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学习材料

环保学习材料

环保学习材料

环保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是当前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理解把握,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对于坚持问题导向,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丰富完善治蜀兴川战略决策和措施办法;对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党的决策部署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我谈谈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的感想。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想活力,认识到只有结合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提出的发展任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要开放视野,转变作风,加深认识,激活自身思想。

我再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谈谈,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关键,我们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在心中树立起发展意识,确立环境监测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在业余时间我们更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我们自身政治素养;同时还要强化服务意识,在环保岗位中努力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就应该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但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环保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366300)

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课程目标中涉及环保意识的主要有:(1)技术及其性质部分:理解技术对环境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2)设计过程部分: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设计可能受到的各种限制,如时间限制、成本限制、环境限制等。仔细权衡各种因素,特别是相互制约的因素(如质量与成本)或与社会、环境等重大问题有关的因素。活动建议:收集多个室内设计方案,考虑美观、实用、经济、环保等诸多因素,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3)设计评价部分:对产品的评价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它的使用和最终处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等),并能对他人的、现有的技术产品做出自己的评价。评价某个技术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对自己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关系等。

一、利用教材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用技术教材中有不少案例涉及环境、环保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技术与设计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案例,让学生体会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培养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都江堰与荷兰风车的案例时,我通过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体会依靠技术,人类成功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列举技术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了解在综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绿色”技术,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技术价值观。

再如,教学环保餐具的设计案例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或报刊等资料了解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具体危害:(1)这些餐具在使用过程中遇高温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2)塑料制品降解时间过长,采取掩埋和焚烧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3)我国平均每年消耗掉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数量庞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课堂上,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一次性塑料餐具给环境带来了多么严重的破坏性,树立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向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做环保宣传。同时,学生会发现设计健康、方便实用且无污染的餐具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再次认识到技术与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利用实践活动,贯穿环保理念

结合我校通用技术教学情况,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设计实践任务有相框、笔筒、承重纸桥、牙签塔架等。在设计实践中,无论是给学生限定制作材料,还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准备材料,都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学“承重纸桥设计与制作”项目,制订设计要求:(1)制作材料为普通报纸一张,少量粘合剂,作品总重量不超过30克。(2)桥墩跨度150毫米以上,桥面宽度70毫米以上,长度200毫米以上,高度50毫米以上。(3)桥面任意位置承重一瓶560毫升矿泉水。(4)结构稳定,造型美观,制作精良。

我给每个小组准备好相同的材料:普通报纸一张、胶水一瓶。安排各小组先讨论设计方案,确定最佳方案并列出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再用给定的材料在课堂上完成制作。对各小组的制作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记录个别小组出现失误重新领取材料的情况。在设计评价中,表扬材料剩余较多的小组,提醒出现材料浪费的小组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要尽量地节省材料。在制作相框、笔筒等项目时,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和准备材料,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硬纸板、小木条及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且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也尽量做到不浪费。

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亲历了设计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体现了通用技术“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理念;同时,在本课程学习中培养起来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强化,真正在设计中关注环保,体现环保。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养成环保习惯

环保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摘 要:利用环保材料有效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对环保材料的再认识和利用环保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两方面对此进行研究,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材料;美术活动;环保意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72-01

美术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想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就要从环保材料的利用上下功夫。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保材料,让幼儿利用环保材料进行美术活动,既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幼儿环保意识。因此,利用环保材料有效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对环保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要对环保材料进行再认识,以便有效利用环保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材料是为帮助教师有效实施幼儿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创设利于幼儿观察、体验、实践的教学环境而使用的各种物品及音乐、视频等。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环保材料,能使美术教学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幼儿美术活动的环保材料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教师细心地挑选与发现,然后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如教师可以投放树叶、水果等,让幼儿进行绘画和各种粘贴画的制作;还可以投放废旧线绳、塑料纸等,让幼儿进行手工创作。一张废旧的报纸、一片树叶、一个纸盒、一根旧线绳、一粒种子,都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材料。例如,幼儿园在进行有关环保材料的课题研究中,开展了主题为“环保创意服装秀”的美术活动。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搜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出精美漂亮的服装。主题活动还引起幼儿对各种各样树叶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利用环保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

(1)环保材料要具有环保特性。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环保材料,必须具备环保这一特性。教师在搜集和投放美术活动的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环保特性,可以投放能多次重复使用的橡皮泥、各种各样的树叶、废旧纸张等。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环保、认识环保,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例如,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投放了一次性废纸盘子,让幼儿借助一次性废纸盘子进行各种创意和美工制作。有的幼儿用废纸盘子制作七星瓢虫,有的幼儿用废纸盘子制作水果娃娃的帽子,还有的幼儿把废纸盘子制作成美丽的花瓶,等等。

(2)环保材料要具有适宜性。教师在选择环保材料时,要从材料的适宜性入手,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水平、动手能力的安全性材料进行投放。环保材料是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服务的,材料的大小、数量、功能等要能够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游戏、自由活动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相适应。教师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认真观察,不断调整环保材料的数量、大小,以适应幼儿美术活动的需要。还要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以满足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探究需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开展主题为“树叶变变变”的美术活动时,教师要依据美术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的特点搜集树叶,除此之外,还要让幼儿收集树叶,并在制作树叶粘贴画时不断地进行调整,使收集的材料更适宜美术活动。

(3)环保材料要凸显趣味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的美术活动要具有趣味性,没有趣味的美术活动不仅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无法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美术活动环保材料的投放上,教师必须使材料具有趣味性,要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教师在选择和投放环保材料时要尽可能地使材料富有趣味性。例如,在美术活动“神奇的种子”中,教师可投放各种颜色的种子,如黄豆、红豆、绿豆、黑豆。将这些种子放在一起,幼儿们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在制作粘贴画时对不同的种子搭配更加积极主动。

(4)环保材料使用要有层次性。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学习速度、发展水平等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投放环保材料时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顺序,划分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吻合的、可操作的层次,使材料“细化”,以此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开展主题为“环保创意服装秀”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对环保材料可以进行分层次投放。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教师投放的材料进行创意,这样可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得到发展。这种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环保材料的投放,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利用环保材料有效_展幼儿美术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环保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需要从环保材料的环保特性、适宜性、趣味性以及层次性等方面入手,要紧密贴近幼儿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文英.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环保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一、材料的收集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每节美术课的内容感兴趣。为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人教版美术第二册的《小挂饰》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先让学生判断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也能辨别出有彩色纸、彩绳、纽扣等材料;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利用那些材料来制作漂亮的小挂饰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挂饰进步启发学生,学生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挂饰都“哇”的惊叫起来:可以用吸管!可以用叶子!……。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做这些漂亮的小挂饰呢?

“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最特别,那老师相信他肯定做的最漂亮!”

望着学生们脸上兴奋和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相信我已经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又明确了所需的材料,这时候的课前准备材料工作,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主动而且充满乐趣的。果然到下节课正式上课时,不仅每个学生都带足材料,而且带来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有许多甚至是我没想到的。不用说,这节课学生们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制作的小挂饰不仅形式新颖,材料丰富而且充满创造性。可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是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准备工具材料的关键。

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的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自信、大胆。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只具有观赏价值,而不能操作;有的材料比较死板,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的材料过于昂贵,不够实际。因此,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多多利用废旧物品是有利无弊的。

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大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其实,很多废旧材料对孩子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废旧材料的利用有助于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予环保意识的增强。

在材料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主张“变废为宝”,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教师可以用纱布和碎棉花缝成小人,黑色的绒线当头发,用大蛋糕盒做一张小餐桌,利用废纸箱做一道屏风;用“旺仔”瓶子装饰成人形,用挂历纸卷三节棍,做花等。

通过这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与孩子探讨了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家有果奶瓶”,有的说有牙膏盒、有毛线、酒瓶子、鹅卵石等。我抓住时机,鼓励孩子们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比一比谁收集的最多,然后,我们一起来做玩具、作装饰等。孩子们立即忙得不亦乐乎,而每次美术课前总不忘带一两件家里不要的废旧物品,教室一下子变成“聚宝盆”,使我惊叹不已。孩了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美术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二、探索研究

材料收集完,接着就是启发学生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小朋友们经过分类、装饰,使原来的废旧物品全部派上了用场。

我利用孩子们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出的作品,巧妙的进行了教室环境布置,比如:小朋友用纸盒制作的机器人、会动的娃娃,我们用绳子穿起来,悬挂在空中,给空旷的空中增添了动感,尤其小朋友用一次性杯子制作的太阳娃娃,不时的带着微笑在空中荡漾。又如,有的小朋友用干花、干草制作了贺卡,用“开心果”壳做成了项链,用贝壳粘成一幅装饰画,有小朋友把可乐瓶中间剪开一部分,种了含羞草;在方便面盒里种上了葱、大蒜,把树叶做成了书签。看得出来,他们在制作过程认真,由此可见,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一些作品,远比一些现成的吸引孩子。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精美的吊饰和主题环境的创设,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装饰美化教室室,孩子们在观察、模仿、推敲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的欲望;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逐步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自觉的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及品质的同时,能和老师一起动手、动脑来装扮自己的班级环境,增强了集体观念和美化了环境。

三、变废为宝

低年级孩子非常喜欢游戏,我提倡家长和学生齐努力,多渠道收集各种边角废料,为角色游戏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比如,孩予喜欢娃娃家,家长可用纸盒与孩子共同制作洗衣机、电视、饮水机、电脑等电器设备,并用大纸盒制作一个百宝箱,投放各种废旧材料,当孩子游戏时有所需时,学会用其它物品代替使用。孩予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玩起来就得心应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还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孩子在做中玩、玩中学,增强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越来越多的废旧材料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游戏材料和活动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在绘画课中,我鼓励孩子收集衬衣垫和旧挂历的纸张,裁成统一大小以方便画画。

环保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艺术作品设计中环境审美意识的提高

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具有一种创造性的品格,它能使感知和情感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象。艺术设计是创作过程中的环节,一旦制作内容确立之后,设计就成为实现创作目的的关键。以中国传统工艺布艺为例,布艺的表现范围很广,可人、可物、可景。也就是说,它都是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作为自己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同时布艺的制作材料大多利用生活中的边角废料,极具环保意义。这对在设计环节中进行环境审美意识的提高非常有益。(一)艺术创作素材收集过程中环境审美意识的提高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的确,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班驳陆离、纷繁变幻、美不胜收,而“艺术来源于生活。”毋庸置疑,自然界是艺术设计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那小桥流水、蓝天彩虹、红梅白雪、怪石奇峰无一不是启迪学习主体对美的联想与想象的起点。在收集创作素材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习主体主动去感知和发现现实环境中不同的美的事物和物象,大胆地去寻找自然界中各种美的内容和素材,丰富学习主体的艺术创作想象。如大自然中婀娜多姿的植物、形态各异的动物、春夏秋冬等绚丽变幻的自然景象等等,它们以各自独具特色的魅力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精彩。事实证明,自然美最能开启学习主体感受美的心扉,是启迪学习主体发现美、创造美的金钥匙。学习主体在一次次走进自然收集创作素材的过程中,会清晰地、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不断提高环境审美意识,逐渐达到自觉追求环境道德规范的崇高境界。(二)艺术创作素材提炼过程中环境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就是情感,但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巧的手,最强烈的情感也是瘫痪的。”可见,艺术美源于生活美,又高于生活美。天然质朴的自然形象必须通过艺术手段的雕琢才能成为优美恒久的艺术形态。因此,在提炼创作素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培养学习主体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强化环境审美意识,使学习主体对自然、对美的情感得到不断的升华。例如装饰画因其面对的各种制作工艺的需要与限制,就要求在艺术设计上必须具备形态简洁形象、色彩生动和谐和构图完满合理的形式美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习主体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通过夸张、省略、添加、几何化等艺术变化手法,细致地提炼与集中自然物象美的特质,使之更典型、更理想也更完美。学习主体在这种深入感受自然物象美并创造艺术美的活动中很好地提升了对自然美的感激和对艺术美的向往。

艺术设计作品制作中环境审美意识的升华

(一)创作材料选择中环境审美意识的升华艺术设计教学所接触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这比起那些多用抽象符号的学科,更能强烈地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如绘画需要的笔墨纸砚、工艺制作的锤钉焊贴、雕塑用到的泥木金石等,尤其是在综合材料的选择利用过程中,引导学习主体通过收集各种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和边角材料如布头、木块、废弃泡沫、报废自行车零件等物品,从中去发掘美的因素并运用巧妙的设计构思组合在一起,制作成形式丰富、造型独特美观的作品如浮雕壁画、木雕、金属拼接小品等,能产生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从而实现材料选择中环境审美意识的升华。(二)创作材料精工细作中环境审美意识的升华任何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都是一种具有复杂构建的创造活动,它必须通过对创作材料的精工细作来完美呈现,因此,具有强烈的美感与责任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求学习主体在制作艺术作品时需密切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相协调,努力追求艺术设计作品和环境的共生融合,从而产生久远的生命力。例如室内外装饰壁挂的制作,应该重视指导学习主体制作的每一个程序,使学习主体专注于绷框、结绳、抽绒、串挂、编织等工序流程,努力使每一道工序都能成为创造美的环节。同时,鼓励学习主体勤思、善问、多练习,鼓励发挥他们的不同个性。引导学习主体通过在创造艺术作品美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物质材料,创意地变幻造型,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这不仅促进了学习主体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还升华他们了良好的环境审美意识。

艺术交流互动中环境审美意识的拓展

欣赏美、鉴赏美可以培养学习主体高尚的审美情趣,达到以美激趣、以美激情、拓展环保意识的重要目的。(一)创造良好的艺术审美氛围。可以采取固定橱窗展示、定期公开展览等形式有计划地展示学习主体的艺术创造成果,使学习主体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体验到艺术创造的快乐并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净化心灵,完善行为。例如:利用教室艺术园地、校园橱窗和艺术展厅等场合,充分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创造良好的艺术审美氛围,使之成为一个反映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文明窗口。(二)创造艺术情感交流的气氛。引导学习主体互相观摩、讨论自制的艺术作品,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从而产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不断迸撞出艺术创造的思想火花。反复的分析与观察,使学习主体对自然美和环境美的感受和体验逐步变得更为深刻、稳定和丰富,在积极的艺术创意思维活动中深化了环境审美意识。(三)针对艺术作品特点设疑,以疑激欲。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评赏泥塑作品时提出问题:如何根据泥土的性能、制作工艺,制作出更能表现泥土团实、夸张、稚朴美的艺术形象?怎样选择或加工可以制作泥塑的黏土?如何制作才能使泥塑无污染、更环保?等等。学习主体由对泥土的雕塑操作活动,产生对泥土的关注与情思、对雕塑原型的沉思与情感,进而引发学习主体对自然、对环境审美观更为深远的认识。

艺术作品保存中环境审美意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