、齐全且高标准的实训设备以及高水平的实训环境是衡量专业实训室建设及使用水平高低的标准,本文结合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以下简称“动画专业”)实训室使用现状及专业发展趋势予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提升建议。

(一)动画专业实训条件现状

由于实训条件紧张,我校目前以教学系部为单位建设实训室,尚没有严格意义上属于某一专业的实训室,系内各专业共同使用,且各系之间互相临时借用实训室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按照实训室条件的区别以及培养侧重的不同,动画专业主要使用的实训室有三个:一是2015年建成的“三维建筑动画实训室”,该实训室是学校第一批图形工作站,配置标准高,但目前已处于服役末期,主要侧重点是满足建筑模型制作、动画设计、渲染、视频特效和虚拟交互等教学需求,针对的是专业核心课:高级建筑模型制作、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渲染处理、建筑环境漫游等课程,其中高级建筑模型制作与建筑设计专业共用“3D打印实训室”;二是2017年建成的“建筑效果图实训室”,该实训室相较前一个实训室优势在于设备新、实训设备齐全、环境好,不足之处是当时定位是专业基础课部分,因此配置略低。在教学中主要侧重点是建筑图识读、室内外效果图后期、视频剪辑等,针对的是专业基础课:建筑动画CAD、PHOTOSHOP、建筑模型基础等课程;三是2018年建成的“建筑动画制作中心”,该中心仅有六个工位,主要用于教师科研、学生竞赛、专业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优点是建设水平高,配有图形工作站、数位屏、全景相机、VR眼镜等先进的专业设备,目前运行良好,缺点是无法向整个专业学生开放使用[1]。

(二)实训室运行存在的问题

实训室在建设和使用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训室建设前期调研定位不准确,只是综合考虑全系各个专业的使用需求,简单地将实训室建设区分为高标准和一般标准,并分别用于核心课和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针对专业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块、软件互斥等方面考虑,不利于专业后续发展。

2.实训设备采购经验不足,教学团队的老师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对市场上同类产品及性能了解不深入,在实训设备采购时显得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对实训设备和实践课程的融合度把控不住。

3.实训室运行和管理水平不高,校系两级在实训室管理方面存在职权不明等问题,计算机类设备归属信息中心,实训厂区归属实验实训中心,使用方是教学系部,加之人手不足等客观原因,导致设备维保、厂区管理、利用率等方面都有欠缺。

4.实训室环境较差,目前正在使用的实训室多数是2015年前后建成且当时没有装修,整体教学环境较差,文化氛围不浓厚。

5.实训条件难以完全对标企业实际岗位,与企业实际项目生产流程相似度低,难以融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职业体验、技能提升等方面受到影响[2]。

6.缺乏实训设备更新标准,计算机类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没有认识到未来很多行业的生产工具就是计算机,而机房的常规使用周期为6-8年,目前我系仍有2010年采购的机器在使用。

三、动画专业实训提升措施

(一)学校层面

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层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针对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和管理运行中发现的不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和措施。

1.鼓励各专业积极申报高职项目库,提升教学条件。学校抓住2019年河南省财政关于高职项目库改革这一机遇,积极向上级主管机关了解并向省内优秀的兄弟院校学习,同时,在校内多次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宣传解读政策并对申报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2.结合各专业实际,不再统一配置标准。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特点决定了其需要高配置的电脑。学校已经批准建设的两个实训室——“角色建模及灯管渲染实训室”“全景交互实训室”的计算机配置均为较高水平,同时还配置了数位板、VR眼镜等配套设备,上述实训室建成后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流畅的设备体验感、良好的室内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专业自豪感。

3.由校长亲自挂帅,对尚未使用的实训厂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综合考虑专业特点、各实训室相互跨界合作等因素,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为专业发展和交叉提供了便利。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运行和管理规章制度。

(二)专业层面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训室应有学校政策和资金支持、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高素质实训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培养、有效的校企教科研创新平台、完备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良好的实训环境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效。

1.完善实训室日常使用管理机制。依据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明确职责,最大化地发挥实训设备的作用,如《实训设备使用须知》《实训室日常卫生及开锁门管理制度》《实训室设备定期维保及故障报修制度》《实训室借用审批流程》等,严格完备的实训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支持专业的发展,还能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教科研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

2.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在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动画专业也应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路径,这也是及时跟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侧重的有效途径,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3.高水平实训条件的营造。正确的价值导向、优质的实训室环境、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十分必要,让学生在进入实训室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专业的实力,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也会增强,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标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实训室模拟企业生产实际,融入企业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规章、操作流程等,更接近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训环境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缩短适岗位时间。

5.提升实践教学团队能力。教师的指导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技术水平的进步,激发教师走出去的意愿,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前沿技术,切实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让实训室发挥更大的功能。

6.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将帮助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技术能力,与帮助企业提供人才、提升利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促成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目前动画专业已与本地知名企业开展了将近两年的合作,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经多轮次的考察沟通和协调,目前计划与河南西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由校方提供场地、设备和学生,校内教师也参与其中,企方派技术人员带着实际项目到校驻点参与教学,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校企双方人员充分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师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也可以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也能提前锁定人才。校企双方谋求发展,对人才、创新、科研都有巨大需求,这也是校企共赢的一个重要体现[3]。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对专业实训教师的培养、与企业有效的实质性合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这是实训场区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学校、专业发展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于胜男.三维动画制作中心申报方案[C].河南省高职项目库,2020.

[2]李翔.动画专业方案实习实训室硬件建设的讨论与剖析[J].戏剧之家,2020(7):141+143.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担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效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调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修订好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从而及时地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促使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明确的目标高效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对传统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院校专业教师要能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市场调研中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然后对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院校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掌握的调查信息,然后以专业眼光判断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此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这一目标,教师要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信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重点,使得专业教育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中,本专业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工作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当的角色,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师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作出调整,使得课程教育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1]。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理念的传递,这是提升本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自身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能够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并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后,还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自身工作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也需要将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融入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在促进本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期末测验、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的把控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突显。比如,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殊不知,很多学生仅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点的背诵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能够对这一考核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将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最终的考核的一部分,而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实践课题,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高层建筑地基设计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地基设计会直接关系到高层面建筑的稳定性,地基设计也应该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使用换土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不做换土垫层设计,只是参照以往的设计案例进行地基土层的换土安排,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地基设计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的高层建筑在稳定性方面则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地质特点,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则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支持,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采用置换法对地基土层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的置换材料。围绕这一实践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整个报告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在报告中需要包含自身的实践心得与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实践效果来评估其专业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借助此类活动,不断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要能够积极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以此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翻转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点是依赖教学小视频来传递课程信息。因此,本专业教师可以将特定的知识点分段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还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特定案例的分析,以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在我国的流行,很多学生沉迷于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各类短视频,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通过刷学习短视频来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学习效率,这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3]。

4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可以被看作是理论所学的验证,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所学,因此该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到工程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陪同,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所学的认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习实训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反思专业课程所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成长[4]。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要能够针对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进,而且要紧跟时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有效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银志.新标准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59.

[2]刘鸿霆,康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4-66.

[3]王华欣,王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8(11):15-18.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担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效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调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修订好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从而及时地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促使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明确的目标高效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对传统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院校专业教师要能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市场调研中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然后对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院校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掌握的调查信息,然后以专业眼光判断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此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这一目标,教师要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信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重点,使得专业教育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中,本专业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工作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当的角色,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师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作出调整,使得课程教育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1]。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理念的传递,这是提升本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自身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能够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并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后,还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自身工作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也需要将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融入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在促进本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期末测验、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的把控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突显。比如,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殊不知,很多学生仅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点的背诵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能够对这一考核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将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最终的考核的一部分,而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实践课题,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高层建筑地基设计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地基设计会直接关系到高层面建筑的稳定性,地基设计也应该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使用换土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不做换土垫层设计,只是参照以往的设计案例进行地基土层的换土安排,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地基设计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的高层建筑在稳定性方面则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地质特点,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则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支持,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采用置换法对地基土层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的置换材料。围绕这一实践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整个报告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在报告中需要包含自身的实践心得与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实践效果来评估其专业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借助此类活动,不断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要能够积极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以此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翻转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点是依赖教学小视频来传递课程信息。因此,本专业教师可以将特定的知识点分段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还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特定案例的分析,以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在我国的流行,很多学生沉迷于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各类短视频,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通过刷学习短视频来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学习效率,这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3]。

4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可以被看作是理论所学的验证,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所学,因此该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到工程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陪同,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所学的认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习实训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反思专业课程所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成长[4]。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要能够针对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进,而且要紧跟时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有效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银志.新标准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59.

[2]刘鸿霆,康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4-66.

[3]王华欣,王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8(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