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9-02

Research on Blend-teaching Model//LI Xiang, HUANGFU Dae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and builds the pedagogical model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blend-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edagogical model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使得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但其中诸如网速不佳、沟通不畅、网络迷失等各方面的弊端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融合、混合运用,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是,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Blend-Learning”这个概念。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1]。“Blend-Learning”,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式学习”“融合式学习”等;从教授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教学”。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模式”这一理论逐步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3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素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6个混合维度,分别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交互方式的混合、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资源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

教学方式的混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混合是混合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面对面讲授,又包括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的教师指导。

学习方式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也有各自的混合特征。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个人查阅资料、请教、调查、实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包括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等在线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小组讨论、合作沟通和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协同研究活动的混合。

交互方式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方式既包括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讨论沟通交互,又包括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的异地异步交互,如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课程中的论坛等方式进行的交互。

教学工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需要使用诸如黑板、粉笔、教室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又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设备、应用系统、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教学工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混合是指纸质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混合。纸质资源包括传统的课本、讲义、笔记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总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4个基本环节:识别和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环境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4]。

Rochester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一种名为RIT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将混合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分析、陈述和总结;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主要是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等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协作与交互。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Josh Bersin混合教学设计4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以及RIT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理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混合教学实施和混合评价3个部分,如图1所示。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这4个方面的分析。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教学是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材、黑板、教室、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的课程知识点讲授、与学生进行的讨论和课堂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浏览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自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网上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交互、协作学习,再通过网上提交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使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混合评价。混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同伴等。混合评价的方式应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最关键的是,混合评价的结果要反馈到混合教学的前期分析中,因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 小结

总之,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混合要素的基础上,其中要更多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睿.基于Moodle网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3]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4]Bersin. Blended learning: what works?[DB/OL].bersin.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 课题的提出

比较典型和使用的比较多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教为中心,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讲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技能,教学质量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但是不利于学习者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混合式学习是使用“适当的”时间,使用“适当的”学习方式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授适当的”技能,最终以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将这种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方式与计算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呢?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力求探讨出一个学生实际能接受和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2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利用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研究在校大一新生,将网罗学习与课堂学习方式相结合,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进行结合,在实践的研究中,归纳总结出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从最终的比较结果中来验证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在探索适应本校教育方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找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如《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往都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点内容、学生一味的进行模仿练习,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领域内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教师对掌握和了解计算机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还要具备熟练使用现代计算机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在进行该项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同时促进该课程教师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素质的提升。

3 课题的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通常指的是“理论学习有效的混合”。学习者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式的学习者,指导混合式学习的理论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该理论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及活动。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讲授者,而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借助外部的帮助,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而获得知识。本研究依据的是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将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学生和教师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遵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将混合式学习模式使用到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包括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等各个要素的设计。以学习内容为例,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演示文稿PowerPoint2010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等内容,有些章节的知识点是需要采用详细的进行讲授和学习的,而另外一些知识点又只需要了解的,如何将不同的章节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创造不同的情境进行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校的新生,包括外语外贸专业和护理专业的3个实验班和3个对比班。将他们的最终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

4 混合式模式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为辅,设计出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并能从不同层次上展现出所要讲授内容的情境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效的获得更多更系统的知识。

讲师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将下一章节所要讲授章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章节内容的预习。在学生充分使用这一学习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与别的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教师再也不用重复的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到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上。所以,研究成员就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按照协助学习的理念进行设计,将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进行混合,同时将学习内容通过留言板、博客、电子邮件、QQ群、微信等方式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

5 学习效果的研究

学生是既是我们研究某种教学模式的主体,又是评判该种教学模式优劣的最终对象。为了总结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影响,我们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实践操作成绩远远的高于对照班,同时实践班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的人数是远远多于对照班。由此不难发现,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

6 结语

混合式学习重视学生对不同知识内容的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对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习者对网络工具的使用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混合式学习展开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如何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该学习方法的关键。因此,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分组辅导的管理的同时控制好各阶段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http:5202.112,88.32/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素养的要求和标准逐渐提高,而且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工作的主要活动。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信息社会的主力军,而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积极地提高信息检索素养。

2.信息检索课与混合学习模式的综述

信息检索课也可称为文献检索课,或者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这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文推广的一门实用性方法课,和英语、计算机等一些热门的课程并驾齐驱。信息检索课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信息检索课并不能代替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检索课其实就是教人们如何查找资料,主要侧重训练与提高信息检索技能。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1]在国际上的定义比较多,所谓混合学习就是将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点与网络学习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混合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学习风格相互配合,然后对学习人员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混合学习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及学习方式的混合等。信息检索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高职信息检索课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要求积极采用混合学习模式,而且信息检索课的培养目标要求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另外,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地为实施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高职院校师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就为实施混合学习模式奠定了学习基础。

3.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探究

目前我国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检索课在课堂和网络中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检索课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及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到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而在信息检索课网络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并且缺乏教师的监督和管理等问题,加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并且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2]。

3.1搭建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搭建混合学习网络学习平台是为了更顺利地开展网络教学,混合学习网络学习平台要坚持稳定可靠性原则、平台界面直观友好原则,平台中应该包含学习资源模块、学习导航模块与管理模块及操作练习模块和学习评价模块等模块,还应该采用Moodle平台进行设计。要搭建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网络课程平台,第一步是网络课程平台的注册登录和课程申请,第二步是设定网络平台的学习管理模块,比如师生交流模块、操作练习模块及课程内容模块和资源中心模块。这样才能全面保证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

3.2混合学习模式下信息检索课中搜索引擎的使用。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一些相关资料,这就为信息检索课奠定了基础。教师在上信息检索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资料,完成一定的检索任务,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大信息门户网站,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这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以此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并且在课后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采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3.3混合学习模式下对图书馆的应用。高职学生应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必须阅读一些相关的图书或期刊提高其信息素养。而在混合学习模式下,高职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图书馆电子资源及利用,让学生借助图书馆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素养。并且由于高职学生不太喜欢理论知识,对于图书馆相关知识的学习应该给予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并且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图书馆。

3.4混合学习模式下中文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学生学会使用期刊数据库,不仅能够掌握最全的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还能够掌握一些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学校图书馆提供是期刊检索服务,比如:CNKI、维普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中文期刊数据库的使用技巧,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此激发兴趣爱好,并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期刊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素养。

混合式学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蓝墨云班课;学习环境;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2-0106-04

混合式学习

1.概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界专家学者对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2000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到“E- 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1]因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思想开始逐渐被认可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由于研究背景、分析维度不同,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不尽相同。“混合式学习”是对单一的网络化学习进行反思后提出的,尽管混合式学习的“混合”可以体现在学习理论、教学媒体、教学理念等各方面,但究其本质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其他形式的“混合”在此基础上运用、融合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和理解[2]:“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应用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教师、培训师等对其在企业培训、继续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美国教育部[3]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的元分析以及陈纯槿等[4]对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研究均表明,整体而言,混合式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是显著有效的,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传统的面对面接触学习仍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因此,混合式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对改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前景。

当前高等教育中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而网络教学平台并不适应当前移动学习的趋势,也无法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紧密地衔接起来,存在诸多缺陷,如不适用于移动端、登录过程繁琐、缺乏资源更新提醒、师生交流不及时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无法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结合,难以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导致混合式学习效果不明显。针对该现状,有研究者将社交媒介应用到教学中,如徐梅丹等[5]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王倩等[6]探究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对混合式学习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都在短期、小范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交媒介不是专业化的学习工具,娱乐属性过强,将其运用于学习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信息点跳跃、干扰信息多等。

因此,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急需适应于移动、泛在学习特点的专业化教与学辅助工具或平台。笔者认为,专门为移动环境下教与学设计的教学辅助云平台(工具)蓝墨云班课可以为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提供支持。

蓝墨云班课平台的选择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提供IOS和Android两种版本,且对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蓝墨云班课主要适用于移动端的云平台,但也有相应的PC版平台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本文主要讨论移动端蓝墨云班课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蓝墨云班课平台为移动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把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云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为教师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堂管理、资源推送、教学评价等服务,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提醒、个性化学习资源、讨论交流等服务。

蓝墨云班课平台的主要功能特点有:①管理班级。该平台提供“图案”签到功能,教师发起签到活动并自由设定签到图案,学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完成签到,整个签到过程十分便捷、省时。②学习通知和资源。教师在课下将学习计划、学习要求和作业通知等以文字的形式发至云平台,把课件、微视频、图文资料等教学材料上传至云平台,系统会及时推送消息提醒,督促学生按照通知利用学习资源做好预习、复习工作。③开展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发起课堂互动投票、头脑风暴、当堂测试等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下,教师利用云平台组织答疑讨论、交流互评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④学习记录跟踪与教学评价。云平台采用“经验值制度”(教师的通知、资源、活动、测试都伴随着经验值,根据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经验值,经验值可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教师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记录并做出统计,教师可以查看整个班级的签到情况、资源学习情况、讨论情况、测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合理的教学评价。

蓝墨云班课平台有机结合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社交媒介应用于混合式学习的优势,规避了两者的不足。蓝墨云班课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相比,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平台支持,有更及时的动态提醒、更简捷的登录方式、更条理化的资源管理、更紧密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衔接;蓝墨云班课平台与社交媒介相比,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服务,有更小的信息干扰,更系统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另外,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注册与使用也十分便捷。教师创建好自己的班课,系统会自动生成邀请码,教师将邀请码告知学生,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平台至移动终端并注册,根据邀请码进入班课即可。

综上所述,选择蓝墨云班课作为移动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辅助教学平台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可行性。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笔者主要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可以为实际教学过程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首先需要开展前期分析,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课程的知识类型是否适合采用该设计。

1.学习环境的设计

贺平等[7]认为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杨开城[8]认为,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组合。可见,学习环境是在学习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软、硬件资源,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支持空间,主要包含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等。

(1)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网络环境。因此,物理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另外还需为学习者配备便携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iPad等)。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流量资费越来越低,在大多数高校,移动化混合式学习的物理环境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构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选择网络状况良好、能支持整个班级同时流畅上网的教学场所,能提供免费无线网络则更为理想。

(2)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基于蓝墨云班课混合式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拓展资料等,其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蓝墨云班课平台支持Word、PowerPoint、视频、Flash等多种类型文件的下载或直接播放。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进行整理、数字化,增大其易用性,然后上传至云平台。这些学习资源应该是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建构知识,也能与面对面学习相互配合,优化整合后的信息资源。

(3)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可以从学习者动机的激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两个角度进行。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平台上提供符合学习者需要、能引起学习者注意、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学习材料。同时,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蓝墨云班课平台提供了答疑讨论区,具备互动投票、点赞的功能。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该平台现有的功能特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积极开展交流讨论、互相评价等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感学习环境。

2.学习活动的设计

(1)课前阶段。教师预习通知、学习要求,上传预习材料、预习自测题至蓝墨云班课平台,同时开展答疑讨论活动。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学生会及时收到该班课资源更新的消息提醒,进入班课即可直接查看通知,下载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上传合适的预习资源;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任务驱动和奖惩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完成预习,如完成预习可以增加经验值、获赞等。学生可以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至答疑讨论区,教师、学生可以在线对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分析解决一部分问题,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节约时间。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并据此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2)课中阶段。教师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不同,教师应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组内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组间进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线上讨论,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一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引导每个小组往正确的方向讨论学习。根据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发起课堂投票,让学生进行互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3)课后阶段。教师可根据课前和课中学习的知识点设置测试题,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蓝墨云班课提供多种类型的测试题:自测题――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可获得经验值,一般用于课前预习阶段;客观题测试――由教师事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设置好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才可获得经验值;主观题测试――教师设置问题,人工查看每位学生的解答情况,可点赞,获得教师点赞可加经验值。测试活动结束后,学生端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答案和获赞情况,学生间可以点赞互评。课后阶段,教师也要发起答疑讨论,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疑问。课后阶段对蓝墨云班课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课下缺乏讨论交流的难题,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对增进情感和改善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结语

尽管蓝墨云班课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移动端云平台,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为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期待蓝墨云班课平台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为混合式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可能,使移动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入更多的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CEO Forum Home page[DB/OL].http://ed.gov/technology.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

[3]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A Meta 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DB/OL].www2.ed.gov/rschstat/eval/tech/evidence-based-practices/finalreport.pdf.

[4]陈纯槿,王红.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9-78.

[5]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

[6]王倩,王健,李晓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85-87.