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访反思总结

家访反思总结

家访反思总结

家访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关于开展2019年“送温暖,助成才”家访活动和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辽金职办〔2019〕4号)文件要求,我校在2019年暑假开展了“送温暖、助成才”家访活动,为总结经验,推动家访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决定召开2019年暑假家访工作总结座谈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座谈会的目的

家访工作总结座谈会由党委学工部牵头,以校级和学院级两个层面召开座谈会,目的是搭建平台,倾听家访教师和被访学生心声,了解家访工作取得的实效,各学院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分享家访的感人故事,总结家访存在的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进一步做好家访、精准帮扶和精准资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时间安排及参会人员

(一)学院级座谈会

1.座谈会时间:2019年9月15日前

2.参加人员: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全体辅导员、家访教师和走访学生

(二)校级座谈会

1.座谈会时间:2019年9月25日前

2.参加人员: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党委学工部负责人及家访工作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家访教师代表和走访学生代表

三、相关要求

(一)家访工作总结座谈会是检验家访工作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制定座谈会方案,确保座谈会召开效果。各学院提前安排落实好会场布置、会标等,并将座谈会召开时间和地点于9月8日前上报党委学工部。

(二)参加座谈人员须围绕家访的感想和触动、家访中的感人故事、学生被访后思想和生活的变化及对学校家访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认真撰写发言提纲,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三)各学院要对本学院家访工作做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按照有关要求于座谈会结束后将2019年暑假家访的工作总结、家访座谈会总结以及有关图片和视频材料等于9月15日下班前报党委学工部。同时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家访座谈会的新闻。

(四)党委学工部要对全校家访工作做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家访工作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创新家访的形式和内容,将家访与贫困生的信息核实、精准帮扶和精准资助、校园先锋工程等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校、学生和家庭的交流沟通,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有效开展。校级座谈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家访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一、树立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思想,

谨防家访工作陷入误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家访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家访必须树立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思想,讲究方法与策略,谨防家访工作陷入误区。

一忌“恶人告状”式家访。 家访的目的在于教师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对策,帮助学生成长。教师一味地“告状”,数落孩子的不是,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波动,并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这样教育目的未达成,反而极易造成师生对立,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被人为阻断,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家访时要不避讳学生,当着学生的面,诚恳、客观地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信服,令家长坦然。教师和家长当着学生的面,一起商议教育对策,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猜疑,使其增强对教师的信任,为教育成功奠定基础。

二忌“亡羊补牢”式家访。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早有觉察,也深知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却不去家访,等到学生身上的问题已经恶化才去找家长商讨补救措施,此乃“亡羊补牢”式家访。此种家访极其有害:一是既成事实,已经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不良影响;二是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此时家访,虽有可能遏制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但完全根治却极难。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跟进,主动与家长协调解决,防患于未然。学校要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包括初访、特访、定期访问、跟踪访问等;教师和家长要保持经常联系,争取把学生身上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忌“反客为主”式家访。 家访时,教育对象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家长的孩子。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极为关注,对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极为忧虑。因此,教师家访时要与家长平等协商,对学生的问题一起耐心地研讨和“会诊”,最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切不可摆出一副“祖师爷”的样子,对家长左一番告诫,右一番训导,似乎孩子的问题都归咎于家长不得法的教育。如此“反客为主”,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忌“冷酷无情”式家访。 家访的重要内容是通报并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若以分数作为家访的切入点,容易使家长感到失望;而学生一旦觉察教师对自己没信心,往往也会自暴自弃,最后导致厌学乃至辍学。教师家访时态度“无情”,会让学生及其家长觉得“无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家访时应该着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习上有无外界干扰,与家长建立督学机制,引导学生排除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用冷冰冰的分数打击学生的信心。

五忌“徇情枉法”式家访。 教师家访必须目的明确,要着眼于解决学生某方面的问题,找到促进其进步的良方,切不可假家访之名,行谋利之实。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交易关系,就亵渎了师生间的纯洁感情,也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极易引起家长不悦,从而降低自己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威信。所以家访动机要端正,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如果教师确实有事须请家长帮忙,可安排在家访之外进行,做到公私分明,切勿徇情枉法。

二、践行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理念,

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家访,可以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工作的得失,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家访要以人为本,以家庭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家访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请家访工作的重要性。 新课程确定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学生的社会表现及其个人成长史等,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树立“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的思想,从落实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家访。基于此,教师不能把家访当作单纯的任务,或“情况汇报”,在和家长交流时,要防止居高临下的训斥或无端埋怨的做法,要和家长站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心平气和地交流,在家校之间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育人氛围。

二要明确家访工作的目的性。 家访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几年前,笔者到一位插班生家家访时,他妈妈急切地问:“老师,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学校违反校纪了?”我告诉她,孩子已经顺利渡过对新环境的适应期,目前在校表现非常好,因此特意前来报喜。孩子听了,得意地笑了,家长听了也特别开心。趁此机会,我们拉家常般地聊起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当然,我们也很自然地谈到了孩子有待提高的地方。孩子很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积极和教师、家长一起,制订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计划和措施。多报喜,巧报忧,方能达到家访的预期目的。

三要加强家访工作的计划性。 为了保证家访工作的实效,教师在学期初要制订详细的家访计划,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制定措施与对策。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重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克服畏难情绪,并特别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其自信;对纪律较差的学生进行家访,重在培养其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完善其道德人格;对优等生和学生干部进行家访,要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对于在某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采取家访报喜、作品展示、委以重任等方式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总之,对各类学生的指导要目的明确,措施得当,方法灵活。

四要突出家访工作的针对性。 要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在家访前,教师要逐一了解受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性品质等,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文化修养等进行摸底,做到胸有成竹。家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使双方的话题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缺乏针对性的话题,可能会由于某一方掺杂进消极情感体验而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家访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暑假家访工作总结一

为将家访工作要做足、做细,进一步加强家校联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8月26日太平乡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召开了暑期家访工作总结会。全校共有31名教师参加本次家访活动,共走访学生300余人。会上,每位老师认真总结了本次家访工作的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现状等进行分析,把在家访中的点点滴滴感受与大家分享,对家长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向在座的其他老师反映,为学校加强学生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学校家访工作,加强了家校之间的理解和配合,使学校更好地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家访总结会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并把家访时与家长们沟通得到的反馈一一罗列总结。而学校领导也就相应的情况作出可实施、可执行的政策,务求通过家访总结会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为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气氛,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家访过程

XX年7月19日,八步小学进行暑期家访活动。家访内容主要分三点:(1)学校和家长共同加强对孩子的暑期安全教育。(2)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3)要求家长暑期督促并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

校委会要求每位老师7:30准时到校,先召开一个简短的教师会,将教师分为三组,分别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带队。要求在主要路口、人口密集处粘贴放大的公开信,家访时每个村庄必须都要到,到后通过电话或本庄高年级学生将该庄所有学生及家长请到某一位同学家集中(有的学生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了,请他们的爷爷奶奶参加)。人员到期后首先我们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尤其强调交通安全、水火安全、饮食安全。并强烈要求家长检查家用电器的插头、开关、接线板等,一定要更换掉不安全的东西。认真检查并维修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针对我们鲍冲湖村有一个水库,有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的问题,校长亲自带队到所在的几个村庄,每个村庄都在高年级学生中设立了组长,组长一旦发现有学生私自下水,要求他们立即向校长和下水游泳的家长汇报。并一再要求家长们重视这一工作。绝不许一个学生私自下水洗澡。拜托在家的爷爷奶奶一定要转告去父母那儿的孩子注意各项安全。其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作业情况。要求家长与老师一起培养好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耐心的听取了家长们对学校的各种建议。最后我们希望家长暑期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而且要检查作业的正确性。多让孩子看些课外书。

二:家访中所了解的问题

我们在家访中也听取了许多建议,大概地分类了一下,包括以下几种:

(1) 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理。他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不大听家长的话,因此希望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再对孩子放松了,必要时可以打打孩子,家长没有怨言。

就此问题我这样向家长解释:对孩子要严格管理是对的,但既要团结紧张又要严肃活泼。老师不能一直都板着脸,现在实行新课改,要求老师同孩子们打成一片。至于打孩子,我举了许多例子,这些都发生在我或我的同事身上,同家长见面时都说打没关系,可事发后就不一样了。此事一定要慎重又慎重啊。

(2) 作业批改问题。有家长说老师批改作业不认真,明显的错字都没改过来,有些作业没有批改。

我对家长说我们的作业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知你指的是哪一类作业。一般情况家庭作业老师以检查为主,只是有重点的有目的地批阅,如果是课堂作业那老师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一定会严肃处理。

(3) 收费问题。

我的解释是现在的教材分免费教材和非免费教材,非免费教材是要收钱的,请你们回去加一加,学校没有多收一分钱,如果不明白欢迎到学校去,学校将对照新华书店订书单一点一点的算给大家听。

三:家访反思

通过本次家访,我们要求家长们排除了各种家庭安全隐患,提高了他们对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虽然我们冒着酷暑但我们也稍微安了些心。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将作为我们下期工作改进的方向。最敏感的收费问题向家长说清楚了,让他们明白了,他们也就理解了。家访有利于家、校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活泼的成长。

暑假家访工作总结二

8月18日,我和吴老师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卢明浩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卢明浩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赵雅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家访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家访效果 影响因素

家访工作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家访的效果更是重中之重,以往关于家访的研究多集中于家访方式方法的探讨,家访工作如何实施,但是对于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探讨了影响家访效果的因素,并为提高家访效果途径提供借鉴。

1、家访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观察,只能从表面上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但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在家庭中,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成长环境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家访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之中,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其父母进行全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找到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1.2 拉近师生距离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基本可以达到1:150,但是教育除了具有群体性特点外,还要求辅导员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每个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这么多学生,难免会因工作的繁忙而忽视个别学生,此外,在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都将关注的重点面向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违纪学生等,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固然重要,但是对那些平常表现一般,在各方面并不突出的学生而言,长期得不到辅导员的重视和关注,不仅和辅导员的心灵距离较远,而且对其自身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家访对这些学生进行关注,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和重视,这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1.3 促进家校沟通

通过家访,辅导员走进学生的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相关政策等向家长反馈,家长通过与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以往的经历告知辅导员,使双方对学生更加了解,形成良好的家校育人合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2、家访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家访对象的反应

家访对象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顺利进行。当辅导员走入学生家庭的那刻,就已经开始涉及到学生的一些隐私信息,如向家长反馈学生不理想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等,对此,有些学生及家长对辅导员的家访持排斥态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家访的效果,轻则一无所获,重则影响师生的关系,使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辅导员在家访前需要提前和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如改变家访对象或者做好学生或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欣然接受家访的要求。

2.2家访教师的态度

辅导员对家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家访能否成功实施。如果辅导员重视家访工作,就会在家访之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如家访对象的确定,家访路线的研究,家访内容的探讨,家访费用的预算等工作,这样既能提高家访效率,又能使家访节省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辅导员只是被动的出于上级的指示、领导的压力,将家访工作当做一种任务和包袱来完成,那么家访的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家访效果,辅导员对于家访工作首先要重视,其次是要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另外,辅导员老师在家访过程中对任何家长都应不管其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家庭差距如何,给予同样的尊重和爱心,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慰问。

2.3 家访形式的运用

家访形式的运用直接决定了家访效果能否更好的发挥。以往,家访主要是采用家长会或者实地家访的形式进行,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家访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多,辅导员数量少,辅导员逐个上门家访已不现实。所以辅导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将个人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专访与顺访相结合,实地走访与书、电话访、短、QQ群访、飞、网络视频访、MSN访、E-mail访、家长论坛访、微博访等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

3、提高家访效果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所以家访效果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提高家访效果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善:

3.1提高宣传、转变观念

家访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家访前,辅导员想要学生及家长很好的配合家访工作,就需要对家访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强调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消除学生对家访的排斥心理,端正学生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家访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增加投入、加强考核

家访工作使家庭重新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为了确保家访工作更好地开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扩大走访范围,进一步增强家访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此外,可以把家访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与其高校评估、辅导员评优评先等挂钩,使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家访工作,为家访工作提供保障。

3.3规划内容、家访正规化

3.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在进行家访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困难学生帮扶等渗透其中,从而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3.3.2提高家校联动效果。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一是要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管理特色及收费情况;二是要全面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通过家访,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状况,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3.3.3听取家长反馈情况。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等,同时也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的意见,倾听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反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另一面”。

3.4 总结及时、家访系统化

家访前辅导员通常要进行很详细的计划,家访结束后,辅导员也要及时认真的总结家访的心得体会,根据家访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今后教育的措施,将这些形成书面材料,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在家访结束后,对被访的对象辅导员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可以从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等各方面来观察他们,看他们是否有新的进步,生活态度是否更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否更加踊跃等等,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最终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花,罗慧中.高校班主任家访工作探讨[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9)

[2]陶慧.远程家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J].管理观察,2009,6

[3]姜维军,白雪峰.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0,(4)

[4]郭金海,韩雪.高校家访工作实施路径初探[J].科技向导,2011,(26)

家访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记者采访;新闻信息;采访技巧;访问艺术;对象与环境;采访风格

采访作为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采访到最需要的东西?如何与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这就需要记者掌握一些必要的采访技巧。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得真实材料、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把金钥匙。段存章说,采访学是一门科学,采访学也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对记者在新闻工作中的采访环节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言论。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安岗同志说,到基层看形势,脚底板下出新闻。南振中同志说,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以自己多年的新闻经历总结说,在改革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千百万人心灵深处的变化才是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经常、最大量地表现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此,提倡记者下大海,到“深水区”采访。努力采写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稿子。当然,新闻采访并无定法,不同的记者喜欢采用不用的访问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访时也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总的来说,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或艺术。

1、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特别是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接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制作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采访著名的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因为是临时通知专访,结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采访时半天提不出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尴尬。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心中有数。

2、深入采访是记者抓到“活鱼”的重要途径

新华社资深记者王景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为此,记者必须要坚持“四多”:多跑基层,多到现场,多接触群众,多用眼睛采访。尽一切努力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兴趣,捕捉有特色的新闻。记者要在调查研究中广泛勘探,重点开采,顺藤摸瓜,刨根问底。深入采访可以使报道的路子开阔。“只要脚上功夫深,不怕笔下没有好新闻。”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同志说:“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对新闻事件和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再进行报道。

3、记者在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的技巧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仅令被采访者无所适从,甚至可能产生反感。因此,采访提问是对新闻记者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的综合体现。记者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采访技巧。就采访对象而言,有的人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只要记者提出问题,对方就会进行相应的回答。这种采访比较简单,记者只需把准备好的问题告诉对象即可。相反,有的采访对象则比较拘谨,不善言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只做简单的回答,或干脆不吭声。这时就需要记者首先要同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对方彻底放松,并逐渐进入记者所营造的采访环境中,然后记者再逐一抛出问题。

4、就采访环境而言,也有不同的采访方式

新闻事情林林总总,记者总会面对不同的采访环境。一般情况下,记者进行正常的采访即可。但有些时候,采访环境就比较特殊了。比如,有一次笔者采访在沁源“11・14”特大车祸事故中勇救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的英雄老师姜华,当时姜老师已去世,只有通过采访他的家人、学生、同事等周围人才能更多地了解他的事迹。当时笔者两次去他家中,一次是正为姜老师开追悼会,他的母亲哭得晕过去,妻子也处于极度的悲痛中,这种情况下她们根本无法接受采访,笔者于是先去学校采访他的学生同事。次日一早,记者再次赶到姜老师家中,当时他家人正在默默地吃早饭,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家人会很反感,所以笔者就陪他们静静地坐着,再慢慢说些安慰的话,将自己融入他们的气氛中,他们也慢慢打开心扉,和笔者谈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最终,笔者采写的关于姜华老师的通讯《瞬间,大爱永恒》获得2005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

5、要善于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倾听,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适时地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感情时,可用温和话句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对方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你理解他的意思时,可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邻居等熟悉他的人。通过多个渠道、多个方面进一步了解被采访者,只有掌握大量的事例材料,才能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分析、选择,让新闻作品更真实、丰满。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记者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访一定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运用好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必须加强学习,关心政策,视野开阔,眼光远大,知识广博,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