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精选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1篇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治理协会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假如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劳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希奇”的现象。

导致这种“希奇”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

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心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关键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2篇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增强“一法三卡”活动的自觉性

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突出“项目安全文化”这一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安全问题关系企业的市场地位、信誉问题,甚至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全面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恰是施工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亦是推动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开展“一法三卡”活动同开展其他工作一样,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响,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推行“一法三卡”监控办法,把握安全生产这个永恒主题,**项目部通过板报、橱窗、周例会等多种载体,组织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使“一法三卡”工作意义、内涵、作用、做法由表及里,入目入心,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开展“一法三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在我心中,人人时时保安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作业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切实做到群防群治,为有效开展“一法三卡”活动提供了根本保障,从而有力地保证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项目部对开展“一法三卡”活动行动比较认真和自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做到安全知识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

二、以人为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的根本

将加强人的管理贯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抓好管理机制建设,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项目部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安全检查拉网制。成立安全监察大队,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兼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和职工代表组成。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是:1、制定“一法三卡”工作实施办法;2、制定各类人员工作职责;3、研究确定危险源,制作安全检查提示卡、警示卡;4、举办学习培训班,在全项目部推广应用“一法三卡”;5、及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常抓不懈,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二是安全隐患排查制。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在排查评估确认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对被列为等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作业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制作和悬挂警示牌,做到“一点一卡一台帐”。并根据工程环节的变化,及时排查和确定新监控点,及时更换警示牌,将警示牌悬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同时,我们还根据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制成醒目的工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安全监控分布图,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使安全局势和监控重点形象直观,隐患因素显而易见,便于预防。

三、与实俱进,积极探索**项目部“一法三卡”工作方法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安全生产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的实际,我们采取以会带训:半脱产和全脱产相结合;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简单实用、灵活方便的培训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培训内容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施工前期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部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就是:排查隐患严格、辨识确认准确、分析评估到位、建档立卡规范、动态管理及时、督促整改严谨、总结经验求实。

1.确定危险源点,排查隐患,做出标识

在推行“一法三卡”工作中,项目部认为正确分析和确定工作场所危险源点,做好危害辩识,是做好“一法三卡”工作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关健问题。我们所说的危险点就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的失误的潜在点。比方说移动模架的过孔施工是一项群体性作业,存在很多危险源,如主、导梁轨道接头位置错台、前支腿从动轮卡滞、液压油缸操作不同步等,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因此,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防范和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加以“控制”。

找出危险点,弄清隐患方可对症下药,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为此,项目部制定下发了《“一法三卡”实施办法》,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宣传动员,进行“一法三卡”排查标识工作。项目部领导亲自挂帅,工会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经过自下而上、由上到下的循环排查、确认,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辩识、分类,由安全管理和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率、职业危害的大小、可能造成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分别对危险源点进行评估、确认,分出A、B、C三级监控等级。通过对本项目部内的移动模架施工、高空作业、起重作业、施工用电、预应力作业等13个作业场所的危险源点进行仔细排查、辩识、确认、评估、分类,共查出15项87个危险源,这样一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处在适时受控之中,大大增强了对事故隐患识别的清晰度和监控力度。

2.建档立案,醒目标识,做到隐患心中有数

项目部在排查评估确认的基础上,及时对被列为等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作业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制作和悬挂警示牌,做到“一点一卡一台帐”。并根据工程环节的变化,及时排查和确定新监控点,及时更换警示牌,将警示牌悬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并围绕确定的危险源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提出控制办法,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

同时,还根据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制成醒目的工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安全监控分布图,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使安全局势和监控重点形象直观,隐患因素显而易见,要做到安全隐患心中有数,显而易见,以便于预防。

3.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使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监控制度落到实处

“一法三卡”的检查改变了过去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的模式,变过去的领导检查为领导、班组、群众共同检查,变过去的口头检查为手持安全检查提示卡逐项对照进行检查。项目部制作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安全检查提示卡,做到一个监控点一张检查表,由责任人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并对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书面整改建议,督促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采取整改措施后,其危险性消除或危险程度降低的,由领导小组进行验收和重新评估确认后,及时撤消监控点或降低监控级别。

我项目工程部坚持把“一法三卡”工作融入项目管理,使“一法三卡”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五同步”,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配合,与“建家建线”同推进,有力推动了项目管理。“一法三卡”与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主体有别,但目标一致,任务相同。为步调一致,我们着重抓了五个同步:

⑴是坚持与安全管理领导和工作机构同建立,在组织上保证工作的协调性。“一法三卡”工作活动涉及面广,是一项群众性的系统工作。没有多方的积极配合,“一法三卡”工作就不能顺利推行。项目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班组的安全监控工作,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控网络。

⑵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动员、同教育、同培训。我们在岗前培训中融入“一法三卡”知识培训,帮助每个人清楚识别岗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知道如何预防习惯性不规范操作误区,懂得一旦发生事故应怎样进行紧急处置的方法和措施等;在安全讲评中介绍“一法三卡”经验,通过板报、橱窗、安全歌、周例会等多种载体,组织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使“一法三卡”工作意义、内涵、作用、做法由表及里,入目入心。使“一法三卡”的工作规定及其落实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项目部全体职工完成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要我懂安全到我要懂安全的转变。

⑶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布置。我们在安全管理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安排中,同时布置“一法三卡”工作,使项目管理工作与“一法三卡”群众性监督工作成为一个整体。

⑷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考核。我们把安全管理规范和“一法三卡”要求融为一体,对每一个监控点编制出统一的安全检查提示表,发放至各个监控点负责人手中,按照班组每天、项目部每周的频度,对监控点进行检查、评估,使安全管理与“一法三卡”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⑸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整改。“一法三卡”和安全管理都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一法三卡”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全员查找不安全隐患活动,全力落实整改重点和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发出整改通知,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隐患消除的才予消号,对打造一个安全可控的施工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使“一法三卡”工作自觉行动。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就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命权益。所以,人是安全工作的目的和核心。“安全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当代企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识。项目部在“一法三卡”活动中,组织“一法三卡”知识培训、召开班组安全生产分析会、举行安全事例现身说法讨论等活动,及时准确宣传安全知识和“一法三卡”重大意义,传播安全文化,着力倡导引导员工的正确取向,在“一法三卡”文化功能上下功夫。首先发挥“一法三卡”的导向功能和聚合功能。坚持月、周工程例会强调安全意识、信念、道德、目标、行为准则等,使全员自觉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因素,行动统一到实现零事故目标上来,将全体员工融入一种动态的、前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中,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迈进,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施工管理;管理工作;生产工作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工作概况

如今,社会的发展越发呈现城市化、现代化,在这种状态下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大量的建筑被树立在土地上,人们不断的将旧建筑改为新建筑,在平地上建造新的建筑。这些建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人类获取最优化的经济效益,其优美的形态构成现代城市的景观。加强建筑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高质量的、人员安全的在工期内完成施工,能够在稳定社会公众心态上面做出贡献,是一项能够间接性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工作。

2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的关系及问题

2.1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工作是生产工作的保障,生产工作应当以安全为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还关系到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是以设计方案为指导方针,以施工人员为主要的动作实施方,使用建筑材料和各类机械设备。在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施工操作的可行性。在施工环节,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建筑材料质量安全、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都是遵循安全的总体要求来进行。

2.2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与生产的问题

(1)安全管理工作与生产工作之间存在矛盾。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将整个团队的机械设备安全、人员人身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于是在很多施工环节会要求工人反复确认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材料的存放等等,这无疑是给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添加了大量的工作量。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团队认为“慢工才能够出细活”,认为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才能够保障工程高质量的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中,每日在人工、水电、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投入,同时受到合同中的工期严格限定,因此工程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在现代社会这种经济活动高速化运转的大环境下,“慢工出细活”显得不是那么适合,起码不符合经济原则。因此通常施工团队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工人加班加点、高强度的作业,甚至于工地24小时不停的施工。在这种连轴转的情况下,对于设备的保养、工人的休息等都被忽视了,安全问题由此频发。建筑施工有着结构复杂、垂直高度大、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工艺繁复的特点。在一个高层住宅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中,人员量大,安全管理工作强度大,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在高层完成,因此安全事故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十一五”期末2010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巨大,比“十五”期末2005年的2607人增长了6.4%。很多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导致建筑的施工现场危险频出。有些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也是因为施工管理方的不重视,仅仅是关注进度是否能够按照工期进行,是否能够按期交工,并不关注施工人员是否正在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

(2)施工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缺乏应有的训练。

安全意识在任何工程建设中都是必要的,建筑工程究其本身的施工特征而言就拥有工程技术复杂的特点,尤其当工程施工牵涉到很多非常规性的环境和建筑类型时,大多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体量较大的机械。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队伍中,只有一些从事设计和技术管理的人员拥有相对专业的知识,对于各类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也能够有很明确的认识。但是施工队伍中的其他人员,大多是一些来自于农村地区、教育程度较低等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这些人偏偏又是接触机械设备频率比较高的群体,所以安全意识不足就极易造成工程安全问题的出现,无论对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还是工程的整个进度都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3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生产的策略

3.1实行倒班制和责任制

虽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看起来和生产工作有着目标不一致的矛盾性,但是我们不能够舍弃任何一方。从两者当中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平衡点,才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办法。将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械和人员分成小组,在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巨大噪音影响的情况下,每天实行倒班制,不仅仅施工工人能够得到休息,设备器械也有检查和维护的时间,而且工程总的工期并不会因安全工作而延长。在施工团队中建立设备检查员,在每个小组开始施工的时候检查设备安全性,小组作业结束后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是否需要维修。每个施工小组设有负责组长,实行责任制,指导和监督工人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安全施工。

3.2将安全检查变成日常例行工作

实行全程控制,坚持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安全准备防范工作,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安全防范到位,堵住安全疏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些后果通常是事后无法弥补的。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是以“预防为主”,日常性的检查各高危环节和重要部位,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安全问题发生后,要将每个环节的过错都分析透彻,严格追究责任制,以增强施工团队整体的安全意识。

3.3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安全隐患

提高安全意识的工作首先应当从施工团队的管理制度开始,完善管理制度,将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明确化和细致化。然后将机械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固定化流程的方式进行规定,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尽可能的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新进施工人员应当先进行安全教育再上岗工作,已经进行施工工作的人员,应当对其定期性的进行安全培训,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

4结束语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4篇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原因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让建筑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显露无疑。作为建筑单位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为各个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资料,从中获取各部门需要的公司经营、财务等信息。然而,目前许多施工单位仍然不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终将造成公司管理混乱,影响公司信息的使用者的正常工作,严重的更会导致市场秩序的破坏。

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

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料才能反映出建筑施工企业真正的经营情况,因此,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保证的信息基本要素。首先,财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和有效性,没有这两个基本特性的会计信息就是毫无价值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依据财务信息所做的决定都是与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重大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直接相关。建筑单位基本上都采取招投标的方式争取建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在投标过程中发现企业会计信息虚假伪造,则直接导致企业失去投标机会,令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在建筑单位中,不管是对内部信息使用者还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尤为重要,不可有一点弄虚作假的成分。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国家直接调控的干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当由国家行政机构间接调控,并且应当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然而,在行政机构工作过程中,常常忽略客观规律,不能改变原有的调控制度而直接干预。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施工单位承担着更大的压力,一旦发生经营不善的问题,只能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方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便无从谈起。

(二)建筑企业体制的不健全

当前很多的建筑单位都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较大影响,在会计核算时,对会计事项所做的记录极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不能真实的反应当前单位的各项信息,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降低。

(三)监管体系的缺失

目前企业的会计部门的设置都是由企业管理者自行决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由企业管理者自行任命,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若会计信息被泄露,企业内部又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控制则会计信息失真的状态就无法得以改变,必然大大增加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污染行业风气。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信息直接掌握在会计工作人员手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然而,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聘用一些毫无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不但缺乏合格的从业技能,也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理解较为陈旧,不重视会计信息的制作,根本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一)积极应对政府调控

政府必须健全自身管理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采用间接地调控方法代替传统的直接干预,给予施工单位更大的自由空间。另外,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也不能放任不管,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调查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树立行为准则和行业标杆。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最有效地改变信息失真带来的恶性问题。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应当明确单位内部责任,将每个环节每项任务的责任明确到每个级别每个部门,建立奖惩机制,对会计工每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够按照奖惩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罚。督促会计部门自身提高工作质量,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价值。

(三)建立会计监督机制

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是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最强力的保障。从外部因素来讲,政府层面要加强对各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将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行为提升到法律层面上来,严格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从内部因素来讲,企业自身应当建立监督机制,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复核审阅,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四)提升会计人员素养

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要进行更严格的要求,定期对他们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考核,按照考核结果进行专门培训,另外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督促会计人员严以律己,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五、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决策有着直接的联系,若要使本单位繁荣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当然不能照本宣科地按照前人的例子盲目转变,要按照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通过国家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作用,保障施工单位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霞.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现状分析[J].管理学家,2013(2)

[2]陈海云.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J].现代商业,2008(6)

[3]黄奇泉.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0(4)

[4]黄智海.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J].现代商业,2011(9)

[5]唐彩文.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总会计师,201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