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扶贫资产监管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精选

扶贫资产监管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第1篇

贫困是当前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何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是我国面临的难题。我国一直重视扶贫工作,根据2015年国务院的《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到了2020年11月,我国832个部级贫困县全部完成脱贫摘帽。财政扶贫资金是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专项资金,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分配资金,以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局面、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财政扶贫资金在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作用,需要针对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提升扶贫资金管理水平。

2L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现状

2.1L县贫困现状

L县于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该地区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L县完成脱贫摘帽,但是从该县的发展来看,由于该县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依然存在返贫的可能,财政扶贫资金依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从L县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来看,当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导致工作环境较差,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低。经过扶贫工作,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交通条件也有所好转,但是居民观念和文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地区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分析

从L县的财政扶贫资金情况来看,2018年全县的财政扶贫资金为86600万元,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市级专项扶贫资金。2018年L县根据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管理的规定,构建财政扶贫基金管理制度,围绕着全县的脱贫任务,开展资金管理,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评审考核等相关要求。

2.3财政扶贫资金运作模式

从L县扶贫资金管理情况来看,资金运作模式如下:①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项目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展,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原则管理资金支出,对于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及时资金分配与使用公告,接受大众监督;②资金支付。为了完成脱贫目标,提升资金使用率,采用资金与项目对接的方式,由乡镇或相关项目负责人申请资金,通过评审之后,及时发放资金,简化资金发放流程,提升资金支付进度;③资金监管。L县资金公示管理办法,通过政府网站、县域媒体等方式公告资金使用办法,接受大众监督,同时构建资金动态监管平台,对于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面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范,严防扶贫资金的挪用;[3]④资金绩效考评。结合财政部门和省级财政厅的绩效考评办法,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拨付、监管和使用进行全面评价,以县市的自评为依据,结合实地考察、项目分析等方式,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资金管理进行打分,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将评价与后续的财政资金分配相结合。

3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县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办法,并且就此提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总体而言,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依然不完善。首先,体现在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扶贫资金为主,基层对于上级资金支付的依赖性过强,基层的资金常年缺乏。就从L县的扶贫资金来说,同一县城的不同区域的资金投入也不同,由于县城原本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资金需求量大,扶贫资金依然缺乏。其次,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以及分配等方面,虽然已经成立了统一的扶贫资金台账,但是对于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一些贫困乡镇得到的资讯不全、编写的项目书不符合规定,导致资金无法拨付,形成资金滞留。整体而言,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尤其是配套措施不足,需要更好的完善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实处。

3.2资金使用和分配存在问题

从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来看,虽然已经在网上和媒体平台进行了公示,但是具体的项目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扶贫工作具体进展却有所缺失。对于财政扶贫资金来说,贫困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低、信息渠道狭窄,在财政资金的分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财政资金的分配无法达到均衡。从财政资金的使用来看,除了应用于产业投资的资金之外,其余项目的资金是无偿提供给贫困地区使用,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产出的考虑不足,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对分散,整合程度不足,而且在项目方面,扶贫资金往往只能够提供初始项目的开展,后续的发展依然需要其余资金的支持。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城来说,当前的扶贫资金主要应用于农产品的扩大再种植方面,但是对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农业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不足,扶贫资金使用和分配依然存在问题。

3.3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财政扶贫的资金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扶贫资金的监管机构设置也相对复杂,其中申报、审批的环节多。从当前的扶贫资金的监管来看,监管存在多头管理等情况,而且监管部门的权责不够清晰,对于整个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不足,影响了最终的资金使用效果。扶贫项目长短、范围不一,而且资金分配分散,监管难度较大。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项目支出。当前的财政扶贫的绩效主要是以资金使用的经济型、资金分配的合理性等为依据,但是从扶贫资金的评价来看,评价考核依然不够全面。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是摆脱贫困的主要手段,但是在项目的考核与分析中,需要结合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性、社会性以及环境性,选择综合评价良好的项目。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支出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选择短期收益快的项目,但是却忽视了项目的长期发展,导致扶贫资金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的应用扶贫资金,需要完善资金评价机制。

4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4.1明确目标,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财务扶贫资金的管理必须明确资金管理目标,必须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现状,建立能够长期发展的产业,提升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对于财政扶贫资金而言,其最终目标是精准扶贫,首先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其次需要解决发展问题,最后需要解决发展增收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扶贫工作档案,将扶贫资金使用纳入档案管理中,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居民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了解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地区和群众,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以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3]为了提升财政扶贫效果,需要改变当前的扶贫管理工作制度,重视扶贫管理制度。将县级报账转变为乡镇报账,利用乡镇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乡镇是扶贫资金使用的第一线,便于监督管理,也能够实现统筹管理,建立乡镇扶贫资金管理小组,能够改变当前的管理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管控。同时需要细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法,构建扶贫项目申请、项目验收、资金结算等配套工作,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4.2建立长效机制,整合扶贫资源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但是返贫的概率依然存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是扶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扶贫工作,需要构建长效机制。首先,整合涉农资金与扶贫资源,按照不留明显资金缺口的要求,对于相关项目进行统筹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需要发展的贫困地区,同时按照深度贫困地区的需求,合理分配资金。其次,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财政扶贫资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可能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的所有问题,因此需要适当放权,积极纳入市场力量,吸纳社会资金作为扶贫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加入扶贫工作。最后,加强资金支出管理,针对贫困地区的资金需求情况,建立扶贫资金的支出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扶贫资金,通过对扶贫项目进行规划,由贫困地区上交资金需求与计划,以此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优化扶贫资金支出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4.3优化项目建设,加强监管审核

扶贫项目是扶贫资金使用的关键,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首先,需要加强扶贫项目的前期论证管理,分析项目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实现短期收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建立优秀项目库,加强项目事前论证。其次,需要加强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的监管,按照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明确资金使用部门的主体责任,采用督察督办、监督检查、盘活收回等方式,明确资金的使用监督,在扶贫项目的开发中,对项目进行抽调审计,加强监督检查,分析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最后,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从经济性、社会性和环境性三方面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资金管理评价指标,将贫困地区的群众参与度、收益度和满意度纳入资金管理评价中,保障资金使用符合贫困户需求。

5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扶贫事业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需要针对当前的情况,适当开放扶贫资金来源、整合扶贫资源、加强扶贫分配管理、强化监管,建立扶贫资金长效机制,全面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工作,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梦岩,张悦玲,焦学芹.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70-71.

[2]李鹍,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2):26-33.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第2篇

1.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紧盯剩余181户363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强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做好兜底保障,集中优势兵力,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硬骨头”。

2.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对“三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深入排查,找准短板弱项,扎实整改,确保问题在明年5月前全面整改到位,脱贫成色更足更好,以扎实工作成效迎接国家对贫困县普查。

3.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明年国家对贫困县普查的基础依据就是建档立卡数据,因此彻底解决好数据质量问题迫在眉睫,主要核查2014年以来扶贫信息填写内容与系统数据一致,要做到摸清底数,确保信息真实可靠,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系统数据保持同步一致,确保“账实相符”。

4.扎实推进巩固提升工作。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排查及帮扶力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常态化。聚焦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健康扶贫方面,全面筑牢“四道保障线”,严格落实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达到90%的适度要求。教育扶贫方面,继续坚持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加大保学控辍力度,确保资助“不错一人,不漏一人”。安居扶贫方面,持续开展房屋质量排查,实施“四类对象”危房改造,确保群众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方面,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饮水台账,强化水质水量监测,加快实施集中供水提升工程,确保农户饮水安全。抓好“两业”发展,着眼长效持久,坚持帮扶政策、力度不变,因地制宜创建产业示范区(村),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重点在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加快温氏肉鸭养殖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竹产业提升发展,引进、挖掘更多扶贫富民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不断强化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设置,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5.继续抓好本部门政策落实。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及“雨露计划”政策排查落实,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6.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清查2016年以来扶贫资产底数,科学分类,对扶贫资产所有权确权到位,纳入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明确扶贫资产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及监督权,提高资产收益。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第3篇

一、财政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总体目标,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动体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和收支平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任务万元,比上年增长;上划所得税安排万元。财政总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长。基金预算收入任务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万元,比上年增长。

三、财政工作重点

(一)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强化财税收入征管

⒈严格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切实维护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项征管措施,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⒉突出重点,强化税收征管。规范农税征管,确保征收主体到位,进一步加大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的收取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突出抓好建安营业税收和重点工程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均衡入库。

⒊提高收入质量,保证均衡入库。严禁收过头税,不得虚增收入和负债垫税入库,同时也不能人为压减正常的财政收入规模;全面落实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加强财税日常工作协调,坚持财税收入定期通报制度,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力争实现半年“双过半”,全面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算任务。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

⒈积极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加大财政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壮大市场经济主体,重点培育骨干企业生财,打造一批稳定的骨干财源,形成以重点企业纳税为支柱的财政收入格局。积极推进工业化,提高工业经济创税率;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

⒉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抓住湘西地区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机遇,建立项目库,积极向上申报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和世行贷款等项目,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大的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强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⒊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财政政策杠杆,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减人减事减支,降低财政供养系数,提高人均可用财力水平,化解乡村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涉农收费监管,进一步减轻和规范农民负担;切实落实农业税免征和粮补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⒋加大财政服务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步伐;进一步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继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二、三产业的就业面;积极支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⒌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保证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的同时,强化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强化行政事业收费监管,加强非税收入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加大公共财政建设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⒈确保财政工资发放。继续把保工资发放放在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首位,对工资性支出预算到位,通过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和资金调度力度,帮助解决困难乡镇收入淡季的工资发放问题,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到位。

⒉确保重点专项支出。加大征缴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社保投入,加强社保资金调度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力度,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锎胱式鸷吐涫涤泄卣撸С只繁!⑽幕⒐悴ァ⒓粕⑻逵雀飨钍乱捣⒄埂<哟蟛普┩度耄俳┐寰梅⒄购团┟裨鍪眨繁E┐逅胺迅母锖笙绱遄橹T俗⒊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公用经费管理力度,逐步科学界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供给范围,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法》,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

⒈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根据国家调整农业税收政策和提高个体工商税收起征点等新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做好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确保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并注重掌握新体制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

⒉继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会计集中核算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管理,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⒊加强财政投资管理。健全财政投资资金监管制度,切实搞好财政投资范围的界定,强化财政性投资项目的预算审核与跟踪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加强对财政投资的监管。完善财政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实行财政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财政投资评价制度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出对交通、城建等重点投资项目的监管。

⒋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与依法处置工作;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管,对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进行清理登记,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第4篇

一、财政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总体目标,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动体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和收支平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任务万元,比上年增长;上划所得税安排万元。财政总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长。基金预算收入任务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万元,比上年增长。

三、财政工作重点

(一)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强化财税收入征管,

⒈严格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切实维护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项征管措施,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⒉突出重点,强化税收征管。规范农税征管,确保征收主体到位,进一步加大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的收取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突出抓好建安营业税收和重点工程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均衡入库。

⒊提高收入质量,保证均衡入库。严禁收过头税,不得虚增收入和负债垫税入库,同时也不能人为压减正常的财政收入规模;全面落实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加强财税日常工作协调,坚持财税收入定期通报制度,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力争实现半年“双过半”,全面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算任务。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

⒈积极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加大财政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壮大市场经济主体,重点培育骨干企业生财,打造一批稳定的骨干财源,形成以重点企业纳税为支柱的财政收入格局。积极推进工业化,提高工业经济创税率;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

⒉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抓住湘西地区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机遇,建立项目库,积极向上申报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和世行贷款等项目,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大的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强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⒊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财政政策杠杆,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减人减事减支,降低财政供养系数,提高人均可用财力水平,化解乡村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涉农收费监管,进一步减轻和规范农民负担;切实落实农业税免征和粮补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⒋加大财政服务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步伐;进一步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继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二、三产业的就业面;积极支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⒌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保证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的同时,强化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强化行政事业收费监管,加强非税收入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加大公共财政建设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⒈确保财政工资发放。继续把保工资发放放在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首位,对工资性支出预算到位,通过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和资金调度力度,帮助解决困难乡镇收入淡季的工资发放问题,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到位。

⒉确保重点专项支出。加大征缴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社保投入,加强社保资金调度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力度,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锎胱式鸷吐涫涤泄卣撸С只繁!⑽幕⒐悴ァ⒓粕⑻逵雀飨钍乱捣⒄埂<哟蟛普┩度耄俳┐寰梅⒄购团┟裨鍪眨繁E┐逅胺迅母锖笙绱遄橹T俗⒊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公用经费管理力度,逐步科学界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供给范围,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法》,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

⒈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根据国家调整农业税收政策和提高个体工商税收起征点等新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做好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确保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并注重掌握新体制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

⒉继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会计集中核算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管理,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⒊加强财政投资管理。健全财政投资资金监管制度,切实搞好财政投资范围的界定,强化财政性投资项目的预算审核与跟踪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加强对财政投资的监管。完善财政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实行财政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财政投资评价制度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出对交通、城建等重点投资项目的监管。

⒋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与依法处置工作;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管,对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进行清理登记,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的要求,把帮扶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五万元的贫困村(经联社)、发展壮大其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协调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贫困村(经联社)发展集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帮助贫困村(经联社)集体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任务

创新扶贫新思路,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引导集体发展多种经营,增强造血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力争三年内实现扶持的村(经联社)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五万元以上的目标。通过帮扶行动,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扶持对象

把2005至*年度三年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年不足五万元的22个村涉及36个经联社列为扶持对象。(具体见附表)。

四、工作思路

在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从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和经营,组织好生产服务,搞好资源利用开发入手,以健全集体管理规范化制度,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完善和提高集体服务功能为着力点,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增长点,走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重点抓好“八个结合”: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根据帮扶单位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实际,分析论证,选准经济发展的路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的,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办企业,增加经济收入。

(二)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与搞活经营相结合。利用现有集体资产的优势,通过资产使用权的流转、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空壳社”的出现,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三)发展集体经济与化解集体不良债务相结合。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存量,收欠还贷,杜绝举债超前兴办公益事业的现象,坚决遏止不良债务的增加。

(四)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因急功近利而破坏生态环境。

(五)发展集体经济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六)发展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集体发展与农户经营增收的关系,做到既强村又富民。

(七)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八)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结合开展“双挂双联”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和好形象。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区直(驻澄)单位挂钩责任制。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对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五万元的村(经联社),实行由区直(驻澄)单位挂钩帮扶联系责任制度(具体挂钩扶持联系责任名单见附表)。挂钩帮扶期限三年。各相关单位要帮助贫困村(经联社)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党员素质,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筹集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启动资金,帮助贫困村(经联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扶期间,每年由区财政拨出无偿资金80万元作为贫困村(经联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各贫困村(经联社)要根据各自的实际,选准发展项目,积极筹资配套,实施脱贫项目计划,确保按期达到脱贫目标。

(三)规范项目报批程序,实行以项目补助资金办法。扶贫期间,每年由贫困村经联社选准一个脱贫发展项目(属一村涉及多个帮扶经联社的,每年由村协调选择本村内1—2个帮扶经联社的发展项目申报补助资金)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经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书面请示区扶贫办,再由区扶贫办会同区委农办、区委组织部基层办、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派员实地调查核实,根据项目实施后脱贫的可行性,确定下达当年区扶贫资金的投入补助指标。

(四)实行扶贫用地税费及贷款优惠的办法。贫困村(经联社)在扶贫期间的集体公益性及生产性项目或创办企业用地,除按规定上缴市以上有关规费外,给予免征地方部分规费(即基础设施建设费、教育基金等)的照顾;报建集体公益性项目的,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减半的照顾。贫困村(经联社)创办的企业,税务部门应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扶持和照顾。对贫困村(经联社)发展开发的生产项目,农业银行*支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发放低息贷款时要给予优先安排。

(五)开拓贫困村(经联社)劳动力就业门路。区、镇劳动部门组织劳务输出和就业时,要优先照顾安排贫困村(经联社)的富余劳力。积极同用工企业联系挂钩,与贫困村(经联社)建立劳务协作联系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方解决劳力就业出路,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六)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扶贫期间,认真选择一批发展集体经济路子好、办法对、实力强的先进典型,在全区总结推广、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七)建立回访和巩固机制。贫困村(经联社)通过检查验收达标后,区直(驻澄)单位挂钩帮扶要定期回访,对帮扶村(经联社)和帮扶项目进行跟踪检查。镇、村领导班子要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和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空壳社”的出现,防止脱贫后的再次返贫。

六、工作要求

农村扶贫工作,是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行动体现,各级党政部门要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上予以重视,认真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制。

(一)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区级投入的补助资金下达后,贫困村(经联社)必须落实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实施。上级投入的资金必须使用在指定的项目上,并建立专账,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改变资金使用性质、不得挤占、截留和挪作它用。扶持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必须具有项目预算计划、项目验收结算书以及验收人员签名,并以有效票据向所属镇财政部门报账。违者,追究所在镇政府及贫困村(经联社)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协调指导。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牵头区委农办、区委组织部基层办、区财政局等单位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对申报项目要认真进行核查审批;对扶贫项目资金的下达、使用和项目实施的情况要进行全程监管、验收。

(三)健全机构,加强扶贫指导力度。镇一级要充实和完善以组织、经管、财政、民政、生产等部门参加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主管农业的领导牵头负责,切实加强对贫困村(经联社)脱贫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