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分析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以固原市A县为代表的西海固地区,贫穷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顽疾”,而区域内金融网点覆盖率不高、金融服务严重不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竞争弱化等问题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顽疾”的恶性发展,文章选取固原市A县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A县位于宁夏最南端,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围,辖4乡3镇114个行政村,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A县总体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薄弱,缺少骨干企业和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金融资源总量有限,其社会经济、金融、民生、科教文卫行业发展,具有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业发展的典型特征。2016年末,A县各项贷款余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3.57%,新增贷款1.54亿元,仅占宁夏全区贷款总额的0.29%。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2.23万人,占宁夏全区的3.8%。因此研究A县的金融扶贫工作,对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普遍的借鉴、指导意义。

A县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大多数县区,在社会经济总量、金融供给能力、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民生领域等多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全县共有12.1万人口,其中回族人口9.6万人,占总人口78.8%,是比较典型的民族地区。

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与实践

(一)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这一金融扶贫模式由地方政府、扶贫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推动建立,主要形式是“金融机构+农户+风险保证金”,主要特点是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运用专项扶贫基金专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池”,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为了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实现送贷上门的目标,A县专门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村信贷员等为成员的6个乡级信用协会和96个村信用协会,实现了乡村两级信用协会全覆盖;了有效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金融扶贫开发,A县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导向作用,及时成立了县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县财政累计注入资金9400万元建立了贷款担保基金,并全面整合中央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建立6100万元扶贫资金池,同时,专门建立了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由县财政投入31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损失补偿。截止2016年末,A县全部完成全县7个乡镇96个行政村76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已为55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基准利率贷款2.47亿元,户均贷款4.5万元。

(二)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为开辟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人民银行A县支行牵头专门制定了《农村党员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当地组织和财政部门率先在六盘山镇开展试点,原则上“农村党员、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最高授信额度10万元,期限3年,期限内可循环使用;协调地方政府部门将“两个示范户”的贷款纳入到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范围和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范围,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信管理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征信+信贷”的融资扶持平台,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信用示范效应。截止2016年末,共发放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小额贷款8000万元。

(三)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这一模式以金融机构为主导,通过不断创新抵押、质押和担保的种类和方式,创新信贷产品来推动精准金融扶贫目标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金融机构+互助资金+贫困户”贷款模式。A县以互助协会或村委会为单位建立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机构以互助资金为保障,为担保范围内的贫困户发放贷款。截止2016年末,A县已在全县91个行政村开展互助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发放贷款1500万元;二是 “金融机构+两个带头人+贫困户”贷款模式。为了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贫困户贷款的信用风险,解决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A县把金融支持农村“两个带头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全县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党员贷”、金扶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三农保证保险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了“金融+支部+协会(公司)”、“金融+党员能人+农户+项目”的金融扶持路子。截止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投放信贷资金1926万元,支持了45名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户均贷款达42.8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村“两个带头人”创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率,增加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产业金融扶贫模式

这类扶贫模式主要以贫困地区苗木、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出发点,以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或处于农业产业链核心位置的企业为抓手,以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为主要手段,大力推进产业化金融扶贫。A县金融机构围绕全县支柱产业,一是主打养殖牌。为了支持养殖产业发展,A县主动引导和鼓励,把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资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纳入金融支持A县特色养殖发展政策体系,主动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贷款,由合作银行根据信用评级结果发放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1―5年,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担保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由合作银行根据信用状况和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给予提高授信额度,增加信贷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等信贷支持。为了增强草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A县在全区率先推行了良种基础母牛保险试点工作,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办政策性基础母牛养殖保险的批复》,确定每头基础母牛保险金额设定为5000元、7000元、10000元三个档,保费率为5%,比全区下调一个百分点。截止2016年11月末,A县已发放肉牛养殖基准利率贷款762 户2203万元,帮助农户先后两次从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10000。二是善打旅游牌。主动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A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引导各金融机构围绕全域旅游的总体布局和要求,做好旅游金融服务创新工作,创新推出“农家乐”信贷产品,大力支持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扶持农家乐、手工作坊等扩大经营规模。截至2016年末,A县银行业支持旅游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合计3.02亿元,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20个百分点。三是巧打苗木牌。主动探索适应苗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贷款方式,因地制宜制定适应地方特色的苗木产权第三方抵押贷款方案,完善苗农贷款联保制度,将联保机制扩大到苗农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放宽小额贷款的对象、额度、利率、期限,简化贷款流程、手续,提高发放效率,实现“绿色放贷”,努力满足全方位、多样化、差异性的苗木产业金融服务需求。A县是全区首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1.7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15.5万亩,现已确权林地面积112.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证21980本,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2万元。

(五)“电商平台+金融”扶贫模式

A县金融机构与商务部门、电商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农村电商+助农取款点”模式,在原助农取款服务的基础上,增添服务机具,培训服务人员,增加服务功能,集小额存取款、转账、农产品销售于一体,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通过整合资源、资金和服务,让存取现金、汇款、转账、缴费、?y行卡消费、农产品销售、网络购物消费、物流配送、缴费、宣传、培训等服务,变为由一个服务点、一条网络线、一名服务员即可办理,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服务站点的固定性。截至2016年末,泾源县已建成农村电商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和50个村级服务站,已完成助农取款点与电子商务服务点共建6个。2016年,A县被宁夏自治区商务厅推荐为国家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县域主导产业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有限

作为六盘山区的典型代表,A县产业基本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且集中于苗木、牛、羊等,结构同质单一,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病疫风险,加之农业保险尚未全面推开,信贷风险隐患较大,对金融机构投资的吸引力不足。

(二)贷款担保基金缺乏可持续性

一是由于扶贫担保基金由政府各类资金整合而来,金融机构担心可以整合的资金会不会越来越少,加之部分资金属于临时整合性质。因此,对于担保基金是否能够持续存在疑虑。二是对一旦发生的信贷风险,政府性质的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是否能如约代偿心存顾虑,担心财政资金的动用手续繁杂,更担心推诿扯皮和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发生。同时,泾源县经济发展整体滞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户普遍缺乏有效担保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质押类贷款品种创新不足。

(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政策性风险不容忽视

我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据调查,地方政府在两权抵押贷款推动中起主导作用,与其他参与主体的总体利益是趋同的。试点比较好的地方均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包括建立产权交易中心、银农企联席会议召集、制定两权抵押运作规则、建立担保基金等等。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创新融资机制,激活农村产权蕴含的信贷潜力,这为后续农权抵押融资“破题”,有效解决农村信贷约束。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承贷银行等四方博弈的结果,承贷银行承担信贷风险,政府承担政策风险,监管部门承担金融稳定风险,在“无法”可依的现实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有过度干预市场的嫌疑,尤其是在建设法制中国的背景下,容易损伤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四)扶贫再贷款政策设计存在瑕疵

主要是当前扶贫再贷款政策要求,“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不得高于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而目前,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大部分扶贫类贷款,都在2年或以上,且根据《固原市金融扶贫实施方案》执行同期同档基准利率,这与扶贫再贷款的管理要求存在偏差。在机构发放2年期以上的贷款而执行一年期基准利率,实际上使机构的贷款利率执行了下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性。

(五)征信系统“黑名单”贫困户难以得到有效扶贫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农业银行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发放的政策性扶贫贷款支持的老区贫困农户,受多重因素影响未能偿还贷款而被纳入征信系统“黑名单”,使这部分贫困农户难以再享受现有的国家金融扶持政策,严重影响了这部分贫困户如期脱贫,导致这部分贫困户纳入“黑名单”的原因主要有农户信用意识较弱、金融机构管理不善、误认贷款为扶贫补助款、专项扶贫项目失败等等。

三、六盘山区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金融扶持的规划与引导力度

地方政府部门要在扶贫攻坚中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的重点扶贫范围、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对象,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要主动引导金融、保险及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到扶贫攻坚当中,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财政贴息、风险担保等方式撬动信贷资金,并利用信贷资金来放大扶贫资金效用。要切实建立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性,对扶贫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可采取税收优惠、资金奖励、财政存款倾斜等政策进行鼓励,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同时,要整合科技、农牧、林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辅导,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二)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银保合作,力促“农业+金融+保险”模式发展。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拓展农业保险品种,强化融资功能,以缓解融资难现象。

(三)强化贷后管理力度

要制定涵盖项目初期评估审查、中期跟踪检查、后期审计督查的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对金融扶贫资金的实效性进行评估,推动建立扶贫资金公示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体,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对扶贫资金实施“名单制”跟踪管理,高度重视个体差异化风险,实行“一户一策”风险防范措施。如:对患重病的借款人,可通过与借款人协商沟通,加强与保险部门合作配合,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防止因病返贫;对没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可切合实际实施有效引导,促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能力的产业项目;对明显有逃债迹象的采取提前收回措施等。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惠农金融政策,搭建“政银”合作平台,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贫困户等小微企业融资发展难题,助推农村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全市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二、“邮储惠农贷”支持对象

(一)助农贷款。符合国家信贷政策以及准入要求并主动申报市经管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实际控制人或普通社员)、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种养殖大户、农产品购销或加工大户)等。

(二)扶贫贷款。符合国家信贷政策以及准入要求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三)互惠贷款。符合国家信贷政策以及准入要求并纳入“市政府重点中小企业池”的市域中小微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

三、风险基金

(一)市政府建立专项风险金,首期注入专项风险金500万元,其中:“助农贷”200万元、“互惠贷”200万元、“扶贫贷”100万元。以后根据业务办理情况追加安排专项风险金。

(二)市政府授权市经管局负责管理专项风险金,并在贷款行分别开设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以此专项风险金承担有限责任。贷款行为邮政储蓄银行市支行。风险保证金及风险补偿铺底资金计息方式按双方协商方式执行,所产生的存款利息仍作为风险保证金及风险补偿铺底资金的一部分,为借款人提供担保。贷款正常结清后与保证金一并退还借款人。

(三)专项风险金放大倍数。原则上,“助农贷”和“扶贫贷”业务总体融资额度均不超过政府专项风险金的5倍,“互惠贷”业务总体融资额度不超过政府专项风险金的10倍。

四、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

(一)助农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实际控制人授信额度及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50万元,普通社员授信额度及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20万元,单个合作社实际控制人及普通社员贷款总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授信额度及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50万元。“邮储助农贷”单笔贷款期限最长18个月,执行固定利率9.6%。

(二)扶贫贷款。贫困户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10万元。扶贫贷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为18个月,执行固定利率9.6%。

(三)互惠贷款。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及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500万元,个体工商户授信额度及单笔贷款授信金额最高为300万元。互惠贷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为12个月,贷款利率原则上按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

(四)“邮储惠农贷”最终授信额度及贷款金额、期限由贷款行根据市场、借款人及关联方、同业调查和评审等综合确定;并对纳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且符合贷款行要求的扶贫贷款客户实施差别式贴息扶持,其中贫困户给予100%,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的利息补贴。

五、担保方式及还款方式

(一)“助农贷”需按贷款金额的5%缴纳风险保证金,合作社贷款须附加其实际控制人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员联保担保,其他客户须附加一名或多名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提供保证担保。

(二)“互惠贷”需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作为辅助担保:

1.提供不低于贷款金额30%的房地产抵押担保加企业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并按授信金额的5%缴纳风险保证金。

2.提供融资性担保公司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并按授信金额的5%缴纳风险保证金(不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用)。

3.提供30%的保证金+5%的风险保证金为贷款提供担保。

(三)“扶贫贷”客户采取由3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组成联保小组,互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由一名或多名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提供保证担保。

(四)根据申请对象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贷款行审批权限,客户还款方式分为:阶段性等额本息;按月(季)付息、一次性还本、按月(季)等额本息、一次性还本付息(仅限贷款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客户)。

(五)客户所缴纳的风险保证金在贷款本息全部结清并经贷款行和市经管局共同核准后予以退还(不计息)。

六、逾期代偿及追偿

(一)贷款逾期超过合作协议约定日期(最长不超过30日)后,贷款行向市经管局出具《代偿通知》,市经管局向贷款行出具《委托代偿通知书》,贷款行受市经管局委托从担保金专户中按如下顺序扣划本息:借款人保证金、担保人保证金、政府专项风险金。

(二)政府专项风险金实行逐笔代偿,对每一笔逾期贷款在借款人保证金、担保人保证金全部扣划完后的剩余逾期贷款本息承担50%代偿责任。代偿金额达到政府专项风险金的50%时,暂停办理新的贷款业务。

(三)代偿后,贷款行应对借款人进行催收与追偿并及时填补政府专项风险金。必要时可依法向市人民法院提讼,依法冻结借款人、担保人等的银行账户、财产,处置抵(质)押物。追偿所得资金在清偿贷款本息后,其剩余资金按如下顺序补偿:政府专项风险金、担保人保证金、借款人保证金。

七、协调与监管

(一)市经信局负责确定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并加强与贷款行、市经管局等单位的协作,选取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且有融资需求、征信记录良好、无各类不良记录的优质企业客户,分批建立“市政府重点中小企业池”,进行公示,并实行动态管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合理融资,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市经管局和各镇(办、处、区)负责对从事农村特色产业项目的农村经济组织实际控制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的调查、遴选及备案工作,积极做好“邮储助农贷”优质诚信客户的推荐工作,更好地发挥“邮储助农贷”在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市扶贫办和各镇(办、处、区)负责对申请扶贫贷款的农户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审定。

(四)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拨付专项风险金,定期检查专户资金情况,审查贷款资料和专项风险金绩效,并按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贴息手续。

(五)邮储银行市支行负责组织业务受理、调查、评审、审批、放款、贷后管理、催收与追偿等工作,并定期向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经管局等部门报送业务统计台帐。

(六)市经管局负责管理专项风险金和客户缴纳的风险保证金,参与贷款项目的调查与评审,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出具担保函,同时定期向市财政局、市扶贫办报送风险金专户资金使用情况。市经管局除按规定比例向客户收取风险保证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对于“邮储助农贷”客户风险保证金可委托贷款行代收并划转担保金专户。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责任单位:畜牧科、各基层动检站)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孟德、广兴、可利尔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责任单位: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责任单位: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责任单位:产业化办、项目办)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按照《**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年度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是新阶段改革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管道”和“总漏斗”。其中,强化组织领导又是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此,我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 认真落实领导分管及具体承办部门。

在2016年10月首次接到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多次将驻村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党委会讨论议题,研究驻村帮扶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学院构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党委江书记全面负责学院驻村帮扶工作,确定党委办公室为具体承办处室,统筹推进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并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为帮扶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江涛作为我院帮扶村**村的联系领导,多次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情况,主动关心指导我院驻村干部,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院校领导强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选派了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并把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学院的党委会议事议程,定期研究,组织和动员班子成员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做好此项工作。多次与驻村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驻村干部工作、生活动态,推动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差旅费用等待遇的落实,关心、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在前期调研摸排工作基础上,还结合**村和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了驻村帮扶工作具体举措。

(三)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调研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2018年6月,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等,深入**村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学院驻村干部前期调研摸排基础上,明确了扶贫对象,明确了结对帮扶实施办法,每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我院还因地制宜,结合村民情况及学院实际,制定了2018年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先后开展了送医下乡、爱心小书包等多项活动。学院领导干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求解决村民具体问题和困难。

二、认真选派干部,夯实人才保障

(一)严格按照规定选派驻村干部。

结合省委《关于在直属单位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认真遴选驻村帮扶干部。经综合考虑,确定了原学生处副处长同志为学院驻村帮扶干部人选。该同志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热爱农村工作,是我院一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

(二)认真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和工作保障。

学院认真落实第一书记各项待遇。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落实第一书记生活工作待遇保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待遇。每年安排一次体检,并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60元/天的标准为第一书记发放生活补助费,并一次性发放2000元补助费,用于购置到村生活用品。对其从学院到派驻村往返交通费用和途中住宿费用,由《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据实予以报销。

三、扶贫出真招,工作重实效

(一)制定**村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村“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帮扶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组,从2018年3月8日开始,进行了为期20多日的村情、民情调查及春耕准备情况调研。驻村工作组走遍了**村11寨子114户家庭,实地查看了所有家庭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了解了家庭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实地调研了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对23户贫困户进行了重点走访,详细了解其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劳动力情况、适龄儿童入学、对脱贫的需求等情况。

驻村工作组先后主持召开村干部大会、村委会、村民大会及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干部及村民意见建议,多次与村干部召开会议商量,因地制宜最终研究制订**村2016-2019年“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及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确定了开展爱心小书包、送医送药下乡等多项帮扶措施。

(二)扎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村贫困户每户均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按照“六个精准”中扶贫对象精准的要求,按照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驻村工作组对**村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通过规范程序,最终确定**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3户107人,并建立了专卷,实行一户一卷,对他们的人口信息、劳动力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每户贫困户都确定帮扶责任人,其中确定了4户贫困户为我院领导干部直接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

(三)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在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为**村、贫困户提供支持帮助。

学院在扶贫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从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支持,发挥教育行业及附属医院的特点,开展以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为重点的扶贫工作。我院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主要领导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参加座谈会,听取吾依乡整体现状、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及产业项目开展情况介绍,共同研究讨论**村精准扶贫的方向和措施。

2.与乡村干部、贫困户及老党员代表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精准扶贫情况,并向患病的精准贫困户代表、老党员代表赠送了药品。

3.学院附属医院专家们对**村80余名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开展健康教育130人次,现场到患急症昏迷的群众松依家中详细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发放药品,并提出后续治疗建议。

4.走访贫困户,到贫困户**家进行慰问,了解其家庭状况及脱贫致富的想法,鼓励一家人劳动脱贫致富。

5.在**中心小学为159名学生发放由全体党员捐献的价值13000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大山,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为家乡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6.医院专家们对**乡全体村医开展医疗技能培训,根据村医们文化水平不高,医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着重培训村医的现场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等,要求他们现场学习,现场操作,人人过关。

7.开展教育扶贫。发挥教育部门的行业优势,解决贫困户及村中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就读的问题。目前,贫困户学院与省教育厅、招办、县招办等多方联系,已被学院“9+3”护理专业录取,并在学院顺利就读。

8.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公布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联系方式,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

9.在11月中旬,学院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行动,向全村23户贫困户、8户特殊困难群众,捐赠棉被62床、棉军大衣58件,让他们能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

(四)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情况及工作简报。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种苗。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搬迁扶贫

1.正确引导。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

2.整合资源。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

3.扶持政策叠加。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

(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

(五)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

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2.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推进社会扶贫

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

四、精准帮扶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二)项目到村到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三)柚苗到村到户。县委农工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县农业局负责购买调运柚苗,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四)资金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专项扶贫资金要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行业扶贫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实现贫困户精准扶贫全覆盖。

(五)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加大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村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力度。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每个贫困村都安排有一个以上县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个以上工业企业和一笔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挂点帮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继续推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结对帮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扶助3户黄卡、红卡贫困户,按“一户一策”发展一项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造血功能”,所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要达到2000元以上。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使全乡所有黄卡户、红卡户真正脱贫,对蓝卡户进行最低生活保障。

(六)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有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扶贫项目的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户。凡居住在危旧房或土坯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内必须全面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严格按照省定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标准补贴到户。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实现扶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落实扶贫攻坚任务和措施。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乡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主任是扶贫攻坚的具体责任人。各村要广泛宣传扶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决心和措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乡组建扶贫工作站,由分管领导担任站长,同时安排4名有工作经验的干部集中办公,切实解决基层扶贫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贫困村“无址办事”和“无钱办事”的问题,2015年实现贫困村村级组织都有活动场所的目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18年底贫困村全面消除“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