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间茅房三石灶,一条野藤挂家当,一把镰刀砍大山,一碗谷种养全家”,这曾是五指山及其周围地区100多万黎、苗、回等少数民族同胞凄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过,如今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情境正逐步成为历史。

4月初,海南省省长卫留成指出,“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对11个贫困市县实施近200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500亿元以上,力争2010年实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5万贫困人口和15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海南省副省长符桂花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南省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

扶贫,近年来已经成为海南省政府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农村贫困地区修建水库、新增和恢复灌溉农田、修筑乡村公路和桥梁,解决农村用电难、饮水难问题,以及帮助农户将茅草房改造为砖瓦房等等,大大减少了贫困人口,降低了贫困率。

不过,据介绍,目前海南全省仍有贫困乡镇45个,而五指山市更是全国唯一的一个部级贫困市。

近日,海南省副省长符桂花就海南省扶贫工作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财力支持与教育培训

实现扶贫有效性

《中国经济周刊》:缩小贫富差距,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对于海南省来讲,扶贫工作的现状如何?选择了什么样的扶贫内容和扶贫方式?

符桂花:海南省委省政府自1998年起,就组织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口市、琼海市、驻琼军警等136个单位与全省45个贫困乡镇联手,对应扶贫。

每年联手扶贫单位选派400多名优秀干部轮驻帮扶点,开展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联手扶贫活动。到2005年底,联手扶贫单位共筹措资金33226万元,改善了贫困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海南的少数民族同胞大多生活在茅草房里。到1994年海南贫困地区尚有茅草房14.6万户。针对这个现状,海南省委、省政府从1995年起,每年从财政拨款1000―2000万元事实茅草房改造工程,采取“省里拨一点,市县安排一点,社会帮一点,农民出大头”的筹资方式,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要求,集中精力改造贫困地区茅草房。

截止2005年,海南省共完成茅草房改造达到11.7万户,房间面积752.9万平方米,受益52.65万人,人均达到14.3平方米。

《中国经济周刊》:贫困地区要脱贫,首先是转变人的观念。除了财政投入,海南省在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符桂花:海南省自1998年起开始在贫困地区举办“小康班”和“9+1”职教班。“小康班”是指在全省45个贫困乡镇中每个乡镇每年选择10名高、初中毕业回乡农村青年,到海南农业学校、海南农恳中专学校等7所中专学校开设的“小康班”学习实用技术专业,学制二年。“9+1”职教班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后,未能上高中的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组织他们到本市县职业中学学习实用技术,学制一年。

“小康班”和“9+1”职教班自创办以来,至今共招收学生20135名。这些受到专业培训的毕业生20%外出打工,80%回到农村到生产一线发挥特长,成为当地扶贫开发的技术骨干,有些成为奔向小康的领头羊,有些走上乡、村领导干部的岗位。

“三集中”原则

保证扶贫资金的高效率

《中国经济周刊》:贫困地区大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改变这一局面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解决资金问题上,海南有什么经验?

符桂花:针对海南过去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无法解决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建设重大瓶颈问题的现状,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三集中”原则:即“集中贫困人口、集中资金、集中解决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条条立项、块块申报、集中审定、专款专用、部门验收、财政监督”的原则,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重点解决了11个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的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中小学危房、民族地区危房改造、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等6项基础建设以及培育贫困地区支柱产业。

实践证明,实行“三集中”原则,有利于合理分工,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资金投入的整体效益,有利于集中有限资金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海南扶贫纪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梅芳顾升元/海南报道

海南省各县市的自然情况、经济现状等都相差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成为海南省扶贫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之一。

五指山市:

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五指山市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城市,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城市。这里山清水秀,有“翡翠城”的美誉。有人说不到五指山就等于没到海南,五指山的山之美绝不亚于三亚的水之秀。但美景下的五指山市却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部级贫困市。

“五指山市的扶贫工作既要开发扶贫项目,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二者并重。”五指山市扶贫办黄雪梅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对于五指山市来说,扶贫工作最大困难是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学文化落后。针对现状,五指山市扶贫办首先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公路、建设桥梁、涵洞,为农民脱贫创造条件。

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扶贫办将过去橡胶、水稻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重点发展林业经济、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种植橡胶、胡椒、竹子、槟榔、芒果、龙眼、荔枝、树籽菜等。并举办橡胶新割制、水果栽培和防治病虫害等科技培训班,为农民脱贫提供技术保障。

五指山市松山乡什邱村是一个黎族村寨,世世代代生活在茅草房中,市扶贫办公室为他们修通了山路,并帮助他们种植橡胶。2004年整个村庄的草房因火灾被付之一炬,但后来在地方政府扶持下,家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只要有橡胶树在,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

此外,形式多样的联手扶贫工作为五指山市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血液,特别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简称“中海油”)、省联手扶贫和省驻五指山市单位挂钩,积极参与“双基”教育与文教卫生等扶贫工作,每年派出干部250多人次轮流驻点,投入扶贫资金上千万元。这不仅推动了五指山市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乡镇的落后面貌。

琼中县:

“六个一工程”量化扶贫目标

琼中县位于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山区,且分布比较分散。大的自然村有十户八户人家,小的只有两三户人家。因为人数少,这些山区贫困人口的通水、通路、通电问题,投入大收效小。

地处山区,与外界的通道只有山路。“这里的山路必须硬化,否则天一下雨,便被冲得沟壑纵横,无法行驶。”当地一位扶贫办的官员告诉记者说,没有修路以前,山里的人们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而山里的许多土特产也运不出去。

所以,“通路、通水、通电依然是当地今后好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基础设施,才谈得上让农民脱贫致富。

海南省也非常关注该县的扶贫工作,如硬化和修缮道路、修建新房等。在黎族同胞居住的村子,昔日低矮的茅草房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

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扶贫办还帮助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如帮助开辟了一片绿橙基地,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领他们自我致富。

在总结扶贫实践经验基础上,目前县扶贫办已经将扶贫工作量化―提出了“六个一工程”,即为农民盖一间住房,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个猪圈,一个沼气池,负责一个山头。

保亭:

科技下乡“授人以渔”

“保亭县的扶贫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十几年的扶贫建设已经大大改变了保亭县的基础设施状况,也为保亭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亭县主抓扶贫工作的黄鸿光副县长、保亭县扶贫办公室吴主任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过去的扶贫工作中,保亭县扶持农民开垦荒山种植了荔枝、龙眼、芒果、红毛丹等果树,但是由于农民缺少技术,种植的果树只长叶不结果。久而久之,农民对种植果树失去了兴趣,以至有些农民开始砍掉果树改种其他作物。

为了让农民尽快脱贫,县扶贫办也曾经把猪崽、山羊等送给农民饲养,但是猪羊养得越来越小,最后都变成了盘中餐、口中肉。以至于农民们开玩笑说:“扶贫办送给我们活猪不如送给我们死猪。”

对此,县扶贫办开始调整工作思路,决定采取“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走科技连结之路。即把农业技术人员请来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

在种植业方面,保亭县改变过去“大帮哄”的科技培训形式,采取有重点、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在不同的季节举办不同的培训班,召集不同的人员参与培训。例如开展荔枝种植培训班就专门召集荔枝种植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而不召集种植其他水果的人员。

这种培训做到了有的放矢,而且成绩显著。很多经过培训的农民恍然大悟:原来种植果树还有这么多学问。农民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在一个芒果园里,一位农民非常专业地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科技培训的好处和芒果种植技术,说自己每年的果树纯收入达3―5万元。

除了果树培训外,县扶贫还举办有关养猪场和养猪培训基地培训班,为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行全免服务。“目前,县扶贫办已经举办了18期养猪培训班,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黄副县长介绍说。

什示巴村:

中海油扶持建新村

什示巴村是保亭县新政镇一个特别贫困的黎族村庄,人多地少,发展困难,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90%的村民一直居住在20多平方米阴暗潮湿的茅草房里,居住条件相当困难。

2003年10月18日,海南省委领导到什示巴村调研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向中海油提出希望公司帮助该村村民改善居住环境。中海油领导高度重视,决定投资建设一个新村,进行易地搬迁扶贫,以彻底改善什示巴村民的居住条件。

2004年9月8日,什示巴新村由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按照文明生态村标准和黎族建筑风格动工兴建,经过8个月的紧张施工,建起了86户、建设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平顶房,同时硬化村道,并配套了厨房、卫生间、自来水、文化室和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整个项目工程总投资306万元人民币。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科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

按照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扶贫基本要求和脱贫目标为统领,统筹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针对我县深度贫困县脱贫工作,充分发挥部门、技术、人才优势,紧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科技扶贫培训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工程,推进“星创天地”建设、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农村技术承包、科技扶贫培训等工作。通过顶层设计,服务产业,扶持企业,培植人才,提高素质,使科技领域扶贫攻坚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计划实施“三区”人才计划3项,引进15名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星创天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组织申报1-2个“星创天地”,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组织推荐5名基层乡土人才到高等农业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实施1项科技产业扶贫引导示范项目。

(二)重点工作

1、实施科技产业扶贫引导项目计划

面向全县,集成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三区”人才计划,以及忻州市科技研发计划,正在实施市级科技产业计划项目1项,即迭台寺乡彦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羊品种改良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引导产业科技扶贫。 同时组织宁武县怀道乡白马崖村兴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科技厅精准扶贫200万专项项目,现已经过省级专家实地勘察,等待资金下拨。

2、建设“星创天地”

进一步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工作,营造有利于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高效”的原则,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企业、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在全县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星创天地”。在已有的1家省级“众创空间”(宁武县青年创业就业园)的基础上,成功为山西高源薯业申报成功市级“星创天地”,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大力支持提质升级。

同时组织宁武县康仁药草有限公司申报部级星创天地,已通过初审,有望申报成功。

3、构建科技扶贫行动科技服务体系

围绕农村技术承包和科技特派员,构建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实施1个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同时推荐该技术承包项目申报市级农村技术承包奖,目前已上报市科技局。以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继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并依托技术承包做好贫困地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4、“三区”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

响应上级精神,积极开展人才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与市科技局及有关科技专家联系,完成了3个2018年度《“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填报工作,统筹安排3个“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进了15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我县农业发展。同时组织推荐我县12名乡土专家到山西农大为期42天的深造学习。

5、科技扶贫培训

5月9日,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专业研究所一行6位专家来我县蔬菜种植大棚和黑枸杞种植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培训,培训50余人。5月17日至23日,以系列“宣传周”活动为载体,积极做好科普工作。我们结合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了以“科技创新 强忻富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我们开展了座谈、咨询、专项培训等项活动,培训80余人。6月11日,在宁武县交通宾馆举办山西农业大学“三区”科技人才中药材培训班,培训农民技农技人员50余人。

6、指标完成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数(任务数1个) 

我县一直无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我县已经组织推荐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两次省科技厅专家评审,今年只能入库培育,暂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先进装备引进数量(任务数2台)

  目前完成数为1台,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3)、先进装备引进投资额(任务数50万元)

目前完成数为120万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4)、技术合同交易额(任务数0.0515亿元)

目前完成0.005亿元,占任务数9.7%。

(5)、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6)、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总额 (未下达)

(7)、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增长速度  (未下达)

(8)、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需等待省科技厅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9)、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新增在孵企业增长比例 (未下达)

(10)、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数(任务数1个)

现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运营正常。

(11)、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任务数20%) 

目前完成5%。

(12)、高新企业培育库入库数(任务数1个)

我们组织了1家企业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库评审会,已入库。

(13)、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数1个) 

目前已结组织1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等待市科技局年底统一审核认定。

(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任务数4个)

 完成4个,任务已完成。

(15)、发明专利申请量(任务数5个)

 完成5个,占任务数100%。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稳步推进,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科技中心对考核指标完成企业缺乏监管权限,企业上报数据不及时。主要表现在先进装备引进、技术合同交易额、省级及以上新增入驻企业/创新团队增长比例等指标上,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没有监管权限,企业完成情况没有向科技管理部门报送的必要。数据依靠关系了解,造成有些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2、补齐短板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仍是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

二、全面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省政府2018年确定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为确保完成我县今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690人的培训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于2018年4月26日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宁武县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8]10号)文件的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落实好这项工程,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王卓任组长,副县长李俊、杨丽琴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劳动就业局,统一协调推进,现将其完成情况和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市给我县下达的任务

     总培训任务2690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培训人数2030人(含山西护工100人、家政服务50人专项培训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60人。

    (二)目前完成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25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个,培训2835人,完成培训任务2690人的105.39%。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2067人(精准贫困劳动力609人),完成任务2030人的102%,城镇失业人员培训768人,完成任务660人的116%,培训后就业人数1144人,就业率达40%,超额完成了培训后就业要求30%的任务。到目前因资料手续正在审核中,各培训机构均未享受培训补贴。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创业培训4个班,培训101人;医疗护工6个班,培训 267人;电子商务5个班,培训204人;机电3 个班,培训 143人;矿井通风与安全2个班,培训97人;采煤2个班,培训 90人;美容美发6个班,培训 270人;母婴护理 1 个班,培训 49人;美容化妆师 2个班,培训 96人;家政1个班,培训 50人;旅游客房服务1个班,培训37人;旅游餐饮服务1个班,培训25人;安全保卫1个班,培训42人;护林员4个班,培训 197人;中式面点5个班,培训244人;保育员1个班,培训50人;刺绣6 个班,培训277人;电工1个班,培训41人;中药材种植1个班,培训34人;中式烹调5个班,培训245人;缝纫班2个班,培训82人;茶艺1个班,培训27人;餐饮服务4个班,培训167人。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培训工种(目录)与县情实际不相适应。2018年我县在全县经济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中药材、食用菌、种养殖、异地搬迁、小杂粮、旅游业、光伏发电等7大主导产业。在实施全民技能工程中,我县计划着重培育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但市里确定的45个培训工种(目录)中没有以下专业:猪、牛、羊、驴等畜禽养殖技术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专业;中药材种植技术专业;农作物栽培技术(小杂粮种植)专业,无法组织上述专业的技能人才培训。建议增设这些培训工种或出台相关政策,由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的培训工种。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塑造了领导班子新风貌

在班子建设方面,始终把“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和廉洁自律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要求,强化理论政策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围绕中心,步调一致推进工作。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纪律,落实“一岗双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领导班子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和提升。

二、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扶贫资金投入明显增加。2014年,我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跑部进厅”步伐,密切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资争项工作取得大力突破,全年共争取专项扶贫资金3761万元,与去年同比净增993万元。

(二)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引农进城等工作举措,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贫困对象明显减少。据统计部门初步测算,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338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2%;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5379人,脱贫率达18.8%。

(三)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观。通过强力实施整村推进及库区后扶项目建设,覆盖全县29个贫困村及23个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投入整村推进及库区后扶项目资金1222.86万元,实施项目123个,新修水泥公路53.96千米、新修水渠23.642千米、修建山塘水库6座、修建桥梁4座、新建活动中心3个、硬化群众活动场所15000平方米、绿化公共场所7800平方米。

(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把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积极开展“造血式”扶贫,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建设。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新生代农民”等扶贫培训和教育,全县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0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3000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1760人、“雨露计划”培训215人。

(五)移民搬迁步伐明显加快。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县搬迁对象实际,创新移民搬迁模式,采取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实现了282户1319人移民的顺利搬迁,并精心打造了木兰乡街上,高田镇金叶,丰山乡大桥山,大由乡幸福、草岭、祥瑞,小松镇白露前,横江镇共大,琴江镇大畲共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三、创先争优,措施得力,营造了干部干事新氛围

(一)开展“每周一主题”工作汇报,稳步有序推动工作落实。我办将争资争项、整村推进、搬迁移民、社会扶贫、“三送”工作、机关效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热点工作确定为汇报主题,原则上由各业务股长每周一上午例会举行汇报。通过汇报,不但促进了大家创新创特抓落实的干劲,而且提高了干部总结提炼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坚持“四考一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继续实行了以“考学、考勤、考绩、考廉、一评”为主要内容的考评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机关作风大转变,力促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及向县委推荐重点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四考一评”,明晰了工作责任,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绩效监控,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变“要”为“我要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四、存在不足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对于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二不愁、三保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增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贫致富步伐”这一中心任务,立足赣州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和科技扶贫示范工作,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市共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6320.92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829期,累计培训914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96%以上,基本实现了“培养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市安排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418万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45个,实现总产值近15亿元,安排贫困人员就业3千余人,辐射带动农户9万余户,惠及近百万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五个重点”,力求“五个突破”,努力推进“雨露计划”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突出开拓创新,力求在工作机制和方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坚持把“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摆在扶贫开发的重要位置来抓,做到市、县扶贫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洪明高度重视,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分管领导也经常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县、乡、村和培训基地检查督促,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雨露计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明确了市、县扶贫和移民办综合科(股)为“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职能科室,制定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考评方案,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列入扶贫和移民工作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主要内容,与部门、单位(个人)的工作业绩、奖惩直接挂钩,切实做到“任务有人抓、工作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今年初,市扶贫办专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培训业务,研究部署“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和职责。每年定期召开全市“雨露计划”工作流动现场会,实地观摩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宣传表彰典型,有力推动了我市“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突出培训方式多元化,力求在培训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我市把“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紧扣“技能培训是手段,输出就业是目的”这一关键环节,在坚持“订单式培训”等有效形式的同时,把培训平台下移,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多元化方式,在培训质量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采取“校校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乡(镇)中学。实行培训学校与乡(镇)中学合作,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对有意愿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实用技能培训。

二是采取“校企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企业。实行“扶贫部门一培训基地一用工企业”一条龙联合办学的方式,扶贫办资助培训经费,培训基地和扶贫部门共同招收培训学员,培训基地负责培训,培训基地与用工企业共同负责实训,用工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采取“校乡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实行培训基地与乡(镇)村联合培训,将培训平台下移到乡(镇)村、下移到田间地头。

(三)突出与工业园对接,力求在转移就业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针对我市工业园快速发展,用工尤其是技术工人短缺等情况,各地加大了与工业园区的对接力度,实行主动对接、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近五年来,全市转移就业率提高到96.2%,在工业园就业56658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79.8%,有13个县(市、区)在工业园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为进一步确保培训人员稳定就业率,强化了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一是建立了就业回访制度。对培训就业人员定期回访,掌握他们的去向、报酬、思想动态等情况。二是建立了跟踪服务制度。对转移就业人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进行就业指导。三是建立了就业人员台帐。将培训人员情况输入微机进行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四)突出“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养,力求在短期培训与职业学历教育结合上取得新突破

为更加扎实有效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05年以来,我市积极创新培训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计划实施工作。2008年,按照省办统一部署,又开展了“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养工作。7年来,在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共招收培养“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5970人。会昌籍学员王忠敏2007年数控专业毕业生,选送到韩国三星集团实习,月实习工资3800元人民币,毕业后在上海三星企业任部门主管,月工资高达12000元。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贫困户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显著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五)突出监督检查,力求在规范化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滚动式管理。对全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每学期进行1-2次全面督查、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绩效考评,实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督促各培训基地不断强化教学实训管理、完善提升“办学

功能”。兴国县专门安排1名科级干部长期驻点在培训基地,监管指导“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安远县职业中专为提高教学实训管理能力,坚持“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多批教师到厂校跟班学习,充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二是对培训资料的建档立卡进行定期督查。要求各级培训基地和扶贫部门严格按照企业用工资料库、贫困劳力培训就业意愿资料库、培训学员资料库、学员就业和跟踪服务资料库“四库”建设要求,建立起资料完整、内容详实、数据准确的培训工作资料档案,定期进行全市性或片区性的督查。安远、南康、宁都、兴国、瑞金、赣县、于都、会昌、大余、龙南等县(市)培训基地实行专门场所、专人负责管理培训档案资料,有效提高了转移培训工作质量。

三是对培训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要求各级扶贫移民部门和培训基地切实执行上级有关培训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严格请款、报帐制度,坚持做到“专款专用、有效使用”,严防培训资金“跑、冒、渗、漏”。严格培训券使用管理,坚持由学员本人填写培训券,由培训基地凭办班有关原始资料,办理申报请款手续,经扶贫移民、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拨付款项,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各项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坚持“三注重、三提升”,充分发挥科技扶贫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注重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辐射效应

在申报科技扶贫项目过程中,我市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扶持。安远县通过科技扶贫项目建设,调动了项目区附近农户种植脐橙的积极性,仅欣山镇就建设了两个万亩脐橙示范基地,带动农户近5000户;于都县利用黄麟乡罗西、车溪乡五丰无公害脐橙科技扶贫项目,安排1000余户贫困户的劳力就业,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户开发无公害脐橙种植面积2万多亩。赣县扶贫和移民办与江西绿宏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百花园轻基质网袋育苗科技示范基地,带动1500多户近2000劳动力就业,产业辐射效应明显。

(二)注重科技推广,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为了能充分发挥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科技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贫困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全市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0期以上,培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赣县无公害蔬菜基地,采取“党员+农户,大户+贫困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种植面积6500多亩,覆盖11个行政村,带动农户4100多户(其中贫困户500余户),人均增收300多元。瑞金市生猪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为贫困养殖户统一提供良种仔猪、饲料、技术培训、生猪保价销售等服务,贫困农户人均增收达到500余元。

扶贫培训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一、所做工作

1、深刻分析,认真查找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重在检查发现问题,采用“组织点、群众提、自己找、相互帮”等方式,认真倾听群众反映,通过开展“三对照、三查找”,找准突出问题。查找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制约扶贫事业发展的瓶颈,查找在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扶贫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和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文件,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的做法,学习形式多样化,为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是向社会向群众征求意见。通过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部门、基层乡镇、党员干部等各方面对领导班子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整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发放调查问卷30多份,收集整理意见近6条。

三是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班子成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坚持分层次、分时段,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交心,谈出了问题和不足,谈出了原因和根源,谈出了观点和思路,为深入发现和查找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深入细致、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紧密联系当前形势、本系统工作以及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认真对制约扶贫事业发展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这份检查报告充分反映本办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本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充分反映本系统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2、不走过场,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筹备。扶贫办主任对开好民主生活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班子成员要围绕民主生活会主题,着重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改的马上改,不能改的要制定方案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为开好民主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民主生活会上,肯定了扶贫办班子建设,认为班子工作能力、思想水平较高,班子团结和谐。他强调要从抓整改、抓内涵、抓调研、抓廉洁、抓改革、抓绩效、抓服务、抓学习、抓团结等十个方面推动扶贫事业发展,努力做到扶贫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是坦诚相见,勇于批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班子主要领导做到带头自我剖析,认真查找差距,班子其他成员也能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认真排查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整顿等方面的差距,大家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思想得到了触动,认识得到了提高,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了找出问题、沟通思想、促进提高、增进团结的目的。

三是认真落实、整改到位。针对会前征求的意见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专门制订了××县扶贫办2009年民主生活会整改责任一览表,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明确具体的负责人、落实部门和完成时限,逐项逐条抓落实,使民主生活会真正开出实效,取得实绩。

二、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思想认识有较大提高

我会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对促进扶贫事业发展的部署与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向扶贫和干部职工问计,落实整改措施,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扶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

(二)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县扶贫办规章制度》和《县扶贫办政务公示制度》,《县扶贫办服务监督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始终,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三)中心工作得到充分开展

我办立足扶贫工作的实际,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扶贫事业发展的意见》,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进扶贫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进展顺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2万元,为年初计划765万元的95.7%,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453万元(2008年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续建225万元,2008年底省级追加扶贫重点村项目续建45万元,2008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续建183万元);新建项目完成投资279万元(2009年省级第一批整村推进195万元,2009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75万元,2009年市级重点村巩固提升项目9万元)。

二是积极整合资源,整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共争取到省市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57个,为年初计划的142.5%,累计争取和整合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3135.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80万元,市级补助8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143.78万元,整合信贷资金59.15万元,其它资金3.25万元,群众自筹1065.62万元。到目前为止,2008年追加省级3个,2009年省级第一批13个、市级5个已完成项目建设,第二批的36个正在实施,预计今年12月底可全面完工。目前已完成的21个整村推进项目主要在8个乡镇1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实施,项目总投资1081.18万元,上级补助资金315万元,部门整合421.87万元,信贷资金17.15万元,群众自筹323.91万元,其它扶贫资金3.25万元。已完成新建及修复村庄道路22条67.88公里;新植茶园628亩,低改120亩,新植泡核桃1540亩,种植山丹粉50亩,新植桑树950亩,配套建设小蚕共育室10座300平方米,标准大蚕房3600平方米,移动塑料蚕台10800平方米,种植甜柿50亩,种植红花450亩,种植烤烟1190亩,种植香料烟280亩,新植甘蔗590亩;养殖能繁母猪168头,公猪2头,育肥仔猪204头,养牛70头,养羊974只;建人畜饮水10件,架设镀锌钢管9.4公里,埋设pe管38.39公里,建取水池11个28立方米,调节池20个360立方米,解决了1523人79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建8立方米沼气池81口,新建24立方米小水窖17口;建安居房31户3560平方米;改圈307户5940平方米,改厕323户1161平方米,改灶202眼;院场硬化211户7760平方米,墙体粉刷172户47600平方米;架设10kv输电干线8.3公里;建智能化烤房2群11座。开展科技培训64期3322人。建设工程标志碑20座。

三是发放信贷资金,贫困群众“造血”功能逐步加强。围绕培植和建设支柱产业目标,积极扶持核桃、烤烟、甘蔗、茶叶、香料烟、蚕桑、畜牧等重点产业,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600万元的第一批到户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其中计划扶持茶园低改41.98万元,泡核桃种植228.1万元,养殖业329.92万元。计划在7月中旬发放到户,贷款将覆盖全县4个乡(镇),13个村委会,1200户农户将受到信贷扶持,将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为全县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后续产业的培植奠定基础。利用扶贫专项贷款,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为了更多的争取中央扶贫专项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组织上报贷款项目5个,计划争取扶持资金2300万元,计划扶持改造茶园18000亩,新建茶园4000亩;建设蔬菜示范基地10000亩;养猪1000头及建设猪圈14800平方米,带动23396户农户发展产业,其中贫困户10416户。目前,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已全面完成,待市级评审后组织放贷。

四是不断总结经验,易地扶贫实现新突破。争取到投资380万元搬迁760人的易地开发搬迁项目,其中中央补助210万元420人,地方政府债券170万340人。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任务全部安排到柯街华侨社区,用于解决侨胞安居问题,改善侨胞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侨胞生产发展。目前正在修改完善项目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预计7月上旬可通过市级评审并开始实施。项目预计总投资809.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补助21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补助17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58.07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70.95万元。项目计划在2010年10月完工,并完成县级初验。

五是精心组织,外资扶贫稳步实施。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386.4万元,为总投资的80.3%,其中世行贷款4160.7万元,国内配套2225.7万元。分项目完成情况为:农村基础教育636.4万元,为计划834.29万元的76%,农村基础卫生246.9万元,为计划294.75万元的84%,农村基础设施2247万元,为计划2339.62万元的96.04%,大农业开发2985.2万元,为计划3791.2万元的79%,社区能力建设91.7万元,为计划303.61万元的30%,机构能力建设168.6万元,为计划375.25万元的45%,先征费10.6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基础教育,完成学校综合楼建设9所5844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建设3所1133平方米,采购学生课桌椅1080套,计算机等教学设备7台(套),减免学生书杂费11010人次。基础卫生,完成中心卫生院改造6所2600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28所1680平方米,开展乡村医务人员免疫技术培训175人次,救助特困孕产妇125人次。农村基础设施,完成村组公路建设126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5件,整治渠道38公里,修建水窖5022口,改造中低产田地4000亩,新建沼气池1368口。大农业开发,扶持农户完成水稻种植2713亩,玉米种植13692亩,茶园低产改造10115亩,种植核桃21024亩,养牛1624头,养猪12165头,养羊3705只,扶持茶叶初制所52所,扶持小型农产品加工点11个。社区能力建设,在28个项目村开展参与式、农户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26934人次。机构能力建设,组建了县项目办,采购了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台、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购置公务用车1辆,开展了项目管理、采购、财务、参与式等培训1276人次,组织了项目考察3次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