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系统论文

网络系统论文

网络系统论文

网络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相比于常态物流,应急物流任务紧急、环境险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灾后应急物流需求骤增,要求地面物流网络系统在频度、容量、速度等方面的能力与之匹配提升。地面应急物流能力直接依赖于地面物流网络系统的拓朴基础和网络应用,而外界干扰直接影响地面物流网络系统能力,因此对地面物流网络系统干扰和干扰应对的分析很有必要。灾后地面应急物流网络所受干扰影响一般呈现三种情况。

1.1应急物流网络拓朴结构与功能未受损物流网络拓朴结构未遭破坏,节点和线路的物理结构和功能正常,在流量、速度和成本方面保持常态功能水平,但因应急物流需求骤增带来应急物流的流量和时间要求骤升,势必造成物流网络满负荷、超负荷现象,如果管理协调不力,极易发生因流量突增造成的设施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次生事件,从而造成地面物流网络运行不畅。另外,灾后出现的各方力量无组织前往灾区、民众拥堵等人为干扰,也会影响应急物流网络正常运作。

1.2应急物流网络部分节点或路段受损,部分功能受损物流网络部分节点受损,导致与其相连的所有条物流链路功能下降或断裂;路段受损或断裂,路段容量和流量受影响,导致两头节点功能受影响。节点和路段是否受损或受损程度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有灾害强度(如地震强度、洪水强度)、节点和路段所处外部环境(如周边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强度和复杂程度)、地形地貌和灾后事态严重程度(如次生灾害)等;内在因素主要是节点或路段的耐灾、抗毁强度,如节点建筑、路段本身的抗震强度等。

1.3应急物流网络大部分要素遭破坏,或高危节点、关键路段损毁如果路面物流网络大部分网络要素遭破坏,或网络中的高危节点、关键路段受损极易造成整个物流网络系统瘫痪。如图1所示,A1为出救点,B为救援点集合,包括B2~B5。从出救点A1到救援点的路径中,B2是A1到B3、B4、B5的必经节点,A1-B2是必经路段。如果节点B2或路段A1-B2损毁,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整个地面物流网络瘫痪。汶川地震后出现多个生命孤岛正是由于多条关键路段断裂(如国道G213、G317),玉树地震中由于生命线(如国道G214)路面结冰、大裂缝等因素造成。

2应急物流网络系统干扰应对能力

应急物流网络系统干扰应变能力,就是网络系统在遭到人为或自然的外来扰动下,不受影响或者受影响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网络拓朴结构修复、重构和拓展,物流能力在常态物流基础上实现功能保持、扩展和提升,确保应急物流网络畅通。应急物流网络系统干扰应对能力包含网络可靠能力、网络修复能力和网络扩张能力三个方面。

2.1应急物流网络可靠能力物流网络可靠能力是应急物流网络的首要能力,主要指物流网络遇外界扰动后不受影响、不受破坏或遇扰能应、应之能胜的能力,包括节点可靠能力和线路可靠能力两个方面,这两者决定了网络连通可靠性、网络容量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网络成本可靠性。网络连通可靠性是指网络中任何OD对间至少存在一条路径的概率。网络容量可靠性主要指应急时物流网络容量大于等于常态物流网络容量的概率;行程时间可靠性是指任何OD对间的应急物流行程时间与常态或预期物流行程偏离度接近0的概率。网络成本可靠性是应急物流成本与常态物流成本的偏离度接近0的概率。

2.2应急物流网络修复能力物流网络修复能力是指当应急物流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后修复完好或网络重构的速度和成本能力。灾后网络连线破坏引起运输线路断裂、网络节点破坏导致流入流出异常、物流装备设施破坏带来物流能力受损等情况发生时,如果物流网络系统能够修复,那么网络修复速度是修复能力水平的表现;如果物流网络不能完全修复,则修复能力表现为网络残缺条件下的物流网络系统重构能力,如运输方式的转换、路线重构、节点重新定位等。

2.3应急物流网络扩张能力物流网络扩张能力是指物流网络受干扰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扩张比常态物流更强的网络容量、能量和功能,以满足应急物流需求的网络扩张能力。应急事件发生后,面对骤增的客观应急需求和主观应急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节点、增加线路,构建高效物流网络并提升节点和线路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搭载专业物流公司网络,使其在运输存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分拣配送、信息化运作方面更加规范高效;另一方面,对于瓶颈路段尽可能扩容或搭建应急立交,对于收费管制路段重新安排,以达到比常态物流更通畅、便捷的绿色网络。

3应急物流立体多级网络系统构建

3.1应急物流网络系统拓朴结构

3.1.1应急物流网络立体构成应急物流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满足应急物流需求。在内外部各种扰动下,应急物流任务的实现仅依赖地面物流网络是不够且不可靠的,选择或改进节点、路径,重构并集成以火车和铁路、汽车和公路为主要元素的地面应急物流网络,以船只和航线构成的水路应急物流网络及以直升机、运输机和航线构成的空中应急物流网络,形成水陆空立体应急物流网络系统,以此为基,科学组织并整合物流立体网络资源,机动选择或最迅速、或最便利、或最经济的路由和路径,有序、高效地完成应急物流任务。

3.1.2应急物流多级网络结构在常态物流网络基础上,以覆盖最多受灾区域、高效满足应急需求为目的,设计四级关键路径、多维物流方式的应急物流立体多级网络拓朴结构,如图2所示。从左向右第一级为供应点集合,包括供应各类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直接供货商、各界捐赠源、各级物资储备库等;第二级为供方中转集合,负责衔接上游供应商,向需方中转或救援点调配供应物资与设备;第三级为需方中转集合,负责衔接上游供应商或供方中转的物资、设备,直接向救援点配送;第四级为救援点集合,负责接收来自供方、需方中转发来的物资、设备,并对灾民进行配发。在立体应急物流网络中,供需双方中转站选址是关键,它既是地面物流方式的节点,也是其他运输方式的落脚点,因此既要考虑其可连接的运输方式,又要考虑中转站的运作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对接,实现立体物流一体化高效运作。

3.2应急物流立体网络耦合功能

应急物流效率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网络拓朴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应急物流网络功能实现。在地面道路受损、设施破坏、节点失效等情况下,重组物流网络资源和管理网络流,重构异质耦合物流网络是实现应急物流网络功能的有效选择。

3.2.1应急物流立体网络物流组织应急物流链中,第一、二级,第一、三级,第二、三级之间受扰动较小,可选择最高效的运输方式,并选择最短里程路或最短时间路;第四级主要由第三级联系和供应,特殊情况下为缓解第三级压力或可由第一、二级直供紧急物资,第一、二级以空运等方式直接向第四级配送;第三、四级物流网络最易受到扰动,其组织应变能力决定着应急物流能力,因此在该段应急物流网络立体化程度会更高、更复杂。灾后72小时内,公路、铁路运能不确定,空运、航运等受扰较少的运输方式或成为主力,人力、摩托等运力虽小但较灵活的运输方式是有效补充。

3.2.2基于应急阶段的物流功能实现(1)应急启动阶段。第一阶段,灾后24小时内。应急物流需求以时效为第一目标,整合水陆空物流方式异常重要。此阶段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将供水、电力、通讯等维修人员和设施设备快速运往灾区,为紧急救助和后期大批救助提供先导;二是将信息员、医疗队、专业救援队和紧急救援设备、药品物资运至灾区。如果路面网络严重破坏,空运是最佳选择,如直升机在汶川震后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天气恶劣,原始但灵活的人力和水陆空联运是打开救援局面的良方,大灾中最先到达灾区的往往是携带紧急物资的急行军。(2)应急救援阶段。第二阶段,灾后72小时内。应急物流需求以时效和流量为主要目标。这一阶段时效要求未减,同时产生巨额流量需求,地面应急物流网络逐渐成为主体,其他运输方式为补充。大批救援人员进出、救援物资进入、伤者运出、死者安葬等需要地面应急物流网络迅速恢复常态物流功能,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扩容、改变网络结构等地面物流网络重组,如构建小世界网络[15]、关闭的某些路段、交通管制等。(3)应急恢复阶段。第三阶段,灾后72小时后。应急物流需求的主要目标是大流量和低成本,地面应急物流网络成为主体。继续救援、灾民日常生活和灾后重建所需的物资与设备的筹措、调运和配送是此阶段的主要物流任务,应急物流运作可以与常态物流接轨,考虑低成本、大流量、便利性需求等选择物流主体和物流方式。

4结束语

网络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传统文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哪些深刻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网络文学之现状及其特点,进而分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资深作家陈村慷慨地赠言网络文学:“前途无量”。他在“网络之星”丛书的序言之中说:“有人一口派定网上的文学作品都是垃圾,那是精神错乱,我们应该怜悯他。有人说网上的作品才是文学,那是理想,我们要努力。”可见,网络文学在当今文坛上其势头已经不可抵挡,有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网热背后的传统文学,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现状比较

网络的介入使得文学写作不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了,而变成一种集体智慧的凝聚,走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但是,与传统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本质还是文学,它与传统文学有着解不开,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一)存在方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较之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有文本载体、文本形式和文类界限的易位。

(1)文本载体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以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文本出现的,它们陈列在书架上,摆放在案桌前,构成一种广延性的物质性存在。网络文学则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于电脑中,传输在互联网上。在这里,文学创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也可随时更改。

(2)文本形式的不同

传统文学是线形平面的文本构造形式。尽管其也可以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或多线索结构,但由于媒介的三维物理空间的限制,其文本的空间是凝固的,容量是有限的。网络文学显示的是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形式。它的特征是阅读的多线性或超线性,即由线性结构转向链接性结构,由刚性结构转向弹性结构,由封闭结构转向开放结构。

(3)文类界限的不同

在传统文学类型中,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四分法”,同时,纪实文学和虚构文学、文学创作和生活实录、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都非常明确。当我们在欣赏某一传统文学作品前,我们都会事先知道它属于那一种体裁或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易地分辨出来。但在网络文学中,文类界限已变得模糊或被淡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分清它们属于哪一类文体,因为这些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棱两可,传统的文学分类法对它们无从归类。

(二)创作模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构思方式和创作手段两个方面。

(1)构思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文学构思是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它要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不断为内容而寻找形式,以整体的艺术观照来施展自我潜在的艺术创造力,为作品的生成打造审美原创的艺术胚胎。而网络文学则不同,它的写作是随意的,无需完整的艺术构思。如一位文学网友所说:“文字在我是生活状态,只喜欢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不会为文而文,没话找话。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的歌、哭、欲、求,我对人生的思考,我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

(2)创作手段的变异

网络作者首先需要以机换笔,让一笔一划的“爬格子码字儿”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或无线压感笔作手写输入,或是在交互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这种创作手段使文学创作者写作时不再低头,而是抬起了头,十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

(三)传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文学以书面材料为载体。

传统文学,属于单向传播,其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收者。对此,有学者评价说;“在这里,作者是一个绝对核心因素,是文本全知全能的主宰角色,一切都是已知的,既定的读者只是等候智者训导的角色。”

(2)网络文学有双向交流的特征。

网络文学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播者(或其他接收者)。在一般情况下,读者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才更容易产生阅读作品与参与交流的渴望。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因为交互活动本身常常将欣赏变成了创作,或将创作变成欣赏。

(四)语言的比较

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创作模式以及传播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变化。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它的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藩篱,表现出了差异性。

(1)传统文学讲究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特别注重文学的表情达意,通过气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时,为了作品思想内容和精神感情表达的需要,作者会对某些情节进行铺陈叙述。但由于网络文学受制于网络阅读和传播所需要的明了通俗等因素,其语言往往追求简约、形象和直观,词组缩写和符号表意成为网络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

(2)传统文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通过阅读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你的脑海中就会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但网络文学语言抹杀了语言的个人色彩,而取之以格式化、程序化的语言模块,阅读起来更加生动自然。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适应时代而产生的,它虽然没有传统文学根深蒂固的地位,但它也有传统文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妥善处理好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同时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会越来越大,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必将共争日月,网络文学因为其自身的优势比传统文学更为普及,影响力更大,并且形成压倒之势。然而,它们毕竟是同根同源的,只有相互补充和完善才能真正共荣,促进文学的长足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二者的关系正走向融合,具体变现在:

(一)开发工具的融合

在文学创作中,过去那种伏案执笔,正襟危坐,满地废弃纸团的写作方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自由的“电脑+网络”写作方式,无论是在床上,在车上,在公园,甚至在两万米的高空,都可以用电脑进行文学的开发和修改。当需要时,作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作品立即发送到出版社的电子邮箱或网站的栏目下,没有以往的纸质信件方式的缓慢和不安全,达到了现实意义上的零消耗。美国信息传播学家保罗·利文森曾言:“个人计算机以及它对书写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书写缺陷的补救媒介。”在开发工具的这一点上,传统文学的作家在向网络文学的工作方式靠近,进行着开发工具方式的融合。

(二)方式的逐渐融合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方式上各有优缺点,取长补短是两派作家期望达到的目标。传统作家在不断的将自己的作品按照原来方式发行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博客,宣传作品,和读者进行即时的思想交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和“新闻中心”,一些网络文学的先驱骨干人物纷纷尝试融合传统文学的形式,通过将作品在网上的同时,也出版成书或卖与报纸连载,获得版权和收益,借用传统文学的评价理论来要求自己作品,以获得传统文学界的认可,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作品方式的改变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思维观念的逐步融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熟起来,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从其它学科知识中吸取养料,尤其是从传统文学中获得的最多。传统文学在这期间,也逐渐看清了网络文学的本质,摒弃了先前的偏见,从中看见了诸多闪光点,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面。在许多的评价标准上,两者在逐步的融合,以前的传统文学,不是走大众路线,而是精英路线,受众很少,影响力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传统文学作家认为这才是合理的生长氛围,能出精品,但是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后,他们看到只要面向大众,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能更好的达到了普及文学的作用,非已往自斟自饮所能比拟,所以传统文学在创作和传播工具方面,以及反映社会新气象和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大力向网络文学靠近。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速度都要更快,范围都要更大。但是要让网络文学融入传统文学中,让传统文学接纳网络文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生命力很强、有深刻内涵的小说也是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后,才登上大雅之堂,最终成为经典之作的。传统文学的根基虽然牢固,但也经不起时代的磨损,网络文学可以成为填补缺陷的有用之才,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学添砖加瓦,二者逐渐融合为令读者更满意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文坛的分裂,实际上是不同板块之间密切的互动。一方面,网络文学一些成功的作品出版,畅销书籍又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在线阅读,使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天然地联结在一起;传统文学也在亲近网络,创作上频繁交流,理论研讨和作家培训不断,各种评奖活动方兴未艾,两种写作正在积极展开各种对话,试图寻找到最多的关联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就是新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对于这场革命,传统文学领域的大多数人还显得相对无知,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了解,积极接受网络文学的长处和优点。这场文学革命是空前盛大的,注定意义非凡,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187页.

[2]尚晓岚.网络,不把文学当回事,[j],美文,2008年第1期.

[3]颜琳.大众传媒条件下现作的特征,写作,2000年第2期.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5.

[6]中南大学文学院,人文前沿—网络文学和数字文化,[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

[7]裴显生、刘海涛,文学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8]肖元敏.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不排斥,[r],文化,2009,7.

网络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1.1标准帧与扩展帧的选择

CAN2.0包括A部分和B部分,即CAN2.0A与CAN2.0B。其中,CAN2.0A是按CAN1.2规范定义的CAN报文格式的说明,规定CAN控制器必须有一个11位的标识符。CAN2.0B是对CAN报文的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的说明,CAN控制器的标识长度可以是11位或29位。遵循CAN2.0B协议的CAN控制器,可以发送和接收11位标识符的标准帧或29位标识符的扩展帧。如果禁止CAN2.0B,则CAN控制器只能发送和接收11位标识符的标准帧,而忽略扩展格式的报文结构,但不会出现错误。标准帧与扩展帧如图2所示。标准帧理论上最多可以标识211(2048)个数据类型。由于协议规定标识符最高7位不能同时全是隐性位,所以最多可以标识211-24(2032)个数据类型。扩展帧使用29位标识符,最多可标识5亿多个数据类型。当采用CAN2.0B传输报文时,需对标准帧和扩展帧进行选择。从延迟的角度分析,它用于表示网络响应速度,延迟越少,响应越快,性能越好。CAN最高位速率可达1Mbps,此时每位的传输时间是1μs。总线竞争获胜的标准格式报文在传输不被中断的情况下,长度为最大值的报文总线访问时间只有111μs,加填充位为134μs;扩展帧格式最大长度报文的总线访问时间为131μs,加填充位为159μs。从总线吞吐量分析,它在数值上等于网络或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总信息量。标准格式信息帧的长度为47+8×DLC,数据域在一帧报文中所占比率为(8×DLC)(/47+8×DLC),在1Mbps位速率时的总线吞吐量为(8×DLC)(/47+8×DLC)×1Mbps。扩展格式信息帧的长度为67+8×DLC,数据域在一帧报文中所占比率为(8×DLC)(/67+8×DLC),在1Mbps位速率时的总线吞吐量为(8×DLC)/(67+8×DLC)×1Mbps。当数据域长度为8字节时,若不考虑填充位,则标准帧的总线吞吐量为577kbps,而扩展帧的总线吞吐量为488kbps。从以上分析可见,虽然扩展帧格式可以表示的数据类型比标准帧格式多得多,但在总线访问时间和总线吞吐量方面,标准帧格式明显优于扩展帧格式,所以在满足节点数量要求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采用标准帧格式。

1.2标识符分配和网络实时性分析

1)标识符分配。CAN只提供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关的协议,并没有制定与特定应用相关的应用层的内容。因此,根据具体应用的特点,在总线协议的基础上,定义详细的标识符分配及网络配置管理的具体方式是开发基于CAN的客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前提。标识符分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用户自定义;二是采用CAN的高层协议标准,如SAEJ1939、CANOpen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保证与安全性相关的高实时性的信息能够获得高优先级。如SAEJ1939中,信息优先级顺序为控制参数、驱动状态参数、驱动系控制、驱动系配置参数、信息参数、信息状态参数等。2)网络实时性分析。客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分布式实时系统,许多任务具有严格实时性和硬实时性,信息传输与控制必须满足任务截止期要求。客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可以通过信息的响应时间来衡量,典型的理论方法有Worst-case、Actual-case、Average和Maximum等。Actual-case同时考虑到周期性信息和非周期性信息,Worst-case考虑到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最坏情况,一般将两者结合进行实时性分析。位速率是网络实时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通信距离,尤其在高速通信的情况下,距离的增加带来的传输延迟是不可忽略的。表3为通讯位速率与总线两个节点间最大距离的关系。

2典型的电动客车整车网络结构设计及控制策略优化

随着客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增多和信息通讯性能要求的不同,单总线网络结构引发网络通讯负载大、通信效率低、实时性能差和通信距离与网络性能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一般采用多网段结构来构建基于CAN的客车整车网络控制系统。一个典型纯电动客车的整车网络的拓扑图见图3。多网段结构适合于连接功能相对独立的网段,信息交换通过网关来实现。其特点是:同一网段的节点通过总线方式连接;不同网段之间通过网关连接,并实现相互通信;网络管理和集中控制的功能由网关实现。如采用低速总线连接低实时性要求的车身控制单元,增加通信传输距离,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高速总线连接动力传动系统,以满足与行驶安全相关信息的高实时性要求;采用带双通道CAN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实现两条CAN总线信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对于网络层可以采用静态地址分配机制,可以参照SAEJ1939通讯协议为公路设备定义地址分配表。

2.1整车控制器的拓扑结构

根据电动汽车整车网络的特性,整车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等整车控制策略主要是由整车控制器(VMU)完成。整车控制器VMU的结构图见图4。整车控制器一般采用两路CAN总线(参照商用车SAEJ1939协议):CAN1为VehicleCAN与电池管理系统、ABS防抱死系统、仪表等设备相连,接收车身系统相关信息;CAN2为MCUCAN,只与驱动电机控制器相连,专用的MCU内部CAN2的设置会使整车驱动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实时性更高、性能更稳定可靠。

2.2整车控制器控制策略与优化方向

2.2.1整车控制器VMU整车控制器VMU是纯电动车辆的主要管理单元,与车辆的牵引系统及车上的其他主要部件的相互通讯。整车控制器读取并识别驾驶员的输入信号(踏板、换档器、按钮等),并确保驾驶的舒适性。扭矩控制(TorqueManagement)是整车控制器驱动控制的最关键的策略,成熟的转矩管理算法编程时,应设计为可进行系统参数配置软体,以满足整车集成时不同参数的需求,如踏板传感器参数、扭矩转化斜率、最大速度(正向和反向)等。扭矩控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功能:1)扭矩过渡处理平滑,以确保乘客的舒适性。2)科学有效地管理挂档器(DriveSelector),以防止因挂档器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3)超速保护(OverSpeed)功能。4)驻坡功能(HillHolder)、跟车功能(Creep)等增值功能。5)能量回馈与电制动策略管理,基于不同回馈能量需求及电制动限值条件,如防抱死(ABS)及客户指令需求时,可以自动切断电制动。

2.2.2优化管理整车控制器除了常规的行车控制及保护功能外,在以下这些方面也可以做针对性的优化管理:上下高压电安全控制;行车动态数据监测及安全行车管理;节电模式及动力电池管理等。整车控制器控制策略的智能控制方法有递阶控制、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学习控制等[10]。

3结束语

网络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1.1网络系统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想尽的网络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用户就可以进行网络系统设计了。网络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功能、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等。在进行网络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网络系统设计的有关步骤和原则。拓扑结构是将各种物体的位置表示成抽象位置。在网络中,拓扑结构形象的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包括各种节点和节点的相互关系。拓扑结构不关心事物的细节,也不在乎相互的比例关系,只将讨论范围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图形表示出来。网络通信需要每个参与通信的实体都具有相应的IP地址。不同的网络可以有不同的地址编码方案。VLAN的设计与地址规划方法是密切相关的。这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原则是随着市场、技术及生产厂商的变化而变化。

1.2网络系统集成设备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输数据和存储数据。经常使用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不间断电源、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等。本部分对网络系统集成中经常使用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方式进行详细介绍。明确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考察的性能指标,理解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服务器技术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选择服务器的指标有哪些以及在服务器中采用的典型技术。为了保证可靠性,服务器中采用的典型技术包括磁盘阵列技术、双机热备份技术、容灾数据备份技术。

1.3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为了让网络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需要对建设的网络进行管理。要管理好网络,需要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并对网络及时进行网络升级和防毒等,保护网络安全。这部分主要讲解与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相关的内容。将叫教学知识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网络管理相关定义及具体手段的把握上,同时能够知道一定的解决网络故障问题的策略;正确理解网络安全相关定义及其相关的加密技术。

1.4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教学内容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集成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这里我们所说的传输介质具体而言就是在网络中负责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2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

2.1教学内容特点分析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具有各自的难点,具体如表2所示。

2.2教学手段的选定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增强,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特征,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如下表3。

3所得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上述我们所规划的教学措施,开展了教学工作。在32学时中,各部分课程内容所占据的时间比重参见下图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四堂实验课程。全部的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做完了实验,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下自己做完了提高部分的内容。在招投标模拟实习的整个实践环节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提交了相应的文档并做了报告。模拟实习的成绩分布为:优秀的占4%,良好的占30%,中等的占64%,及格的仅占2%。根据模拟实习成绩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模拟实习对于他们理解整个招投标过程、集成方案的设计以及各种集成技术的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所有学生所取得的笔试成绩参见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绩良好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十六,成绩中等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六,成绩及格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十六,符合我们最初的效果所想。

4结束语

网络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从企业实际需求来看,对于制造业,目前企业的MIS和ERP仅仅局限于通常的管理、设计开发等上层部分的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工厂、车间的最底层数控机床不能够连成网络,就必然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瓶颈,不能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对于面临全球化竞争的现代制造工厂,数控机床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比例;其次就是把所拥有的数控机床组建成一个双向、高速的制造体系,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构成数字化车间,以保证信息流在工厂、车间的底层之间及底层与上层之间通讯的畅通无阻。

2.网络数控技术的发展

2.1DNC系统及网络结构DNC(DirectNumericalControl,DNC)系统是指多台数控机床由一台计算机统一分配控制程序和进行管理。现在的DNC系统从内容和意义上已发展成为分布式数字控制(DistributedNumericalControl,DNC)系统。从数控技术的发展分析,分布式数控系统是由直接数控系统发展而来的,是针对当时数控设备内存小、处理能力弱而产生的。以后出现的计算机数控(ComputerNumericalControl,CNC)设备使DNC系统增加了程序编制和编辑功能,并且有一定的通讯能力。随着局域网、数据库、工作站的发展以及零件加工系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分布式数控系统,它是针对车间的生产计划、技术准备、加工操作等基本作业的集中监控与分散控制相结合而产生的车间生产控制系统。系统的目标任务通过局域网分配给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信息相互交换以协调完成任务。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易于扩充、灵活、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一般DNC系统通常具有两级计算机分级结构形式,即主控计算机加CNC系统群组成(见图1)。对于通信距离短、组成DNC系统的数控机床数量少的小型系统可采用这种方式联接。该联接方式结构简单,但连线多、易出故障、通信距离短(RS2232通讯距离一般为15m以内),不适宜较大范围的DNC系统。

2.2现场总线系统及网络结构

鉴于以上通信方式存在的缺陷,一些研究单位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有BitBus和CAN总线)的改进型DNC通信系统,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具有操作方便、开放性好的特点,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每台数控机床配备一台通信前端单元,各通信前端单元与DNC主控计算机间采用现场总线进行连接。通信前端单元与数控系统集成在一起,可靠性高。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设备更灵活,但是车间级网络是总线协议,工厂上层网络都是基于TCPPIP的以太网,这样还不能方便地实现信息共享。

3.工业以太网

普通以太网(Ethernet)是为IT应用而开发的,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只得到有限的应用,这是由于:1)以太网采用CSMAPCD碰撞检测方式,在网络负载较重(大于40%)时,网络的确定性(Determinism)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实时要求:2)Ethernet所采用的接插件(connecto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es)和电缆等是为办公室应用而设计的,不符合工业现场恶劣环境的要求;3)以太网抗干扰性能较差;4)以太网满足本安型应用有一定的难度等。随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正在迅速得到解决。

工业以太网是基于IEEE80213(Ethernet)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工业实时以太网对普通以太网作了如下改进:1)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仅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直接交换信息,克服了时延和碰撞,提高了实时性;2)采用全双工(Full2duplex)网络,端口上媒体段的长度不受CSMAPCD的制约,可以延伸距离;3)网络速度的提高(已全面从10M过渡到100M,甚至1000M),使以太网能提供足够的带宽,又减少了冲突;4)所采用的接插件(connecto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es)和电缆等已有为工业环境而设计的。至于以太网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实时性能欠佳的问题,已由于智能集线器的使用、主动切换功能的实现、优先权的引入以及全双工的布线等,基本上得到解决。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仔细地选择网络的拓扑结构及限制网络负载等,可将发生数据冲突的概率降到最低。工业以太网经过上述改进措施后,典型的工业应用中,10MEthernet峰值负载为10%,100MEthernet峰值负载为0.5%,而Ethernet只有当负载达40%以上时才会有明显的延时现象;在100MEthernet网中,发送一个信息包延时超过2ms的状况五年也不会发生一次,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PaloAlto.,Calif)的实验结果表明,可保证延时在4ms以内。网络数控就是建立在上述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之上,而且采用工业以太网作为网络数控的底层有多方面的优势:1)成本低。因普遍应用所形成的硬件、软件资源和广泛的支持,Ether2net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网络,超过93%的网络节点为Ethernet。2)为了促进Ethernet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国际上成立了工业Ethernet协会(IndustrialEthernetAssociation)。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正着手制定现场装置与Ethernet通信的新标准。3)全球主要自动化厂商和组织加强了工业Ethernet的实现,如德国SI2EMENS公司于1998年了工业Ethernet白皮书,于2001年了其工业Ethernet规范,称为ProfiNET.2004年奥迪(Audi)、宝马(BMW)、戴梅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和大众(Volkswagen)四家主要的德国汽车公司一致同意支持ProfiNET工业以太网标准。

4.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数控

网络数控系统(NetworkedComputerNumericalCon-trolSystem)是网络控制系统的一个分支。近几年国内比较高端先进的数控系统上都配备了标准以太网的接口,比如华中数控的世纪星系统,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联网,即使没有标配以太网接口的数控系统,由于都有RS2232接口,笔者也提出了RS2232到以太网的转换解决方案,专用通信单元用AT89S8252单片机和AT24C512SerialEEP2ROM,以支持Internet应用。此通信单元还有数据缓冲的功能,可以解决老式数控系统内存太小,不能一次装下复杂加工程序的问题,这样就解决了加工停顿的问题,此装置也符合工业标准,安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