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小故事

环保小故事

环保小故事

环保小故事范文第1篇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她,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因为我们的家园在不断恶化,所以我们要保护她。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家也兴起了环保之风。

水,人类生活的依靠。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纯净水越来越少。这引起了母亲的主意。她每次都把洗完蔬菜的水和洗过衣服的水积累在起来,等积累到一定的量,就用来浇花!日子长了,不仅节约了水,也少交了不少水费!真是一举两得呀。

电,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能量。而发电不仅要浪费资源,还要破坏环境。所以,每当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出去购物,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开灯。不仅如此,我家的冰箱也一直不开,这算是对“环抱”的支持吧!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直以来,我家每当出去吃饭,都要带环保筷子。很多人都笑话我们,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把环保放一回事。要知道你眼前的一双一次性木筷,它会消耗大量的树木,据说,中国人一年大约要“吃掉”2500万棵大树。种种情况,使人触目惊心啊!还有,大家都不是认为手帕纸比毛巾干净吗?其实你错了,用手帕纸不仅比用毛巾肮脏,而且破坏环境。我不得不说我家就在这方面做得好,很少用手帕纸,用的都是毛巾。

在回收方面,我家做得也不错!无论是废纸,还是废电池,无论是空瓶子,还是烂金属,我们都会把它们搜集起来,毕竟积少成多,到时候再卖出去,可有一笔收入哦!

环保小故事范文第2篇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二、组织机构

市环境保护局成立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市环保局局长*同志任组长,下辖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受理辖区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质及发展过程,立即作出应急处置措施反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组织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件的现场监察、监测及处理;领导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理工作。

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由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和市环境监察大队组成。负责应急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供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人员撤离、隔离和警戒工作;立案调查事故责任;做好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由市环保局自然保护科和市环境监测站组成。负责污染物的现场快速定性分析、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认定;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等;办好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给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程序

(一)任务受领及要求

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发生的警报后,应立即通知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和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当出现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领导小组应有一名以上成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市环境监察应急小组受领导任务后,应尽可能了解以下内容并及时向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

(2)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

(3)事故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预采取的措施;

(4)本小组基本任务、到达时限等要求;

(5)友邻小组的任务,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

(6)上级指挥机构(指挥员)位置、指挥关系、联络方法;

(7)受领任务后48小时内发出速报,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经济损失、人员受害情况等;

(8)其它需要清楚的情况。

市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受领任务后、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工作并及时向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1)一般情况下,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

(2)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并发出监测报告;

(二)赶赴现场

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按指定路线组织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应急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明确途中联络方法,灵活果断地处置开进途中情况,确保按时到达应急地区。

(三)应急处置

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到达现场附近后,应根据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污染事故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经综合情况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指挥部。

1、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3)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2、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

(2)技术调查取证;

(3)按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程度认定事故等级,共分四级。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进行报告。

(4)环境监测应急小组应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四、后勤保障

(一)通信保障

1、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应急通知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利用办公电话,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在外应急员的联络以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为主,确保应急通知快速下达。

2、开进中的通信保障。以无线通信为主。应急指令的下达与接收,事故现场应急信息的通报与反馈,主要利用移动通讯。

3、处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与运动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信为主。指挥部(或应急办)可利用现场临时架设开通有线电话指挥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上情下达;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动电话,辅以运动通信,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二)运输保障

运转的确认和调度由局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平时各应急车辆须保证1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开进中根据实际情况由局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交通等勤务保障。

(三)其他保障

环保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131-0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的事故发生也有所增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因有毒害作用的产品在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人为的疏忽、不规范的操作及其它以外因素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产品泄露、火灾、爆炸等污染事故,对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的事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突然,事故发生前往往没有进行预先的防范,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对污染加以控制。有毒有害物中在环境中的排放形势不是固定的,很难对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进行预测。因为是突然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有极强的破坏性,损失巨大。当生物体接触到有毒害作用的污染物后,机体器官会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造成机器功能的衰退或者病变,这种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严重的会造成永久的危害。

1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突发事故的预防体制不完善

从目前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的组织结构来看,在很多地方的环保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突发事故应急科室的设置,个别地方即使设置了应急科室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没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我国的化工企业中,大多数的大型企业进行了《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但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还没用这方面的意识和观念。政府在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政策执行不到位,在环保监察工作中没能真正的发挥只能作用。地方政府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工作,以追求业绩为主,环境保护和监测成为了一种敷衍完成的任务,上报的监测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1.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设施不完善

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建设中,对大部分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的竣工都进行了验收和评价,但是在小型的化工企业中,这项工作做得远远不到位。很多小型化工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手续,对于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设施方面更是不到位,有的甚至没有应急设施。环保管理部门重视基本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却对应急设施的建立予以忽视,一旦有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应急的设施往往缺乏或者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不恰当的处理造成二次污染,使事故更难处理。

1.3 突发事故发生处理不当

我国很多地方缺乏危险物的处置设备,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方法往往比较草率。在一些地方,没有专门的毒害物质处理单位,加上领导部门对环保工作的忽视,对污染的土壤和固废的处置显得随意。比如将污染的土壤随意在生活垃圾场堆放,很容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隐患。河流被污染后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截流和处理,使得污染物进行大河流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1.4 突发事故应急监测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配备了环境事故的应急设备,但是在事故的监测方面,还没能配备适宜的设备。大多数级别较低的县级环保部门没有监测设备的配置。从已有的监测站设备的监测结果来看,数据不准确,数据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突发环境事故往往发生突然,情况紧急,监测因子数量明显不够。对于事故污染物的监测,对主要污染物监测的同时还要对其他相应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不全面是最突出的问题。对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因为投入资金有限,设备的购置需要上级部门的批准,在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方面,不愿对事故监测投入太多。

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的对策和建议

2.1 改革和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对现有的环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环保部门从政府管理中独立出来实行垂直管理政策。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单方面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要真正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坚持已有的政府领导负责制比如使环保政策和措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作用。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应采用专门专管的管理体制,严抓环境保护的质量大关。

2.2 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环保部门设立专门的应急中心,对所管辖区域内的事故源加以排查,对于不合格的环保社会和应急设备责令其限期整改。企业的建设必须经过环境影响的检查和评价,经环保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企业才能进入生产和运行的阶段。对于化工企业和毒害物质的运输等企业的工作人员采用考核上岗制度,考核合格者才能运行上岗从事该项工作。在环境管理工作方面加以细化,在事故源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环保队伍的建设上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环保专业人才,对于队伍中的人员进行清理,实现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对于因工作失职造成的重大环境事故严格追究责任,对假监测数据进行彻查和严厉打击。对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具有正确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能够快速有效的将污染进行控制,对被污染的土壤和水资源能够正确的处置,防止污染范围的加大。

2.4 加强应急监测设备的研发和普及

对国外先进的技术积极加以借鉴和引入,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和生产能力。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监测投入加大,对先进监测设备的引进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地方监测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有突发事故发生,应快速准确的上报事故的具体情况和造成影响,并能够对事故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尽快处置污染事故。

3 结论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果危害大、处理处置任务艰巨,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广泛重视。提高环保认识,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增强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环保小故事范文第4篇

为确保*市环境保护应急热线(以下简称“热线”)的正常运行,及时受理、调查、处理环境污染及环境纠纷,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热线”的功能)

“热线”由*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设立,负责接受环境污染举报投诉和现场处理应急环境事件,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数据的接收、监控。

第三条(机构与分工)

“热线”中心:设在*市环境监察总队,并由其负责“热线”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负责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负责突发事件、跨区县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负责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较严重的居民纠纷的处理;指导和协助

“热线”分中心处理所辖区内的环境污染事故。

“热线”分中心:由*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市辐射环境监理所、*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各区、县环保局设立,并负责相应分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热线”分中心接受“热线”中心的业务领导,负责处理“热线”中心下达的本辖区内的环境污染应急事故和纠纷,并按要求上报查处结果;配合“热线”中心做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的处理工作。

市环保局各职能处室: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处理“热线”中心上报市环保局的重大污染事故,并将处理信息反馈到“热线”中心。

第四条(受理范围)

“热线”中心24小时受理以下举报、投诉和事故报告:

1、本市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污染物非法排放的举报,如偷排、直排等;

3、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4、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

5、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的监督与查处;

6、其他需要到现场快速调查处理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条(运行程序)

集中受理:“热线”中心24小时受理发生在本市范围内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和事故报告。

分流处理:“热线”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区域管辖权以及举报或投诉件的急缓程度进行分流处理。应急举报投诉件,由中心直接处理或转分中心处理;非应急件,汇总后向市环保局部门转报;不属于环保部门管辖的其他举报投诉件,移送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受理回复:应急举报投诉件的处理结果,统一由“热线”中心回复投诉人。“热线”中心负责处理的重大污染事故和纠纷的处理情况应及时上报市环保局;“热线”分中心应及时将处理的应急举报投诉件情况向“热线”中心和所属区县环保局报告。

第六条(出警要求)

“热线”应急车辆应当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车载定位、通讯系统每天8:30—17:00及夜间出勤时必须开启。

“热线”中心或分中心的执法人员接到中心指令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外环线以内地区半小时内到达现场,外环线以外地区1小时内到达现场)。

“热线”分中心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立即向“热线”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处理完毕后应当立即书面报告现场处理情况。

遇重大污染事故或环境事件,“热线”中心应当立即向市环保局报告。

第七条(查询回复)

“热线”中心负责对受理的应急举报投诉件进行答复。应急环境污染事故和较严重的居民纠纷6小时内以电话或语音方式答复举报或投诉人。移送市环保局的件,由局办公室负责处理,处理情况同时反馈“热线”中心。

“热线”分中心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受理、处理及设备运行情况的月报表通过系统网络传输给“热线”中心;“热线”中心每月10日前分析举报投诉件的特点和趋势,汇总各分中心受理和处理情况,并向市环保局书面报告汇总情况。报表形式和内容由“热线”中心统一制定。

第八条(实时监控)

“热线”中心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数据的接收工作,实时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发现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应当及时作为应急事件处理。

第九条(技术支持)

*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是“热线”系统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热线”系统的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工作。“热线”系统的维护标准和要求另行制定。

第十条(督办)

“热线”中心负责对移送的举报、投诉件进行督办,督办情况报市环保局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工作纪律)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受理来电投诉与举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待人礼貌,用语规范,严守保密纪律,妥善保管好各类文件资料和值班记录。

爱护各类通信器材和装备,注意做好维护保洁工作,保持良好使用状态。

环保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水电站;电网设备障碍;控制措施

小水电站在规模、企业运行管理理念、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多样性、事故应急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一旦出现小水电电网设备障碍,可能会给小水电站带来较严重的损失。而在充分认识小水电站电网设备障碍类型的基础上,提炼具有针对性的障碍控制措施,是有效降低小水电站电网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提升设备故障出现时小水电站的事故应急能力,从而保障小水电站的利益。

1 小水电站电网设备障碍常见类型

小水电站多修建于经济水平相对偏低、设备条件并不完善的偏远地区,由于小水电站所处地理环境及周边条件的限制,小水电站电网稳定性保障存在多种问题,按照电网设备障碍发生环节可以分为配电设备故障、变电设备故障和送电设备故障三类。基于对实践经验资料的整合笔者发现,故障频率发生较高的环节为电网配电设备故障和送电设备故障,具体分析如下:

针对小水电站电网配电设备故障而言,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配电熔丝故障、外力破坏事故、开关等配件接触不良事故以及安全运行威胁类事故。通常情况下,在配电熔丝、配电线路环节发生的配电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均为人为因素,比如不按规定使用线路、线路质量达不到标准等,造成的后果多数为配电变电器损坏、配电站损坏、线路跳闸等;外力破坏事故也是小水电站配电设备故障中的常见类型,比如短路、烧损,故障作用对象包括电力线路、电缆线路等。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很可能造成电网运行受阻,影响其余部位正常的配电;针对零配件接触不良引起的电网配电设备故障,主要问题部位集中于开关、刀闸等处。故障产生原因在于检修不及时、维修不到位,对于此类连接环节的接触性检查一旦疏漏,很可能会造成电网稳定性失常而引发的连环反应;此外,在配电设备故障中,由于小水电站所处位置周围环境因素导致意外安全发电运行事故的频率也不低,比如,小水电站附近存在超高数目、广告牌、电视线等,会对小水电站的运行产生安全威胁。

针对送电设备故障,常见的类型集中于线路质量、定期检查不到位、安全意识宣传力度不够三方面。比如,送电线路的拉线、锈蚀、副线丢失的情况会影响送电线路的使用性能。但在实际检修过程中,不乏检修人员疏忽未对出现问题的送电线路予以及时更换的情况,给送电环节的正常运作带来安全隐患。

2 小水电站电网设备障碍的控制措施阐述

针对配电熔丝等线路故障,需要从线路原料使用操作方面予以规范化约束,严格按照配电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小水电站内对于线路检查的巡视力度,对于不良熔丝线路过热等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启动现场应急维修方案。另外,小水电站可以需要定期对配电变压器、配变站等配电设施进行认真检修,并将检修责任落实到企业员工个人,对于配电变电器的易渗点予以仔细查看,防止配电管道因渗漏受潮而降低配电设备的绝缘性。与此同时,小水电站为降低配电变压器受损为电网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完善的、可用于小规模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监督巡视责任制度。这一控制措施的效能发挥依托于小水电站内部所有员工的职业素养水平,也就是说,小水电站可通过内部员工技能培训以及理念宣传来提升电网稳定性的保障力度。而对于配电设备故障中的外力破坏事故,小水电站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故障主因,并铺设警示牌,与用电居民签订防护协议,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尽可能降低外力对电网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对于周围环境给小水电站正常配电造成的安全威胁,需要引起小水电站格外重视。观察近年来发生在水电站配电环节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事故发生原因多数集中于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事故。因此,小水电站需要在保障企业内部正常配电、供电的基础上,对水电站周围环境的变化予以及时了解,当发现违规广告牌或潜在线路威胁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联系有关部门对其尽快予以处理。对于高度超过标准的树木,需要对其进行砍伐;对于违规张贴于水电站周围的广告标语,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彻底清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小水电站的正常运营,需要企业相关管理者与水电站所处区域的管辖政府部门签订保障电力线路安全的协议,协议内针对各类型外在原因引发的电力安全事故予以说明,并对检查监督责任予以明确。换言之,小水电站需要从自身权益维护、保障社会稳定的角度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对电网体系的配电设备障碍予以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企业技术人员需要对天气、雨水情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清晰认识,根据小水电站所处地区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进行提前防汛检查,以特巡方式予以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送电设备障碍的控制措施,需要首先明确送电设备的质量水平会对电网整体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小水电站在对送电设备的日常检查中做到仔细、认真,切勿令送电设备的日常定期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小水电站需要建立完善、全面的送电设备障碍控制体系,以全覆盖的检查控制措施构成完整的障碍防控流程。送电设备的检查包括外观的触蜡试验、线路拉线状况的定期检查、杆塔基础防积水检查、线路区域内障碍物的清除、导地线震动去的开盖检查、群众保护送电设线路的宣传。

3 结语

小水电站的电网稳定性需要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配电设备以及送电设备的检查力度予以加强。在水电站日常运营管理期间,小水电站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责任培训,以提升员工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对电力安全运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水电站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的电力设备,从设备质量层面为电网运行的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娄永,尹玉华.防止小水电电网设备障碍的控制措施[J].北京农业,2012,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