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资金支持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容及资金支持现状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转变,国家农业政策开始布局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具体内容作了进一步阐述,本文提出的“全过程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农业科技研发。

其主要内容是种业培育和创新,农业产品关键技术突破等研究与实验活动。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加大水稻机插、玉米、棉花机收等攻关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加强应对农业灾害、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

2、农业科技推广。

在农业科技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包括加快建设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同时,引导鼓励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农业科技产业化。

应用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技术,进行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活动,并使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全面实现商业化经营,具体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遗传工程和转基因高新技术,对动植物育种技术进行重大变革;(2)采用高新技术装备农业,研制新型机械和工具;(3)利用高新技术大力研制和生产生物性的肥料、农药等生物制品;(4)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4、农业科技人才培育。

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包括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等,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现状。

农业天生的弱质性及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特质使其资金支持系统不同于其他产业,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仅需要财政的资金支持,更依赖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金和金融系统。从政府资金支持来看,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从2626.2亿元增加到8579.7亿元,年均增长21.8%。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资金达到187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6亿元,增长17.9%。而金融系统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主要包括:

1、农业科技信贷。

目前,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重点支持农、林、水、气等具有直接效益、成功率高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以粮棉油大田增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 以上集中投放到了农村和农业,但是1996年以后,由于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农业类贷款在农业银行全部贷款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做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基础上,拓宽业务领域,改变只承担粮棉收购资金贷款的单一功能,加强对基础产业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向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小额信贷服务,支持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

2、农业科技保险。

农业科技创新同其他领域的创新一样,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要促进科技创新的持续进行,需建立有力的风险保障和分散机制,而农业保险充当了农业科技创新的“稳定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市场风险随之增加,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7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为53.3亿元,农业保险赔款及给付29.8亿元,201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为135.9亿元,农业保险赔款及给付96亿元,4年内分别增长154.9%和222.15%。

3、农业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动力源和有效途径,但是与工业和商业领域风险投资资金的引入不同,农业风险投资更倾向于关注农业科技企业,这类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都比较大,但相对来说收益也高,国内农业领域引进风险投资刚刚起步,截至2011 年上半年,我国风险投资资本投入到新农业及生物科技行业的金额分别占总投资金额的1.9%和0.67%。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信贷、农业保险及农业风险投资的规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张,但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使农业科技创新资金获取受限:

(一)资金供给结构与创新内容不匹配。

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具有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于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的新种子研发和试验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且风险最大,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商业性资金供给机构往往不愿意投资,这就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介入。对于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初创期农业科技中小企业,由于其作为单独法人经济体存在,成长性高,风险高但收益也高,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一般倾向于这类创新主体;对于处于成熟期的农业科技型小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其产业化项目提供贷款。目前,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结构与创新内容并未完全匹配,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引导作用不突出,银行、风险机构等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根据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资金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二)财政资金总量偏低,结构不协调。

1、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偏低。

多年来国家财政支农业出金额从1991年的347.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29.58亿元,但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整体上却呈现下降趋势,1991年为10.26%,2010年下降到了9.05%,近些年来基本维持在9%左右,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幅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幅。美国2011年农业支出报告显示,2011年农业生产支出达到创纪录的3187亿美元,相比2010增加了10.2%,因此,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2、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不协调。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除了总量偏低,支出结构也不协调。历年财政农业支出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农村救济费占据很大部分,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数额较小,2010年仅占全部财政农业支出的0.68%,还不到1%,结构失调较为严重。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0.6%-1%之间,我国不足0.2%。

(三)金融体系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信贷规模较低,机制和产品创新不足。

金融机构的农业科技信贷在管理上仍采用商业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必须满足抵押条件,同时经过银行及科技部门双重审批。科技创新主体需要有不低于项目总投资20%的资本金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其他企业法人为其担保,贷款程序复杂。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时,抵押物仍以土地、厂房为主,农业产品、专利权、商标权等抵质押方式由于抵押物的流动性限制、价值认定困难等,其发放规模有限。

2、农业科技保险发展处于低级水平。

现阶段,无论是从事种子研究与试验的农业科研部门还是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创新主体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无法达到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的要求,我国农业保险主要是政府为主导,真正的农业保险市场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农业保险甚至出现“供需双冷”的局面,农业科技保险市场发展处于低级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保证和风险分散作用有限。

3、农业风险投资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农业风险投资发展面临如下制约因素:一是从项目供给角度,包括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缺乏、农业科技企业产权制度落后及生产规模低下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二是从风险投资供给角度,风险资金规模不足、风险资金融资渠道单一、退出渠道不畅及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一定程度抑制了民间资本的加盟;三是从服务体系及宏观配套环境角度,促成农业项目与风险投资沟通交易的中介信息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及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风险投资供需双方交易难以有效达成。

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路径优化的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周期长、地域性强、公益性等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信息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内的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都要求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体系。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建设如下路径可供参考:

一是加大各类资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首先,建立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增长机制,保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的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挂钩,调整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结构;其次,对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建立专门的信贷考核和评价机制,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扩大农业科技信贷规模;再次,建立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风险投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农业大型企业、农业科研部门建立农业研发机构,提高种子改良、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技术革新的效率。

二是建立与农业科技创新内容相适应的资金支持匹配机制。财政资金更多地支持农业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公益性普遍性领域;银行、保险、风险投资等机构更多投向新品种培育、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集约化技术、农机化和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后处理贮运加工及其它技术。

(作者: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政府农经中心副主任)

注释:

郭明杉等. 风险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与途径. 理论探讨, 2008,(3).

加大国家农业投入 农业科技将成新亮点.科技日报.2012-02-09 .

杨嫩晓. 农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2007,(50).

张文棋等. 构建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的设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4).

参考文献:

[1]康书生等. 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6,(7):11-17.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 经济 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进口产业的状况及变动。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市场 关系的理顺,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是调整不过来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记录,它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全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不断扩大。1994~2006年间,除资本项目小幅逆差以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 金融 项目均基本保持顺差。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规模在不断扩大。据国家外汇 管理 局 统计 ,2006年我国总顺差为259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98倍,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为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1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0663亿美元。

贸易顺差增长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带来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诸多困扰,包括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贸易摩擦加剧、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结构中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状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通过近些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持续顺差,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货物贸易收支的大额顺差。1998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14.7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收支顺差近466.14亿美元。2006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249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2177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9%上升到2006年的9.5%。可见货物贸易顺差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而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又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尤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这点也相应地体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分类中“杂项制品”出口额的增长上。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分类中“杂项制品”主要集中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进出口商品构成中,从1995年到2002年,“杂项制品”顺差由462.87亿美元大幅增长至813.70亿美元,年均增长4.2%。2005年“杂项制品”出口1941.9亿美元,进口608.7亿美元,顺差1333.2亿美元。2006年“杂项制品”(包括服装服饰、鞋类及小商品等)占出口总额的24.6%。“杂项制品”在进口中占比只有9%。“杂项制品”顺差构成了我国货物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产业优势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

二、国际收支顺差中“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反映了出口的产业结构落后

我国经营项目的顺差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低附加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性产品的出口来维持。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出口税、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禁止部分产品开展加工贸易等措施。当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总体而言,由于这些行业前几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投资 增长过快,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仍旧较大。

虽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表面上造成了出口不断的增多,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实际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将自己置于了长期不利的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必然会导致本国经济增长乏力,难以持续。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出口的产业结构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因此,我国急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能源和资源消耗有所降低。

三、国际收支顺差中相当大部分是由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的,这反映了我国自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目前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八成以上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水平、劳动密集型的贴牌加工,属于内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份额还不高,自有品牌还不多。2005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58.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超过85%。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58.9%,其顺差占贸易总顺差的51.4%,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占88%。而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尚不足10%。说明在这个产业中,我国出口产品中普遍存在着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高,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的水平偏低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品还属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加工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仍处于“来料加工”阶段,得到的主要是微薄的劳动报酬,大部分利润都归于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和国际经营者。

出口产品缺乏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迈上新台阶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大“绊脚石”。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给出口产品打上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成为我国外贸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范文第3篇

风险投资最早源于美国,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其间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了半导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带动美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历史久,规模大,在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运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和总结美国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乃至创新型国家的构建至关重要。

一、美国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

(一)市场竞争加快了风险投资向高技术产业倾斜

风险投资是在发达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一种投资方式,它是一种高风险的权益性投资。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具有风险投资生存的天然土壤。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技术和资本的完美结合。高风险是风险投资的特点,逐利性是驱动资本冒险的原始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风险投资企业只有准确搜寻高回报的项目投资,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巨大收益空间成为敢于冒险、追逐高收益的风险资本投资的首选。2012年,美国风险投资金额在软件、医疗设备、IT、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所占比重达到52.74%,同期在以上领域投资案例数所占比重也达到53.29%。

(二)法律监管保证了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法律最健全的国家,在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美国强调利用法律保护与监督风险投资,将风险投资放置于法律的监管之下。为了推进风险资金投资高技术产业,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台了《中小企业投资法》;20世纪80年代,又出台了《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和《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既为高科技产品价值的商业转化提供了法律保障,给创新发明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给风险投资行业带来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更是吸引了大量的风险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领域,推动了风险投资者和技术创新者的有效结合,促进了高科技风险企业和风险投公司的规范化运作,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政策扶持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为了推动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美国通过相关财税、无偿资助、政府采购等政策进行扶持,且随着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动态调整。一是通过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壮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风险投资额的 60%免除征税, 其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使风险投资资本利得税率降至20%。2003出台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中,将资本利得税又降至 15%;二是设立“小企业风险研究基金”,向风险投资者提供无偿资助;三是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促进高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有利于风险投资向高技术产业倾斜。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购买了硅谷生产的全部集成电路,采购金额达90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四)政府和市场有机协调促进风险资金投资高技术产业

美国风险资金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巨大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的有机协调。美国在风险投资创立初期阶段就认识到了政府引导的重要性,政府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风险资金投向法律规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种子期和起步阶段,有力地撬动了民间资本介入。1959- 1963年间,692 家小企业投资公司一共募集 4.64亿美元的资金,1994- 2003 年的 10 年间,小企业投资公司资本就实现年均20%的高增长,有力的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但美国政府却没有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管理,而是以其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依托,配合政府引导,形成了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包括严格风险控制机制和强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风险资金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尤其是NASDAQ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强力支持。苹果、微软等美国的科技型企业无不是依靠NASDAQ市场环境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NASDAQ市场的培育加快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步伐。在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形成了很好的协调。

(五)人才培育提升了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的发展

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与其说是技术的成功,还不如说是人才培养的成功。如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成功崛起源于斯坦福等著名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是高新技术的载体。斯坦福等硅谷的大学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转业化和商业化管理。在斯坦福大学,师生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硅谷的许多公司就是一些正在斯坦福学习的学生们创办的。风险投资的介入为这些专业人才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人才与风险资本的完美结合。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罗姆公司和苹果公司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及其随后的迅猛发展,都是在风险创业投资家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的。硅谷地区不但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而且吸引了大批全球科学与工程人才到当地及周边的院校中来。目前,硅谷地区被授予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中,外国学生占了35%以上。正是这些本土的和海外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化了地区的创新体系,促进了人才与风险资本的结合,提升了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二、中国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

(一)风险资本来源差距

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非金融类企业和包括养老金、捐赠金、富豪等个人机构。其中个人机构是风险资本的主渠道,2008-2011年间来自于个人机构的风险资本占比始终在92%以上。这缘于美国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保障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使投资者放心投资,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据统计,2012年美国风险资本来源总额为265200百万美元,而同期中国风险资本来源总额仅为1270.02亿元。中国风险资本主要源于政府、非金融类企业,二者合计占比始终在61%以上,2012年来自政府和非金融类企业的风险资本占比达63.44%。个人参与风险投资的比重很小,2012年其占比仅为21.52%,一方面大多数老百姓个人资金相对有限,同时由于风险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个人参与风险投资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面对风险投资,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

(二)风险投资交易规模差距

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比较成熟,投资交易活跃。2013年美国风险投资交易数量为3366起,交易金额达438亿美元;同期中国风险投资交易数量935起,交易金额仅为121亿美元。中美风险投资数量绝对差距为2928起,交易金额绝对差距为317亿美元。美中交易金额之比为3.62。2014年上半年美国风险投资数量为2033起,交易额为378.5亿美元;同期中国风险投资数量461起,交易金额167亿美元。中美风险投资数量绝对差距为1572起,交易金额绝对差距为211.5亿美元。美中交易金额之比为2.27。尽管绝对差距较大,美中风险投资总额的相对比在逐年缩小,由2013年的3.62下降到2014年上半年的2.27。说明中国风险投资环境在逐年改善,风险投资总额在逐年增长,且比美国增长的速度要快一些。

(三)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支持力度差距

美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软件、生物技术和工业能源,2012年三大行业在总投资额中的占比依次是23.64%、16.64%和12.38%;风险投资的案例数在三大行业中的比重分别为23.64%、16.64%和12.38%。而中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IT、工业能源、传统制造业、消费者产品与服务业,其投资总额占比分别为44.78%、17.21%、14.67%和8.52%;风险投资的案例数在上述四行业的占比以此为28.90%、23.48%、16.81%和7.73%。相比之下,中国风险投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说明在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力度上,中美仍有较大的差距。

(四)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差距

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正式制度方面,美国风险投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和《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和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加上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为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正式制度保障。中国在风险投资的法律保障缺失,具有真正法律效率的法规还没出台。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证券投资基金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度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将一般投资与风险投资混为一谈,而针对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在引导风险资金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上,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大。2009 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 《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但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仍然很低,没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加上政府对风险投资进行过多的干预等,使得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正式制度保障不力。

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传统文化中饱含冒险、追求刺激和勇于开拓进取等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为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鼓励冒险和创新、允许失败、尊重失败等精神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古老的农耕文化发展而来,民众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趋于保守的思想占大多数;民众缺乏冒险精神,多不愿意投资使得风险投资在融资的环节遇到很大的阻碍,也制约了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三、美国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启示一:为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投资的特殊资本,它不同于任何传统投资。中国需要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经验,应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明确界定风险投资的目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并就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运作机制等给出明确的管理办法。风险资本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风险资本与技术(知识)的结合,美国通过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造和发明,有力地促进了知识和资本的结合。中国虽然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且不断完善,但知识产权并没像其他权利一样得到有效保护。我们必须通过法律上的独占权和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激励,来保护科技发明者利益、驱动技术创新、促进技术产业化、降低创新成本,推动技术扩散,最终实现知识资本与风险资本的有机结合。

启示二: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要实现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既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与美国相比,我国现行财税优惠力度仍然较低,而且个人投资者还会面临重复缴税的问题。对投向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风险资本,政府要进一步降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税率,适当增加税收优惠年限,并给予个人投资者以税收优惠;政府还应为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担保和信贷优惠,以降低其风险;在政府采购时,应规定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土高技术企业的产品,推进高技术产品产业化,以吸引风险投资的进一步介入;政府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与引导、协助建立行业协会、实施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引导风险投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保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市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60号)和《市应用技术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宝市财办教[]9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创新基金的经费由市本级财政专项拨款200万元,用于支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条市创新基金是市科技计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与国家创新基金有机衔接,鼓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市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技术政策,并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市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两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市创新基金贴息按照国家规定的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一定比例贴息。每个项目的贴息额不得超过企业贷款利息总额的50%,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4、市创新基金每年用于贴息项目的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5倍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市科技局每年年底以前制定并向社会年度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市科技计划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申请市创新基金的项目应符合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

第九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市创新基金,应按市科技局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市创新基金项目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辖县(区)企业申报市创新基金需要经过辖县(区)科技局推荐。无主管上级的企业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报。

第十一条市科技局收到申报材料后,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市科技局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申报企业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二条由市科技局组织立项审查,立项审查方式以专家评审的方式为主。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确定进行立项审查的时间。

第十三条市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从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第十四条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市创新基金计划草案,与市财政局共同审核,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当年计划。

第十五条经市科技局、财政局批准的项目,需要与市科技局签定《市科技项目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由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

第十六条未获得市创新基金立项的申报项目,市科技局将向项目申报单位发出《不立项通知书》。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批准立项的市创新基金项目按照《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

第十八条市创新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的,其项目实施和验收管理按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

技术支持年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金融支持 产业融合

1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当前运行的特征和要求

1.1 以信息产业和先进技术为带动的工业化。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学习先进工业化国家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成功经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减少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所需的时间、成本,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2 强调资源配置的高效率。金融资源在不同部门流动和分配比例的变化,决定了未来工业结构变化的方向。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将面临长期短缺的局面,因此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对确保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3 新型工业化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的工业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2 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分析:高邮的实践

2.1 信息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有待改善。与扬州市及周边县(市)相比,该市在产业提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信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发挥带动工业化的作用;二是产业提升基础相对薄弱,经济规模偏小;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二产总值提升不快。

2.2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素投入增长乏力。一是引进利用外资少。2005年-2010年,该市实际到账外资25929万美元,年均43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仅占扬州市同期利用外资年均数的6.7%。二是出口企业总数少,与国际接轨速度较慢。出口企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乏力,不利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培育。三是产业类型以农副产品为主,高精尖企业少,信息化带动能力欠缺。2005年-2010年,该市传统产业“鸭业、鹅业、米业、林业、水产养殖”等绿色五业的农副产品总值分别占该市GDP比率29.9%、26.7%、25.8%、23.5%、21.18%和18.9%,虽然比率逐年下降,但仍为主要的产业类型。四是重化工业发展慢。机械、能源、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发展缓慢,且科技含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2005年至2010年,6年间该市重化工业总值占该市工业生产总值年平均数的13.2%,与扬州市相比低18.4个百分点。

2.3 金融深化程度低,金融产业发展缓慢。金融深化程度(M2/GDP,由于数据难以统计,本文以金融资产总额代替)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高邮市的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深化程度相对较低,2010年这一指标值为0.71,低于全市20个百分点。金融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①传统业务占比过高。缺乏新型的金融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尽管该市银行业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10年末已达5.51%),但占比仍然较低(见表一),表明金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有限。②金融中介主导而非金融市场主导。其主要体现为区域融资结构的失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严重失衡,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基本没有,银行业贷款又主要集中于市属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总体偏低。③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信息、资金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3 现阶段金融支持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3.1 支持信息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向纵深推进。金融部门应对信息产品的制造企业以及通信业、软件的发展给予积极扶持。金融业在支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向纵深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为金融部门培植了服务客体,可以说金融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2 支持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银行机构支持技术创新,自身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特别是重点推广出口信贷、衍生产品、科技信贷等业务。

3.3 支持引进利用外资,推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地方在引进利用外资过程中,要借助于金融部门人才较多、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做好相互沟通。一是严格把好项目关。二是引进利用外资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引进外资要尽可能引进实缴资本。

3.4 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鼓励金融创新和金融结构优化。一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自身做好资金价格的调节;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要尽量推出新兴金融市场;三是引导民间借贷由非理性、非制度化向理性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四是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需要上级行大胆放权。

参考文献:

[1]张竹云.浅析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