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技能培训

创新技能培训

创新技能培训

创新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沿用未经考试直接安置退役士兵的做法,大中型企业愿意安置退役士兵的数量也越来越少,退役士兵安置矛盾越来越突出,广大退役士兵的安置就业愿望和政府安置能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2008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从构建和谐江苏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了"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工程",为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创出了一条新路子,这本身就是退役士兵就业安置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江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理论发展。对退役士兵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退役士兵安置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改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重大创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一技甚至多技在身,用技能充实了他们的人生,提升了素质,再加上已经经过部队这所大熔炉的洗礼,使其成为社会上各类企业单位的"抢手货"。因此对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有效促进广大退役士兵实现充分稳定就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退役士兵就业安置问题。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做为区第一批承训学校,在培训过程中,坚决贯彻落相关文件精神,并自觉地肩负起探索培训规律的责任。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理论或经验可循,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做好退役士兵学员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教学工作?是当前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这要求我们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通过踏实认真的探索,总结规律,逐渐形成相应的教育管理理念。近两年来,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我校退役士兵学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际,从承训单位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恳请广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者、有关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批评指正。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和经验问题

1.培训实践概况

针对2009级和2010级退役士兵学员的培训工作, 我校考核培训部门联合相关专业办公室制定了:面向两年制学员的《退伍士兵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二年弹性学制)》和《退伍士兵计算机及应用实施性教学计划(二年弹性学制)》;面向短期学员,侧重于动手能力培养的《退伍士兵数控车(铣)中级工短期培训计划》和《退伍士兵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级工短期培训计划》。专业办抽调教有余力的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考培办抽调教师负责班主任管理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校的培训计划实施情况良好,其中2009级学员将进入推荐就业阶段。

然而,对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这一项新生事物而言,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找出相关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退役士兵实际的培训之路。

2.培训过程中发现、总结出的问题或经验

(1)现行培训只对当年的退役士兵给于培训减免,不包括往年的退役士兵。而实际上,那些未参加过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通过外出就业感受到一技在身的重要性后,更需要也更能够认真参加培训,但却未能同当年的退役士兵一样享受生活费补助和技能培训补贴,这既引起了这部分退役士兵的不满;对承训单位而言,也限制了这一培训项目形成规模效益(对教学而言)。

(2)虽然省级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地方财政没有预算培训经费或很少,对于经济不好的地区仍有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退役士兵就业所需的全部技能培训的各项费用需要;这也使得承训单位未能将该培训工作独立出来,经常是挂靠某部门,抽调工作量不大的教师予以实施的原因之一。

(3)因为以上规模和经费的原因,承训单位无法有效做到“因材施教”。而细分受教育者(退役士兵):义务兵,初、中级士官(其中有的年龄较大,已有家庭,有的家庭实际困难多,认为现在找工作比较实惠等)是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训实施计划的。

(4)培训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见下表

对于上述在实践中发现和归纳出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出一些新办法、新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正在初步形成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理念,也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姑且抛砖引玉……

方法创新与政策建议

1.培训日常管理制度不断创新,逐渐完善

针对退役士兵学员的社会化、成人性特点,一是要体现出制度的可操作性,新制度的实行应充分考虑学员能否接受和推行,在具体做法上我们注意与相应的学员多加沟通,或试行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再修正施行。二是体现出人文关怀,因为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我们感到大多数学员能够尊敬老师,组织纪律观念较强,理性处事;不少人工作积极主动,好学上进,求技心切;从制度的制订上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退役士兵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在惩罚性的制度制订上,要以“预防性”为主要目的,体现出“预防”为主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强化制度的引导和教育效能。我校在制订退役士兵培训日常管理制度时,由于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既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促进了退役士兵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达到了相关任务目标。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逐步完善

根据退役士兵学员的不同特点,我校在教学模式上,逐步实现“一体化”、“课题化”教学模式。把全部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揉合到“课题化”教学中去,实现“师傅带徒弟式”的“一体化”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数控专业逐步实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学员反映良好,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正在推广。

3.精心选择培训专业,优化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一方面准备因地制宜,试行创业培训,把具备较强开拓创新和社会交往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退役士兵组织起来,开办创业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请有经验的成功人士完善创业设计,使更多的退役士兵成为 “小老板”、“商”或“农场主”。另一方面准备开展联合培训,如与其他承训学校在培训专业设置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与金融、保险、公安联合培训保险代办员、保安、辅警等。另外,也要注重学历教育,充分协调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复读和部分退役士兵对高学历的求学工作。

4.与民政部门形成固定时间联席会议机制

创新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创造;培养

中国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15-02

当今,人们在世界各地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世人纷纷惊呼“中国是世界工厂”!

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真正“中国创造”的产品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大批“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往往只能赚取微量的加工费,主要利润大都落人洋人的腰包。某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也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中国制造”的商品往往因科技含量不高、工艺欠精或其他原因成了“低档品”的代名词。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中国制造”如同“德国制造”那样被世人认可,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其中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工巧匠是我们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传统的生产或加工技能,如学车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加工端面、内外圆、锥度、台阶、螺纹;学钳工的就只要求学生学习錾、锉、锯、铆、攻套螺纹等。由于在技能学习或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融入创新、改革、改造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机会,因此学生毕业后创新意识欠缺,工作适应性还不强,这显然与能工巧匠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教会学生使用工具、设备、掌握前述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有必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设备和工具的潜在性能,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根据生产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小改动或制作一些小部件,并利用这些小部件与现有设备的配套,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现有设备功能的拓展,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变不能为可能。下面举两个实例。

1 改装板牙架夹具

在维修设备时,或在小改小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特殊螺纹(螺杆),而这些螺纹(螺杆)往往身边没有,一时又难以买到,所以钳工通常要自己动手制造。制造螺杆通常的做法是选用符合要求的金属杆再在其身上用板牙套出螺纹,此外有时也会用车床车出螺纹。后者要先磨好车刀,调好转速及进刀量等经多次加工方能车出符合要求的螺纹。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有一定技术难度,一般不用。用板牙套螺纹可以一次完成,但却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耗费体力,而且螺杆(纹)的直径越大加工者越费力;其二是速度慢,这种靠体力用人手的办法是无法做到又快又好的;其三是加工后螺杆会变形,因为扳动板牙架的两个手柄时,不可能时时保持双手用力相等,所以套出螺纹后,螺杆会出现蛇状,还会出现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

针对人工套螺纹的缺陷,笔者在实习课时采用自制没有手柄的板牙架,并把它焊接在钻头套的端面上(焊接时钻头套孔与板牙架孔保持同心)。套螺纹时,把板牙用螺钉固定在板牙架中,板牙架装在车床的尾座上,待套螺纹的金属杆固定在车床的卡盘上,即可通过车床进行套削加工。用这样的方法与传统手工套螺纹相比,既省却了繁重的体力消耗,又消除蛇状形变及螺纹深浅不一的现象,并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如图所示:

2 自造车削成形面夹具

用普通车床车削成形面(零件表面不是平直的,而是由曲面组成)正常情况下是难以加工的,如果进行成形面加工先靠人工走刀车削毛坯,再用成形刀进行人工走刀精加工。这样的加工方法效率很低且难以保证加工的精度要求。如何用现有的普通的车床又好又快的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成形面?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并自制了一个加工成形面的夹具。如图6所示。

用成形面夹具进行车削内弧的加工步骤如下:

(1)夹具固定在刀架上,并将对应的刀具装在夹具上固定。

(2)通过大刀架或横刀架把刀具调整在即将加工的弧线中心点上。

(3)每次的进刀量均由横刀架或小刀架来控制。

(4)弧面的直径大小通过刀具伸出的长度控制,并用R规检测。

创新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护士; 岗前培训; 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77-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overall new nurses quality,guarantee nursing safety,for clinical provides the practical nursing talents.Method: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4,346 graduate nurses skills were trained four weeks,the differences in nursing theory,operation examination pass rat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Result:New nurses’ roles change rapidly,technology practic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business level nurses and self-confidence,nurses learning initiative,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had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three bases’ theory and oper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pass rate in 2010 was 96.00%,increased to 100% in 2014.Patient satisfaction from in 2010 was 95.62%,rose to 98.88% in 2014.Conclusion:New nurse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kills training,help new nurses changing rol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to ensure the care and safety of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Key words】 New nurse; Pre-service training; Operation skills

First-author’s address:Hechi City People’s Hospital,Hechi 547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6.042

医院建设与发展,人才是根本、是关键,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永恒的任务。护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护士知识的更新和技术创新[1]。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年出院患者4.3万人次。近两年每年新增护士人数近百名,针对新护士存在的自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和沟通能力不足等[2],2011年7月-2014年7月新分配346名护士通过加强岗前培训及规范带教、定期督查等措施,提高了新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年7月-2014年7月新分配护士346名,其中本科50名、大专280名、中专16名;男18名,女328名,年龄18~25岁。

1.2 创新培训方法

1.2.1 培训时间的创新 过去传统的技能培训方法以院内讲课和操作示范为主,培训时间为1周,3年来笔者将培训时间延长至3周,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进行培训,确保培训连续性和系统性。

1.2.2 培训设备的创新 成立医学培训中心及技能培训基地、启动培训专项基金250万元,充实操作技能培训设备,确保技能培训的顺利实施。

1.2.3 培训项目的创新

1.2.3.1 护理礼仪和护理服务规范流程的培训 包括:接听电话护理服务规范流程、护送患者检查护理服务规范流程、办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规范流程、接待新入院患者护理服务规范流程、接、送手术患者护理服务规范流程、接待门诊患者护理服务规范流程、床头交接班护理服务规范流程、急诊危重患者接诊护理服务规范流程。

1.2.3.2 急救知技能培训 膈下腹部冲击法、环甲膜穿刺、止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2.3.3 基本技能培训 手卫生、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鼻饲法、导尿术及护理胃肠减压术、灌肠术 氧气吸入术、雾化吸入、血糖监测、口服给药法、密闭式输液、密闭式静脉输血、静脉留置针技术、静脉采血技术、静脉注射法、动脉血标本的采集、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物理降温法、经鼻/口腔吸痰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心电监测技术、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轴线翻身法、患者搬运法、患者约束法、痰标本采集法、咽拭子标本采集法、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患者入/出院护理。

1.2.4 培训方法的创新

1.2.4.1 基本技能培训和急救知技能培训 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实行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首先集中学习《55项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结合观看光碟和院级示教员的分组分批示教训练操作,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1.2.4.2 护理礼仪和护理服务规范流程的培训 由个人自学医院出版的《护理服务规范手册》,结合观看光碟,示教训练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3],让学员不仅操作中掌握了护理服务规范技能,便新护士对护理服务规范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训练中能够能做到换位思考,主动、熟练的运用规范服务礼仪与技巧,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今后工作增进护患沟通奠定坚实基础[4]。

1.2.5 具体示教培训分组和培训时间安排

1.2.5.1 示教培训 示教培训项目分4个周期进行,每个周期时间为一周,培训项目有8~10项,每个周期统一示教2 d,放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分两个组即A组和B组进行,由4名老师具体负责示教。

1.2.5.2 分组强化练习 练习按报到顺序分10小组进行练习,每组8~10人,每个实验室安排一个准备用物的负责人。在操作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员间互相监督纠错。通过小组进行练习。小组成员在完善自我临床操作的同时监督、帮助其他成员共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进入临床时的护理技能操作和团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性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动机激发及决策技能有着积极的影响[5]。在练习临床操作时,通过组员间的监督和评价,使我们不断反省自己,进而克服学习上的懒惰思想,进而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加之在肯定他人付出的同时,还需不断反省自己的成败,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改进学习策略,学会学习,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6]。同伴的榜样示范和学习行为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可产生重要的影响[7] 。

1.2.5.3 操作考核方式 每示教培训一个周期即8~10个项目后,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在星期六采取抽签形式进行考试。若考试成绩不合格给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时间另行安排工作,且需要重新选择临床操作项目。补考再不及格就不聘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2 结果

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自信心、学习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由2010年的192名,占62.74%,增加到2014年的520名,占全院护理人数550名的94.54%;截至2014年12月增加本科学历122名,占22.18%,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在读132名,占24.00%;“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率由2010年的96.00%,提高到2014年的100%,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5.62.00%上升到2014年的98.88%。

3 讨论

随着临床操作项目的增多和复杂,学生练习操作和互相监督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如小组其他成员在练习操作时,剩余成员不纠正练习者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随机考核时,发现一个小组成员对于细节操作犯同样的错误,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帮助纠错[8]。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对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及时巩固实训课所学的技能操作[9],进一步规范新分配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能,较好的帮助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使他们分配到科室后,短时间内既能投入工作,提高护理队伍服务水平,保障质量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提升服务、提升信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受到了用人科室的好评。

通过护理礼仪和服务规范流程培训和考核,使新护士不仅在训练中和考核中重视规范操作流程,还更加重视学习与患者沟通技巧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告知指导配合,注重把规范化护理服务知识及人文关怀知识运用到流程操作全过程中,达到增强了护理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使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耐心微笑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来塑造医院的形象,为医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和等级医院的复审验收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训,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提升,让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满仁爱之心对待每例患者,全心全意做好护理工作,加强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提供人性化的专业服务[10]。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百针穿刺”竞赛、“护士之星”评选、以人为本的“四个一”(即对新人院患者送一声问候、一杯水、一张人院宣教单、一张祝福卡)的人性化服务活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凤清.我院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7(8):48-49.

[2]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3]李一桔.情境教学法在外科护士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5(3):438-439.

[4]刘伶伶.情境演练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2):455-456.

[5]胡昕,徐静娟,蒋玉宇,等.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93-94.

[6]王俊杰.论合作学习与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140-141.

[7]汪庆伟.外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月刊,2008,12(10):101-103.

[8]李梦,孙亚丽.加强合作性学习意识 提升临床操作技能[J].科技咨讯,2014,28(23):208-209.

[9]王艳.强化训练对提高护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24(23):84.

创新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按照“围绕两个需求,做好三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了技能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就业空间,稳定了全县就业形势。

一、围绕两个需求,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技能培训

为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我们着重根据实际需求和县域经济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围绕社会需求加强技能培训。每年年初我们都对全县各乡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和全县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主题和培训对象,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中,我们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目的,按照“使用、管用”和“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实施各类技能培训。今年年初,针对企业招工难现象,我们专门对全县21家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企业缺工的一个普遍原因是企业所求与劳动力本身无法形成有效对接。比如卡特重工计划招50名熟练工,虽然月工资开到2000元,但符合条件的工人太少,应聘者寥寥无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依托职业中专、现代技工等培训学校开展车工、钳工、电气焊等技能培训,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增加技能储备,提高就业能力,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我们积极指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自主开展培训,实现人才资源的自我供给。我县常林集团结合其产业特点,先后与***机械技校、***技术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了车工、钳工等1100名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学员大都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工人,部分还成为企业生产及管理的骨干。

二是围绕县域行业特点加强技能培训。***县各大特色产业的工人来源主要为当地农民,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使其适应现代特色产业升级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我们针对我县行业特点,有效开展技能培训。比如,结合我县杞柳产业突出的特点,每年依托县职业中专、农广校等培训学校开展柳编技能培训,培养柳编“技术能手”,并且走出了一条“学校+企业+农民”的培训模式,每年柳编技能培训近千人。2010年,我们共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人,让劳动者完成了角色转变,成长为技能型工人,促进了就近就地就业。

二、做好三个结合,强化指导,切实增强技能培训的实效

一是在培训主体上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我们充分发挥人社、教育、农业等部门主渠道作用,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凝聚起以政府为主导、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力量,多层面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县职业中专的培育扶持,促其扩规模上水平,逐步把职业中专办成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前职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骨干示范学校,切实发挥其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目前,该校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9000余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6000多人次,就业安置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近千名毕业生成长为各类企业的技术骨干、厂长经理。同时,在加强公办职校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民办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经常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各办学单位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管理,全县民办职校已发展到16家。目前,全县共有培训基地30处,形成了“以职业中专为龙头、公办民办互为补充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

二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技能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为了把技能鉴定工作做得更好,激发企业和劳动者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与培训机构联系,使企业和职工了解到上岗必须持证、就业必须先培训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0年,我县共为5000多人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

三是培训与实现就业相结合。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原则,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免费为培训对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努力让他们实现再就业,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同时,积极开展首席技师评选、青工岗位练兵等活动,并组织人员参加全市“劳动之星”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代训,以训促就”的目的。去年,我县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00人,培训后实现就业近2000人。

三、突出四个重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我们在推动企业加强在职职工培训、指导各类职业学校做好培训、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的同时,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培训服务,并主动把职业教育向企业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各类群体延伸。

一是落实“金蓝领”培训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向上争取,连续六年在我县开设培训班次,组织人员就近参加培训。先后把常林集团动五车间、金***集团化工车间作为培训实践基地,专门聘请有关院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依据国家二级技师职业资格标准对学员进行培训。近年来,共培训“金蓝领”746人,363人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金蓝领”培训合格证书,5人享受市政府津贴。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联动工程。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和奖励政策,激发了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把农民工培训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及时清理和打击非法培训机构,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去年,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依托职业中专和农广校等农业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16期农民工培训班,开设种植养殖、林果等多个专业,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6000多人,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三是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我们认真贯彻《山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精心设置课程,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授课,制定了培训班考勤制度和学员守则,严格请销假制度。培训结束后,为考核合格者颁发初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努力让他们实现再就业。2010年,我们依托现代技工学校等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了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机械加工、汽车驾驶等多个培训项目的再就业培训19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00人。

四是切实做好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各类人员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巧方法,提高创业能力。并将创业培训与就业扶持政策紧密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一条龙”服务,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近年来,我们共组织创业培训班近40期,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培训后近千人起步创业,132人获得小额贷款536万元,基本实现了千人创业带动万人就业的目标。

创新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其不仅要传授传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在实际生产中,如何使工序更简单、工艺更合理、工效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如何改善劳动环境、节能环保。无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中职专业课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那么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在初中学习阶段大多是班级的后进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尊重与信任,让学习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尊自爱,在职业中学的学习生活中找回自信。 

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有着一些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技法,作为指导老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个创新作品的创意一旦产生,首先应进行查新检索,指导老师应熟悉常用的查新网站和查新的技巧。一个创新作品一般要经历创意、查新、设计、制作、调试五个步骤,设计与制作对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指导老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给学生以帮助。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活动指导老师应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乐于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室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集机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一体,联系生产实际,能将车工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贯彻“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搭建一个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如对工件车削加工工艺的安排等内容,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感知、理解、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性较强,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等,为探究性教学做好准备。如量具的识读、刀具的角度及刃磨、车床的基本操作等等。其次,在选择探究课题时,应让课题具有普遍性,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然后,在选用小组合作型组织形式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在做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正确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进而获得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老师感到创新教育很难出成果,认为中职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创新意识不强。事实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一个好的发明必定是“有感而发”,只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环境,才能触发学生的更多灵感。我校2011年的创新大赛作品“普通车床镗削深孔的工艺装置”,就是学生在进行企业金工车间实习时获得灵感而萌发设计思路,经过老师指导,将所学的镗床结构知识、V型块定位原理、楔块机构等知识巧妙地运用起来,解决了小企业利用普通车床加工深孔的问题。可见,结合专业课的知识和实践,学生可以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